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鑲邊 瓷器口邊有所缺陷(如口磕、毛邊等),用金色材料(金、銀、銅、錫等)包鑲遮蓋。
窯裂 由于窯內的火力不均勻,胎體受熱不均而出現(xiàn)的裂紋。
縮釉 由于胎體不潔(如有污垢等),所施釉在燒制過程中年年個全部附著在其表面而縮向他處,露出胎體。
驚紋 (驚紋) 因胎體較薄,偶受輕微碰觸而產生的極細的裂紋。
磨口 瓷器口部經碰撞而損傷,影響觀賞價值,用砂輪等切割工具將受損的口部修磨平整。
沖口 器件因碰撞在口邊出現(xiàn)的裂紋,這種細小的裂紋長短不一,有的甚至不易看出。
截口 器件的口部或頸部因碰撞而損壞,而器身完好無損,為保持一定的觀賞價值,將損壞的器口或者頸部截去,修磨平整。
崩口 器件因為碰撞而造成口邊崩缺。
毛口 器件口邊有細微的損傷,釉斷續(xù)剝落,手摸有毛糙棱刺感。
殘耳 器件原飾耳部分或全部受傷。
磨底 器件足底原來掛釉,后因其他原因,有意將底釉磨去。
炸底 因投放物件或外部沖擊,而致器底產生裂紋。
炸肚 器件的腹部因為燒制時受熱不均,或燒成后被撞擊而形成意到數(shù)條裂紋,胎體可透也可以不透。
棕眼 器件燒制過程中,釉面中氣泡受熱漲破,而形成的無釉小孔狀凹陷。
刮底 一種不施釉的毛底,系制坯時用竹片等工具刮削而成。
旋紋 以旋轉方式刮制器底、器足而形成的同心圓紋。
后加彩 在以前的舊瓷器上加彩繪,在低溫爐中再次燒制,形成彩瓷的效果。舊瓷器上多有當時的款識,由此加繪彩后可以抬高瓷器身價。
窯點 瓷器坯體在燒制過程中與其他坯體粘連在一起,出窯后在器件上留下的粘結痕跡。
后配 器物的某些原配部件(如蓋、耳、頭、手、退、底座等)因種種原因缺失,為保持器件的完美而重新配置。材料可以是原料,也可以是紅木等材料。
磕缺 器物因碰撞而造成的損缺。
支釘 瓷器燒制過程中的一種器具,用坯泥或其他耐高溫材料制造,用支釘瓷坯。常用的支釘有六支釘、七支釘?shù)榷喾N;有圓形、三角形等多種形狀;支釘有粗有細。還有珠狀的,稱為托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