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醫(yī)藥網(wǎng) 【簡介】本方來源于《脾胃論》。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調(diào)補脾胃。主治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困倦少食,飲食乏味,大便稀薄,不耐勞累,動則氣短;或氣虛下陷,見有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婦女崩漏下血等伴氣短乏力,舌淡脈虛者;或氣虛發(fā)熱,身熱而煩,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 【組成藥物】黃R 18克,炙甘草 9克,人參 6克,當(dāng)歸3克,橘皮6克,柴胡6克,升麻6克,白術(shù)9克。 【用量用法】上為粗末,水煎,去渣,空腹時溫服,每日1劑。水九劑:每次6克,每日2次。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 2次,空腹服??诜海好看?0毫升,每日2~3次。小兒根據(jù)歲數(shù)酌減。 【現(xiàn)代研究】本方具有調(diào)整胃腸運動的作用。 能調(diào)節(jié)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小劑量時能升高胃蛋白酶活性和增加其分泌量;中等劑量時提高其活性,劑量較大時則抑制胃蛋白酶和胃酸的分泌。能增強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功能。增加胰液分泌、胰蛋白濃度和蛋白排出。能興奮子宮。本方小劑量時使心肌興奮,收縮力加強,過量則抑制;能興奮橫紋肌,使其收縮力增強。此外,本方還具有增加體重、增強免疫功能、促進(jìn)生殖、抗疲勞、抗缺氧、抗突變、抗腫瘤。 抗放射線損傷、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保護(hù)陽虛動物肝細(xì)胞、改善脾虛動物的電解質(zhì)紊亂等作用。 【進(jìn)補應(yīng)用】本方是著名脾胃醫(yī)家李東垣的代表方。方中重用黃芪補中益氣,升舉清陽,固表止汗為主;配伍補氣健脾的人參、白術(shù)、炙甘草以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稍用當(dāng)歸養(yǎng)血和營以助參、芪補氣養(yǎng)血;配陳皮理氣和胃以使本方補而不滯;酌加少量升麻、柴胡,以協(xié)助參、芪升提下陷的脾胃之氣。諸藥合用,則脾胃得健、氣虛得補、氣陷得升,可收強身健體、治病療疾之功。本方的臨床應(yīng)用范圍十分廣泛,如內(nèi)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癥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白細(xì)胞減少癥,低血壓;婦科之子宮脫垂,妊娠及產(chǎn)后小便不利,胎動不安,月經(jīng)過多;眼科之眼瞼下垂,麻痹性斜視等屬脾胃氣或中氣下陷者均可用之。 1.脾胃虛弱證 用本方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連服2~4周。 2.胃下垂 用本方加味:黃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參6克,當(dāng)歸3克,橘皮6克,柴胡6克,升麻6克,白術(shù)9克,積殼9克,茯苓9克。水煎服,每日1劑。 3.慢性結(jié)腸炎 用本方加味:黃芪30克,炙甘草15克,黨參20克,當(dāng)歸15克,橘皮15克,柴胡15克,升麻10克,白術(shù)15克,積殼15克,蒲黃、五靈脂、地榆、白頭翁各15克,黃連10克。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連服1個月后改服本方丸劑,每次1丸,每日2次,再用1個月。 4.胃黏膜脫賣癥 用本方丸劑,每次1丸,每日2次,同時加用慶大霉素4萬單位,每日3次,口服,連用2~3周。 5.慢性肝炎 用本方加味:黃芪15~30克,黨參10~15克,當(dāng)歸10~15克,橘皮10克,柴胡6克,升麻4~10克,白術(shù)10~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互劑。在臨床治愈后再隔日1劑或改用本方丸劑,每次6克,每日2次,以鞏固療效。 6.乙肝表面抗原陽性 用本方:生黃芪30克,太子參15克,當(dāng)歸10克,橘皮10克,柴胡6克,升麻3克,炒白術(shù)10克,炙甘草3克。溫水浸泡l~2小時,文火煎煮30分鐘,取什,再煎第二煎,合并兩次煎液,約得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每日1劑。 有促進(jìn)轉(zhuǎn)陰的療效。 7.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用本方丸劑或顆粒劑,每次3克,每日2~3次,口服,連用3個月~1年。 有提高呼吸道對感染的抵抗力。 8.白細(xì)胞減少 用本方加減:黃芪30克,黨參30克(或紅參6克),當(dāng)歸10克,橘皮5克,升麻3克,白術(shù)10克,黃精12克,紫河車12克,大棗5枚,炙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 9.慢性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用本方丸劑或顆粒劑,每次3~6克,每日2~3次,口服。有提高血小板的作用。 10.男子不育、精子減少或活力低下 用本方加減:黃芪15克,黨參15克,當(dāng)歸10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術(shù)10克,炙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連用1~2個月?;蛴帽痉酵鑴┗蝾w粒劑,每次3克,每日3次,口服,連用3個月。 11.婦女脾虛帶下 用本方加減:蜜黃芪、淮山藥、烏賊骨、黨參各30克,茯苓25克,當(dāng)歸、橘皮各12克,土炒白術(shù)20克,蜜升麻、蜜柴胡、炙甘草各10克。每日l劑,水煎,分早晚服。 【注意事項】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 |
|
來自: 后湖蓮花 > 《藥\中藥\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