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碼攝影畫面,是由無數(shù)像素生成的色點組成,這些點不但勾畫出景物的輪廓線條,還組成了不同深淺的色塊表現(xiàn)出影調(diào)的變化,兩者共完成了一幅帶有立體效果的平面圖案。
不同的焦距,不僅僅是涵蓋的畫面角度不同,最大的區(qū)別是景物的透視關(guān)系不同!下面用實例體會一下。
當(dāng)我們使用不同的焦距把畫面中的主體比例拍的同樣大小時,前后景的所有景物透視關(guān)系也在改變。
P1 焦距20mm
器材:佳能 500D [佳能數(shù)碼相機] 鏡頭:Canon EF 20-35mm f/3.5-4.5 USM
時間:2011-11-09 15:17:56.96 快門:1/200 光圈:F/11.0 焦距:20毫米 感光度:200
P2 焦距35mm
器材:佳能 500D [佳能數(shù)碼相機] 鏡頭:Canon EF 20-35mm f/3.5-4.5 USM
時間:2011-11-09 15:18:30.43 快門:1/200 光圈:F/11.0 焦距:35毫米 感光度:200
人物在兩張圖片中的比例基本一致,P1前景中的食盒、水杯、攝影包等雜物被放大,遠(yuǎn)景的窗戶被縮小。P2前后景的比例比較接近人眼的實際感官。如果細(xì)細(xì)觀察,人物的變形也是存在的。此類拍攝的主題是人物,環(huán)境是陪襯,所以,C畫幅35mm(等效全幅機56mm)視角比較接近客觀的反應(yīng)了人物以及前后景物的透視關(guān)系。
以上兩張說明的是不同焦距的近大遠(yuǎn)小關(guān)系。
P3 焦距17mm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數(shù)碼相機] 鏡頭:尼康 AF-S 17-35mm f/2.8D IF-ED(金廣角) [尼康鏡頭]
時間:2011-11-14 09:00:17.00 快門:1/100 光圈:F/11.0 焦距:17毫米 感光度:200
P4 焦距25mm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數(shù)碼相機] 鏡頭:尼康 AF-S 17-35mm f/2.8D IF-ED(金廣角) [尼康鏡頭]
時間:2011-11-14 09:01:06.00 快門:1/60 光圈:F/11.0 焦距:25毫米 感光度:200
人的眼睛即便抬頭仰視也不會把P4的畫面看成P3的樣子(透視關(guān)系的討論是建立在人眼看物的基礎(chǔ)之上的),所以,這種下大上小的拍攝手法除非有特殊需要,如高聳入云的建筑,懸崖深谷等,還是把畫面拍的橫平豎直看上去更舒服,上仰拍攝如果水平線把握不好會出現(xiàn)大地傾覆房倒屋塌的感覺,增加焦距,移動腳步,避免鏡頭上仰或下傾便不難做到把畫面拍的周正。
P5 焦距25mm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數(shù)碼相機] 鏡頭:尼康 AF-S 17-35mm f/2.8D IF-ED(金廣角) [尼康鏡頭]
時間:2011-11-15 14:55:56.00 快門:1/100 光圈:F/8.0 焦距:25毫米 感光度:200
P6 焦距17mm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數(shù)碼相機] 鏡頭:尼康 AF-S 17-35mm f/2.8D IF-ED(金廣角) [尼康鏡頭]
時間:2011-11-15 14:53:37.00 快門:1/100 光圈:F/8.0 焦距:17毫米 感光度:200
P5是位患有佝僂病的清潔工,身高不足1.6米,為了表現(xiàn)這一特征,站到較高的位置,用17mm俯拍,以取得上大下小的視覺感受P6。鏡頭下傾時,人物的透視關(guān)系發(fā)生了改變,頭大腳小,肩寬腿短。任何夸張的拍攝手法,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
目前,多數(shù)影友使用的都是大變焦比鏡頭,不經(jīng)意的無級推拉,會悄悄改變畫面的透視關(guān)系,而透視關(guān)系的改變,有時會使畫面的主題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我手里沒有這樣的照片,以下只能借影友的兩張片子說明問題。
P7
器材:尼康 D300S [尼康數(shù)碼相機]
時間:2011-11-06 15:50:16.00 快門:1/60 光圈:F/8.0 焦距:15毫米 感光度:320
P8
這兩張照片是用短焦距拍攝,P7中被放大的是那雙腳和小腿,縮小的是臉部和胳膊,腳的大小是臉的兩倍,胳膊的長度不及小腿。P8被放的最大的是車輪,閃亮巨大的車輪和兩只大腳使這兩張照片的主題無形中演變成了輪胎和鞋子的廣告。P7之所以把腳拍的巨大有兩個原因,一是腳近頭遠(yuǎn)形成“近大遠(yuǎn)小”,二是鏡頭上仰造成的“下大上小”,如果把相機的高度調(diào)整到距離頭和腳的距離一樣,即使是使用15mm焦距也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但短焦距會出現(xiàn)中間大兩頭小的現(xiàn)象。
