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卷109_4 【詠方圓動靜】
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
這首并不太像詩的“小詩”,是唐代一位奇人所作,他當時只是一名年僅七歲的小小孩童。此人就是有白衣丞相之稱的李泌。
千古聞名的詩仙李太白,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謝安一樣半隱半仕,玩票似的搞一把政治,就“為君談笑靜胡沙”,強胡逆虜一掃光。然而在萬丈榮光中瀟瀟灑灑地一甩袖子,回白云深處的山里,繼續(xù)修道求仙。所謂“功成拂衣去,歸入武陵源”。然而,李白卻一直沒有實現他的“理想”,而且就太白在政治上的表現看,太白是性情中人,喜歡沖動,這是搞政治最忌諱的。所以如果真讓太白當帝王之師或者宰相的話,指不定要出什么亂子呢。
歷史上名聲并不顯著的李泌,卻正好做了李白想做而沒有做成的事情。李泌一生,身經四朝,于安史之亂等危難之時,他鼎力相助,以大智慧定策平賊,居功甚偉。四朝皇帝都對他恩寵有加,奉為師友,親密之極,是名符其實的“帝王之師”。李泌如果想要一般人夢里也想的高官厚祿,那簡直是唾手可得。但他卻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遠走隱退。正所謂“大隱隱于朝”,實在是深得道家精髓的絕世高人。
關于李泌,雖然他不是帝王,但由于他的事跡太過神奇,所以他出生時也有“異象”,據說他在母腹中呆了三年才出生,生出來就前發(fā)齊眉,后發(fā)遮肩蓋頸,活脫脫一個小哪咤般的形象。但李泌卻不像哪咤那般招災惹禍,據說母親生他時一點也不痛苦和困倦。所以給他起小名叫“順”,意思是生得順利。
李泌聰明過人,書看一遍就能背。開元十六年,唐玄宗親自登樓大宴天下文士,并讓儒、道、釋三教開壇辯論。人家這唐代的“百家講壇”似乎開放性遠強于我們現在央視搞的這個,當時李泌姑姑家的孩子名叫俶,才九歲,請他媽給他做了一身儒生們的衣服,穿了起來,小大人似的也坐在臺上高談闊論,唐玄宗大奇,把他叫到樓里問他姓名。結果俶說:“我舅舅家的順弟弟(李泌小名順),比我小兩歲,他比我聰明多了?!毙谟谑邱R上派了幾個太監(jiān)像偷小孩的一樣偷偷把李泌抱了入宮來。
太監(jiān)抱著李泌來了,當時玄宗正和張說在下圍棋,唐玄宗一看,就非常喜歡地說:“儀狀真國器也”。意思說他長得好。又命張說出題考考他,張說于是就對著棋盤說:“方如棋局,圓如棋子,動如棋生,靜如棋死。”張說是當時的文壇權威,說了這四句后,他讓小李泌也以“方圓動靜”四字為題,他看李泌年小,還特意啟發(fā)一下說,最好是說棋而不提棋字,這樣才更高明。小李泌說,這太容易了,張口就道:“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就是本篇說的這個。我們看小李泌說的,行義時方正,用智時圓通,在寧靜中適意,但卻在必要時機如龍飛九天,逞才報國,揚名天下。這正是深得道家真義后才能悟出來的至理,有些人糊糊涂涂地活上八輩子還明白不了這個理兒,而小李泌七歲小童居然能說出這話,著實令人驚奇。相比之下,堂堂“燕許大手筆”張說的那四句倒像是小兒所說。唐玄宗當時就大喜,將小李泌摟過來,讓他坐在自己懷里,親切地撫著他的頭,并讓太監(jiān)們趕快拿宮中的御制糕點、珍奇水果來給李泌吃。張說也在一旁向玄宗道賀說:“有這樣的神童,實在是國家的祥瑞?!睆堈f雖然是“三教珠英”編輯部的,給皇帝拍馬屁是拿手好戲,但此話倒也沒有說錯。李泌后來給唐室出力極多,雖不能說唐室完全賴他才能保全,但李泌起到的作用還是無與倫比的。
普天下的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多和聰明的小孩多接觸,現在也有好多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和學習好的學生當同桌,而向班主任請客送禮的。唐玄宗因為小李泌非常聰明,所以就安排他和太子李亨一塊玩。因此,后來成為唐肅宗的李亨和李泌關系非常好,唐肅宗初登大寶之時,其實非常倉皇狼狽。當時安祿山在洛陽稱帝,長安和洛陽都陷落于賊手,唐玄宗遠避四川,唐肅宗跑到寧夏靈武這樣的偏僻小城當了皇帝。當時半壁江山都在安祿山手里,而且賊焰正熾。肅宗這個皇位能坐多久,實在心里沒有底。
這時候肅宗想到了李泌,要封他做宰相,但李泌堅決推辭。雖然如此,肅宗但凡國家大事都先咨詢李泌,對他的恩寵也是無以復加。肅宗和他“寢則對榻,出則聯鑣”--睡覺時也在一個屋里,外出時并馬而行。當肅宗皇帝乘車外出時,也讓李泌坐在身邊。因李泌當時沒有官職,只穿一身白衣(唐代無官職的只可著白衣),故而李泌有“白衣山人”之稱。宴會上,因李泌不吃葷腥,唐肅宗親自燒梨給李泌吃,皇帝的弟弟穎王等也聯句獻詩曰:“先生年幾許,顏色似童兒”(穎王);“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信王);“不食千鐘粟,唯餐兩顆梨”(益王);最后肅宗親自結句說:“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臣子做得這個份上,實在是榮寵已極,比起太白借酒撒瘋讓力士脫靴不知強了多少倍。
