曰:“有之?!?/P>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誠有百姓者。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P>
曰:“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
曰:“無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梁惠王上》)
2,(齊宣)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孟子)對曰:“昔者太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歧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斒菚r也,內(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梁惠王下》)[“過去太王喜好女色,寵愛他的妻子,《詩》說:‘吾王古公亶父啊,清早率眾騎快馬。沿著邠西的河畔,來到歧山的腳下。帶著妻子姜氏女,視察居處好安家?!谀菚r,內(nèi)室沒有懷怨無偶的女子,國中沒有單身無妻的男子。大王如果喜歡女色,能與百姓共同享有,稱王天下還有什么困難呢?”]
3,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已,其身正而天下歸之?!保ā峨x婁上》)[“愛護他人卻得不到親近,反問自己是否仁;治理民眾卻得不到治績,反問自己是否智;禮待他人卻得不到回應(yīng),反問自己是否敬。凡是所做的得不到應(yīng)有的效果都返回來從自身尋求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就會歸服。”]
4,孟子曰:“君子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保ā峨x婁下》)[“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常人,是由于他們所存的心。君子把仁存于心,把禮存于心。仁人愛護他人,有禮的人尊敬他人。愛護他人的人,人們常常愛護他;尊敬他人的人,人們常常尊敬他?!盷
5,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
(孟子)曰:“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于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倉廩備,以事舜于畎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將胥天下而遷之焉。為不順于父母,如窮人無所歸。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于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保ā度f章上》)[“公明高認為,孝子之心是不會如此滿不在乎的:我竭盡全力耕田,只是完成做兒子的職責(zé)罷了,父母不喜愛我,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呢?帝堯派他的九個兒子、兩個女兒,百官、牛羊、糧倉都齊備,到農(nóng)田里去事奉舜,天下的士人有許多去歸附他,帝堯就要把整個天下交付給他了。他由于沒能得到父母的歡心,就如同貧困的人找不到歸宿一般?!盷
6,(孟子)曰:“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產(chǎn),子產(chǎn)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赢a(chǎn)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chǎn)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萬章上》)[“因此,君子能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罔,卻難以用違背常規(guī)的手段誑騙。象用喜愛兄長的做法作表示,所以舜真誠地相信而感到高興,假裝什么呢?”]
7,(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則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保ā度f章上》)[“仁人對于弟弟,不存忿怒,不留怨恨,只是親近愛護他罷了。親近他,是希望他顯貴;愛護他,是希望他富有。”]
8,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yǎng)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養(yǎng)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保ā陡孀由稀罚“細小的桐樹、梓樹,人們?nèi)绻L,都知道怎樣去保養(yǎng),對于自身卻不知道怎樣去保養(yǎng),難道愛護自身還不如桐樹、梓樹嗎?太不思量了。”]
9,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所養(yǎng)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yǎng)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豈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大。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小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保ā陡孀由稀罚?/P>
10,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保ā侗M心上》)
11,孟子曰:“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于下也?!保ā侗M心上》)
12,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盡心上》)[“養(yǎng)活而不愛護,是像豬那樣來對待;愛護而不尊敬,是像禽獸那樣來畜養(yǎng)。恭敬是禮物尚未致送就具備的,恭敬卻沒有實質(zhì),君子不可虛留?!盷
13,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保ā侗M心上》)[“君子對于萬物,愛惜卻不仁愛;對于民眾,仁愛卻不親近。由親近親人而仁愛民眾,由仁愛民眾而愛惜萬物?!盷
14,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wù)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盡心上》)[“智者無所不知,把當前的要務(wù)作為急切;仁者無所不愛,把急于親近賢者作為要務(wù)。堯舜那樣的知而不遍知一切,是急于首要的事務(wù);堯舜那樣的仁而不遍愛世人,是急于親近賢者?!盷
15,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不仁者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惫珜O丑問曰:“何謂也?”(孟子)曰:“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爛其民而戰(zhàn)之,大敗,將復(fù)之,恐慌不能勝,故驅(qū)其所愛子弟以殉之,是之謂以其所不愛及其所愛也?!保ā侗M心下》)
上述14處,除第1處“愛”作“吝嗇”解外,其余均可從“愛”的本意去理解。孟子所指的“愛”有父母之愛、兄弟之愛,更多的是指建立在這種人之常情基礎(chǔ)上的喻意君主對民眾的愛。這種愛,是以“仁義”為核心的愛,即必須是“以其所愛及其所不愛”。但這不是無原則的愛,不是無差等的愛,不是無輕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