下面說說顏色對透視關(guān)系的影響。
通常波長較長的暖色如紅、橙、黃色以及明度較高的顏色從視覺心里的角度給人以輕、浮、進(jìn)、脹的積極感受。波長較短的冷色如藍(lán)、綠、紫以及明度較低的顏色會給人沉、重、退、縮的消極感受。 色彩心理學(xué)告訴我們:一幅畫面中,相同面積的白、灰、黑,白色感覺近,黑色感覺遠(yuǎn)。暖色感覺近,冷色感覺遠(yuǎn)。淺色、暖色感覺輕,深色、冷色感覺重。這些道理看上去有些復(fù)雜,實際上大家都在用。
舉幾個實例
P9
器材:佳能 500D [佳能數(shù)碼相機] 鏡頭:Canon EF 35-80mm f/4-5.6
時間:2011-03-14 09:53:53.99 快門:1/100 光圈:F/1.4 焦距:50毫米 感光度:200
P9是一支臘梅畫面,爆炸狀的深色是虛化的松枝,白色背景是天空,臘梅--松枝--天空是真實景物的前后透視關(guān)系,而畫面的色塊給我們的視覺感受卻是臘梅--天空--松枝。這便是前面講的冷色、深色會給人退、縮的感覺,而暖色調(diào)的黃給人近、脹的感覺,松枝爆炸狀的線條狀態(tài),讓人感覺到臘梅跳出畫面而身后的深色塊卻退到比中間色的天空還遠(yuǎn),這種由色塊造成的視覺感受,無形中改變了物體的真實透視關(guān)系。
P10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數(shù)碼相機] 鏡頭:AF-S Zoom-Nikkor 80-200mm f/2.8D IF-ED
時間:2011-08-04 08:50:14.00 快門:1/500 光圈:F/8.0 焦距:200毫米 感光度:400
P10在拍攝時,有意把荷花放在中心較暗的深綠色三角區(qū)域,荷花四周較深的背景有“后退收縮的”感覺,這種感覺把暖色的花朵推向讀者,四周較淺的綠色在兩者之間起到色調(diào)過渡的銜接作用。粉色、綠色、深綠,使畫面有了近、中、遠(yuǎn)的感覺。
任何淺色,用深色背景襯托,都會給人“躍然紙上”的跳躍感覺,平時我們偏愛用暗背景去突顯主體,就是利用了色彩的這一感官特性(P11)。
P11
器材:佳能 500D [佳能數(shù)碼相機] 鏡頭:Canon EF 35-80mm f/4-5.6
時間:2011-04-14 08:04:51.56 快門:1/200 光圈:F/1.4 焦距:50毫米 感光度:100
用淺色背景去襯托畫面,給人的感覺會很“平”,此時尤其需要注意主體影調(diào)的細(xì)膩(P12)。
P12
器材:佳能 500D [佳能數(shù)碼相機] 鏡頭:Canon EF 35-80mm f/4-5.6
時間:2011-04-13 08:01:20.10 快門:1/40 光圈:F/1.4 焦距:50毫米 感光度:100
顏色逐漸變化的背景,會使我們獲得越來越遠(yuǎn)的視覺感受(P13)。白色覺得近,藍(lán)色覺得遠(yuǎn),畫面的天空有漸遠(yuǎn)的感覺。
P13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數(shù)碼相機] 鏡頭: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ED
時間:2011-04-02 09:35:44.00 快門:1/320 光圈:F/8.0 焦距:28毫米 感光度:200
P14
器材:尼康 D90 [尼康數(shù)碼相機] 鏡頭:尼康 AF-S 17-35mm f/2.8D IF-ED(金廣角) [尼康鏡頭]
時間:2010-11-12 16:12:31.00 快門:1/100 光圈:F/11.0 焦距:25毫米 感光度:200
P14中暖色調(diào)的蘆葦在綠色的包圍下顯得十分跳躍,給人浮出畫面的感覺,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趣味點吧。借此,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畫面的視覺中心是一片黑乎乎的景物,會給讀者留下一種怎樣的視覺感受?我們又該怎樣理解P15中的高反差強對比的拍攝手法呢?
P15 (轉(zhuǎn)載)
器材:佳能 40D [佳能數(shù)碼相機] 鏡頭:Canon EF 50mm f/1.8 II
時間:2010-04-12 15:55:00.0 快門:1/250 光圈:F/9.5 焦距:50毫米 閃光燈:Off, Did not fire
像素的概念,可以比較直觀形象的幫助我們把光學(xué)影像理解成由無數(shù)個色點組成的畫面,色彩、色塊和輪廓線條是一幅攝影照片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們在談?wù)摌?gòu)圖中的透視關(guān)系時,往往忽略了顏色、影調(diào)與構(gòu)圖的關(guān)系。其實每個人都有對色彩的心理感受,了解一點這方面的知識,有助于我們在前后期創(chuàng)作時發(fā)揮出更多的想象,制作出更具感染力的照片。
謝謝大家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