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感懷 (壹 ) 最憶是童年 人生之中、可堪回首的兩件事、莫過于初戀和童年了、無論它是快樂的亦或是痛苦的、任歲月流過人們總愿意去回憶。當央視春晚的那個提著燈籠的小福娃念著“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剎那間那種感覺在腦海里漸行漸近亦又漸行漸遠、既熟悉且又陌生。梁啟超曰:“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蔽译m還沒那么老、但是也時常常思既往了。 最美好的時光仿佛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溜走的,悟往之不諫、覺今是而昨非,等追憶時似乎又是那么的久遠事。 童年之憶、最憶是春節(jié)。懵懂童心、最憧憬的莫過于春節(jié)了、因為可以不用上學了、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有壓歲錢(但每每都會被爸媽給收走、理由是替我給攢著)…… 總之有太多的美好。但是、有時候美好和幸福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童年時決定自己是否能夠過個好春節(jié)的前提是學期考試成績、意念中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到學校去拿成績單(當時我們叫通知書)、上面有各科的成績和老師的評語。至今仍記憶猶新、多數都是些溢美之詞。印記中多數的考試成績都不能滿足父母的期許、因此難免要受父母之責怪。父母所給出的最大懲罰就是“考成這樣過年別想有新衣服穿”、未泯的童心里這簡直是最大的懲罰了、一汪熱淚在小眼框里打完轉之后頓然奪眶而出、任憑帶有溫度的淚水滑落到臉頰、只抽泣卻還不敢發(fā)出聲響。每年似乎都經歷這樣的時刻、但是每年的最終還是都能穿上但是都能穿上新衣服。小的時候對過春節(jié)是那么的虔誠、新衣服除夕晚上會疊好了放到床頭、一定要等到初一的早上才會穿、然后和那些小伙伴們進行炫耀。 春節(jié)在中華民國之前稱“元旦”、之后稱“舊歷年”現在稱“春節(jié)”春節(jié)這個習俗其實是農耕社會的產物。每年陰歷的臘月進入深冬之時、萬物都進入冬眠期。這時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也會在這個季節(jié)進行休養(yǎng)生息。在深冬即將結束、春天即將來臨之時我們的先人通過各種的方式驅除一年來的不順和晦氣、并祈福明年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同時也犒賞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因此在中國的傳統(tǒng)春節(jié)里、“雪”似乎和“年”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小時候描寫有關春節(jié)的作文、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瑞雪兆豐年”了。 但是印象中我小的時候、天氣要比現在冷很多。每年進入深冬的早晨會有重重的寒霜、猶如薄薄白白的雪包裹在屋頂和樹梢、待太陽升起、在暖暖的陽光下便慢慢的消融了。春節(jié)前后都會下幾場名副其實的鵝毛大雪、每次大雪來臨之前、天空總是那樣的灰暗陰霾、并伴有呼呼的西北風、其形勢會讓你聯(lián)想到一個詞“今夜有暴風雪”。到了午后便會有零星的雪花從天而降、逐漸大片的雪花密密麻麻的飛舞著飄然而至。不計其數的堆積在房屋上、樹上、馬路上……正所謂是“落盡瓊花天不惜”。夜幕降臨、萬籟俱寂、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靜與肅穆、仿佛能聽到那無盡的雪花沙沙飄落的聲響。翌日、驟雪初霽、透過窗看到那銀裝素裹的景象、粉妝玉徹、浩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豐年的喜人景色。當陽光照射在茫茫的雪地上、反射的光瀲滟你的眼、眼餳著看陽光照射的地方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光芒。天氣很冷厚厚的積雪要好些天才會消融、因此陽光的溫度卻好像被冰雪冷卻過似的。 冬天是心靈的年輪、雖十分寒冷、但卻能給人無可比擬的溫馨和希望。