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適應社會 走向成功 每年的7月,高校畢業(yè)生在完成學業(yè)、尋找工作以后,就會陸陸續(xù)續(xù)走向工作崗位,變身為職場新人。他們將面對另一種生活規(guī)則,走人人生的又一轉折點。作為職場新人,在開始一段時間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角色轉換問題。從面向課堂到面向社會,從單純求學到涉身職場,從簡單的同學關系到復雜的同事關系,畢業(yè)生們將如何更加完美地實現這樣一次轉換是工作順利的關鍵。 就業(yè)是學生生涯的一次告別,卻可能是一個全新學習過程的開始——學習走進社會,學習融人社會,學會在社會的洪流中擺渡自我。調查表明,很多大學畢業(yè)生剛剛走進工作崗位時,一時難以適應,他們不知道該做什么,不知道該怎么做,似乎學校里的各種知識、技能都派不上用場。心理學家認為,在職場角色轉化中出現的問題,對剛就業(yè)的學生來說,可被認為是一種應激源,處理不好很容易造成心理問題。因此考慮以什么樣的方式,應對職業(yè)角色轉換,是很有必要的,而應對方式與自身的成長環(huán)境、經歷、教育狀況息息相關。 盡快實行角色轉換,走好職場第一步,主動積極地適應環(huán)境,是大學畢業(yè)生追求健康和諧發(fā)展,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第一節(jié) 角色認知與角色轉換 角色一詞本是戲劇術語,原指演員在戲劇舞臺上按照劇本的規(guī)定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美國人類學家把“角色”這個概念引入了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認為:“角色,這是地位的動力方面,個體在社會中占有與他人地位相聯系的地位,當個體根據他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而實現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時,他就扮演相應的角色?!蔽覀兺ǔUJ為——角色是個人在社會關系中處于特定社會地位并符合社會要求的一套個人行為模式。個人在社會結構、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圍繞這一地位,社會各方面對其存在的各種期望,個人努力按照這些期望行事便成為一個角色。 通常,一個人會經常變換自己的角色。比如說下班回家,要從職業(yè)角色變換成家庭角色,這種經常性的角色轉換,必然會生產角色沖突。當一個學生轉變?yōu)閱T工的時候,我們就不能以學生時代的思想行為去做一個員工,但很多大學生在心理上、行為上的不適應,不協調狀態(tài),導致沖突。那么在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過程中,盡快完成角色認知,逐步適應角色過程,最終實現角色轉換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大學生就業(yè)后社會角色轉換 社會角色,指個人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相應的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會期望,運用一定權力來履行相應社會職責的行為。大學生畢業(yè)后順利、平穩(wěn)地由學生角色向員工角色的轉換,是人生關鍵的一步,它與以后職業(yè)轉換不同,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社會角色是由一定的社會地位決定的,符合一定社會期望的行為模式。它是人的多種社會屬性或社會關系的反映,具體地說,角色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的基礎,社會角色內涵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社會角色是社會地位的外在表現。由于人的社會關系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導致了社會角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人們的社會角色體現了不同的社會地位,例如對某個人來說,他既是領導又是丈夫,既是父親和又是兒子。 (2)社會角色是行為規(guī)范和期待。所有的社會角色都有一定的權利和義務,某種角色賦予權利義務的同時也是一種行為約束規(guī)范的強加,社會之所以要對特定地位的人做出行為模式的規(guī)定,就是希望他按照行為模式行事,這就是社會角色期望。 (3)社會角色是社會群體的構成基礎。正如一部戲由多個角色構成一樣,一個社會群體由不同的社會角色構成,每個人都扮演著規(guī)定的角色,整個社會才會和諧發(fā)展。 二、正確認識角色轉換 大學生與員工是兩臺戲劇中不同的角色,實現角色轉換需要了解他們的區(qū)別。 1.社會責任不同 大學生主要責任是學習,努力吸取知識,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能.具備一定的綜合素質。整個角色扮演是一個吸收、儲備、鍛煉能力的過程;而員工角色的責任是以特定的身份去履行具體的崗位職責,運用所學專業(yè)知識解決工作中具體的問題,創(chuàng)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果說學生角色的責任大同小異的話,那么社會角色的責任就千差萬別,醫(yī)生、教師、工程師、警察不同的角色有著截然不同的區(qū)別。 2.社會規(guī)范不同 學生角色規(guī)范是從教書育人的角度出發(fā)制定的,是學生成長的行為規(guī)范,處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育為手段;而社會賦予員工角色的規(guī)范更細致,更嚴格,以創(chuàng)造效益為主,一旦違背要承擔責任,賠償損失,甚至接受處罰。有些大學畢業(yè)生上崗工作馬虎,一旦犯錯還希望像學生時代一樣,得到教師的幫助,得到學校的教育和寬恕,結果卻后悔不迭——職場是不會讓一個經常犯錯誤而又不承擔責任的人長期存在的。 3.