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個任人妝扮的謀女郎
看過 這是一篇對電影《金陵十三釵》的評論
張藝謀是個不安分、有想法、設計感強烈的攝影師,之所以回避大號“國師·導演”職位,是因為不得不直面藝術史詩般的作品“活著”,還得面對商業(yè)毒品般的電影“英雄”,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命運遭禁,后者鬼斧神差的開創(chuàng)了中國的大片模式!對于一個致力于中國電影事業(yè)走向國際、有著不可撼動的國師級地位的光影工作者而言,截止到2000年,一切發(fā)自肺腑的批評與指責都是可親可敬的,一切粉墨登場的禮贊與謳歌都是滿腹誠意的,截止到2000年,這個依靠著倔強的個性與不羈的才華從社會底層與文化洗劫中爬過來的藝人,如嬰兒般的狂吸源自現(xiàn)實與文學作品的精神營養(yǎng)乳汁,融合自身特有的色彩細胞與構圖天賦,就像一道撕裂夜空的閃電,瞬間點亮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希望,截止到2000年,張藝謀還在黑暗中的燈塔中堅守著守夜人的職責,橫穿太平洋的聲譽與褒獎足以讓奧斯卡的小金人黯然失色,然而,就在新千年的第2年,張偉平守候了6年的“鵝”終于誕生了中國電影營銷史上第一枚“金蛋”,之后這對“種蘿卜”、“收蘿卜”的黃金搭檔就在金光燦爛的票房與小金人的光輝號召下開始了第一個周期十年的淘金與釣譽之旅,當年激發(fā)張藝謀功成名就的藝術元素,曾經孕育老謀子蜚聲海外的創(chuàng)作才情,如今隨著“英雄”的堆砌、“十面埋伏”的空洞、“千里走單騎”的濫情、“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犯渾、“三槍”的狗血、“山楂樹之戀”的無知而全面潰散,相比“紅高粱”的豪放、“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凝重、“菊豆”的叛逆、“活著”的尖銳、“一個都不能少”的現(xiàn)實,“我的父親母親”的凄美,創(chuàng)作時代的張藝謀與模式時代的張藝謀前后真的是同一個導演、同一個靈魂嗎?且不論“金陵十三衩”是何題材、有何企圖、做何文章?名譽的嚴重透支與票房的一路飆升所產生的悖論是對張藝謀創(chuàng)作目的的鞭子審視與光影理念的良心拷問,其背后一定站著強大而不干凈的東西!
“金陵十三衩”是無法榮歸戰(zhàn)爭片范疇的,盡管佟大為飾演的李教官代表國軍的光輝形象成功捍衛(wèi)了金陵城最后一絲忠貞的尊嚴,也為中日的歷史矛盾畫上濃彩艷抹煽情的一筆,但縱觀影片,佟大為掉頭不顧清一色青春偶像的追捧,義無反顧的投身于胭脂粉濃郁的金陵沙場,你的鐵骨、你的豪情、你的犧牲,到底服務于誰?歷史不過是一個任嫖客盡興的婊子,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到底什么,局內人與局外人、受害者與旁觀者、幸存者與后來者,判定的標準逃不過“所羅門”模式,那一刻發(fā)生的事情,無論如何還原都蒙著一層縱橫捭闔的政治陰影與情感濾網,這之中絕對沒有所謂的正確錯誤是非黑白,只要混入染指欲望與野心的人性,戰(zhàn)略與戰(zhàn)術層面的一切行動都是以付出鮮血和尸骨為代價的,不管是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還是以戰(zhàn)止戰(zhàn),不管是以戰(zhàn)迎戰(zhàn),還是以戰(zhàn)混戰(zhàn),真相還原的結果絕不是一句責任、形勢、過錯、罪孽所能敷衍了事的,這也是人類自身永遠無法絕對公正的面對自身歷史的原因,所以我們的戰(zhàn)爭片除了具備斷瓦殘垣、炮火紛飛的場面元素與過度拔高的煽情偽義之外,其內核早已變質為“新聞聯(lián)播”性質的“五毛”片,“集結號”就是先例,而佟大為的血性表演又為這股腐味的延續(xù)燒了高香!盡管軍人追求的最高奧義就是為了犧牲和榮譽,盡管影片的情節(jié)設計成全了一個軍人應盡的天職,但我永不會茍同那份虛假的悲壯情懷與意淫的英雄精神,即便是頑強的抵抗與殊死的搏殺,如果找不出正當?shù)睦碛?,請不要制造虛無的理由!事實上,用戰(zhàn)爭作為影片的大背景原本應以戰(zhàn)爭為核心,殊不知,最終成為了張藝謀營造話題的一個噱頭、逼宮主題的一個理由,圍繞在戰(zhàn)爭身邊的救贖、反思、血腥與丑惡只是人們腦海中一廂情愿的想象,大屠殺的沉重與悲痛也隨著視死如歸的佟大為拉響手榴彈的瞬間稀釋大半!