引用雪萊所說的“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話就十分的恰當。每到除夕那天、大街小巷都是“咚咚的”剁餡聲、嘭…啪!!接連不斷的鞭炮聲、不絕于耳。每家每戶都忙著貼著對聯(lián)、每次貼對聯(lián)時父母都會考問能否認識上面的字、并會告訴我哪為上聯(lián)哪為下聯(lián)。而且哪個貼正門、哪個貼廚房也是有講究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最常用的對聯(lián)是“炮竹聲聲辭舊歲、紅梅朵朵迎新春”橫批是“萬象更新”。有些人家的門口還有掛兩個大紅燈籠、等家里的對聯(lián)都貼好了之后、才會有真正過年的氣氛。除夕夜全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喝辭舊歲酒、晚上父母會點上蠟燭、擺上供品(多為大塊豬肉、饅頭、蘋果之類)之后會給壓歲錢、印象中一般就是十塊最多是二十塊。晚上就圍坐在一起看電視、至于什么節(jié)目都已經沒有任何的印記了。那時候電視頻道也不多、而且到晚十二點以后基本都看不到節(jié)目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新衣服疊好了放在床頭、一定要等天亮了再穿。印象中每年都會說除夕夜守歲熬一夜、但每次也都是在堅守中不知不覺的睡著了、同時又都會被第二天的鞭炮所叫醒。早晨起床之后、會放三個“開門炮”就是比較大個巨響的那種、導火線也比較短、因此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膽小的人一般是不敢去點燃的。安全起見、會舉著一根長長的香火去引爆、因為害怕手總是發(fā)抖著舉出去然后又很快的縮回來、就這樣反復好幾次才會引爆。然后自己就會嚇得跑到很遠的地方縮著頭、捂著耳朵、閉著眼睛等待鞭炮爆炸、真所謂是又怕又愛。之后會放足有幾十米長的一大盤鞭炮、在連續(xù)的噼噼啪啪中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大年初一那天、都是自己家人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過春節(jié)的。早上第一頓飯吃的品種最多。先吃面條、再吃饅頭再吃酒糟加雞蛋、然后還要接著吃餃子、家長給盛的不許剩下,說吃剩下不吉利之類的話、但每次似乎都爸媽哄著才能吃完。春節(jié)的餃子里都會放上若干個硬幣包在餃子里、一起放在鍋里煮看誰最有福氣能吃到帶有硬幣的餃子。年初二就要一大早起床、準備好禮品點心之類去給姥爺姥姥、和舅舅家去拜年。飯畢、外婆就會偷偷的給我壓歲錢(因怕為外人看到每次外婆唯獨給我的壓歲錢是最多),都是五十或一百塊、這在我小的時候那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也時常在小伙伴中引以為耀。所以每年的初二、最興奮的事情莫過于給外公和外婆拜年了。寫到此難掩我對她的思念之情、思之悲戚不已。外婆姊妹六個、終鮮兄弟。因家貧不能養(yǎng)其多、其父便將她的幾個姐姐送給了他人。我只認識外婆的一個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姥姥)、她其他的幾個姐妹都距離很遠、自是也疏于往來、因此我也就不熟識了。外婆一生清苦兼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是被“裹腳”的一代。在我記憶的影像中外婆的腳前面尖尖長長的以至于后來走路都不穩(wěn)妥,背也是異常佝僂著、走路是總是一高一地東倒西歪、因此手里時常需拄個拐杖。外婆一生兩個孩子(我的舅舅和我的母親)其人母性嫻靜、素性慈悲、儀容溫厚、與人慈愛、持家勤儉、老而康強。一生茹苦勞累、苦撐堅忍。顧艱難歲月中接濟多人于垂危(1960年的自然災害和文革時期、外公在屠宰廠)、凡遇有孤貧無告者、莫不周濟體恤。外公脾氣不好、時常會因事責罵她、她總是吞聲飲泣、對孩子總是愛護尤篤。外婆一生不善言辭、因其飽受苦難、所以皆為勤儉。總愛把別人送她吃的東西藏起來、有時因舍不得吃竟然都放壞掉了。我每每到外婆家、她總是會不做聲的起身走到一個黑色的木柜子旁、然后吃力的打開柜子、取出她認為是最好的東西悄悄的遞給我并投遞以溫情憐愛的眼神、并不做聲。她自己從不舍得嘗上一口、她會慈愛的看著你吃、嘴角并不時流露出一絲幸福的微笑。恒累月留、此情此景、仿若又在眼前。外婆去世那一年我讀大一、母親沒有告訴我。