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句 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6.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8.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3.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1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莊子》名句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肚f子?讓王》 2.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肚f子?知北游》 3.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yuǎn)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山木》 4.好面譽(yù)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肚f子?盜跖》 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田子方》 6.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胠篋》 7.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圣人貴精?!犊桃狻?nbsp; 8.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外物》 1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肚f子?讓王》 11.同類相從,同聲相應(yīng),固天理也?!肚f子?漁父》 1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為?。荒獕酆鯕懽?,而彭祖為夭。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洱R物論》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娥B(yǎng)生主》 14.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娥B(yǎng)生主》 15.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洞笞趲煛? 16.“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nbsp;《莊子?外篇?秋水》 1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肚f子?雜篇?天下》 《論語》名句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為以師矣。" 4、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5、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 ,小車無 ,其何以行之哉?"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9、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10、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11、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2、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1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5、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16、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子曰:"當(dāng)仁,不讓于師。""君子貞而不諒。""有教無類""道不同,不相為謀。""辭達(dá)而已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小不忍,則亂大謀。""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18、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閃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19、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21、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 22、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23、子曰:“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4、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nbsp; 25、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nbsp; 2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nbsp; 27、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8、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nbsp; 2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孟子》名句 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nbsp; 3、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nbsp; 4、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nbsp; 6、孟子曰:“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7、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nbsp; 9、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nbsp; 10、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nbsp; 11、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2、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13、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14、盡信《書》,不如無《書》。 15、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6、獨樂(yüè)樂(lè),與人樂樂,孰樂?(一個人獨自欣賞樂音快樂,和別人一道欣賞音樂也快樂,到底哪一個更快樂呢?) 1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您老人家這么一說,使我的思想豁然開朗也。(戚戚:感動的樣子) 18、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荀子》名句 1、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3、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5、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6、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8、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9、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10、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1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禮記》名句 1、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3、口惠而實不至,怨及其身。(漫許諾言而不付諸實現(xiàn),必然招致怒恨和災(zāi)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