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竹笛的種類及名稱極為豐富多彩。如以形制為名:飾龍謂: "龍頭笛"。樂師在皇帝面前將雙手交叉作拱手之意來演奏謂:叉手笛;以尺寸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不洞簫渭:“尺八”,唐代傳入到日本 仍謂“尺八”。我國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簫即為“尺八”;以典故為名如:漢代音樂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優(yōu)美,后人贊好笛子謂:“柯亭笛”?!妒酚洝酚涊d伍子胥曾吹簫乞食于吳市中,后人謂“子胥簫”。;以材料為名,如:銅笛、鐵笛、玉笛、鷹笛、猿臂笛等,顧名思義,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廣西侗族的“侗笛”;以劇種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戲的“梆笛”、雅樂中的“雅笛”、能樂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十分豐富,在此不能一一例舉。 中國笛子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發(fā)音動人、婉回。古人謂“蕩滌之聲”, 故笛子原名為“滌”。 竹笛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節(jié)中空成內(nèi)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2個基音孔和2個助音孔(見圖)。
?。ǎ保┣拌偪凇。ǎ玻├p絲?。ǎ常┖5住。ǎ矗┐悼住。ǎ担┠た住。ǎ叮┮艨?/FONT> ?。ǎ罚┗艨住。ǎ福┖箬偪凇。ǎ梗┲艨住。ǎ保埃╋h穗?。ǎ保保┑讶?/FONT> 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節(jié)中空成內(nèi)膛。 笛塞 用軟木材制成的塞子,裝在吹孔上端管內(nèi)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 是笛身左端第一個孔。笛子能發(fā)音,就是通過吹孔把氣灌進(jìn)笛管內(nèi),使管內(nèi)空氣柱受振動而產(chǎn)生的。 膜孔 是笛身左端第二個孔。主要用來貼笛膜。笛膜在這里起著變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沒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種獨特的音色。 笛膜 一般是用蘆葦膜做成的,經(jīng)揉紋后取一小方塊使用。經(jīng)過氣流振動笛膜,便能發(fā)出清脆、明亮的聲音。 音孔 (按指孔)共有六個,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fā)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 可用來調(diào)音,起著劃定笛子最低音范圍的作用。 助音孔 在基音孔下端的兩個孔,可用來調(diào)高音,起著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飄穗之用。 海底 又稱笛腦,是由笛塞內(nèi)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內(nèi)膛,它阻止氣流向上,使口風(fēng)向下流動,集中發(fā)音。 纏絲 使用絲弦,纏于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 道,起保護(hù)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飄穗 系于助音孔上的裝飾品,通常用絲帶編成。 鑲口 通常在笛身左端(或兩端)鑲以牛骨或象牙,稱為鑲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