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全世界最多人講的語言,漢語中方言支系繁多,總歸納起來有八大方言。(以下排序按照地理由北至南,由東至西順序) 一、北方方言,即廣義的北方話,一般所謂“大北方話”。 北方方言在中國使用的范圍最廣,人數(shù)最多,分布在長江以北地區(qū),鎮(zhèn)江以上九江以下的長江沿江地帶,湖北大部分,湖南西北部,廣西北部,四川、貴州、云南的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北方方言內(nèi)部按其語言特點一般可以分為4個支系,即4個方言片:華北官話、西北官話、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 華北官話,即狹義的北方話,以北京話為代表,它通行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及內(nèi)蒙古的一部分。其中東北三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的方言最接近普通話,普通話更準確的說是在北方方言的華北官話基礎(chǔ)上制定的。山東、河南的官話各有特色,近來有的語言學者認為可以另立膠遼官話和中原官話兩支。 西北官話,通行于山西、陜西、甘肅等省和青海、寧夏、內(nèi)蒙古的部分地區(qū)以及新疆漢族人地區(qū)。山西及其毗鄰陜北部分地區(qū)、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qū)的方言有自己特色,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話,也不同于華北官話,近來有學者認為可以另立“晉語”,從北方方言中獨立出來。 西南官話,通行于湖北省大部分地區(qū)、云南、貴州、四川三省漢族地區(qū)以及湖南、廣西兩省北緣地帶。西南官話地域遼闊,但內(nèi)部比較一致。 江淮官話,俗稱下江官話,通行于安徽省長江兩岸地區(qū),江蘇省長江與淮河之間地區(qū),長江南岸鎮(zhèn)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區(qū),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帶。江淮官話是北方方言中內(nèi)部分歧較大、語言現(xiàn)象較為復(fù)雜的一支。 二、吳方言,也叫江浙話或江南話,有的學派又稱為浙方言。 吳方言是中國第二人多使用的方言,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蘇省長江以南、鎮(zhèn)江以東地區(qū)(鎮(zhèn)江不在內(nèi))及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區(qū)。 吳方言是漢語八大方言中內(nèi)部分歧最大的方言,按其語言特點可區(qū)分為5片:太湖片,臺州片,東甌片,婺州片,麗衢片。 太湖片,即北吳語片,包括江蘇部分,上海,浙江舊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5府,以上海話、蘇州話為代表。其中蘇州話最柔,是全中國最柔的方言。 臺州片,這片以臨海話為代表。 東甌片,通行于溫州一帶,以溫州話為代表。 婺州片,通行于浙江中金華地區(qū),以金華話為代表。 麗衢片,通行于處州、龍衢等地區(qū),以麗水話為代表。 三、贛方言,是漢語八大方言區(qū)中通行面積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個方言。 贛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東部和福建西北地區(qū)。贛方言以南昌話為代表。 四、湘方言,又稱湘語或湖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較小的一種方言。 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區(qū)及廣西北部全州4縣。湘方言以長沙話為代表。 由于社會、歷史、地理以及政制變革等各方面的因素,湘語形成了新湘語和老湘語兩片,從地理上看,新、老湘語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稱為北片湘語和南片湘語。 五、客家方言又稱客方言,客話,客家話。 客家方言主要分在福建、廣東、江西、湖南等地的山區(qū),此外,海外的部分華人社區(qū)亦流行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依據(jù)內(nèi)部的差異,大體可以分為三個片:以長汀話為代表的閩西客家話,以梅縣話為代表的粵東客家話,以贛縣蟠龍話為代表的贛南客家話。 六、閩北方言,又稱為福建話。 閩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個別地區(qū)和臺灣的一部份,此外,南洋華僑也有一部份人說閩北方言。閩北方言以福州話為代表。 七、閩南方言,廣東人稱為潮州話,福建人稱為廈門話。 閩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廣東東部和海南島的一部份,海外部分華人社區(qū)亦流通閩南方言。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 有部分語言學派將閩北方言和閩南方言歸為閩方言,因此又有中國漢語有七大方言的說法。 八、粵方言,俗稱廣東話、廣府話,當?shù)厝朔Q白話。 粵方言通行于廣東大部分(除東部潮汕地區(qū)),廣西東部、中部、南部,海南島部分地區(qū)。此外,粵方言是海外華人通用的主要漢語言之一。 粵方言是漢語八大方言中語言現(xiàn)象較為復(fù)雜、保留古音特點和古語較多、內(nèi)部分歧最小的一個方言,按其語言特點和地理分布可以分為4個片。 粵海片,分布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南和部分粵北地區(qū),以廣州話為代表,在粵方言中最有代表性和影響。 四邑片,分布在臺山、新會等地區(qū),以臺山話為代表。 高陽片,分布在湛江、茂名、陽江等地區(qū),以陽江話為代表。 桂南片,分布在廣西的粵語地區(qū),以南寧話為代表。 此外還有一種為平語方言,分布于廣西一帶,其特點為是北方方言對南方方言地區(qū)侵蝕的產(chǎn)物。
