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柳暗花明好時節(jié)專版)
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后清明。在暖暖的春風里,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清明歷來是人們郊游、踏青的好季節(jié),也是祭祀祖先和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古往今來,留下了許多有關(guān)清明的詩,一方面描寫人們郊游賞花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對先祖及親人的贊頌和思念。
春風春雨清明景
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清明節(jié)又稱三月節(jié)、掃墓節(jié)、踏青節(jié)、植樹節(jié)、插柳節(jié)、秋千節(jié),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節(jié)日,又是節(jié)氣,一般在陽歷4月2—5日。清明節(jié)與寒食節(jié)、上巳節(jié)接近,后來三節(jié)合一,統(tǒng)稱為清明節(jié)?!痘茨献印ぬ煳挠枴吩疲骸按悍趾笫迦?,斗指乙,則清明風至?!?/SPAN>
宋代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云:“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清代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歲時記》中引《歲時百問》中的話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可見,清明節(jié)是由其所處的時令氣溫、光照、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表現(xiàn)出天清地明的景象而得名。清明節(jié)古往今來就有眾多習俗,如踏青、掃墓、祭祖、禁火、乞火、賜火、燒包襖、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斗雞、拔河、放風箏、插柳……
豆蔻正開香尚蕊,薔薇才放露初勻。歷史上詠清明的詩篇、詩句很多,我們先看古人筆下的清明景物、景象:羊士諤有詩“落花經(jīng)上巳,細雨帶清明”,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劉知過的“花開花落清明候,山北山南杜宇聲”、黃庭堅的“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陳與義的“寒食清明驚客意,暖風遲日醉梨花”、范成大的“石門柳綠清明市,洞口桃紅上巳山”、楊萬里的“正是春光最盛時,桃花枝映李花枝”、李珙的“楊柳堆煙猶冉弱,杏花著雨半飄雪”、虞儔的“紅杏園林初過雨,綠楊庭院欲生煙”、黃遵憲的“幾日春陰畫不成,才過寒食又清明。霏霏紅雨花初落,裊裊白波萍又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為后人留下了描寫清明節(jié)的著名詩句: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這些千古流傳的詩句寫清明的春日、春風、春雨、春草、春花,表現(xiàn)出大地回春、萬物復蘇、風暖日麗、桃紅柳綠、鶯飛草長的景象。在清明節(jié)閱讀這些不朽詩篇,會使人心曠神怡,感到無限的溫馨和愉悅。
又到清明,總是細雨勾畫情緒。清明雨柔和,柔和得讓小伙赤臂,讓姑娘甩發(fā);清明雨朦朧,朦朧得讓情侶有了遮掩,讓頑童捉了迷藏;清明雨美妙,美妙得讓詩人吟,讓畫家描,讓長短鏡頭覓……于是,清明雨里不光有苦澀,還含著甘甜……瀲滟激情、潤含春雨,多少經(jīng)天緯地織就的情思綴成筆下不愿輕心不能冷落的敬意。用心之處,每回感受單薄的心香、瑣眉的呢喃、蒼茫的記憶,一絲絲一縷縷,像茶,如煙,透著苦澀與馨香,深情的漣漪久久不散。
踏青祭祖寄哀思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清明節(jié)的活動很多,古人也有眾多詩篇詩句描寫這些清明節(jié)活動的情景,如描寫清明踏青(又名游春、探春、尋春等)的詩有吳惟信的“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李若水的“見說今年寒食好,踏青歸路看梨花”、胡寅的“故園寒食路,回首踏青人”、程顥的“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麻九疇的“城里看家多白發(fā),游春總是少年人”、楊允浮的“高柳豈堪供過客,好花留待踏青人”等。清明時節(jié),春和景明,萬物復蘇,百花競放,當此佳節(jié),或親朋好友同行,或男女同伴,一起走向春天,春風也吻上大家的臉,怎么會不感覺無限的歡悅和欣喜呢?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清明時節(jié),掃墓則是又一個重要活動,古人寫清明掃墓的詩篇、詩句同樣很多。如白居易的“風吹曠野紙錢飛,古木壘壘春草綠”、高翥的“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陸游的“日落啼鴉隨野祭,雨余荒蔓上頹垣”、高啟的“風雨梨花寒食后,幾家墳上子孫來”等。