李泌絕不像李白那樣只會胡吹海侃,空談“南風一掃胡塵凈”,他實實在在地提出了剿滅安祿山等賊寇的計劃。他的意見是:因安祿山定“都”洛陽,但老家卻是在范陽(今北京附近),山西等地此時都在唐朝軍隊手中。所以安祿山所控制的地域有個特點就是南北狹長,活像一條長蛇。李泌根據這種形勢,勸唐肅宗不要急于收復洛陽,而是像解放戰(zhàn)爭中我軍常采取的戰(zhàn)術一樣――“圍點打援”,在運動中調動敵人,殲滅敵人。李泌的意思是,一會兒猛攻賊人的范陽老窩,讓賊軍主力火速北上增援此處,一會又佯攻洛陽,賊軍必然又要回救,賊軍顧頭難顧尾,在這之間長途奔襲,必然疲于奔命,唐軍再找機會,必操勝券。正所謂“彼救首則擊其尾,救尾則擊其首,使賊往來數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勞,賊至則避其鋒,去則乘其弊……”肅宗聽了大喜。說來安史之亂,唐王朝沒有當場玩完,一方面多虧了郭子儀、李光弼等大將的浴血奮戰(zhàn)、殊死報唐,另一方面也多虧了李泌這條“山人妙計”。
安史之亂初平后,宦官李輔國和權臣元載嫉恨李泌,開始在肅宗面前說壞話。李泌一看風頭不對,就自請隱退。其實李泌一直生有仙骨慧根,俗人們眼中的什么高官顯位,在李泌眼中都是糞土一般。正像莊子說的那樣:“不知腐鼠成滋味,猜忌鹓鶵竟未休”,元載、李輔國他們拿著相位正像夜貓子看死耗子一樣,人家李泌鳳凰一樣的人哪里稀罕這個。相傳李泌小時候就身輕如燕,能在屏風燈籠上行走,有道士說,他將來必然會飛升上天。但李泌的父母舍不得,只怕神仙從天上下來接了小李泌走,于是準備好狗血、大蒜、韭菜等神仙等厭惡的東西,為了增加效果,大蒜、韭菜還得搗出汁來,一聽到天上有音樂聲,或者有香氣彌漫,李泌家的人就紛紛破口大罵,并派人帶狗血、搗爛的蒜韭向天上潑。李泌雖然沒有上成天,但求仙向道之心不變,一直不娶妻室,不食葷腥,靜心修煉。他不當官了,就隱居衡山。李泌后來練得“引指使氣,吹燭可滅”。看來已達到能內氣外放的境界了。這也非常難得,大家看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上,只有南帝等武功好手,才能一點指,就可以打滅蠟燭。
后來元載和李輔國等人死后,唐代宗和唐德宗兩代皇帝又想起李泌來,強迫他出任宰相。當時唐德宗急于削藩,弄得天下大亂,朱沘等叛賊攻入了長安。唐德宗被叛軍圍城,叛軍的箭射到離皇帝的御座三步之內,情況危急萬分,多虧大將李晟、馬燧等人忠心報國,才又渡過這一劫。李泌奉勸唐德宗切勿因讒言殺害功臣,他說“陛下萬一害之,則宿衛(wèi)之士,方鎮(zhèn)之臣,無不憤怒反厭,恐中外之變復生也。陛下誠不以二巨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則天下永無事矣?!碧频伦诼犃耍钜詾槿?。李晟等功臣也感激不盡。
唐朝皇室中,歷來爭斗不休,父子兄弟相殘者屢見不鮮。唐德宗受奸人調唆后,疑心太子不軌,竟又動了殺心。李泌十分懇切地勁諫德宗,列舉唐朝歷代皇帝中父子母子相煎的悲劇,并吟誦李賢的《黃瓜臺辭》(見本書第七篇)來感動德宗,于是太子終得保全。德宗后來醒悟之后,感動得向李泌哭著說:“非卿切言,朕今日悔無及矣!”說來李唐肅宗、代宗、德宗三代皇帝,甚至包括德宗的太子后來的唐順宗,都要感謝李泌的。有道是“上德不德”,唐德宗雖然名號里有個“德”字,實際上卻是“小人頭子”(赫連勃勃大王語),重用盧杞等一干奸臣。唐德宗曾問李泌:“人們都說盧杞是奸人,怎么我覺得他這人挺好的。”李泌說:“天下皆知其奸邪,獨陛下不知,所以為奸邪也。”這句話說得真是一針見血,但凡奸邪之官,都是欺下瞞上,馬屁功練到最高級,專門按上司的心思做事,而不是為了國家和百姓,這正是奸臣的表現。
李泌后來請求辭職歸山。唐德宗堅決不許,并強迫他娶妻吃肉,給他修了個豪宅,娶了名門貴族盧氏女為妻。但后來過了沒有多久,李泌就死了。然而,有人說在藍關旅館里又見到了李泌,他單騎常服,和人聊起身歷四朝的往事。難道是李泌詐死隱退?也未可知。
縱觀李泌一生,正切合了他七歲時所詠的這四句:“方如行義,圓如用智。動如逞才,靜如遂意”的要旨。這真是道家思想的真義所在。李泌一生行義用智,游刃有余,逞才于危世,靜意于山川,實在令人欽服不已。
附:李泌幼年有長歌云: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氣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yè)就扁舟泛五湖。
此詩狂放桀驁,大有太白之風。但當時的丞相張九齡見了,告誡說:“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韜晦,斯盡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況童子耶!但當為詩以賞風景,詠古賢,勿自揚己為妙。”李泌聽了,流淚相謝。就此不再出此狂言。本書也以《詠方圓動靜》更能體現李泌一生的作為,而未選此詩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