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領導境界,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非常重要的思想“遺產(chǎn)”。在古代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有這樣的讓人癡迷的表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至此,老子已經(jīng)非常嚴密、非常具有感染力地表述了領導境界的四種狀態(tài),有學者將其總結概括為:侮之恨之;敬之畏之;親之譽之;不知有之。
一、侮之恨之。這一境界的領導者專斷弄權,過度用權,甚至濫用權力,通過強迫命令,高壓推進的粗暴方式實施領導。被領導者在強權的威懾下,不得不委曲求全,當面不敢有絲毫顯露,但內(nèi)心不服,背地里發(fā)泄,怨恨、咒罵領導者,以至恨之入骨。組織內(nèi)部個個“噤若寒蟬”、“人人自危”。歷史上有不少“暴君”當屬這種,現(xiàn)在也有不少借權欺壓老百姓者。在企業(yè),這類領導“利潤至上”,視“員工”為賺錢“工具”。“稍不如意,則鞭策吃苦藥”。偶爾“善心善行”,也是“貓哭耗子假慈悲”,企圖“感恩戴德”。所以,“死氣沉沉”,當面點頭,背地罵娘,消極怠工,“離心離德”,直至“起義”跳槽,“遠走高飛”,“短命不歸”。
二、敬之畏之。這一境界的領導者以任務為導向,完成任務高于一切,善于使用硬權力,精通權術,采取強制手段,把領導意志、工作任務強加給被領導者。被領導者對領導者“敬而遠之”,內(nèi)心存在一種“畏懼感”。領導者表面顯得很有威嚴,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心理距離”很遠,若路途相遇,下屬“躲著走”,唯恐“避之不及”。“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井水不犯河水”。領導與群眾“兩張皮”。這類領導者屬于實務型領導者。他們表情嚴肅,神態(tài)木訥,不茍言笑,喜歡批評人、責怪人,甚至求全責備,思想交流、信息交換接近停滯。在硬權力壓力之下,“員工”貢獻力量,甚至“造假者”大行其道。但被領導者的積極性、主動性遠遠沒有得到有效發(fā)揮。組織內(nèi)部“萬馬齊喑究可哀”。
三、親之譽之。這一境界的領導者善于運用軟權力,領導藝術高超,組織內(nèi)部思想交流和信息交換比較充分,與被領導者的關系融洽,心理距離和感情距離很近。被領導者感到自己的領導者可信可親可愛,當面稱頌背后贊譽。這類領導是魅力型領導,在被領導者心目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被領導者在“仰視”領導者,領導者“鶴立雞群”,主宰著領導活動。表面上“一團和氣”,“歌舞升平”,背地里卻開展巴結領導、討好領導的“競賽”,創(chuàng)造條件“接近領導”,甚至盲從領導者、給領導者“戴高帽子”,以“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取悅領導者。被領導者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不夠,甚至“用錯了地方”。“鶯歌燕舞”有可能掩蓋“潛在危機”,把事業(yè)發(fā)展置于危險境地?,F(xiàn)在,不少領導者喜歡這個“調(diào)調(diào)”。
四、不知有之。這一境界的領導者是一種典型的隱性領導,善于使用巧權力,奉行“無為而治”。在領導活動中讓被領導者占據(jù)了“主導地位”。領導者提供服務、提供支持、提供環(huán)境、提供條件,被領導者全然沒有被管理、被引導、被帶領、被影響的感覺,然而領導作用卻在不知不覺中施加到了自己身上。隱性領導的作用就是營造一個“場”,它無形但卻有效。被領導者成為自覺的追隨者。這類領導者致力于愿景塑造,注重制度創(chuàng)建,文化建設,知人善任,獎懲有度,游刃有余。在這里,組織變成一個思想共同體、信息共同體、價值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員工之家”,追隨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完全調(diào)動出來、發(fā)揮起來,“自然而然的”竭盡全力,全身心投入。如此,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梢?,“無為”其實“無不為”。這是領導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