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首先要說明的是,現(xiàn)在成都武侯祠,原是昭烈廟,亦即祭祀劉備的廟宇,只是后世將其改為武侯祠。西蜀政權(quán)欽定的武侯祠,乃在漢中勉縣武侯墓原址,之后將墓祠分開,武侯祠建立在漢江以北,與武侯墓隔江相望。
要以后世對諸葛亮這種“功蓋伊呂”、“賢相表率”、“天下一人”,“千古一人”等評價,劉禪當感恩不盡,理應為之建廟祭祀,崇之隆之,然而并沒有。各地官府不明就里,向小朝廷提出了立廟祭祀的要求。盡管有以蔣琬、費祎為首的荊州籍幫派體系把持政權(quán),只是由于劉禪堅決反對,廷議才以“不合禮秩”加以拒絕。不符合禮儀秩序是十分癟足、不攻自破的理由。在當時,在之前,為大臣建廟立祠者比比皆是,以至無德無功之輩也有廟宇。曹操在濟南相任上,就曾搗毀八百多所這樣的祠廟。
官方不祭民間祭,民眾自發(fā)地在田間地頭祭奠的事實,當然有深刻原因。由于軍政權(quán)力集于一身的終身權(quán)力,以及高壓統(tǒng)治,諸葛亮在西蜀已形成嚴重的個人崇拜。西蜀愚昧無知的民眾,將諸葛亮作為自己的代表,隆重祭奠順理成章。
在民眾的聲援下,有人再次提出為諸葛亮立廟祭祀的建議,借以樹立諸葛亮精神領袖的地位,鞏固荊州籍勢力??紤]到劉禪堅決反對的的態(tài)度,對建議本身又作了重大調(diào)整:即尊重過去朝議的決定,提出將廟宇建立在靠近墳墓的地方。劉禪雖心有塊壘,但已沒有了反對理由;考慮到穩(wěn)定政權(quán),穩(wěn)定民心,更考慮到漢中勉縣距成都千里之遙,這才勉強同意了。然而建廟歸建廟,終劉禪之世,西蜀官方從沒有祭奠過諸葛亮。不祭奠本身,已表明了劉禪恩怨分明的態(tài)度。
劉禪對諸葛亮架空、軟禁的怨恨,從為諸葛亮立廟一事中可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