社會權利不同 學生的權利是依法接受教育,員工的權利是自己掌握的,通過具體的工作為社會付出勞動,并為自己的權利行為承擔責任。 三、大學生角色轉換過程中的問題 大學生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由于對角色把握不準,認識模糊,容易造成角色緊張,角色沖突,角色不清,最終導致失敗。角色轉換中出現的問題歸納起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學生角色的依戀。對過去角色的懷舊是大多數人的心理,特別是畢業(yè)生更為強烈。十幾年學生角色,一朝更改,需要有一個過程,但部分學生長期沉溺于對大學時代的回憶,只與大學同學交往,仍然是從學生角度考慮職場的問題,處理工作時,往往容易造成與工作環(huán)境脫節(jié),成為職場另類,影響職業(yè)發(fā)展。 (2)自我評價過高,不切實際。有些大學生自認為來自高等學府,接受的是系統教育,滿腹經綸,學富五車,一開口就是這主義那原理,瞧不起周圍同事,不愿意干基層工作,希望能成為公司扛鼎之人,結果給人感覺就是夸夸其談,眼高手低。要知道大學教育只是給你打開了知識的大門,很多東西需要在實踐中體會、琢磨?!凹埳系脕斫K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 (3)目標游離,定位不準。有些大學生在角色轉換中不能踏實定位,浮躁不安。一會想干這,一會想干那,一會想考研,一會想出國,一會想從技術上發(fā)展,一會又想走行政道路,目標游離,給人感覺是缺乏敬業(yè)精神,朝三暮四,結果一事無成。 四、大學生如何做好角色轉換 角色轉換是一個艱苦的過程,甚至會有陣痛,如蠶破繭而出、蛇蛻皮,處理得好,能輕松地完成,處理不好,可能帶來永久的傷痛,大學生實現角色轉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安心本職工作,甘于吃苦。常言說“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背晒儆谔嵖细傻娜恕W鳛樾率?,要想盡快適應工作就得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這樣才能充分了解工作環(huán)境,找到工作規(guī)律,從而對工作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認識和把握。 (2)放下架子,虛心學習。要甘當“小學生”,一切從頭做起,才能與你周圍的人打成一片,才能學會為人處世,并在業(yè)務上有所長進,成為真正有用的人才。俗話說“少林和尚進寺,頭三年挑水砍柴,再三年砍柴挑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個人上人。 (3)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職場新人,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勤于思考。對工作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時間長了,就提高了業(yè)務水平,使職業(yè)能力得到加強。做起事來輕車熟路,得心應手。 (4)積極工作,樂于奉獻。積極工作,樂于奉獻體現的是一種工作志向。態(tài)度是成功的基礎,特別是當我們不能改變工作的時候,我們可以改變態(tài)度。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工作,樂于奉獻,一定會博得所有人的好感,成為職場中心人物。 總之,對于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們,他們結束的是習慣多年的校園生活,面對的是競爭與合作并存的職場制度。在這一特殊的轉換期,學子們應該充分認識到角色轉換的重要性,掌握角色轉換的技巧,盡快地完成由學校人向職業(yè)人的轉變。 第二節(jié) 盡快適應社會 從學校進入社會,面臨的是一個嶄新的世界。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員,新的方式,新的生活。和相對封閉的大學校園相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畢業(yè)生能否迅速進入新的角色,適應新的環(huán)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如何。心理素質好的同學,隨著環(huán)境變化,能進行自我調整,在新的環(huán)境中重建人際關系,開拓新的生活空間,產生新的歸屬感和穩(wěn)定感,并能排除干擾,很快讓工作生活進人良性循環(huán)。反之,如果大學畢業(yè)生不能適應新環(huán)境,產生適應障礙,則會影響心理健康,使環(huán)境適應更加困難。 一、適應的心理過程 心理學家沃爾曼對適應做出如下定義:“一種與環(huán)境融洽和諧的關系,包括滿足一個人的絕大多數需要,并且擁有符合生理和社會方面的絕大多數要求的能力;滿足需要并符合要求所必需的行為變化,以便個人能與環(huán)境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關系。”通俗地說就是一個人需要與滿足相聯系的過程,是一個人通過不斷的身心調整,與現實生活環(huán)境中維持一種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狀態(tài)的過程。例如,在動物進化的過程中,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有些物種能隨環(huán)境變化而逐步變化,最后完全適應自然而得以生存。如變色龍能隨周圍環(huán)境、顏色變化而改變皮膚顏色,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適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種需要存在;阻止需要的阻撓存在;個人提供克服阻撓的反應行為;反應導致緊張減輕。 1.需要的存在 人在世界上生存,有著各種各樣的需要。人的各種需要如果得到滿足,就會產生心理平衡,反之則感到緊張,失望、恐懼、不安、產生情緒波動。適應過程首先是一種需要的存在,為了需要滿足而去適應。 2,阻撓 阻撓是指個體在利用其現有的習慣機制滿足需要時所遇到的阻撓。