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入藥用其全草。春夏花初開時采集,洗凈曬干備用。 蒲公英,是味苦性寒的藥物,功能為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通淋。它是治療外科癰瘍的常用藥,主要用于疔瘡、乳癰、瘰疬、腸癰,以及肺癰、目赤、咽痛、熱淋、黃疸等疾患。對于急性熱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膽道感染、急性肝炎等,功效最為顯著。 蒲公英還有清瀉胃火的作用,有人認為:一味蒲公英,功勝白虎湯。胃經(jīng)有火,蒲公英比黃連的作用還好。長期服用,對胃亦無大礙。若研末服用,還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我國著名中醫(yī)藥學家葉橘泉教授曾遇到一位以鮮蒲公英治愈的肝病患者,對其治療經(jīng)過感受頗深?;颊邽橹心陭D女,病由黃疸轉(zhuǎn)為黑疸,面目青褐,胸滿腹脹,頑固性便秘,家中貧困不堪,難以維持。他人認為,黃疸轉(zhuǎn)為黑疸,已屬不治之癥。葉老給予免費治療,送服幾劑中藥,略有好轉(zhuǎn)。后囑其家屬挖取蒲公英煎湯服用(每日約90~120克),服用一月余,未花分文,竟將遷延一年零七個月的慢性肝膽病治好了。葉老感嘆道:“過去我也常用蒲公英,而這次單獨用其鮮草,未料竟有如此的威力,這就增加了我對中藥的用法、劑量及療效關(guān)系的新認識,使用單味藥時劑量應增加?!鼻宕侗静菪戮帯分杏醒裕骸捌压?,至賤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藥理研究 據(jù)藥理與臨床研究證明,蒲公英具有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多種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蒲公英還有疏通乳腺管的作用;對胃潰瘍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及對胃黏膜損傷的保護作用。用鮮蒲公英制成的流浸膏外涂可治下肢潰瘍。本品對蛇咬傷早期效果較好;鮮品外敷可治療燙傷;對急性肝炎有降酶作用。大劑量煎水熏洗治療沙眼有效。 藥膳 蒲公英粥 蒲公英30克(干品,鮮品加倍),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先將蒲公英洗凈,放入鍋內(nèi),清水浸泡10分鐘,水煎取汁,加粳米煮粥即可。 此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用于急性乳腺炎、乳房腫痛、急性扁桃體炎、泌尿系感染、傳染性肝炎、膽囊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結(jié)膜炎等。每日1劑,可連服3~5天。 蒲公英黑豆羹 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冰糖200克。先將前 2味加水煮至豆熟,濾去蒲公英,加入冰糖制成羹。每日2次,每次食50克。 此羹清熱解毒,養(yǎng)血祛風,止癢生發(fā),用于斑禿。 蒲公英飲 鮮蒲公英50克,白糖適量。先將蒲公英洗凈切碎搗成泥,絞取汁液,倒入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并加白糖,煮沸即可飲用。 此飲清熱解毒,涼血利尿,用于小兒細菌性痢疾所致的暴瀉不止,發(fā)熱口渴,肛門紅熱;亦可用于十二指腸潰瘍病。每日1劑,分3次趁熱飲下,可連飲3天。 經(jīng)驗方 胃潰瘍方 蒲公英50克,加水300毫升,煎取2次,共取150毫升,加入白及粉30克,調(diào)成糊狀,分為2次,早晚空腹服,連服 6周。此方主治胃潰瘍及慢性淺表性胃炎。 蒲公英降脂方 蒲公英7份,山楂、桑寄生、黃芪各3份,五味子1份。制成片劑,每片含生藥0.35克,每次 6片,每日3次。治療高脂血癥。 滴蟲性陰道炎方 干蒲公英、蛇床子各100克,水煎2次趁熱坐浴,每天1次,連續(xù)用藥10~14天。D4 地丁 蒲公英,一名“地丁”。為什么叫“地丁”?恐怕是因為太多見的緣故。《中藥大辭典》說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皆有產(chǎn),我在歐洲、東南亞游歷時亦處處見之,特別在荷蘭乘火車,從車窗向外望去,一片綠茵如洗,蒲公英金黃色的小花點綴其間,真如錦緞一般。正因為處處可見,所以郭沫若先生曾把“地丁”二字詮釋為“大地之子”。至于《野菜譜》(明人王西樓作)說蒲公英又名“白鼓釘”,則言其花序及果實如釘狀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