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浙江南部有個叫亞松嶺的山腳下,一對老夫妻在這兒開了爿茶館。茶館地處三岔路口。凡是進出城的百姓都得從這兒經(jīng)過,每天茶館里人來客往,生意興隆。 一天,城里趙秀才訪友途經(jīng)這里。他口渴難熬,便想到茶館去喝杯茶解解渴再登前程。趙秀才跨進店門,主人便迎上來熱情招呼。話語投機,不一會兒,就拉起家常。當秀才問及到茶館生意時,店主滿面愁容。原來這小小茶館生意雖然不錯,卻有不少地方上熟人每天賒欠喝茶。有的拖上三月半載都不思還錢,弄得店里本錢一時難以周轉(zhuǎn)。有礙于熟人熟面,情面難卻,不得開口討還。 趙紀洪一邊茗茶,一邊細聽店主訴說苦衷,覺得店主言之有理,并深表同情,腦子里為店主打起主意來。 不一會兒,趙紀洪聽完店主的訴說后,叫他拿來紙和筆,大筆一揮,寫了一首詩貼在店堂內(nèi),詩云: 出門無傘望云遮, 生意又如水轉(zhuǎn)車, 石上種松根本少, 諸君光顧莫言賒。 詩中不僅暗喻了店小本少,又婉轉(zhuǎn)地道出開茶館還得靠眾人幫忙相助。 店主看罷,心中十分高興,既而又請趙秀才再為茶館大門題一聯(lián)。趙秀才欣然同意店主的要求,心中盤算了一陣,他想:店主為人厚道,茶館小本經(jīng)營,得為他來個“一語雙關(guān)”,既讓茶客不好意思欠賬,又能招攬生意發(fā)家致富。趙秀才思忖許久,然后抓起筆來,一副店門聯(lián)寫出來了: 問賒二字子丑寅; 現(xiàn)錢光顧午未申。 寫畢,趙秀才向店主解釋道:“這上聯(lián)有‘子丑寅’少個‘卯’字(‘卯’諧音‘沒’,沒有的意思),意思是茶客如果想賒欠,就沒有茶喝;下聯(lián)有‘午未申’少個‘酉’字(‘酉’諧音‘有’),意思是出現(xiàn)錢就請進來喝茶。 店主一聽,高興得跳了起來,連呼:“有意思,有意思!” 趙秀才為茶館店堂題了一首詩,又為大門題了一聯(lián),果然平日喝茶欠賬的人少了,而且還吸引了不少來客欣賞、喝茶,增加了茶館生意。從此,茶館越開越興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