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材——能夠識別玉器的材質(zhì),是收藏玉器的前提之一。中國玉器制作和生產(chǎn)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有豐富的玉材,不同材質(zhì)所制成的玉器價值就不同。
玉色——玉色即玉之顏色,大體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玉的本色,常見的玉色有白、青、黃、黑、綠、碧、赤等顏色,尤其以白玉為貴。第二種是玉器的沁色,常見的玉器沁色一般按其顏色不同可分為黃色為土沁,白色的為水沁,綠色的為銅沁,紫色為血沁,黑色為水銀沁等。
紅山文化玉器——玉材:紅山文化玉器采用的玉料較好,較多地使用了屬透閃石類的玉材。這種材料質(zhì)地細密,硬度較高,一般是摩氏6-6.5,色澤均勻。其玉料主要有三類:類似新疆瑪納斯碧玉的深綠色玉、被稱為“老岫玉”的寬甸玉以及岫巖玉。后兩種玉料因確定為紅山文化所用玉料,產(chǎn)地亦在紅山文化區(qū)域內(nèi),取材方便且價格不貴,故今偽仿者多用它制作假紅山文化玉器。
紅山文化玉器——沁色:因所用玉料的不同與埋藏地點的不同而有多少或深淺之分??偟膩碚f,類似新疆瑪納斯碧玉,寬甸玉與岫巖玉這三種玉料,即使在土中埋藏五六千年,其沁色亦較少或淺,往往只在某件玉器外表的局部或原有綹紋及有磕缺損傷等處有所表現(xiàn),更很少有被沁色整體掩蓋者。因此,凡用上述三種玉料制成的“紅山文化”玉器,若整件玉器均被鈣化或呈雞骨白色或有很濃的侵蝕色掩蓋著,其真實性就有問題了。
良渚文化玉器——玉材:良渚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較多,其主要可分為三種:一種為透閃石類礦物,與新疆和田玉類似,以青色、青綠色為多,同和田玉料相比,較和田玉色艷,色勻,透明度高,目前在浙江已發(fā)現(xiàn)此類玉礦。另一種屬角閃石類礦族,硬度不如前一種高,幾乎沒有透明感,有些帶有云母狀亮斑,以青色、赭色玉為主。此外,還有一種屬蛇紋石類的玉材。雖然良渚文化玉器大多是就地取材,很少外來材料,但是個別玉器使用的玉料可能是外來玉料。
良渚文化玉器——玉色:良渚文化玉器的玉色約有七種:青色、墨綠色、淺黃色、橘黃色、赤褐色、乳白色及雞骨白等。同紅山文化與其相比,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沁色更為復雜。常見的有兩種,一為白色,一為棕色。白色沁色或如薄霧,藏家稱為水沁;或如石灰結(jié)板,藏家稱為石灰沁,作品表面已變軟,似有很厚的一層板結(jié)。有學者猜測,這類情況可能是玉器制造時為降低玉材表面硬度而進行的特殊處理。
石家河文化玉器——玉材與玉色:石家河文化玉器材質(zhì)使用較廣,有青玉、黃玉和碧玉,其中有河南南陽玉和廣義“玉石”類的水晶、瑪瑙、綠松石、大理石、螢石、滑石等。這些玉石主要來自湖北、湖南與河南該文化范圍之內(nèi)。玉色呈黃綠色,有光澤。玉器表面有因受浸而出現(xiàn)白化,有的略帶灰色,個別的為乳黃色。
大汶口文化玉器——玉材:大汶口文化玉器所用材質(zhì)有青玉、黃玉、碧玉、大理石、綠松石等。玉材多采自山東泰山、鄒縣和萊陽等地。還有些屬于石性較大的玉石。
龍山文化玉器——玉材:龍山文化玉器所有玉材多屬透閃石類,有白玉、青玉、青綠色玉、黃玉、墨玉、玉髓、綠松石。龍山文化的玉器,應是就地取材。產(chǎn)玉地點有山東海陽(墨玉);河南洛陽白馬山、孟津;陜西神木和延安等。
夏代玉器——玉材與玉色:夏代玉器材質(zhì)主要有白玉、青玉、綠松石等,也有少量河南南陽獨山玉。綠松石用量巨大是此期的顯著特點。從所出土的夏代玉器來看,其玉色以深淺不同的綠色玉為最多,棕褐色次之,灰色、白色和黃色較少。
商代玉器——玉材:商代用玉較之新石器時代有很大區(qū)別,在新石器時代,不同文化區(qū)域,大致依據(jù)本地區(qū)的礦產(chǎn)特點選擇玉材,沒有統(tǒng)一的用玉標準。商代則不然,用玉標準較統(tǒng)一,所用玉材主要有新疆和田玉、南陽玉和岫巖玉三種。在具體的玉材選用上,禮器類多用南陽玉;佩飾中較多地出現(xiàn)了新疆玉,尤其是造型較復雜、雕琢較精的佩玉,更多地選用了新疆玉,此外還出現(xiàn)了岫巖玉,應為制造禮器的殘料及回收殘破禮器改造,這表明了玉材的珍貴。
商代玉器——玉色:商代玉器所用玉料的顏色,以青玉居多,白玉較少,青白色、黃色、粉色玉更少。除了玉料的本色之外,因受沁,玉器上還出現(xiàn)了同主色相異的色斑或色變,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玉料硬度變低,大部或全部呈白色,俗稱雞骨白或石灰沁。第二,局部呈暗灰色。第三,局部呈暗黃色。第四,局部呈紅褐色。
