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2)
天臺縣屬臺州市管轄,不過規(guī)模、交通和建筑模式絕不遜色于普通地級市的水平。一早從縣城出發(fā)前往石梁飛瀑景區(qū),未曾想廿五公里都是盤山路。前日所去沃洲湖為沃水建水庫而成,沃水源頭有二,其中之一就是天臺石梁,現(xiàn)成為天臺山的主景區(qū)之一。進入景區(qū)不遠,步道外有寺廟模樣建筑,為上方廣寺。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3)
轉(zhuǎn)彎的下坡處有很顯著的“第一奇觀”四字石刻,每字半米有余,傳為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所題,不過口罩并沒在落款中看出他的字號。下幾十級臺階的過程中,巨大的瀑布聲響和枝葉間的水流景觀已是很振奮人心。臺階還沒到底,左側(cè)有艷黃色圍墻,醒目著下方廣寺。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5)
《西域記》中有載“佛言震旦天臺山方廣圣寺,五百羅漢居焉”,所以不要小瞧這座規(guī)模不算大的寺廟,它可是五百羅漢的原始道場呢。不過寺廟建筑、擺設和佛像看上去都是新近重建的,只有一口鐵鐘看上去有些年頭。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6)
沿著方廣寺外的步道繼續(xù)下行,墻外的幾棵參天古柏似乎在揭示著這座古寺的久遠年代,同時這里也是觀賞飛瀑的絕佳處。舉目上觀,有巨大石梁橫跨在兩崖之間,宛如一條匍伏的巨蟒,水流自梁下穿過,墜入幾十丈深的幽谷之中,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明代徐霞客的游記首篇就是寫天臺,其中這樣描繪石梁飛瀑:“過上方廣,至石梁,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隤,百丈不止。余從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7)
南宋陳知柔有首七律,從橋、泉、寺、茶四個方面描繪出飛瀑的全景:“巨石橫空豈偶然,萬雷奔壑有飛泉。好山雄壓三千界,幽處常棲五百仙。云際樓臺深夜見,雨中鐘鼓隔溪傳。我來不作聲聞想,聊試茶甌一味禪”。瀑布下河水蜿蜒,順著河邊一路下行,天臺山的風景相當之好。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8)
本來此路可以一直通到景區(qū)的下出口,無奈車子留在上游的停車場,加之天空飄雨,于是不得不回轉(zhuǎn)原路。中途雨勢漸大,與一群從新昌徒步穿越溯溪而來的戶外愛好者同在樹下避雨,口罩有些羨慕那些年輕人的激情。雨小的時候繼續(xù)上行,在傾盆大雨潑下來前逃進方廣寺。暴雨伴著狂風和雷電,讓口罩乖乖在廟里伴著菩薩,但瀑布的轟鳴聲越來越大,甚至蓋過了暴雨的聲音。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10)
一個小時后,雨沒那么大了,口罩借了一把傘去觀瀑。原來溫柔的河床已經(jīng)萬馬奔騰一般,石梁下的飛瀑寬度已經(jīng)達到極致,仿佛從壺嘴中噴出的一般,壯觀程度可以與黃河壺口瀑布相媲美,本來還因大雨耽誤行程而有些惱怒的口罩轉(zhuǎn)而變得很興奮。清代思想家魏源有長詩《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結(jié)尾是這樣的:“但覺石梁之下煙蒼蒼,雷硠硠,挾以風雨浩浩如河江!”,所描繪的就是雨后石梁飛瀑的壯觀場景??谡执朔\氣相當好,居然被暴雨阻隔在瀑布前,然后才有機會欣賞到石梁之下真正咆哮的飛瀑。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12)
回天臺的半途有路牌指向“瓊臺仙谷”景區(qū),資料里有“黃山歸來不看岳,瓊臺歸來不看谷”的說法,唐朝大詩人李白還寫過“青衣約我游瓊臺,琪樹花芳九葉開”的詩句來贊美它。這是天臺山的又一處精華景區(qū),也是上下各有一個出入口。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13)
雨后空氣異常清新,站在景區(qū)至高處遠望群峰峽谷,絕不是心曠神怡可以形容的;谷中恰有云霧升騰,把瓊臺峰襯托得如仙境一般。瓊臺峰在谷中拔地而起,雖高不及周圍山峰,但地勢險峻且人可登極。傳說八仙之一的鐵拐李在每年的中秋夜,都會坐在這塊石頭上觀賞明月,所以又取名叫“仙人座”。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15)
山路陡峭蜿蜒,先下后上登瓊臺,俯瞰溪谷中的奇山秀水,確“人間仙境”的感覺。通往谷中的山路很陡,其中有很長一段凌空棧道,口罩有些慶幸是誤打誤撞從景區(qū)上口進入的,否則沿如此陡峭的山路攀爬上來怕是相當辛苦的事情。瓊臺峰腳下有條白鏈瀑布,下面一池碧水曰“龍?zhí)丁薄?/P>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17)