書娟,對于這個人物的刻意安排,就像指著一個女人的三角地帶說:“嘿,你大姨媽來了!”我承認我不夠尊重女主角,但她那一幅仇大苦深的稚嫩小臉搭配一雙斜視45度裝犀利的怨恨小眼真的很難讓人產生親近感與同情心,何況總是一派鬼小干大事、小馬拉大車自命清高的精神貴族情懷,甭說這不夠現(xiàn)實,就是身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也是一個拙劣的偽命題!且不論這群胸懷高尚情操與終極價值的女學生是從哪兒冒出來的,也不管她們出場的意義是引出佟大為還是牽出貝爾,當她們的落點藏身于一座破落的教堂中時,人們不僅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她們靠什么逃出這座地獄般的墳場?依靠人品大爆發(fā)的李教官?依靠沉迷于酒精與情色之間的假神父?還是依靠自身的高尚行動與聰明才智?!衛(wèi)生間使用權之爭本意是為了烘托這批學生等人的純潔,放棄鉆進地窖的舉動也是為了反襯書娟等人的大義,然而這兩個精心設計的場景細節(jié)因充塞尿點而讓人不敢妄自揣摩,既有面對敵人面不改色的機智勇氣與保全別人的犧牲精神,足見其在價值觀與人生觀層面上的修養(yǎng)與素質已經超越常人,又怎會在妓女洗澡事件上產生如此齷齪的偏見與低級的爭執(zhí)!后續(xù)的跳樓橋段看似充溢著濃烈的貞潔烈性,然而跳樓的動機卻因妓女的激流勇替而瞬間冰釋,既然有跳樓的覺悟,既然連死都不怕,又何懼以死赴會呢?又何嘗忍心讓別人代替自己呢?至此,影片一方面想在女學生的思想覺悟、貞潔大義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又不想揭露女學生貪生怕死、苦逼作秀的負面心理,影片中,那幫表象純潔的女學生打心底鄙視身心皆骯臟、命***卑微的妓女,表面上還得言行一致的感謝妓女們的救命之恩,這種自我矛盾的細節(jié)設計正是“拔苗助長”的絕佳代言,張藝謀竭盡全力在為女學生挖掘一個全身而退又無懈可擊的理由時,不小心挖到了一個用意淫檢驗虛假的克萊因瓶!事實上,在以書娟為代表的女學生心中,妓女的命真的等同于自己的命嗎?在李教官決定以卵擊石拯救女學生的時候,他們的無畏犧牲真的讓人敬畏嗎?在假神父決定用妓女代替女學生的時候,他真的用眾神的天平測量過每個生命的分量嗎?
