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參加奧運會歷程回顧 舊中國參加歷程: 1924年5月,法國巴黎第八界奧運會 中國有3名自行去參賽的網(wǎng)球選手,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的網(wǎng)球表演比賽,盡管他們在預賽時即被淘汰。但這卻是中國人首次出現(xiàn)在奧運會的賽場上。 1928年5月,荷蘭阿姆斯特丹第九界奧運會 中國這次派了觀察員宋如海出席。當時正在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留學的宋如海受中華體育協(xié)進會的指派,由美國乘船前往荷蘭,出席了賽會。這是中國首次正式派人參與奧運會。 1932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十界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共6人,分別為劉長春、沈嗣良、宋君復、劉雪松、申國權(quán)、托平,但運動員僅劉長春一人。劉長春原擬參加3個短跑項目,因旅途勞頓,放棄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預賽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此次參賽開創(chuàng)了中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歷史,對中國體育的發(fā)展影響深遠。 1936年8月,德國柏林第十一界奧運會 中國共派出69名運動員(男67人,女2人)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除符保盧一人通過撐桿跳高及格賽(決賽中也被淘汰)外,其余均在預賽中遭淘汰。另外還派了一個武術(shù)表演隊(男6人,女3人)和一個體育考察團(男35人,女2人)。這個考察團曾赴包括德國在內(nèi)的一些歐洲國家考察。中國運動員盡管在正式競賽項目中戰(zhàn)績不佳,但武術(shù)表演令西方人看得發(fā)呆,特別是雙人對練深受觀眾歡迎。 第十二界、第十三界因世界大戰(zhàn)取消。 1948年7月,英國倫敦第十四界奧運會 中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10人)、足球(18人)、田徑(3人)、游泳(1人)和自行車(1人)共 5個項目的比賽,未能取得名次。其中足球比賽參賽的共有16隊,中國隊首輪便以0-4負于土耳其隊而早淘汰?;@球隊在預賽中3勝2負,在落選賽中2勝1負,在全部23隊中名列第18。游泳選手、印尼華僑吳傳玉在100米自由泳比賽中落選。荷蘭華僑、自行車選手何浩華在1000米爭先賽中因摔傷而落選。 新中國參加歷程: 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界奧運會 新中國成立之后,原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改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并行使中國奧委會的權(quán)利。但在本屆奧運會之前,新的中國奧委會未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由于已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guān)系的芬蘭政府及其他友好國家的努力,新中國在本屆奧運會開幕前的國際奧委會第48屆年會上終于取得了參加本屆奧運會的資格。新中國代表團一行40人趕到赫爾辛基時,大會已進行了10天,故而只趕上男子游泳的1項比賽和最后的閉幕式。當時大概沒有人意識到,這支遲到的隊伍日后將會成為奧運舞臺上的勁旅。 1956年11月,澳大利亞墨爾本第十六界奧運會 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以23:21的票數(shù)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同時卻保留了臺灣的所謂“中華民國奧委會”,開了在一個國家中承認兩個國家奧委會的先例。國際奧委會后來又作出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的決定,并規(guī)定兩個代表團使用的名稱一個是“臺灣中國”,一個是“北京中國”。 新中國奧委會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政治立場,堅決反對國際奧委會搞“兩個中國”的陰謀,在得知國際奧委會允許臺灣參加這屆奧運會時,立即致電國際奧委會表示抗議,并明確表示:如果允許臺灣參加,新中國將拒絕參加本屆奧運會。11月17日,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討論中國問題,后來統(tǒng)一了意見,即:以政治為理由的抗議,都不予理會。有的委員甚至建議中國應像民主德國、聯(lián)邦德國一樣能聯(lián)合組隊。結(jié)果可想而知,臺灣體育組織被邀請參加比賽,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于1956年1月發(fā)表聲明,強烈抗議國際奧委會分裂中國的做法,并宣布拒絕參加第16屆奧運會。 1960年8月,意大利羅馬第十七界奧運會 鑒于國際奧委會的少數(shù)人堅持“兩個中國”的政策,中國奧委會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國際奧委會,故自本屆奧運會起,中國中斷了對奧運會的參與。 