例如很多大學畢業(yè)生習慣了學校保姆式的環(huán)境,什么事情都是等學校通知,等老師安排。進入企業(yè)后都是自己處理問題,那么原來依賴的習慣機制不能解決問題,于是就出現了阻撓。阻撓一般分三種情況:一是環(huán)境阻撓。例如:大學新生常見的不適應,從熟悉的鄉(xiāng)村到完全陌生的城市;二是個人缺憾,影響個體理想的實現,三是需要的沖突,當多種需要出現,發(fā)生沖突時,就會產生阻撓。 3.反應 當人們面對一種陌生的情況,用習慣方式或定勢思維解決問題失敗時,就會主動尋找一種新的能夠解決的方式,這就是反應。俗話說“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東方不亮西方亮”,人適應環(huán)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不斷變更自己的反應。 4.適應 當一個反應能夠減輕個體的內驅力所引起的緊張,原來活動就要結束,這就是適應。人們總是不斷地通過調整反應模式來達到適應的效果,例如:有的畢業(yè)生就業(yè)后在新環(huán)境中摸爬滾打一段時間就會知道如何按職場規(guī)則辦事,顯得駕輕就熟,游刃有余了。這就說明他已適應了新的工作環(huán)境。 二、職業(yè)適應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職業(yè)適應是個人心理發(fā)展水平的綜合表現。一般說來,大學生職業(yè)適應得過程越好,越能盡快適應職業(yè)需要,為個人潛能的發(fā)揮,職業(yè)理想的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職業(yè)適的過程較長的話,就會影響職業(yè)發(fā)展,具體影響職業(yè)適應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yè)定位 職業(yè)定位反應一個人的職業(yè)期望。如果職業(yè)定位不準確,就會產生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期望值,而期望值過高過低都會影響職業(yè)適應。期望值過高,面對新崗位、新工作,往往就會表現出眼高手低,對現實不滿,自視清高,結果就是工作積極性不夠,不容易得到認可,影響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期望值過低,又會造成妄自菲薄,止步不前,畏首畏尾,或者得過且過,結果成為職場過客,可有可無。 2.價值定位 當代大學生都注重追求自我價值,這是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在大學生身上的體現,只要不過于極端利己主義,都是可以的。關鍵是畢業(yè)生就業(yè)時應正確把握價值定位,把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找到成功的契機。一個只追求自我價值而不顧社會價值的人是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的。同樣一個價值定位偏差的人也是不容易成功的。 對一個學生來說,成績好,思想好,各種活動積極參加,均衡發(fā)展,就是很有價值的。而在職場中,一個優(yōu)秀的員工評價標準是什么呢?是實踐動手能力強,效率高,能創(chuàng)造效益。這是無法等同于在校成績好釣評價標準的。這樣的價值評價就導致了畢業(yè)生職業(yè)適應的難度。我們經??梢钥吹皆谛W習、品德各方面表現優(yōu)秀的人在職場都表現平平。相反有些在校一般的學生,在職場卻是如魚得水,如日中天,深得領導器重,職工好評。所以說價值定位是很重要的方面。它需要大學生對自己職場角色有清楚的認識。員工不是學生,不能用評判學生的標準來定位職業(yè)角色。 3.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職業(yè)生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舒心工作、安心工作的重要條件。當代社會是一個需要合作和團隊精神的社會。如果大學生就職后能很快進入角色,掌握職場人際關系的規(guī)則,很快的融入團隊,建立良好的職場人際關系,就能很快適應職場要求。反之,如果不能與同事、與上級和諧相處,要么天馬行空,獨來獨往,要么憤世嫉俗,這看不順眼,那瞧不起,就會對職業(yè)適應極不利。 現實生活中,有的學生上班幾年了,還像個新人,連辦公室同事的電話都不清楚,更別說與同事打成一片了。結果大家要么敬而遠之,要么井水不犯河水,工作氣氛總顯得緊張、僵硬,長此下去就會形成壓抑的工作環(huán)境,造成心理問題,影響事業(yè)發(fā)展。 如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呢? 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為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了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傳遞的加快,觀念的更新,這些因素促使人們的交往進一步擴大,為大學畢業(yè)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供了有利條件,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靠每個人的努力。大學畢業(yè)生到新的工作崗位后,人際關系橫向的主要是與同事之間的關系,縱向的主要是與領導的上下級關系。怎樣處理好與同事及上級之間的人際關系呢?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參考。 (1)真誠待人。有一首歌中唱道:“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用心相處”心誠則靈。讓我們永遠是朋友?!弊鋈艘\實、正直,與人坦誠相見,忠實守信,就一定能贏得別人的友誼與信任。也許一個人很有才華,也自以為很聰明,如果憑借自己的小聰明去欺騙別人、愚弄別人,最終被欺騙、被愚弄的則是他自己。因此可以說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誠實的人。有這樣一句名言:“你永遠愚弄少數人,或者偶爾愚弄所有的人,但是絕不能永遠愚弄所有的人?!