西周玉器——玉材與玉色:西周玉器材質(zhì)仍保持商代玉材較豐富的特點。玉材多為透閃石軟玉,包括和田玉、岫巖玉,還有少量的瑪瑙、綠松石、水晶、滑石、漢白玉、煤精和天河石等。其顏色有青色、青白色、灰青色、黃青色、青綠色、淡綠色、墨綠色、茶褐色等。
春秋玉器——玉材:春秋玉器的材質(zhì)主要是透閃石類,有白玉、青玉、黃玉、墨玉、碧玉等,包括陜西藍田玉、密玉和甘肅酒泉玉等。其他材質(zhì)有大理石、滑石、綠松石、瑪瑙、石髓、水晶、煤精等。這些說明玉料采選地獄較廣,除陜西、河南外,還有山西五臺山、呂梁山(水晶)等地。材質(zhì)的總體特點是陜西所出玉料粗雜,河南、山東所出者較精純。
春秋玉器——玉色:春秋時期玉質(zhì)顏色豐富,有白色、乳白色、青白色、綠色、墨綠色、黃綠色、牙黃色、黃灰色、黑色和碧綠色等。
戰(zhàn)國玉器——玉材與玉色:戰(zhàn)國玉器的材質(zhì)多為軟玉,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開始多見)等,其中含河南玉、新疆和田玉、岫巖玉和岷玉。玉色為白色、青色、灰色、青綠、黃綠、黃色、紅褐等。其他玉石類材質(zhì),有瑪瑙、石髓、綠松石、水晶、紫晶和滑石等。
漢代玉器——玉材與玉色:漢代玉器材質(zhì)基本屬于透閃石軟玉,其中新疆和田玉和瑪納斯玉占很大比重。和田玉中有多見水料中的籽玉、羊脂玉。其他玉石有瑪瑙、水晶、滑石、琥珀、綠松石等。玉材顏色有白玉、青玉、黃玉、綠玉、褐玉等,還有一部分玉器是用蛇紋石玉制造。
魏晉南北朝玉器——玉材與玉色:玉器材質(zhì)有玉、瑪瑙、琥珀、滑石、綠松石、青金石。玉料中有青玉、青白玉、質(zhì)色純潤的白玉少見?;?/SPAN>品增多,蓋以補充玉料之不足。
隋唐五代玉器——玉材與玉色:玉器材質(zhì)以玉為主,輔以瑪瑙、玉髓、綠松石、蛋白石、水晶、紫晶、琥珀、珊瑚、大理石。玉質(zhì)以白玉、青玉為主。白玉中很多系新疆和田玉。
宋代玉器——玉材:據(jù)文獻記載,宋代使用禮器、服飾、乘輿用玉多是新疆和田玉和青玉。張世南在《游宦紀聞》中說:“玉出藍田、昆岡。《本草》亦云,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日南、盧容水中......于闐、疏勒諸處皆善。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國朝禮器及乘輿服御,多是于闐玉。玉分五色,白如截肪,黃如蒸栗,黑如點漆,紅如雞冠,或如胭脂,維青碧一色,高下最多。端帶白色者,漿水又分九色,上之上、之中、之下,中之上、之中、之下,下之下、之中、之下。宣和殿有玉等子,以諸色玉,次第排定。凡玉至,則以等子之比,高下自見。
宋代玉器——玉色:宋代用玉的玉色,較之漢唐更為復雜,從傳世的宋代玉器看,宋代的玉料主要有如下幾種顏色:白玉,宋代的白玉一般作佩飾用,有的”白如截肪“,在太陽光下時似有五色,磨光較亮。一些則白中泛青,有舊玉之韻。青玉,多數(shù)帶有倉舊之色,其中較多的為青灰色和青碧色兩種,青灰色玉于青色中似有灰色,青碧玉色于青色中似含碧色。黃綠玉,玉色黃中泛綠。墨玉,于青色中帶有黑色墨點,局部色較清,呈灰黑色,與清代墨玉近似,但青色玉處色較暗。
遼金玉器——玉材:從傳世的遼金玉器來看,其用材多以青玉、白玉和瑪瑙為主,尤其是和田玉的使用,達到了一個高峰期。遼金使用的和田玉,選材極為嚴格,所用者皆為純潔溫潤無瑕疵,材質(zhì)之美,堪稱典型。
元代玉器——玉材和玉色:元代玉器的玉材仍以和田玉為主,色為青、白兩種,除此之外,尚有獨山玉,水晶和瑪瑙等。
明代玉器——玉材和玉色:明代對于玉材珍貴程度的區(qū)別,與古代品玉的基本態(tài)度一致,以白玉為上品,碧玉、青玉稍差,而瑕斑夾石者愈多則玉價愈低。另外,明人依玉材的顏色不同而給玉以不同的名字,分別為”白玉“、”黃玉“、”碧玉“、”黑玉“、”赤玉“、”綠玉“、”甘青玉“和”菜玉“。明代還有兩種冒充玉石的材料,一種是用藥物加礦物燒練所制,類似于料器,稱為”罐子玉“。另一種則為玉非玉的石材。
清代玉器——玉材:清代玉器常用的材質(zhì)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瑪瑙、水晶、翡翠、碧璽、青金石和芙蓉石等,玉材中多用新疆和田玉、葉爾羌等地美玉,尤其以和田羊脂玉最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