1中國方言2漢語方言的形成3七大方言簡介
中國方言
漢族社會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tǒng)一,因而使?jié)h語逐漸產(chǎn)生了方言。 現(xiàn)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他們分布的區(qū)域很廣?,F(xiàn)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xiàn)在語音、詞匯、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但由于這些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yīng)規(guī)律,詞匯、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根據(jù)方言的特點,聯(lián)系方言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以及目前方言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可以對現(xiàn)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xiàn)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認為現(xiàn)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共有80種以上語言。本詞條主要介紹的是漢語的方言,不包括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方言。
漢語方言的形成
漢族社會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tǒng)一,因而使?jié)h語逐漸產(chǎn)生了方言。現(xiàn)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他們分布的區(qū)域很廣。現(xiàn)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xiàn)在語音、詞匯、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但由于這些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yīng)規(guī)律,詞匯、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
七大方言簡介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chǔ)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nèi)部一致性較強。在漢語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cè)丝诘?3%。 北方方言可分為四個次方言:⑴華北、東北方言,分布在京津兩市,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還有內(nèi)蒙古的一部分地區(qū)。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陜西、陜西、甘肅等省和青海、寧夏、內(nèi)蒙古的一部分地區(qū)。新疆漢族使用的語言也屬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貴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東南角咸寧地區(qū)除外),廣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蘇長江以北地區(qū)(徐州、蚌埠一帶屬華北、東北方言,除外)、鎮(zhèn)江以西九江以東的長江南岸沿江一帶。 客家方言 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图胰朔植荚趶V東、福建、臺灣、江西、廣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廣西東南部為主。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南方,雖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統(tǒng),內(nèi)部差別不太大。四川客家人與廣東客家人相隔千山萬水,彼此可以交談。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cè)丝诘?.6%。 客家方言的分布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大陸的廣東、廣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部分地區(qū)。其中主要的區(qū)域是廣東東部和北部,廣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涢}贛邊區(qū)一帶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區(qū),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區(qū)。在海外,臺灣和香港有部分地區(qū)講客家話。東南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菲律賓以及美洲華僑、華裔中也有不少講客家話的??图曳窖砸菜泯嫶?,世界總?cè)丝诔?000萬人。 廣東的客家方言幾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粵東、粵北地區(qū)。