闭嬲\待人的人一生光明磊落、心地無私、襟懷坦蕩,可以很灑脫的生活。而虛偽的人則負擔相當沉重,擔心什么事情會敗露,整天惴惴不安。 (2)善解人意、熱情助人。在人際交往中,有很多時候別人的需要或者面臨的困難并不一定向你明確表達,這時就需要我們留心去發(fā)現,所謂“于細微處見精神”即是這個道理。特別是當別人開口求助于你時,只要不違反原則、不違法紀,就一定要盡最大能力予以幫助。心目中裝著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將心比心善于體諒他人,與別人分擔憂愁,共享歡樂,就會使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有助于加深彼此間的感情?!巴吨愿事叮瑘笾原偓帯?,人際交往中的奉獻與索取是相互的。 (3)適度謙虛、尋求幫助。謙虛是人的一種美德,是一種虛懷若谷的氣度。剛剛步人社會的年輕人社會經驗少,想要在生活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就必須向別人請教、多學多問。不要做萬事不求人的人。萬事不求人的人往往給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印象。必要時求助他人,不但有利于做好自己要做的事,而且能給他人造成“自己有用”的價值感。這種價值感的滿足反過來還會促使他在你需要的時候熱情伸出援助之手。但要注意,不能事事求人,那樣會給他人造成你“沒有能力”的印象。 (4)保持自我。在交往中要保持獨立的人格,要有主見,不能人云亦云或違心的隨聲附和,否則你將成為“無主見的老好人”,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原則。 (5)善于交談。交談是人們交流思想感情增進了解和友誼的橋梁。要使交談的氣氛寬松、和諧、愉快,就必須學習交談的藝術。交談的兩個方面是聽和講,第一重要的是要善于聽。事實證明,越是善于聽的人,人際關系越理想。在對方講的時候注意聽,是無形中給對方以鼓勵和褒獎,從而得到對方的感激和尊重。除非你想趕走別人,否則請不要在別人講的時候漫不經心地東張西望或隨意打斷他。有些時候對方只是找個傾訴的對象,所以不需你說什么,聽就更重要。為了表示你在注意聽,還要不時地點頭或簡短的插一句。其次是要善于講。要善于尋找能激發(fā)對方談興的話題,不論你同別人談得多么興高采烈,也不要冷落了在場的其他人,尤其是性格內向、不善言談而沉默的人。注意談話的分寸,不能傷害他人——不論是在場的人還是不在場的人。 (6)恰當的使用人體語言?!皥?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身體語言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有時會起到有聲語言難以起到的作用。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能立即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學校里彼此親近的同學之間經常拍拍肩,擂一拳或手臂互相橫在肩上,這些動作在同事之間是極少出現的,尤其與上級交往當中更要注意不要拍拍打打,那樣不但不會取得良好交往效果,反而會引起他人極度的反感。 人際交往的藝術技巧可以學習獲得,但更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以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方法。應該指出,以上幾個方面對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此基礎上,大學畢業(yè)生還應該樹立獨立意識、主人翁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不斷學習,把握時機,適時的調整自己的奮斗方向。只有這樣,才能盡快地適應社會,做生活的強者。 4.個性心理 個性心理是職場適應的催化劑,好的個性能促進你更快地融入新的環(huán)境,消極的個性會妨礙職業(yè)適應。例如,個性開朗、活潑、自信心強的人能很快的適應新的工作環(huán)境,遭遇挫折也能很快尋找?guī)椭玫浇饷?;相反,性格內向、孤僻、自卑的人就不易融人群體,缺少人際支持,遇到挫折時,自我調節(jié)能力就會很差,職業(yè)適應的能力就相對較差。 三、盡快適應社會,邁好職場第一步 大學畢業(yè)生進入職場的第一步是最為關鍵的。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不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對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是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的。大學畢業(yè)生在角色轉換時,上有領導的引導,同時建立起良好的同事關系,爭取他們最大的幫助,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環(huán)境,從而來融入嶄新的工作崗位,邁好職業(yè)第一步,為將來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熟悉工作環(huán)境 剛進入新的工作單位,應該及時去熟悉組織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和企業(yè)文化等。要對工作單位的歷史,概況,特點有全面的了解。 2.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就是指認識主體時第一次獲得有關認識物體的不完全信息,通過直覺判斷作用的想象評估。它有兩個主要的特征:一是第一印象的建立基礎是不完全的信息;二是它是一種主觀判斷,因此有很大程度的主觀意識在里面。 對于剛剛進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第一印象的產生就是上班的前一個月的整體印象。它一般指領導、同事、客戶等初識或幾次簡單的接觸后,通過專業(yè)水平、工作情況等以及個人打扮,言談舉止等不完全的信息,進行的主觀臆斷。 現實生活中,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因它會對后續(xù)判斷產生深遠的影響。