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前街北側(cè)、玄妙觀西面,有一條直通喬司空巷的弄堂,名施相公弄(今為粵海廣場與觀前街通道,舊時偏東為施相公弄,偏西為平安坊),這是蘇州古城內(nèi)惟一以“相公”命名的小巷。施相公是宋代的一位秀才,姓施名鍔。有的說他是浙江湖州人,有的說他是華亭人(今屬上海,舊時隸屬蘇州)。傳說這位施相公很有些名氣,有“化蛇異跡”(見《吳門表隱》卷二)。他被冤殺后,人們同情他紀念他,尊他為“鎮(zhèn)海侯”,替他造了座廟,并于年末祭神時,用盤龍饅頭供奉。蘇州祭祀施鍔的廟就造在觀前街北側(cè)玄妙觀西面,廟前的弄堂因而稱施相公弄。 傳說中的施鍔是個心地十分善良的秀才,有一次他在山間拾到一個被遺棄的蛋,孵化后竟是一條小蛇。施鍔把它當作寵物來養(yǎng),平時就將小蛇藏在竹制的書箱內(nèi)。施鍔準備上省城考舉人了,就帶小蛇一起去。進考場前,他把小蛇放在客棧中?;蛟S是天太熱的緣故,小蛇從書箱內(nèi)偷偷爬出,變?yōu)樯砼鸺椎纳袢顺藳?。大家見了,以為是妖怪,各持武器攻打,都不能取勝。消息傳到“大僚”(地方長官)那里,即命總兵率軍士圍剿,又吃了敗仗,一時弄得人心惶惶。施鍔考試完畢出來聽說后,安慰大家道:“這是我的蛇啊,不要怕。”便來到客棧,一呼,神人就又縮小成小蛇,乖乖地爬進書箱。“大僚”非常吃驚,認為施鍔是個妖人,都能使喚小蛇變大變小了,將來要做大逆不道的事,還有什么不可能的?于是偷偷向皇上打了報告,不由分說立即把施鍔逮住,也不審問,當場就把他斬殺了。小蛇見主人被殺,復又變作“金甲神”為施鍔報仇,一連傷了幾十人,沒有人能擋得住它。后來,“大僚”不得已,只得為施鍔平反,封他為“護國鎮(zhèn)海侯”,并造了祠堂,用以祭祀。熟悉施的人知道,施鍔生前最喜歡吃饅頭,就做了一個巨大的饅頭來祭祀。那條小蛇見了,便爬到饅頭上“蜿蜒其上以死”。從此,吳地一帶人們過年祭神,必有饅頭,饅頭上還用面粉塑了一條小龍,有龍首和盤纏彎曲的龍身,龍首上的眼睛用紅色點涂,以象征施鍔養(yǎng)的神蛇,還專稱這饅頭為盤龍饅頭。 據(jù)記載,觀前街最初建施相公廟,是在南宋咸淳三年(1267),距今已700多年歷史了。該廟毀于清太平軍攻占蘇州時。到光緒年間,住在當?shù)匾晃幻惺┥龢s的人,或許是同宗的緣故,捐款造了一座三開間的房子,以供奉施鍔神像。雖然其他什么也沒有留下,但蘇州人過年祀神供用頂尖點有紅色的“盤龍饅頭”的風俗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這則故事很有意思,“知恩圖報”是它的主題,施相公心底善良,呵護小生命,小蛇知恩圖報,“大僚”蠻橫殘暴、草菅人命,民眾為施相公枉遭冤殺抱不平,也憐憫神蛇的忠義等,都在這故事中并在因之而形成的風俗中有所表現(xiàn)。 施相公弄,對觀前街而言,還有“分界線”的作用。觀前街是因為位于玄妙觀的前(南)面而得名。但舊時觀前街自東往西只到施相公弄南口為止,施相公弄南口再往西的一段稱察院巷,又稱察院場,因為街北側(cè)明代時建有都察分院,故名。1931年觀前街、察院巷兩街拓寬,合稱觀前街,察院巷巷名才廢棄。但民間叫習慣了,把觀前街西段一帶仍稱察院巷或察院場。后來,又因為觀前街西端與人民路、景德路交匯處一帶比較空曠,而察院場的“場”除了吳方言表示“地方”(“場化”)意思外,在漢語中本身還有“廣場”的意思,人們便逐漸把這比較空曠的三街交叉處移稱“察院場”。因此,察院場現(xiàn)在雖然沒有具體對應的街巷,但作為地名,作為公交站名,它一直活躍在蘇州人的口語及社會生活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