其中純粹屬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為主的縣市有: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蕉嶺、平遠、龍川、和平、始興、連平、新豐、河源、豐順、紫金、南雄、翁源、連南、英德、惠陽、曲江、博羅、寶安、惠東、揭西、仁化 、樂昌、廉江、乳源。此外饒平縣、揭西、海豐、陸豐、龍門、從化、花縣、新會、化州、四會、陽江、鶴山、三水、高要、開平、信宜、珠海、深圳龍崗、東莞等廣東的其它地區(qū)的一些縣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客家話分布。據(jù)最新調(diào)查資料統(tǒng)計,在粵西的湛江、茂名、陽江三市約有190萬人講客家話,分布區(qū)域約為6400平方公里,具體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電白、陽西、陽春等縣 。 福建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閩西的長汀、連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寧化、明溪等縣。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縣的九峰、長樂,詔安縣的秀篆、官陂,龍巖西北部萬安(舊名溪口鎮(zhèn))等地說的也是客家方言。 江西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贛南的興國、寧都、石城、瑞金、會昌、尋鄔、安遠、全南、龍南、定南、信豐(不包括縣城嘉定鎮(zhèn)和城郊的部分農(nóng)村)、大余、崇義、上猶、南康、贛縣、于都等十七個縣和西北部的銅鼓縣、修水縣的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此外,萍鄉(xiāng)、廣昌、永豐、吉安、泰和、萬安、遂川、井岡山、寧岡、永新、萬載、宜豐、奉新、靖安、高安、武寧、橫峰等縣市的部分鄉(xiāng)鎮(zhèn)均講客家方言。 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較為集中的一個省份,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區(qū)東山一帶、新都、金堂、廣漢、什方阝、彭縣、雙流、新津、簡陽、仁壽、資中、威遠、安岳、富順、瀘縣、合江、宜賓、廣安、儀隴、巴中、通江、達縣、西昌等縣市的局部地區(qū)。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客家方言分布全區(qū)90個市縣中的79個市縣,占所有市縣的87.78%。就鄉(xiāng)鎮(zhèn)而言,全區(qū)1364個鄉(xiāng)鎮(zhèn)中,583個鄉(xiāng)鎮(zhèn)有客家話,占所有鄉(xiāng)鎮(zhèn)的42.74% 。廣西客家方言集中的地方,主要是在陸川、博白、浦北南部與合浦東部;其次是防城、欽城與靈山相連的一片地區(qū);以貴縣為中心,沿鐵路東南至玉林北部、西北黎塘、賓陽地區(qū);此外還有來賓、桂平、平南、象州、柳州、賀州、蒙山、荔浦、陽朔等。 湖南省的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攸縣、茶陵、酃縣、汝城、桂東等縣的某些鄉(xiāng)村,還有瀏陽、平江縣的某些鄉(xiāng)村。江永、江華等地也有少數(shù)人說客家方言。 臺灣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桃園以南各鄉(xiāng)鎮(zhèn)和中壢、新竹、竹東、苗栗一帶鄉(xiāng)鎮(zhèn)以及屏東縣一部分鄉(xiāng)鎮(zhèn)、高雄縣的美濃鎮(zhèn)。 客家方言在海外的分布可分為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五個地區(qū)。其中亞洲講客家方言的共有350萬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印度、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等國家。非洲的客屬華僑華人共有5.4萬人,分布在毛里求斯、留尼旺、南非等12個國家。在美洲約有46萬人講客家方言,分布在秘魯、美國等21個國家和地區(qū)。歐洲、大洋洲的客屬華僑華人有16萬和4.4萬人。 湘 方 言 又稱湘語或湖南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較小的一種方言。湖南省有多種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一種。 通行地域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陽、南縣、汨羅、湘陰、沅江、益陽、桃江、安化、寧鄉(xiāng)、長沙、望城、株洲、湘潭、湘鄉(xiāng),雙峰、漣源、婁底、新化、冷水江、敘浦、辰溪、 邵陽、 邵東、新邵、隆四、洞口、武岡、新寧、城步、 東安、 零陵、雙牌、祁陽、祁東、衡陽、衡山等地,約占全省面積的一小半。此外,廣西北部全州、灌陽、資源、興安等 4縣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計在2500萬以上。 分區(qū) 由于社會、歷史、地理以及政制變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語南、北、西三面長期以來處于官話方言包圍之中,東部又受客、贛系方言的影響,以致語音系統(tǒng)不斷產(chǎn)生變化,逐漸形成了新湘語和老湘語兩種明顯有別卻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從 地理上看,新、老湘語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稱為北片湘語和南片湘語,這就是湘語的兩個方言片。新湘語和老湘語之間的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系統(tǒng)上。南片老湘語比較保守,古全濁聲母字一般仍多念濁聲母;北片新湘語受官話 方言的影響而有逐漸靠攏官話的趨勢,語音上突出的表現(xiàn)是由繁到簡,古全濁聲母字一般都已念為清聲母字了。