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已被提名為中國的“國石”。早在新石器時代,昆侖山下的先民們就發(fā)現(xiàn)了和田玉,并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方運送和交流,形成了中國最古老的和田玉運輸通道“玉石之路”,即后來的“絲綢之路”的前身。 在中國,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侖山。西起喀什地區(qū)塔什庫爾干縣之東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和田玉成礦帶連續(xù)長1100多公里。好的和田玉籽料,形狀,白度,皮色及潤度都是好才稱得上精品。籽料是在河床里千年不斷的打磨沖刷之后形成的,如能收上一塊形狀極佳且瑕疵較少的籽料,的確是很難得,價格在市場上也很高,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用在料形很漂亮的籽玉身上不是很恰當(dāng),存在就可以雕琢成各種精美的器件,相同的東西也可以做很多。但對于形狀漂亮的籽料來說,建議采取用包金或包銀的形式來保留住子料原有的形狀。天然的不用雕琢即是一塊精美的掛件了。這種形佳的子料勝過任何大師的杰作。 中國古代對和田玉的顏色非常重視,它不僅是質(zhì)量的重要標(biāo)志,而且附含于一定的意識形態(tài)。古人可能受五行說的影響,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東方為青,西方為白,南方為赤,北方為黑,中央為黃。古代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為正色,其它為間色。從而將玉也分為五色。 王逸《玉論》中載玉之色為:"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獨無說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時有,而黃赤者絕無"。這是說,玉有白、青、黑、赤、黃五色,而常見為青色、白色。付恒等纂《西域圖志》說,和闐玉河所出玉有:紺、黃,青,碧,白數(shù)色。椿園《西域聞見錄》說,葉爾羌所產(chǎn)之玉,各色不同,有白、黃、赤、黑、碧諸色。 和田玉 白玉 以上說的是玉有五色,但是,明代科學(xué)家宋應(yīng)星卻認(rèn)為玉只有白,綠兩色,他在 《天工開物》中說:“凡玉唯有白與綠兩色,綠者中國名菜玉,其赤玉黃玉之說,皆其石瑯類,價即不下玉,然非玉也。”古人對玉色說法不盡相同,經(jīng)我們調(diào)查和闐玉實際上只有白、青、墨、黃四色。另外,在昆侖山的某些地區(qū)和阿爾金山地區(qū)還產(chǎn)碧玉,也為軟玉,成因與超基性巖有關(guān),如同加拿大碧玉和新疆瑪納斯碧玉相似,但也可以歸于和闐玉范圍。不同顏色的玉,質(zhì)量也不盡相同,如《新疆格古要論·珍寶論》中說:“玉出西域于闐國,有五色……凡看器物白色為上,黃色碧玉亦貴。”中國自古以來,白色為純潔的象征。《漢書·匡衡傳》:“ 顯潔白之士?!彼匀藗兿矏郯咨0子癫粌H顏色白,而且質(zhì)地也好,深的人們寵愛,被列為珍品。 按和田玉中出現(xiàn)的顏色可分為五個色系: 1. 白色系列:在和田玉中白色玉也有不少品種:羊脂白;雪花白、梨花白、象牙白、魚肚白、糙米白、雞骨白等等。其中以細(xì)潤瑩潔的羊脂白最佳。在歷史上稱 白玉之精、玉英、玉王 。 2. 綠色系列:在青白玉、青玉中常呈淺綠白色、淡綠色、灰綠色,在碧玉中為綠色至暗綠色。從青白玉、青玉、碧玉依次排列,隨著顏色的加深,氧化鐵的含量有所增高,碧玉中普遍含鉻、鎳、鉆等超基性巖特有的元素。碧玉中組成礦物除透閃石外,開始出現(xiàn)陽起石或含鐵較多的透閃石。因而呈現(xiàn)不同色調(diào)、濃淡的綠色。黑斑和玉筋明顯。含少量雜質(zhì)礦物。 3. 黃色系列:黃玉中有黃色、米黃色、蜜蠟黃、栗色黃、秋葵黃、葵花黃、雞蛋黃、半色黃、黃楊黃等,其中以栗色黃、蜜蠟黃者為上。其他黃次之。黃玉其色黃正而嬌,越濃亮越珍貴,其珍貴價值不在羊脂玉之下,且比羊脂玉還少見。多為含氧化鐵引起之色。 4. 黑色系列:和田玉中的墨玉(黑玉)有呈灰黑、黑色。黑色有時不均勻呈浸染狀、黑點狀、云霧狀、純漆黑等色。優(yōu)質(zhì)者黑如純漆。因罕見而珍貴。墨玉又稱黑玉、或在黑玉中出現(xiàn)青玉、也有在青玉、白玉中出現(xiàn)墨玉。呈色原因主要由于在透閃石粒間存在有微鱗片狀石墨雜質(zhì)所致。黑色的程度有強(qiáng)有弱,深淺分布均有差別。 5. 褐紅色系列及其他色:和田玉中有因色似紅糖而稱糖玉。多呈紫紅色、褐紅色、血紅色(罕見)。在糖玉部位中的透閃石粒間分布有褐鐵礦,說明糖玉是由于氧化鐵污染透閃石而形成紅色或褐黃色。含氧化錳可呈紫紅色。 辨別和田玉的好壞:首先看質(zhì)地,最主要是細(xì)膩度和純凈度,以無絮無瑕疵者、色澤亮麗、渾厚感、成熟度強(qiáng)者為上;其次看形狀和皮色;最后才是看白度。一塊玉的好壞最關(guān)鍵是質(zhì)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