具體地說有三個方面的影響。第一,它可以產生后攝效應。當第一印象形成后,人們會把它作為后續(xù)判斷的心理準備。例如,有的畢業(yè)生初次到機關上班,不了解著裝規(guī)則,穿著過于個性化,就會給領導一種太不嚴肅,對工作不負責任的第一印象的影子。其次是前攝效應。即好了不可能壞,壞了不可能好。如果畢業(yè)生在崗位培訓時表現優(yōu)秀,那么正式分配崗位時,就會得以重用。其次是暈輪效應,即一好百好。如果用人單位形成第一印象后,就會在其基礎上造成泛化,認為大學生都是這樣,或某某大學的學生都是這樣。有的單位在招人點名要招某某大學的就是暈輪效應造成的泛化的表現。 那么大學生如何建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具體地說應從以下方面人手: (1)衣著整潔,儀表大方 俗語說“人靠衣裝,馬靠鞍裝,佛靠金裝”。衣著服裝是個人性格、素質、修養(yǎng)的綜合表現。一個內向的人衣著偏向中性,色彩暗淡。一個外向的人衣著顯得活潑,色彩鮮艷,一個前衛(wèi)的人衣著就會十分張揚。大學生著裝應該與自己的職業(yè)要求一致,比如在行政機關工作,一定要著正裝,男生不留胡須,女生不抹濃妝;得體的衣著,優(yōu)雅的儀態(tài)不僅可以使畢業(yè)生在人際交往中留下良好的印象,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自信心。 (2)言談舉止得體 畢業(yè)生作為新人,與人相處要謙虛禮讓,不卑不亢。做事要高調,做人要低調,還要虛心向同事學習。 (3)遵章守紀,講究信譽 遵守時間,講求信用,與人交往不失約,不失信。初到工作單位,提前上班、稍后下班,嚴格遵守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工作要緊張、有序、高效。這些有助于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相反,沒有時間觀念、不遵守工作紀律、不守時、不守信,這些都不利于你贏得別人的信賴和尊敬。 (4)工作積極主動 新上崗的大學生,工作積極性一般都很強。但工作主動性稍差,往往是領導讓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會主動地去干一些工作。這樣給人的印象就是很積極但能力一般。往往領導和同事從感性上比較喜歡,但面臨正挑重擔,扛大梁時又得不到重用; (5)從小事做起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F在大學生往往眼高手低,大事沒機會干,小事不愿意干??床簧犀嵥榈娜粘J聞招怨ぷ?,影響自己的形象。正確的做法是——從小事做起,主動打掃辦公室衛(wèi)生、打開水、復印、打字等一些跑腿性工作。就是類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小事,卻往往給人留下的印象最深。試想一下,工作接觸一般都是程序化的,只有這類小事才最能溝通情感。有人說打掃辦公室是大學生上崗的第一課,是很有道理的。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從辦公室秘書開始的。 (6)盡快熟悉工作,明確崗位職責 新到工作崗位,主要問題是缺乏經驗。因此,在熟悉工作的過程中,遇到難題應及時向同事或領導謙虛地請教,這樣既可以達到學習的目的,也顯示了對老員工的尊重。爭取出色地完成第一件任務。 3.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在相互交往的基礎上,經過認識調整,感情體驗,行為交往等手段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俗話說成功三要素是“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就是指人際關系。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競爭的社會,社會需要良好的人際交流來保證事業(yè)的成功。美國著名教育家耐基說過“一個人事業(yè)成功,百分之三十是由于他的專業(yè)技術,另外百分之七十要靠人際關系,處事技巧。”三國時期劉備,文比不過諸葛亮、龐統,武敵不過關羽、張飛,但他卻能網羅天下英雄豪杰,惟其馬首是瞻,最后成就一代霸業(yè),什么原因呢?善于搞好人際關系?,F在很多單位要求員工“先學會做人,后學會做事”也是這個道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工作分工的日益精細,任何個人都是渺小的,只有將不同能力的人組合起來,團結起來才能成就大事。新進入一個組織,一切都是陌生的,但人是社會的人,常常要與工作環(huán)境周圍的人交往、合作。要注意利用交往技巧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盡快地適應交往對象,并融人群體之中,這對打開工作局面十分重要。如果處理不好人際關系,不但影響工作,也影響生活質量。 在新人組織時,要善于觀察,不要卷入一些消極的人際環(huán)境中去,如拉幫結派等。 大學生應該如何處理職場的人際關系呢?具體地說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把握職場人際關系的原則 人際關系的建立需要從人際交往開始。人際交往本質是一種社會交往。需要按一定的規(guī)則和方式進行。一是尊重。新的工作環(huán)境,其人員結構與單一的學生相比,顯得十分復雜。不管是比你學歷高,能力強的骨干,還是比你學歷低的工人,在交往時都要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尊重。才能在關鍵時候得到幫助。二是真誠。真誠是人際關系的基石,是深化友誼的保證。誠實守信顯示了一個人自身的身心的安全感、尊嚴感。它使人在交往中獲得別人的信任,從而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三是寬容和理解。社會上的人們,由于生活閱歷的不同,其思想觀念千差萬別,如果在人際交往中求安全感,斤斤計較,那么最后就是能使路越走越窄,剩下自己與自己交流了。理解是培植友誼的土壤。寬容是建立感情的橋梁,寬容的天空五彩斑斕。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不在乎每朵浪花的美丑,所以大海波瀾壯闊。 (2)處理好職場人際關系 職場要處理的人際關系主要兩種:上下級關系,同事關系。對于這些具體的人際關系,要根據他們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處理好才會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①尊重上級 為了行使權利,維護權利,領導往往十分注重自己在公開場合的面子,所以要絕對地尊重領導。在交流中,要注意領導的情緒情感,盡量在領導心情好的時候提出不同的意見。俗話說:“要正確領會領導意圖”,就是這意思了。尊重不是溜須拍馬,有的人一味拍馬屁,十分明顯,搞得領導下不了臺,很尷尬,實際上就是不尊重領導了。 ②支持同事 盡管辦公室里個人工作有分工,但對同事的工作一定要真心支持。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管自己,甚至落井下石,指桑罵槐。要知道任何對別人的指責都會使自己的形象受損,相反幫助與支持會獲得更多的回報。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在同事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才能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同事的支持幫助。 ③包含競爭對手 許多人對競爭對手都會設防,甚至還會在背后詆毀。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競爭對手之間存在利益沖突,因此使陰招、下黑手,殊不知這樣很容易造成兩敗俱傷,“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旁觀者看到就會使人人都對你感到害怕,人人都對你設防,對工作是百害而無一利。相反對競爭對手大度一點,會使雙方都在和諧的氣氛中展開良性競爭,最好實現雙贏。 4.正確面對困難,學會進步 剛參加工作,遇到各種困難和障礙是正常的,也是難免的。重要的是正確面對困難,學會克服困難的技巧。 遇到困難和障礙,千萬不要心灰意冷,畏縮不前,逃避問題,而應學會解決問題。這不僅表明個人的能力、素質和進取精神,而且掃除了障礙,為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要在困難中學會如何進步。職業(yè)生涯早期的個人組織化階段,是組織和個人相互測試和相互考察的時期。組織希望通過對員工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再嘗試給特殊的人才安排特殊的職業(yè)通道。 總之,在工作早期或適應期,應讓自己盡快融入組織,為職業(yè)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要經常問自己:3年以后我會怎樣,5年以后我要實現什么目標,10年后我又在干什么?從而幫助自己把握前進方向。 第三節(jié) 通向成功之路 大學生畢業(yè)后,就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開始了新的征程。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為大學畢業(yè)生大顯身手、通向成才和成功之路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和活動的舞臺,同時也向大學畢業(yè)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和嚴峻的考驗。必須牢牢記住的是,通向成功之路并不平坦,創(chuàng)業(yè)肯定艱苦,奮斗方能成才。不能指望時時事事都會一帆風順,到處都有鮮花和掌聲。只有積極進取、頑強拼搏才是建功立業(y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 一、志存高遠,奮勇拼搏 志,是人們所追求的奮斗目標和為達到這一目標所下定的決心,它是一個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人生活中的動力。立志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立志是成才的大門、成功的前提。早立志,立大志,事業(yè)才能早成;胸無大志無所追求者,終將碌碌無為而虛度終生。所以古人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竟成”。傳說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少年時代就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終成一代偉人。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說過:“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業(yè)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成功在等待著,來慶祝你努力的結果?!边@段話是巴斯德從事科學研究的總結,也是他成功的秘訣。正是由于他有正確的志向作為自己持之不懈地學習、研究的精神支柱,他才成就為近代微生物學、醫(yī)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偉大奠基者。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許許多多。中外古今,凡事業(yè)大有成就者,無一不是從年輕時就立下遠大志向和追求目標的。總之,對于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yè)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首先就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個人志向與理想要同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需要、國家民族的前途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對人們的奮斗產生巨大的推動力,才能鼓舞人們奮發(fā)向上,孜孜以求,不畏艱難險阻,歷盡風雨而始終不改初衷。