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是獵人們在阿爾卑斯山上打的,當場開膛破肚,把皮扒掉,穿起來就架到火上烤了??粗遣皇怯悬c瘆人啊?
首先來說,這個節(jié)日應該是奧地利西部,阿爾卑斯山區(qū)老百姓過的,一般的老百姓還真是沒那個福氣過------上哪去打野豬去?。?/SPAN> 對于當代人來說,生活越來越現代化,吃喝也越來越精細。很多在電影中看到的,古代人們狩獵,燒烤的情景,我們都沒法去體驗。主要是沒這個環(huán)境了,即便是有原始森林的地方,動物也多半是受保護的,不能隨便獵殺。 但是你說現代人不向往那種在大自然中狩獵的情形嗎?倒也未必,比如很多人都喜歡釣魚,燒烤,尤其是自助性質的燒烤更是受歡迎,這其實就是一種回歸自然的體現。在歐洲,由于環(huán)境保護的好,很多地方都會有野生動物出沒。這些動物基本都受到嚴格的保護,不能隨便獵殺。但出于傳統(tǒng)風俗的原因(大家知道,這個歐洲的日耳曼民族本身就是個游獵民族,以前這幫子人就是靠吃動物肉過活的。即便是現在改吃面包了,但燒烤的本性還是沒有改,所以我之前寫過博客說,夏天整個德國就是個大燒烤攤。),某些地方依然保留著一年一次,采用原始方法打獵并燒烤的節(jié)日。這樣的節(jié)日是對他們民族以前風俗習慣的一種繼承。它無所謂好或者不好,因為很多的風俗習慣乃至文化,并不是我們不想繼承或者延續(xù),而是當前的生活環(huán)境或者條件讓我們再也無法繼承了。這個就涉及很多方面,不再展開。 其實本文不涉及動物保護主義的話題,它只是一種繼承,風俗,你也可以理解成一種大自然的情趣,事實上,過這個野豬節(jié)的不只是大人,還有小孩子們。下圖的女孩子,就住在山里,可算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山少女了吧。 我們進行考古工作的時候她經常在旁邊看,她尤其對我感興趣,總是拉著我問這問那,可能是我東方人面孔的原因吧。孩子的天真爛漫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曾一度想起了奧匈帝國的那個茜茜公主。當年的茜茜,不就是在德國南部阿爾卑斯山里無憂無慮長大的嗎? 孩子們其實對于架子上的野豬并不感冒,反倒是對我們的考古坑異常有興趣。 烤野豬的架子其實是一個帶電池的自動裝置,可以不停的旋轉。 烤好的野豬,很多人其實已經知道了,這個野豬和家豬區(qū)別還是蠻大的,從體型就能看出來。 開始切割,這個要用斧頭。 很多人這時候肯定要問了,這個烤野豬肉味道怎么樣???哎,我必須說,味道實在不怎么樣。關鍵是奧地利人包括德國人在內,燒烤時裝的作料實在是太簡單,辣椒面和鹽。咱們中國人燒烤時喜歡裝孜然,各種調料一大堆,他們這邊就不會裝。再加上野豬肉本身就有點酸,有些硬,又是燒烤,有的地方已經焦了,有的地方還不熟,怎么能好吃呢? 這個是蘑菇湯, 所有的蘑菇都采自阿爾卑斯山山中,這個大家都很放心,因為我們這次專門來了一個植物學教授跟著一塊挖掘,采蘑菇的重任就交與他了。此湯依然是西餐的味道,他們喜歡加點奶酪之類的東西在里面,我反正是喝不慣。這件事情過去后第二天早上,那個植物學教授很早就跑到我們那里,神秘兮兮的問,你們昨天睡得怎么樣啊?我們說,還行啊。他就長出一口氣,說,昨天我一晚沒睡好,我應該再仔細點看看那些蘑菇了,還好沒事。我們也嚇了一跳,大哥,敢情您這時候才告訴俺們??? 這個野豬頭估計是每個野豬節(jié)都會擺出來的吧。 奧地利人也是很有意思,用草扎了個野豬的模型沖著燒烤。難道讓它看著同類被燒? 下期更新,帶你去看美麗的茜茜公主長期居住過的地方,維也納美泉宮。茜茜公主那凄美的故事也會有所提及,敬請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