從主流脈絡上看,倪妮帶著風情萬種、氣韻強大的演技與曼妙妖嬈、渾圓流線的身段高調的站在各大媒體的風頭浪尖上,作為演藝圈從胭脂盒中捧出來的一名新人想不出名都難,更何況她最大的貢獻是行俠仗義救了一幫女學生,順帶為普天之下的性工作者們正了言、立了牌坊,不但為張藝謀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也承載著中國電影真正走出國門的沉重冀望!然而,張藝謀還曾是那顆天空中最亮讓人充滿敬畏的北極星嗎?這次一手調教出來的謀女郎真的還能像鞏俐一樣代言兼具藝術與現(xiàn)實雙重屬性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玉墨的職業(yè)是極端的,但玉墨的骨子里凝固著13歲時的夢想與純潔,玉墨的身心是遭人碾壓的,但玉墨的生存下來的強烈欲望與隱藏起來的俠義血性是無人可及的,所有這些雙面性質的人格設定,無非是為了擴充影片的層次感與營造劇情推進的驅動力,至于豐富人物形象的立體效果與加強人物行動的說服力倒因觀影者的感受深淺而定,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影片充斥著太多的性暗示與不合時宜的刺眼色彩,玉墨是秦淮河畔的頭牌,但不代表走出妓院依然是教堂的頭牌,試問有哪個女人愿意在妓院之外被人一眼認出妓女的身份,更談不上大庭廣眾之下惹火曖昧的誘惑調情與春風擺柳的風騷賣弄,不要告訴我這是在極端環(huán)境下自我生存的一種手段,我寧可相信無情無義的婊子會在緊急關頭挺身而出替下女學生,也不會相信多情搖擺的妓女會在那個戰(zhàn)火彌漫的年代自我踐踏一個女人僅有的尊嚴與羞恥心,更何況是在禁欲神圣的基督教堂身穿扎眼的旗袍濃妝艷抹的炫耀與千嬌百媚的撒歡,這種極具挑釁性、目的性的鏡頭組合,這種對歷史無知、對信仰無畏的編導做法,這種極端歪曲人性鏡像、嚴重違背人倫常理的虛擬場景真的是張藝謀搗鼓出來的嗎?玉墨,充其量只是張藝謀意淫出來的充氣娃娃,為了滿足空洞虛無的劇情的需要,該扭屁股的時候扭扭屁股,該唱小曲的時候唱首小曲,該打炮的時候打炮,該犧牲的時候犧牲,如果這些還不夠,那就靜靜的站在五光十色的玻璃窗下定格成張藝謀心目中的女神!
影片中的另一個主角是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的約翰,既是如假包換的神父又是技藝高超的入殮師,同時還是上可開車、下可修車的全能司機兼幽默色情狂,我們在佩服好萊塢巨星多才多藝與多功能性的同時,卻讓國產演員情何以堪啊!落魄的美國酒鬼就像游離在金陵城中的幽魂,似乎冥冥中注定與女學生、妓女之間的羈絆,依靠美國人的身份與面孔游走在日本人的白刃與槍子之間,終被無辜亡者的鮮血與尸骨喚醒一顆麻木不仁的心,激起了“蝙蝠俠”深藏于心的俠義漣漪,決意救出眾女子,這原本是一段轉亂年代何其悲壯、何其熱血、何其仁義的英雄主義篇章,卻被張藝謀處理成“妓女救國”的繆論,也許是為了避免“南京!南京”的劇情路線,也許是為了刻意追求“辛德勒名單”的煽情高度,單純的依靠貝爾與倪妮的感情戲來驅動影片的內核爆發(fā),摒棄刻劃戰(zhàn)亂環(huán)境對人、人心、人性的極端影響而產生的變化,只是偏執(zhí)的借用戰(zhàn)爭場面與強暴場景來強化人們對歷史傷疤的記憶,這之間擠壓了太多沉重的情感引子與歷史矛盾非但沒有得到釋放,反而有種冥頑不化、郁積成病、自我作踐的負面感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貝爾自始至終都是以美語為第一語言參與拍戲,作為一部純種的中國式影片,如果漢語無法做到主導地位,最基本的東方文化的尊嚴與精神將何去何從,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魅力與精神圖騰的語音標識永屈居人下,還談何文化輸出與走出國門!