有了遠大的志向,還需要奮勇拼搏、堅持不懈?!坝兄局肆㈤L志,無志之人常立志”,一旦立志,就要專一,不可朝秦暮楚、見異思遷。要將有限的精力完全集中在一個確定的、有限的目標上,經過長期苦苦求索、堅韌不拔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我國當代詩人艾青有一句為人傳誦的名句:“光榮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成”,這句話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的道路大都不是平坦筆直的,往往充滿著崎嶇、坎坷和艱險。在這種時候,尤其需要正視困難,分析自己,揚自己之長,避自己之短,從而發(fā)揮優(yōu)勢,奮發(fā)進取,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還需要大學畢業(yè)生樹立競爭意識,增強競爭能力,敢于競爭,善于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競爭中發(fā)展。 二、立足本職,艱苦創(chuàng)業(yè) 忠于職守,熱愛本職工作,刻苦鉆研業(yè)務,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各行各業(yè)職業(yè)道德的基本要求。認準一個目標,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向著目標奮斗,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最后一定能到達希望的彼岸?;蛟S你經歷了不少風險、繞了一些彎路,但是到達后回想起來則別有——番樂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業(yè)制度的進一步改革,為有知識的青年提供了空前多的選擇機會。有的人被搞得眼花繚亂,總是跳來跳去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而有的人則安下心來積極投身于本職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干一行、愛一行,自覺堅守工作崗位,勇挑重擔,盡心盡責,對工作精益求精。事實證明,古今中外非本職崗位上成功的人為數不多,絕大多數人都是在本職崗位上埋頭苦干、勤奮不輟而取得成功的,三心二意的人是很難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是因為立足本職崗位奮斗有明顯的優(yōu)勢。一方面,原有的專業(yè)知識內容和知識結構,基本上是為本職工作準備的,所以可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有效地指導自己的實踐,可避免隔行所造成的知識領域上的“隔山”。立足本職,對自己工作的意義、內容、要求和程序、目標比較熟悉,了解透徹,對本職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及發(fā)展狀況有深刻的認識,所以容易確立奮斗目標,容易很快投入,一般也容易有所發(fā)現、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反之,介入新職業(yè),得從頭構建新的知識體系,而且還有一個對新工作熟悉了解和確定目標的過程,這實際上是增加了時間上和智力上的投入,而這種巨大的投入未必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效益。立足本職奮斗,容易得到客觀環(huán)境的大力支持。立足本職是在本職工作范圍內努力工作,積極進取,有利于本行業(yè)的發(fā)展,容易得到本職工作上領導的肯定、賞識和大力支持,也就容易獲得人力、物力上的幫助,時間上也有保障,有利于走向成功。立足本職工作,當前進的道路上遇到理論上自己原有知識和本職小環(huán)境技術力量難于解決的問題時,可以直接向曾經培養(yǎng)過自己的教師請教解決,少走許多彎路。再者,立足本職奮斗,有“近水樓臺先得月”之利,一旦工作上有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或技術成果,可依靠工作系統的優(yōu)勢迅速得到傳播應用,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 立足本職要培養(yǎng)對本職工作的感情。雷鋒之所以事事都做得出色,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熱愛是成功的基石,是行動的巨大內驅力?!爱斠惶旌蜕凶惨惶扃姟彪m然也是立足本職,但由于沒有感情,不投入,最終也不能“得道”,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在本職工作中取得成功。 立足本職也要有艱苦奮斗的思想準備。成功之路無坦途。不管遇到多么艱苦的環(huán)境,遭受多么重大的挫折,面對多么迷人的誘惑都初衷不改,不屈不撓是每個成功者的品格,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可能取得成功。 立足本職要有長期奮斗的思想準備。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笆昴ヒ粍Α保懊姹谑辍钡瘸烧Z都是說要取得成功就必須經歷長時間的努力奮斗。有更多的人用了畢生的時間才取得成功,所以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要適當降低成功時間的期望值,不能急于求成,期望“在短期內創(chuàng)造出一片藍天,擁有自己的一塊領地”是不現實的。 三、更新知識,博采眾長 知識是人類對于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的規(guī)律性認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20世紀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知識的海洋猶如南極冰山之突然消融而迅速擴展。