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來越覺得,教師的作用實質(zhì)上是有限的。了解到這一點,對我們而言,不是絕望,而是警醒。它能使我們擯棄不切實際的自以為是,從而,更著眼于教師教育功能的正常發(fā)揮。 有兩個比喻,深得我心。 第一個比喻的制造者是蘇格拉底。他說:把知識灌輸?shù)綄W生靈魂里去,就好像把視力放進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知識,不是物件,能夠把它捆綁起來,然后,老師一傳一遞,學生一收一拿就能夠完成。教育即生長,它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一切教育,一旦沒有保護好這種天性,沒有喚醒主體的覺醒,沒有觸動學生的生命和靈魂,這種教育就是蹩腳的,拙劣的。 聞一多的實驗做得好。上課之前,聞先生抱來一只老母雞,那只老母雞餓得頭昏眼花,他在老母雞面前撒了一些米,老母雞不斷掙扎,卻死也不肯吃。然后,聞先生把老母雞放下來。老母雞走了幾圈之后,就在教室的角落里找米吃了。歡快地啄著地板,聲音沉悶而悠遠。 圈養(yǎng)不如散養(yǎng)。強迫灌輸,不如自由尋找。 在古希臘語中,學校的含義就是閑暇。唯有在閑暇之中,在時間的保證之下,學生才能夠有自由。 孩子唯有在幸福的、無憂無慮的不為恐懼和擔憂困擾的情況下,才能持久保持好奇心和對未知世界的興趣。作為教師,無非就是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呵護孩子探究世界的微妙的興趣,而不是用所謂的師道尊嚴和權威人格來兜售自己的專業(yè)知識。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牢記:智育是要發(fā)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guī)范;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灌輸產(chǎn)生強制,強制產(chǎn)生壓力,壓力產(chǎn)生負擔,愛因斯坦說得好:“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承擔?!?BR> 第二個比喻的制造者是道輝。 他說,“我們無法把水珠從水里挑選出來”這個經(jīng)典的比喻嫵媚極了。作為教師,我們根本無法確認誰是優(yōu)秀的,誰是糟糕的。愛因斯坦做不好小板凳,卻提出相對論;丘吉爾拼不好文法,卻改變了歷史;毛澤東做不出數(shù)學題,卻解放了中國。 作為教師,我們無法把水珠從水里挑選出來,因此,我們只有治理好整條河流。讓小溪歡快地奔向小河,讓小河靜靜地流向大江,讓大江洶涌地融入大海。我們將用欣賞的心理,期待的眼神,贊美的語調(diào),寬容的心境,平和的話語,告訴我們的每一個學生,你們的每一滴水,都來自黃河雪山,都是獨特的一滴,既是喧嘩,也是傳奇。在歲月的長河中,你們將沒有兩岸,只有前方。 你們將自主選擇你們的未來,決定你們河流的走向;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目送,以一種恒久的姿態(tài),目送你們漸行漸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