北片新湘語主要通行于湘北、湘中一帶,如長沙、株洲、益陽等;南片老湘語廣泛通行于湖南中部、沅水東南、 湘水以西和資水流域, 如湘鄉(xiāng)、雙峰、邵陽、武岡等。 吳 方 言 習慣上稱吳語,也叫江浙話或江南話。"吳"是古代地域名稱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吳方言通行于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區(qū),大約有 110多個縣市,使用人口7000萬左右。具體情況如下: 江蘇省境內(nèi)屬吳語或以吳語為主的縣市共有21個:丹陽、金壇、高淳、溧陽、宜興、武進、常州市、江陰、沙洲、靖江、南通、海門、啟東、常熟市、無錫、無錫市、蘇州市、吳縣、吳江、太倉、昆山。溧水縣南部孔鎮(zhèn)、新橋、白馬等鄉(xiāng)鎮(zhèn)也屬吳 語區(qū)。上海市以及所屬的10個縣: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賢、崇明、南匯、川沙、寶山、嘉定都說吳語。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舊遂安)和建德(包括舊壽昌)兩縣外,基本上都在吳語區(qū)的范圍之內(nèi),但浙江南部洞頭、玉環(huán)、平陽、蒼南、泰 順、慶元等縣是吳語和閩語的交錯分布區(qū)。建德縣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東的各鄉(xiāng)鎮(zhèn),南部唐村、里葉、大店口等地仍在吳語區(qū)內(nèi)。江西省東北玉山、廣豐、上饒3 個縣和上饒市也是吳語區(qū)。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縣縣城及其以北的鄉(xiāng)鎮(zhèn),安徽南部郎溪縣北部的梅渚、崗南一帶和廣德縣的下寺、蘆村等地也說吳語。 粵 方 言 又稱粵語,俗稱廣東話、廣府話,當?shù)厝朔Q白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xiàn)象較為復(fù)雜、保留古音特點和古詞語較多、內(nèi)部分歧較小的一個方言。 通行地域 粵方言通行于廣東、廣西境內(nèi) ,以廣州話為中心。使用人口約4000萬。通行地區(qū)大致如下: 廣東省境內(nèi)純粹屬粵方言或以粵方言為主的縣市有47個,占全省面積的1/3以上,即廣州、佛山、肇慶、江門、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龍門、佛岡、增城、從化、花縣、清遠、連縣、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興、鶴山、封開、郁南、德慶、羅定、陽春、陽江、信宜、高州、化州、吳川、臺山、開 平、新會、恩平、斗門、香港、澳門。此外,惠州、韶關(guān)、湛江、海豐、博羅、惠陽、惠東、仁化、樂昌、英德、寶安、電 白、遂溪、海康、徐聞、廉江等16個縣市也有部分地區(qū)講粵方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通行粵方言的縣市有23個,即南寧、橫縣、貴縣、桂平、平南、藤縣 、梧州、玉林 、北流、容縣、博白、陸川、欽州、合浦 、浦北、靈山 、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縣、鐘山。此外,海外華僑及華裔中以粵方言為 母語的也很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北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美洲華僑和華裔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粵方言區(qū)。 分區(qū) 粵方言內(nèi)部按其語言特點和地理分布可以分為4個片:①粵海片,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粵中、粵西南和部分粵北地區(qū),是粵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圍最廣的一個片,以廣州話為代表,它在粵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響。②四 邑片,主要分布在臺山、開平、恩平、新會、斗門等縣,以臺山話為代表。③高陽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屬各縣和江門市所屬的陽江縣和陽春縣,以陽江話為代表。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邕江、郁江、潯江沿岸的南寧市、橫 縣、貴縣、桂平縣、平南縣、藤縣、梧州市,玉林地區(qū)的玉林縣、北流縣、容縣、博白縣、陸川縣,欽州地區(qū)的欽州縣、合浦 縣 、浦北縣 、靈山縣和北海市,梧州地區(qū)的蒼梧縣、岑溪縣 、昭平縣 、蒙山縣、賀縣、鐘山縣,一般以南寧話為代表。它的語音比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內(nèi)部的異同又可以分為四個方言小片:廣府片、邕潯片、勾漏片和欽廉片。 閩 方 言 又稱閩語,俗稱"福佬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中語言現(xiàn)象最復(fù)雜,內(nèi)部分歧最大的一個方言。 通行地域 閩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廣西、江蘇三省的個別地區(qū)。使用人口約4000萬。具體地點如下: 福建省的54個縣市:福州、閩侯、長樂、福清、平潭、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古田、屏南、寧德、霞 浦、周寧、壽寧、福安、柘榮、福鼎、莆田、仙游、廈門、金門、泉州、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東山、詔安、龍巖、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縣、建甌、南平(城關(guān)除外)、建陽、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區(qū)約占全省面積的3/4。 