讀過兩年私塾,上過幾年高小就成為文化人,就可以一輩子“有飯吃”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社會的發(fā)展,知識的激增,科技的進步到了如此之快的程度,以至于雖然你是大學畢業(yè),如果在“世外桃源”里過三兩年再回到現實中就會有“恍若隔世”之感。大學所學到的知識只是為以后的成才打下一個基礎。有人統計,一個大學畢業(yè)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大約只占一生工作所需要知識的10%,絕大多數知識需要在畢業(yè)之后結合工作實踐,在不斷學習中獲得。小說家、科學家斯諾感嘆20世紀之前,社會變化如此之慢,人們在整個一生中都感覺不到這種變化,而現在變化速度如此之快,連小說家和科學家的想象力都跟不上了。美國科學家推測,人類的科學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紀中葉足每l0年增加1倍,而目前則是每2年增加1倍。由于知識的激增,知識陳舊的周期越來越短。一個大學畢業(yè)生無論在學校的學業(yè)多么優(yōu)異,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在工作中有所建樹,就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知識體系處在動態(tài)之中不斷完善。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體系的生命也在運動,這就是知識的“新陳代謝”。 大學畢業(yè)生要想成才必須掌握淵博的知識,同時還要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不僅在于他掌握知識的多寡,也在于知識結構是否合理。既要不斷的學習補充新知識,還要注意完善知識結構。無論畢業(yè)后從事科研、生產還是建設工作,都只能是主要以專業(yè)知識立足,而絕不可能只靠專業(yè)知識立足。如同一名教師,他不但要精 大學畢業(yè)生在進一步構建和完善自己知識大廈的時候,需要認真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在總體結構上,要有比較清晰的藍圖。然后根據這個總體的需要,選擇材料——吸取你所需要的知識;選擇構件——與主體有關的學科,展開你的“建筑工程”。二是在橫向結構上,要有合適的比例。任何學習,必須有一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選擇與其關系密切的外圍學科。外圍之外,還有邊緣部分。核心、外圍、邊緣這三者的比例必須適當、協調,他們既是一個統一體,又有主次徑重之分,否則“整體建筑”就會失去平衡,而不能達到預想的高度,甚至難以站立。三是在縱向結構上,要層次分明。比如一座塔、有塔基、塔身、還有塔頂,這三者之間要次分明、寬窄適宜,而且又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四是要隨著科技的 發(fā)展、職業(yè)的需要,適時調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在工作崗位上一般都很難找出大塊的時間來學習補充新知識,所以要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切忌攤子鋪得過大。要注意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所學內容必須與實際工作緊密相關;要注意拾遺補缺的“短、平、快”,把主要學習精力投放在工作技能的學習、新科技成果的學習和創(chuàng)造技能的學習上。 四、勇于實踐,走向成功 實踐是大學畢業(yè)生實現成才目標最基本的途徑。一個人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fā)揮其作用,才能得到豐富,完善和發(fā)展。只要反復實踐就能不斷取得進步,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通過實踐不但可以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磨礪人的品格、克服坐而論道的習氣和貪圖安逸的思想。實踐的最本質的意義是行動,腳踏實地地去做。再好的想法和愿望,如果不與實踐相結合就永遠也只是想法和愿望。就如同我們要建一幢漂亮大廈,就要把理想的大廈畫成圖紙,然后按著圖紙一磚一石地建設。一些大學畢業(yè)生因為在校學習時缺少實踐鍛煉,所以常常有動手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弱的眼高手低病。走上工作崗位以后必須積極投身實踐,學習和掌握在學校學不到的技能,更好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并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確立前進的具體目標,最終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縱觀古今中外,許多名人都是經過無數的實踐,歷盡磨難、飽經風霜才獲得成功的。我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一生重實踐、勤觀察,用生命2/3的時間,走遍我國東半部16個省、市、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盡艱險、考察祖國的名山大川,研究我國的石灰?guī)r地貌及發(fā)育規(guī)律,收集了十分豐富的資料,并記入《徐霞客游記》,為后人留下了傳世之寶。 事實證明,每一個成功者都是有動力的人,而成就的大小與動力往往成正比。諾貝爾獎的奠基人諾貝爾的奮斗史世人皆知,其父親和弟弟都在研究炸藥的實驗中喪生,諾貝爾本人也是九死一生,但他堅持實驗毫不退縮,最終取得了成功,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也正是經歷了千辛萬苦的實踐,才寫出了不朽的藥典《本草綱目》。大學畢業(yè)生要勇于實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
|
來自: 溈江學者 > 《職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