1964年10月,日本東京第十八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xù)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4年10月10日,日本東京十九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xù)拒絕參與奧運會。 1968年10月,墨西哥墨西哥城第二十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xù)拒絕參與奧運會。 1972年8月,德國慕尼黑第二十一界奧運會 中國繼續(xù)拒絕參與奧運會。 1980年7月,蘇聯(lián)莫斯科第二十二界奧運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的合法席位本來已在國際奧委會1979年10月的名古屋會議上得以恢復,從本屆奧運會開始,中國運動員就可以正式參加奧運會了。正式而完整地參加奧運會是中國運動員自建國以來多年的夙愿,但為了維護奧林匹克精神和中國的國家利益,他們也服從了中國奧委會于1980年4月24日發(fā)布的公告,放棄參加莫斯科奧運會。 1984年7月,美國洛杉磯第二十三界奧運會 中國奧委會派出了一個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這次盛會。52年前,舊中國首次參加的第十屆奧運會,地點也是在洛杉磯。當時運動員僅劉長春孑然一身。而這次運動員達225人,參加了除足球、曲棍球、拳擊、馬術(shù)、現(xiàn)代五項以外的其余16個大項的比賽。中國臺北奧委會也派出67名運動員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的比賽,這是海峽兩岸中華兒女首次在夏季奧運會上相逢。 重返奧運賽場的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后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興世界體育強國的風采。許海峰在男子手槍慢射比賽中所獲的金牌不僅是本屆奧運會決出的第一塊金牌,更實現(xiàn)了炎黃子孫在奧運會上金牌及獎牌“零的突破”,一雪百余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此后,中國體育健兒再接再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共獲15 金牌、8銀牌、9銅牌,列金牌榜第四位。 1988年9月17日韓國漢城奧運會第二十四界奧運會 中國這次選派301名選手參加比賽。由于蘇聯(lián)、民主德國及東歐等國家都參加了本屆奧運會,競爭比上屆激烈得多,中國運動員在本屆奧運會上最終只獲得5枚金牌、11枚銀牌和12枚銅牌,總分數(shù)居第8位。 1992年7月25日西班牙巴塞羅納第二十五界奧運會 中國此次選派男運動員118人、女運動員133人參加除足球、曲棍球、棒球、手球及馬術(shù)以外共20個項目的比賽。中國代表團在經(jīng)過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失意后,本次重新發(fā)揮出高水平,結(jié)果共獲金牌16枚,銀牌22枚,銅牌16枚,成績超過了此前最高的1984年奧運會時 ,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 1996年7月19日美國亞特蘭大第二十六界奧運會 中國派出由495人組成的體育代表團參賽,其中運動員309人(女運動員199人),運動員人數(shù)居各國和地區(qū)體育代表團的第12位。 中國代表團是以年輕選手、新選手為主組成的,運動員平均年齡21.7歲,其中85%的人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參加了本屆奧運會26 個大項中22個大項153個小項的比賽,共獲得金牌16枚,獎牌總數(shù)50枚。 2000年7月19日澳大利亞悉尼第二十七界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此次派出311名運動員參賽,以金牌28枚、獎牌總數(shù)59枚的優(yōu)異成績一舉躍入了獎牌榜世界三強行列,這兩項指標不僅都創(chuàng)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而且均名列世界第三位。僅9月22日一天,中國就日收6金,創(chuàng)下了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歷史上單日奪取金牌數(shù)的最高紀錄。 2004年8月13日希臘雅典第二十八界奧運會 中國此次派出了包括407名運動員(其中女運動員269名,男運動員138名)的代表團參加了除棒球和馬術(shù)外的其他所有26個大項的比賽,取得了空前出色的戰(zhàn)績,以金牌32枚、獎牌總數(shù)63枚的優(yōu)異成績一舉登上了獎牌榜的第二位(其中獎牌總數(shù)列第三位),金牌數(shù)和獎牌總數(shù)兩項指標都創(chuàng)下了中國自參加奧運會以來的單屆最高紀錄,均超過了在四年前悉尼奧運會上創(chuàng)造的歷史最好成績。而且奪金牌面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獲得金牌的項目增加至13個大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