廣東省東部的12個縣市:汕頭、潮州、澄海、饒平、南澳、揭陽、揭西、普寧、惠來、潮陽、陸豐、海豐等,以及惠東、豐順、大埔等縣的一部分;海南島的14個縣市:??凇偵健⑽牟?、瓊海、萬寧、陵水、三亞、崖縣、瓊中、屯昌、定安、澄 邁、昌江、東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除外);雷州半島的5個縣市:湛江、遂溪、廉江、??怠⑿炻劇4送?主要通行粵方言的中山市和陽江、電白等縣也有部分區(qū)、鄉(xiāng)說閩方言。以上地區(qū)約占全省面積的1/3。 臺灣省的21個縣市中,除約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區(qū)說高山語,臺北、彰化之間的中壢、竹東、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東、高雄等縣市,以及東部花蓮、臺東的部分地區(qū)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漢族居民都說閩方言,約占全省人口的3/4以 上。 浙江省南部泰順、蒼南、洞頭、玉環(huán)等縣的大部分和平陽縣西部的少數(shù)地區(qū),以及舟山群島普陀、嵊泗縣的一部分地區(qū)也說閩方言。 以上總計通行閩方言的縣市約有 120 個以上。此外,江西省東北角的玉山、鉛山、上饒、廣豐等縣的少數(shù)地方,廣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縣的少數(shù)地方,江蘇省宜興、溧陽等縣的少數(shù)地方,也有人說閩方言。散居南洋群島、中南半島的華僑和華裔中,數(shù)百萬人祖祖輩輩也以閩方言作為"母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國的華裔社區(qū)中,閩方言也是主要的社會交際語之一。 分區(qū) 閩方言按其語言特點大致分為5個方言片:閩南方言、閩東方言、閩北方言、閩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閩南方言 是閩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圍最廣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內(nèi)以廈門、漳州、泉州三市為中心的24個縣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閩方言,基本上也屬于閩南方言 。閩南方言以廈門話為代表, 潮州話、文昌話也分別在廣東東部和海南島有較大的影響。 閩東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東部,包括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下游地區(qū)和以福安為中心的山區(qū),共18個縣市,以福州話為代表。 閩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甌、建陽、南平(鄉(xiāng)區(qū))、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甌話為代表。 閩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縣,以永安話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東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話為代表。 贛 方 言 又稱贛語,是漢語七大方言區(qū)中通行面積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個方言。贛方言并非"江西話",江西省境內(nèi)除贛方言外,還有客家方言、吳方言和江淮官話,江西的鄰省也有贛方言。由于贛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點,有的語言學者認為可以把二者合并為一個大方言區(qū),稱為客贛方言。 通行地域 贛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東和閩西北;鄂東南和皖西南一些縣市通行的方言,其特點近似贛方言,有的學者認為也可以劃入贛方言。 江西省內(nèi)通行贛方言的有 60 多個縣市。包括南昌、景德鎮(zhèn)(城區(qū))、萍鄉(xiāng)和宜春、撫州、井岡山三地區(qū)的各縣市:南昌、新建、安義、靖安、奉新、高安、宜豐、銅鼓(也有人認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萬載、分宜、新余、 清江、豐城、 進賢、東鄉(xiāng)、臨川、金溪、資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黃、樂安、南豐、新干、峽江、永豐、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蓮花、安福、寧岡、遂川、 萬安,上饒、 九江兩地區(qū)的大多數(shù)縣市:鄱陽、余干、 萬年、鷹潭、 貴溪、余江、弋陽、橫峰、鉛山、樂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澤、武寧、修水,贛州地區(qū)的廣昌、石城、寧都、興國、于都、瑞金、會昌等縣也有使用贛方言的鄉(xiāng)鎮(zhèn)。此外,通行贛方言的還有湖南省東界的13個縣:臨湘、平江、瀏陽、醴陵、攸縣、茶陵、酃縣、桂東、汝城、常寧、資興、安仁,有人認為岳陽、永興也屬贛方言區(qū);福建省西北部的 4個縣市:邵武、光澤、建寧、泰寧;湖北省東南部與江西省連界的 8個縣:通城、蒲圻、崇陽、通山、陽新、咸寧、嘉魚、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慶地區(qū)的望江、東至、宿松、懷寧、太湖、潛山、岳西、桐城等縣的方言,據(jù)初步了解,也和贛方言相近,目前歸屬未定,可能也將劃歸贛方言。使用人口約3000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