試問哪個國家的代表電影會以壓制國語的代價來迎合美國人的口味!張藝謀對倪妮與張歆怡的調教肯定包括對其英語能力的***,然而6個億的投資怎么沒讓全能的克里斯蒂安貝爾學習說漢語呢?劇情中的約翰身在中國5年即便不能像大山那樣說一口標準流利的漢語,至少能說、能聽不成問題吧,然而,當長谷川對著女學生訓話時,充當中介翻譯過來的語言竟然還是他喵的美語,媚外竟然達到出賣自己母語的程度,這種低級下濫的惡趣味及昭然若揭的曲意奉迎,不但暴露出張藝謀內心深處嚴重的不自信與對市場奴顏媚骨的劣根,而且清晰的標明曾經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如今深陷商業(yè)毒癮并在泯滅自我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當我們對影片中的某個場景感到別扭與不適時,那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根本不會發(fā)生那樣的事情,在“金陵十三衩”中這樣的“別扭”與“不適”比玉墨的屁股還顯眼,這也是導致劇情產生跳躍、情緒過渡斷層、因果關系失衡的直接原因,從而無法營造戰(zhàn)亂環(huán)境下人心的迷亂惶恐與緊張壓迫以及展現(xiàn)無情炮火中人如草芥、命懸一線的戰(zhàn)爭本質!影片無論從藝術還是從歷史上考究,一部表面光鮮艷麗、借用歷史傷疤套現(xiàn)民族感情、劇情設計虛無、內核主旨無法承受戰(zhàn)爭之重的救贖性質的偽戰(zhàn)爭片,既無法做到客觀還原歷史真相,又沒有激發(fā)舍生取義的真情實感,即便是在民族氣節(jié)與道義上也很難沖破國界達到情感上的共振,更別說在戰(zhàn)爭與和平的臨界點探尋照耀人類潛行的藝術光芒!這種崇高的要求對于“活著”時期的張藝謀是無上的褒獎,但對“英雄”時代的張藝謀卻是無盡的鞭笞,這難道不該歸咎于孤獨而真實的創(chuàng)作源泉隨著“活著”的被禁而逐漸枯竭與“英雄”模式被大眾瘋魔般的接納而造成的虛假繁榮,正是這種巨大的現(xiàn)實反差,釀成了中國電影無法步入莊嚴神圣的藝術殿堂的尷尬局面,如果說這是張藝謀作為一個光影藝術工作者轉型失敗的悲劇,倒不如說這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個人無法對抗制度的文化悲??!成就張藝謀名譽與地位的作品無非是2000年以前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盡管后續(xù)作品的吸金能力與技術指數(shù)都是節(jié)節(jié)攀升,但是其中的藝術含金量卻是江河日下,難道是張藝謀老了,還是真的變了?“金陵十三衩”作為老謀子的沖奧之作,不否認其中的誠意度,但凡染指商業(yè)毒癮并已滲入七經八脈的過期藝人真的還有足夠的毅力與定力回復輝煌時期的創(chuàng)作能力嗎?自從踏上“英雄”這條“欲練此功,必先自宮”的不歸路后,張藝謀的藝術真氣與導演功力已經自行潰散,歷經10年“葵花寶典”式的商業(yè)修煉,你真的以為無所不能的營銷戰(zhàn)略與屢試不爽的技術萌毒能夠代替苦心孤詣的原創(chuàng)能力與永不過時的想象力!至此,曾經領航中華光影藝術航母的第五代導演中的翹楚,如今一心寄望于票房與奧斯卡殊榮來證明自身的價值,如果作品里滲透著無法剔除的惡臭,榮譽的血脈中又如何能夠純凈!如果我們當初口誅筆伐、揭竿而起一致抵制張藝謀的“英雄”,或許今天的“國師”真的會站在世界電影的最高殿堂里沐浴在小金人燒熱的光芒中!這到底誰的錯?大家都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環(huán)境中,到底該指責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