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最渴望哪些實驗?人類胚胎成像 一顆受精卵細胞如何變成完整的人體?拋開倫理問題,現(xiàn)在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名甘當志愿者的孕婦,來解開人體發(fā)育的未解之謎。 用人工合成毒素在胚胎細胞內插入一種能成像的“匯報基因”,如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可以追蹤胚胎細胞內不同基因的活性。隨著胚胎細胞分裂分化,就能真實地觀察到基因在胚胎不同發(fā)育階段如何開閉。 胚胎成像可以幫助揭示干細胞分化來修復細胞損傷、治療疾病。不過其風險巨大可能造成妊娠終止,或胎兒發(fā)育缺陷。 互換胎兒 子宮是一個神秘的領域,藏著很多未解的遺傳學謎題,例如肥胖女性生下的孩子往往也超重。飲食無法解釋,或許基因可以:這是先天遺傳,還是獲得性變異? 如果使用常規(guī)體外受精技術,將肥胖孕婦的受精卵植入瘦小女性的子宮,或讓兩位體型差異極大的孕婦交換受精卵,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能在幾個月內浮現(xiàn)。同理,其他特征的遺傳根源也能被驗證。這樣的實驗將如此行之有效,甚至不需要成規(guī)模地統(tǒng)計分析。它面臨的唯一難題就是道德。 人體試毒 冷血一點來看,招募人類志愿者而不是動物作為待上市的化學品實驗對象,更能挽救人類的生命。畢竟人和兔子、小鼠的體質不同,動物們在實驗中活下來,不代表人類也可以。 僅僅觀察制造或使用這些化學品的工人,樣本過少。最理想的情況是招募不同種族、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態(tài)的大量志愿者。對數(shù)百人長期跟蹤觀察,記錄下種種不良反應。如此一來,研究毒物就再也不會像猜謎了。 人猿雜交 著名古生物學家史蒂芬·杰伊·古爾德稱,“能想到的最有趣,也是倫理上最逾越”的實驗,就是人和黑猩猩“近親結合”,得到“混血兒”。 體外受精技術已培育出恒河猴和狒狒的雜交后代,這兩者的基因差距與人和黑猩猩之間的差不多。人有23對染色體,黑猩猩多一對, “混血”是可能的。但不成對的染色體會讓“混血兒”失去繁殖能力。黑猩猩的幼兒體型較小,因此從解剖學來看,“混血兒”最好是在人類子宮內孕育。 這項實驗雖令人不適,或能解釋基因極為相似的物種為何成長結果截然不同,人的起源能否被追溯得更遠? |
|
來自: 老劉tdrhg > 《二十九、科學/發(f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