中華民族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民族,在長久的家族綿延史中,中國人形成了敦親睦族、行孝敬祖、視死如生的優(yōu)良品德,因此往往在清明這個美好的節(jié)日,給逝去的先人獻上一束鮮花,獻上一瓣心香,燃燒幾張冥紙,以此來追懷祖宗,感念先人,寄托思念。眼因流多淚水而日益清明,心因飽經(jīng)憂患而愈益溫厚。當然這里面也包含著幾多感傷和悲戚,因此古人寫清明掃墓活動的詩往往比較悲傷凄戚,讀來令人傷感哀婉。
風吹殘杏舞絮輕,喚起愁腸千百縈。疑天亦解傷情恨,哭君淚雨遍清明。
《清明小記》輯錄如下,以寄托對故去的親人和列祖列宗的深深哀思:
陽春四月,麥草青青,細雨綿綿,天地同悲;寒食東風,寄托哀思,蒼山有淚,碧水微波。烏啼鵲鳴,綠野多愁,凄凄清清,塵埃落定;路人游子,不見笑臉,招魂云幡,隨風飄搖。清明時節(jié),下鄉(xiāng)掃墓,一路前行,終至家鄉(xiāng);全家老少,齊齊到場,憑吊祖宗,懷念故人。柳條彩紙,墳頭飄揚,供臺之上,祭品滿目;香縈煙繞,燭光熊熊,錫箔紙錢,照天焚燒。兒孫跪拜,長歌當哭,念及往事,淚如泉涌;遙想生前,勤儉節(jié)約,辛苦勞作,家境尚可。曾幾何時,陰晴圓缺,眼中親人,時有離去;睹物思人,訓言在耳,音容雖杳,德澤猶存。冥冥九泉,瀟瀟冷雨,碑石如冰,刺痛我心;死者依依,活著當強,痛定思痛,牽腸割肚。列祖列宗,西天可好?死生別離,魂兮歸來;四季顯靈,佑我全家,吾輩孝心,天神共知!
柳暗花明好時節(jié)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古人寫清明的詩,比較多的還涉及到乞新火、插柳、蕩秋千、蹴鞠等活動,這方面的詩篇、詩句同樣很多,如劉長卿的“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杜甫的“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戴叔倫的“晚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雪”、賈島的“清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韋莊的“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等,在詩人筆下,清明點新火,無論是都邑城鎮(zhèn)、街巷墟落,還是水郭山村,均是千家新火,萬戶新煙,一片熱氣騰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清明節(jié)又叫植樹節(jié)、插柳節(jié),民諺:“種樹造林,莫過清明”、“綠州改天又換地,清明植樹好時節(jié)”。插柳是清明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和習俗。陸游有這樣的詩句描寫清明節(jié)插柳:“忽見家家插楊柳,始知今日是清明。”;趙元鎮(zhèn)有詩寫道:“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紀年華?!?;楊韞華在詩中則如此描寫清明女子戴柳:“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毗鄰諸姐妹,一株斜插綠云翹?!?。
宋吳惟信更是把清明賞柳的情景描繪得惟妙惟肖:“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柳,吐綠于清明,占了天時;柳,入土生根,得了地利;柳也有人和的成分,那就是:它適應性極廣,生命力極強,早已形成了永恒的民族精神。清明植樹種樹,插柳戴柳,親近自然,向往自然,非常符合現(xiàn)代生態(tài)、環(huán)保理念。此外,在詩人筆下,還有關(guān)于清明蕩秋千、蹴鞠、讀書等諸多活動的描寫。
佳節(jié)莫將虛過了,人生看得幾清明。人間佳節(jié)重清明,呼兒折簡招諸彥。讓我們倍加珍惜清明這個潔凈清亮、春和景明、鶯飛草長的美好節(jié)日吧!
萬物生長時,皆清凈明潔。在這個純粹春天的節(jié)日里,喜看今日的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盛世清明,朋友清明,生活清明,陽光清明,春天清明。
視頻音畫《清明雨上》 點擊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