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 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這里有幾張很好看的圖片請同學們欣賞,欣賞完了大家研究一下,根據(jù)圖片內容給這幾張圖片起一個合適名字,并說說這些圖片勾起你怎樣的回憶。[投影:圖片]
問:大家給圖片起了什么合適的名字? 你從圖片想到了什么?
過渡:童年是一首歌,銘記著我們的天真,洋溢著我們的樂趣。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相信文中的趣事,一定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fā)。(板書課題)
交流誦讀,整體感知(20分鐘)
[一]課前熱身
同學們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第一次讀文言文有什么感覺?(檢查預習,明確學習方法)[投影:文言文簡介:①文言文的特點;②學習文言文的意義;③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勵學生學好文言文。]
[二]資料交流
通過預習,相信不少同學對本文作者、作品都有了解,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理解文章準備)
[學生介紹后,投影:沈復與《浮生六記》]
作者沈復,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字三白,長洲(現(xiàn)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至今未發(fā)現(xiàn)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jù)《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蕓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況不明。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jù)考證,最后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作者在《浮生六記》中記敘了夫妻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jīng)歷,歡愉處與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一些世態(tài)人情舊禮教對人們的束縛,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詞樸素,情感真摯,前人曾有“幽芳凄絕,讀之心醉”的評語,文學氣氛頗濃?!洞蠊珗蟆吩姓Z云:“凡治(研究)中國文學者,鮮(少)有不讀沈三白的《浮生六記》的。”
“閑情記趣”一章,主要記作者長大后對花木的喜愛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圍環(huán)境的瑣事,本文是其開頭一小段。
[三]誦讀感知
1.齊讀,提出合作完成的工作任務:
①彼此正音;②劃出并互解不懂詞句;③提出難解語句和問題。
[投影:(配合點撥)
(一)讀準字音(略)
(二)重點詞義:
A.常規(guī)詞語
物外 私 擬 向 素帳 項 為 徐 觀 果 唳 余 礫 壑 神游 興 蓋 方 驅
B. 特殊用法
強(通假字)鞭(動)
C.慣用短語
怡然 龐然 呀然 ;以……為……
D.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也形容標便強大而實際上沒什么了不起的東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④質疑問難,難句互譯。
2.范讀,提出要求:
[課件:范讀錄音]
①注意朗讀節(jié)奏、停頓、語調、感情。(學習方法)
②以小組為單位,用故事會的形式來講講《童趣》里的故事。要求從文中任選一個故事,發(fā)揮自己的想像,把事情盡量描述具體、生動。說完之后組內展開討論,進行修正、補充,然后推選一人為小組發(fā)言人。(熟悉課文內容)
③文章中哪個詞語能概括文章內容,文章寫了“我”兒時的那幾件事?三件事位置調換好不好?(整體把握,體會構思)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二 神游叢草、土礫、蟲蟻構成的幻境之趣。三 觀蟲斗、驅癩蝦蟆之趣。調換不好。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 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按照合作學習小組探究如下問題:(深入理解,合作學習)
1. 你認為作者獲得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哪些字詞集中表現(xiàn)了這種“趣”?其實古詩中(如李白的詩)也有體現(xiàn)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么嗎?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詞語:“果”“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2. 作者兒時看到一個“癩蝦蟆”,為什么說是龐然大物?
(“龐然大物”的出現(xiàn),是錯覺;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jīng)完全陶醉在他聯(lián)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jīng)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蝦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jīng)受強刺激而突然產(chǎn)生的。)
3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體驗升華,拓展延伸(10分鐘)
學生根據(jù)自身體驗暢談感悟:(體驗遷移,內化學習成果)
1.作者在文中所寫的“昆蟲”司空見慣、平凡至極,為什么寫得異姓盎然、充滿生機?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a.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b.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c.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有沒有類似經(jīng)歷?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后打開塘壩,把它想象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韭菜、拿手帕當被褥、拿布娃娃當孩子、拿小盒子當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
3.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有一點兒“阿Q精神”等。)
4. 讀了《童趣》一文,你還想說點什么嗎?對自己、老師、同學、沈復都可以。
學生根據(jù)自身體驗自由暢談。
1.總結激勵
《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fā)我們很多美麗的聯(lián)想和想像。“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懷有一顆童心,不為什活所累,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生趣。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fā)明,也都是在聯(lián)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chǎn)生的。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fā)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多姿多彩。
2. 延伸作業(yè)
①背誦全文。
②童年有許多趣事,請你選擇印象最深的一件,用優(yōu)美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