山谷中有個小水庫,旁邊步道是欣賞湖光山色的好地方。景區(qū)出口是水壩之上的一道弧形廊橋,恰有一群白鵝游弋水中,給青山綠水的已經(jīng)增添了一份靈動。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18)
瓊臺仙谷與石梁飛瀑一樣,都有上下兩個出入口,比較容易的做法是從上口進入,一路下行游玩,如果是自駕游會略麻煩些,不過如果兩部車同游,可以選擇分別從上下口進入,兩撥人在中間相遇時交換車鑰匙即可,當然要讓體力好的人從下口進入。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19)
國清寺是中國著名古剎之一,位于縣城北三公里,是口罩此行的最后一個地方。從瓊臺仙谷驅(qū)車抵國清寺大約十公里。該寺最早建于隋朝,初名天臺寺,后根據(jù)“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到現(xiàn)在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國清寺是中國佛教“天臺宗”的發(fā)祥地,然后傳入日本和朝鮮半島。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20)
從停車場到山門有一公里的徒步路,經(jīng)過一座六十米高的隋塔,轉(zhuǎn)過“寒拾亭”,只見“隋代古剎”一照壁,過豐干橋再向東數(shù)步,才看到很低調(diào)的山門,懸“國清講寺”匾額。山門朝東,有人說是因寺南開闊地不足,也有人言為“紫氣東來”的風水。寺名加個“講”字,是指注重研修講說佛理的天臺、華嚴等佛教宗派;因國清寺是天臺宗寺院,所以被稱為講寺。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22)
進山門轉(zhuǎn)直彎,甬道兩旁濃蔭蔽日、修竹夾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氣氛。首先是彌勒殿,中間是笑口常開的彌勒,身后是護法神韋陀,典型的宋代之后的標準佛寺配置;但兩旁分立的確是兩位金剛力士,卻是隋唐時期的結(jié)構(gòu)特點。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23)
“四大天王”被安置在后面的“雨花殿”,頗有些佛寺從隋唐到宋代過度的味道。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24)
再其后是“大雄寶殿”,前供佛祖后立觀音,十八羅漢分立兩旁,也是典型的宋后風格,拜廷上有四株數(shù)百年的古柏,更顯大殿古樸莊嚴。
國清寺占地面積很大,總面積七萬多平方米,有八千多間房屋,寺廟依山就勢逐級遞高,既有佛教建筑嚴整對稱的特點,又給人以靈活自如之感。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27)
建筑群中還有藥師殿、觀音殿、鐘鼓樓、聚賢堂、方丈樓、三圣殿、妙法堂等殿宇,仔細研究都會有不少故事和傳說,僅是寺外紀念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為編制《大衍歷》至國清寺求算學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就夠?qū)懸黄≌f的了。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29)
口罩見天色已偏暗,考慮到四百多公里的路程,匆匆吃過晚飯驅(qū)車回返,三個半小時到上海,探訪“浙東唐詩之路”的旅程結(jié)束。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30)
從新昌到天臺,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路段,但即沒有乘舟溯水,也沒有徒步古道,僅是在幾個點上稍作停留,應該還不能領略唐詩之路的真正風采?;蛟S有山間公路從沃洲湖、到石梁、再上瓊臺,因要趕往天臺住宿而沒有真正探尋,游程變成以縣城為中心的新昌、天臺各一日游。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 天臺山,徐霞客游記首篇盛贊的地方](http://image39.360doc.com/DownloadImg/2011/10/1417/18482169_31)
不過幾處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和文化區(qū)域都有數(shù)小時停留,還是能夠或多或少體會浙東山水的獨有魅力和文化底蘊,還是能夠或多或少領略古代詩人夢中圣地的風采,還是能夠或多或少感受他們一千多年前看到、聽到甚至夢到的浪漫和傳奇,盡管只是短短一個周末的兩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