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冬至,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也就意味著數(shù)九寒冬的一九正式來到了。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每年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y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yī)者奉為經(jīng)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睎|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yī)。后毅然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浞掂l(xiāng)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y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材料; 面粉。。。。。。。。。。。。1000克 水。。。。。。。。。。。。。600克 茴香。。。。。。。。。。。。1500克 豬肉。。。。。。。。。。。。500克(肉要帶點肥的) 黃醬。。。。。。。。。。。。2湯匙 麻油。。。。。。。。。。。。1湯匙 蔥、姜、鹽、味精。。。。。。適量
制作過程
餃餡做法:
1、將新鮮茴香擇洗干凈,瀝干水。
2、將茴香切成碎末,放少許鹽拌勻,腌3-5分鐘。
3、將腌好的茴香擠水。
4、剁肉餡。
5、蔥、姜切末。
6、炒鍋中的油加熱后,放入肉末翻炒。
7、待肉末顏色變白,水份抽干,加入蔥、姜炒勻。
8、加入黃醬炒出醬香味后,出鍋放涼。
9、將放涼的肉餡、茴香末放盆里,加入香油以及少量味精、鹽,拌勻,待用。
和面包餃子
1、和好面團,蓋保鮮膜餳10分鐘。
2、將餳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
3、搟好餃皮。
4-8、將餡料放入餃皮的中間,先把中間封口捏緊,然后從下往上的打摺、捏緊。包好的餃子下面撒些干面,防止粘連。
9、鍋中水放少許鹽,大火燒開,下入餃子,用漏勺輕輕推動,防止餃子粘在鍋底。蓋在鍋蓋,大火煮開后,加入一碗涼水,再煮開再加涼水,重復2次即可。
做茴香餡餃子的兩大竅門:
1、和面,俗話說軟面餃子、硬面湯,包餃子的面要軟一些,通常按照1斤面6兩水的比例來和面,揉好面團后餳10分鐘左右。
2、茴香餡
(1)自己剁肉餡口感好有嚼勁,肉盡量選帶點肥膘的,
(2)茴香切好后放點鹽殺殺湯,放了鹽茴香更綠,而且殺湯之后拌餡口感更好。
(3)炒餡,讓茴香餡醬香濃郁。用蔥、姜配上黃醬炒肉餡,一定要把肉給煸透,把水氣給煸出來。把蔥姜的比例要加大點,這樣煸出的餡不膩人香氣特別足。
(4)拌餡,吃菜餡餃子的菜和肉比例應該是3:1,也就是3斤菜,一斤肉。一定要等肉餡放涼了再放茴香,不然會出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