春節(jié)回家再也沒有見到過她溫厚慈愛的面龐、晶瑩的淚光中仿若又看到了她那尖尖長長的小腳、佝僂著的背、一顛一跛的拄著拐杖的背影。不孝之罪、乃成為終身之痛。豈可追耶!其不可贖也!每逢春節(jié)之時我真的都很思念她、睹物是人非的境況、總不禁淚如泉涌。不禁唏噓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有時流逝的光蔭會把那種望塵莫及的沮喪壓迫、或不能承受之重。 之后的幾天父親會帶著我走很遠的路、去我從來都不認識的親戚家拜年這些親戚除了春節(jié)之外似乎平時從來都不走動的、因此我見了都會顯得些許的生疏。開始大家都會互相的寒暄、父親告訴我該如何稱呼長輩、印象中是應該喊“舅爺爺、舅奶奶”之類的。我會很禮貌的并帶有羞澀的表情問“舅爺爺舅奶奶”好,然后緊貼著父親身邊。此時他們會給我壓歲錢、父親會攔著不讓給、就因為此雙方之間會撕扯半天、他們裝進我口袋、父親就會迅速拿出來、然后他們就再放進去、口里還不停的念叨著“你看好像是我們給不起壓歲錢似地、能見到孩子我高興啊”之類的話、就這樣你推我搡我的衣服口袋都差點被撕破、記得我都快被給嚇哭了、還以為是要打架似地。記得當時舅奶奶還說了句“看把孩子給嚇的、快讓收下吧”就這樣在幾番撕扯之后、結果父親還是因為盛情難卻、推辭不過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因此、腦袋里就開始思索“親戚”的含義了(后來我給定義為具有親戚關系的陌生人)。更奇怪的是這個親戚家的家里除了我和父親是客人之外、還有主人家其他的客人我們這些具有親戚關系的陌生人、坐在一張大桌子上吃飯。這種親戚雖平時都疏于往來、但是彼此之間卻有足夠的禮節(jié)和熱情、真所謂是“親戚朋友遠來香”。我來這個親戚家來拜年、總共有二次。第二次來的時候那個慈祥的“舅奶奶”已經不再了,而這次接待我們的是她的兒子。睹物思人無論我如何努力的去回憶、可怎么都記不起她的模樣來、不免有些黯然神傷。真所謂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貳 ) 成長之惑 最快樂的時光總是溜的很快、真是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除夕一過昨天的事情也就成了去年的事情了。隨著年歲的長大逐漸的也就越來越懼怕過年了、小時候幼稚的童心總渴望著能天天過年多好、總是不惑父母緣何總是唏噓感慨此來又是一年。 等長大了以后、卻也如此感嘆“又是一年雪來此、人卻不在少年時”。卻也派生出諸多的煩惱來、因此很多人就有了過年恐懼癥。以往的春節(jié)、就猶如我上面所述。春節(jié)習俗的傳承、是農耕社會的產物。中華民族是個苦難深重的民族、有著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和原始貧困落后的農耕社會。時令已進入深冬、萬物已冬眠。所以農民無法耕種、也勞累了一年進入了修養(yǎng)期。所以就殺豬、宰羊犒賞自己。所以真正傳統(tǒng)的春節(jié)習俗還是在農村、包括各種的祭奠、燒香、貼對聯(lián)、放鞭炮等諸多習俗。其實餃子是我們的先人的飲食智慧、我們的先人總不能豐衣足食的、頓頓是肉也吃不起、所以就把肉和青菜一起弄成餡、然后再和面粉一起包成餃子。又能吃飽、還改善了伙食。但里面的鮮、在不斷的歷史沿革中得到了創(chuàng)造性的延伸、以至于現在創(chuàng)新出很多的鮮。所以從中國人春節(jié)的禮俗剖析、中國人更多的期盼還是在吃和穿上、包括一些文化所反映的也都是“五谷豐登、豐衣足食”之類。隨著中國激蕩三十年年的發(fā)展變化、中國這片長期受饑餓之苦、并飽嘗災難滄桑的土地上、實現了幾千年來前所未有的空前大繁榮。不僅解決了豐衣足食之愿、而且還達到了物質的極大豐富、并逐步向享受型過度。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更多的農村人進城務工、被城市給同化了、很多的鄉(xiāng)村也加快了城鎮(zhèn)化。很多的大城市還禁止燃放煙火炮竹、單元樓里也不好貼對聯(lián)了、所以就感覺不到那種傳統(tǒng)的年味了。因此、中國的春節(jié)是該進行創(chuàng)新、還是該堅守舊俗、這是個值得思考的話題。每年的春運大軍、在國際上都是史無前例的、一方面是中國人多、其次是比較集中。但是、再大的艱難險阻似乎又都阻擋不了人們回家過年的步伐、其實這是一種團圓的期盼、更是一份親情、一種情懷。 清雅徽風 2012年1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