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苦參、白鮮皮、地膚子、白芷各20g,大黃、土槿皮、川椒、黃相各15g,側(cè)柏葉30g,連翹25g。將上述藥物用2000ml涼水放人沙鍋內(nèi)浸泡4小時,先武火后文火煮沸30分鐘,過濾后再煮1次,2次藥液共倒人盆內(nèi)待溫后,將患處浸入,每天1次熏洗,每次30分鐘,后用清水沖洗。1劑藥連用3天,3劑為1療程。囑患者忌食腥辣發(fā)物及脂肪性糖類各種食物。
本方有解毒燥濕,殺蟲止癢之功。有報道運用其治療脂溢性皮炎50例,病程最長15年,最短半年;大多數(shù)病例以頭面部皮損最重。分型:痂皮型17例,鱗屑型33例。結(jié)果:1療程內(nèi)痊愈27例,2療程內(nèi)痊愈18例,顯效5例。 15.系列秘驗方 (1)蒼耳子、王不留行各30g,苦參20g,明礬、冰片各10g。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2次洗用,每次15分鐘。 (2)硫黃、生大黃、苦參各等份。上藥共研細末,以此粉9g用水調(diào)成糊狀洗頭,5~10分鐘后,再用香皂或硫黃皂將頭發(fā)洗凈,2日1次。 (3)生大黃100g,冰片20g,食醋250g。上藥密封浸泡7天,變成棕色后方可應用。治療時先用75%酒精消毒患處,再涂上藥,每日3~4次。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用堿性強的化妝品。 (4)楊柳葉、脂麻梗、墨旱蓮、生側(cè)柏葉各60g,皂角10g。將上藥用水煎湯,洗頭。 (5)透骨草、大黃各30g,皂角刺、側(cè)柏葉各60g。將上藥共用水煎湯,洗患處,隔13洗1次。 (6)鮮姜250g,布包擰汁。先用10%鹽水洗凈患部,擦干,再用棉簽蘸姜汁反復搽涂患處,姜汁用完為止。 (7)豬膽1個,將膽汁倒在溫水中,攪勻后洗患處,把油脂狀鱗屑清除干凈,再用清水清潔1次,每日治療1次。 (8)紫草、桑椹、側(cè)柏葉、丹參、川芎各等量。上藥制成洗發(fā)香波(含生藥0.5g/ml),溫水沖洗干凈后,再重復1遍,每周洗1~2次。 (9)藁本、白芷各2g。將上藥共研為細粉,搽患處。 (10)苦參、升麻各50g。將上藥用水煎湯,洗患處。 (11)野薄荷、艾葉各50g。將上藥用水煎湯,洗患處。 (12)蛇床子、苦參各40g,土槿皮、薄荷腦各10g。將上藥共搗碎,置150ml 75%酒精內(nèi)浸泡7天后,取藥液涂患處,每日涂2~3次。 (13)輕粉、官粉、樟腦、白礬、銅綠各15g。將上藥共研為細粉,溫開水洗凈患處后,外搽藥粉。 (14)防風、荊芥、透骨草、金銀花各20g。將上藥共置500ml75%酒精內(nèi)浸泡7天后,取藥液涂擦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 (15)羊蹄草根、白蒺藜各50g,浮萍30g,硼砂3g。將上藥共用水煎湯,洗患處。 (16)狗骨頭60g,雞蛋1個。將狗骨頭燒灰存性,研為細末,用開水淋取藥液,待溫后加入雞蛋攪勻,洗頭。 (17)鮮青蒿1000g,冰片10g。將青蒿洗凈,切碎,加水2000ml,煎至1000ml,去渣取液,放涼后加入冰片調(diào)勻,外涂患處,每日4~5次。 (18)青黛、黃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各藥研細末和勻,麻油調(diào)敷患處。 (19)麻黃30g,羌活60g,升麻、防風各12g,當歸9g,白及、白檀香各6g,香油310g,黃蠟15g。將上藥入香油內(nèi)浸泡5人,小火熬至藥枯,加黃蠟熔化,攪至冷成膏,薄涂患處。 (20)當歸、黃蠟各15g,紫草3g,麻油12g。將當歸、紫草與麻油同煎,濾渣后加入黃蠟。外搽患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