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拖拉的表現(xiàn)特征和形成原因 孩子磨蹭拖拉,一般表現(xiàn)為做事、做作業(yè)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寫著寫著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寫作業(yè)時的多余動作特別多,比如說找橡皮。剛剛學過的有印象的字還要照著書看著抄下來,這一遍寫完了,下一遍還是照著抄,不能連續(xù)的寫。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去廁所,一會兒又吃零食,大量時間被磨蹭掉。譬如有的孩子,坐下來想學習,又覺得該歇一會兒。這樣歇一會兒,玩一會兒,胡思亂想一會兒,一個小時便過去了。一想還剩下幾分鐘就到睡覺時間了,今天就這樣算了,明天再抓緊吧。第二天又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把昨天的毛病再重復一遍。 磨蹭拖拉的習慣往往使人經(jīng)常在完成任務的最后期限里臨時突擊,工作質(zhì)量根本無法保證。磨蹭拖拉的習慣還往往使本來很輕松的小事拖延成一個緊迫的問題。磨蹭拖拉的結果往往是給人帶來壓力,使人陷入焦慮。 孩子磨蹭拖拉的習慣是怎樣形成的呢? 1、孩子找不到學習的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媽媽非讓他把玩具收拾整齊,孩子心里不高興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會磨起洋工來;吃飯的時間到了,可孩子在飯前喝了許多飲料、吃了許多零食,他一點饑餓感都沒有,對吃飯不感興趣,當然就會磨蹭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落,每天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家長,你讓他讀書、寫作業(yè),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孩子找不到學習的興趣,習主動性不強,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和家長而學習。孩子寫作業(yè)時心不在焉,動作慢,往往是因為他飽嘗了學習的痛苦,沒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有的家長很貪心,孩子本來寫作業(yè)速度很快,一個小時就把作業(yè)寫完了,可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學點知識,立馬給孩子又布置了一些作業(yè)。其結果,孩子做得越快,家長加得越多,只有看見孩子在做作業(yè),家長才安心。孩子不做作業(yè)時,他就放不下心。孩子知道,無論怎么做,也得到十點才能休息,干脆,邊做邊玩,停停做做,做做停停。 2、是家長長期暗示的結果。 一位兒童教育專家接到的一個咨詢,一位母親說自己12歲的孩子動作特別慢。專家問:“你的性子是不是比較急?。俊奔议L就說:“是的,我和愛人的性子就是比較急,看不得孩子慢吞吞的樣子?!睂<腋嬖V家長:“您忽略了一點,別人家的孩子,他的父母可能沒有你們這樣的急性子。孩子從小到大在您身邊長大,您從他開始記事起,就對孩子強調(diào)說,你這也慢,你那也慢,這種暗示就使孩子按您說的方向發(fā)展了?!?/SPAN>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有個過程。在他小的時候,做很多事情,在家長看來的確是笨手笨腳的,如果家長缺乏耐性的話,看孩子穿件衣服要花半個小時,扣個扣子要花十分鐘,就耐不住了,往往呢,就選擇取而代之,我來幫他做。而家長取而代之的結果就是,孩子因為缺乏生活當中必要的動手鍛煉的機會,就會越顯笨拙。家長又會指責孩子說,你怎么這么慢?。恳惶斓酵砟ツゲ洳涞?,好像做什么事都比別人慢半拍。于是很多家長會選擇一個共同的動作,催,會不斷地說,你快點啊,你快點啊。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孩子會更為缺乏實踐的經(jīng)驗,還有缺少必要的信心,在做事情時的心態(tài)、動作和節(jié)奏遠遠跟不上同齡孩子的發(fā)展。因為這時他認為他就這么笨,他就這么慢。孩子從小做事就被人督促,自己沒有了時間觀念。沒有人監(jiān)督就不知道做事的節(jié)奏,所以干什么事都慢慢騰騰。 3、和家長消極對抗。 有些孩子學習起來磨蹭,是為了對抗家長。現(xiàn)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另一件任務又來了。做完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還有家長布置的額外作業(yè);做完了額外作業(yè),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著!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shù),反正做的越快,任務也就越多! 磨蹭拖拉的毛病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十分不利。在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磨蹭拖拉的人是很容易被社會淘汰的。 4、缺少時間概念 孩子做事愛磨蹭,通常是因為他們不像成人一樣具有時間緊迫感,他們的時間概念比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盡快做完之后會有什么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比如吃飯,成人都會知道,不快點吃飯就涼了,吃完飯還有其它什么事,而孩子不會明白這許多,當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再如,大人們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兒園都不能遲到,而孩子則不然,爸爸媽媽上班和自己去幼兒園晚了,對他來講都是無所謂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決定的。 5、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幼兒明顯地比其它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強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緊張不起來。這類孩子的神經(jīng)類型往往屬于相對安靜而緩慢型,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變的先天氣質(zhì)。正所謂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家長首先必須接受這樣的現(xiàn)實,然后再想辦法慢慢改變。 6、注意力易轉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旁邊有什么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正在吃飯時,窗前有小鳥飛過,孩子就放下飯碗去看個究竟;本來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發(fā)現(xiàn)有一池水,孩子就開始玩起來了,刷牙當然就放在一邊了;正畫圖的時候,忽然聽到電視里的聲音,孩子就會丟下畫了一半的畫,跑去看個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就出現(xiàn)了邊干邊玩、慢慢吞吞的樣子。 7、動作不熟練 有時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為他對所做的某件事動作不熟練、缺少操作的技巧。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維能力和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尚處在發(fā)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時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順序,如何以較少的時間來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沒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較“手笨”;還可能在做作業(yè)時對知識掌握得不牢,許多題目做起來很困難。 8、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后、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9、父母的不良示范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來經(jīng)常拖拖拉拉、不講效率,本來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長的時間,本來應當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家長這種做事慢吞吞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時間長了,孩子也會養(yǎng)成辦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習慣。 10、家長包辦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包辦,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飯慢,媽媽就把飯碗拿過來喂孩子;嫌孩子洗臉耽誤時間,媽媽就幫孩子洗;嫌孩子書包整理的工夫太長,媽媽就天天幫孩子整理。殊不知,這樣時間長了以后,孩子會漸漸養(yǎng)成更加磨蹭的習慣,他的惰性也會越來越強,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因為孩子知道,吃飯、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無論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媽媽會來幫他的。 11、與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樣 成人做事是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結果,因此成人一般都會自覺地抓緊時間盡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但孩子則不一樣,孩子做事在很多時候是為了享受做事的過程,是為了體驗做事的過程,他們做事的主要動力是“好玩”,他們更感興趣的往往是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所以他們花在做事的過程中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于是,在大人看來很快能完成的事情,孩子卻遲遲不能完成。 12、與家長消極對抗 現(xiàn)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很少給孩子空閑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一件任務完成了,家長另一件任務又布置出來了,家庭作業(yè)做完了還有額外的作業(yè),額外的作業(yè)做完了還要練琴、畫畫,反正不能閑、不能玩。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數(shù),做事情還不如慢點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務也就越多。 |
|
來自: 仙人掌艾灸養(yǎng)生 >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