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墨黃氏與遠祖聯(lián)譜的研究
黃象鐵
0027第121世
珌 公 剡縣黃氏的開基祖黃珌,是黃香第27世孫,浦陽黃氏第18代。黃珌字世重或作士英生于唐昭宗大順二年(公元891——950)父親黃洪。五代末年,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江浙人民不堪戰(zhàn)亂,紛紛外遷。黃珌于南唐初年攜子黃惠,同弟黃琛、黃圯等族人,前往江西投奔當時任分寧知縣的侄兒黃瞻。不久黃珌覺得全家都寄住侄兒處也不是辦法。于是又回遷浙東剡縣雙井落籍,黃珌曾在南唐李氏政權中,任過朝散大的閑散官職。生有三子,黃惠、黃信、黃范。
琛 公
玘 公 留居江西分寧落籍雙井,形成分寧黃氏。娶妻戚氏,生一子黃瞻。字明遠、唐著作郎、分寧縣令。
0028第122世
惠 公 珌公之子。字承遠、自剡縣黃氏分出,獨白遷至諸暨孝義定居。諸暨孝義始祖黃惠,浦陽黃氏的第19代。后來子孫發(fā)跡,成為當?shù)赝濉?/SPAN>
信 公 珌公之子。(921——991)原名敏,遷姚江四明。姚江雙雁黃氏宗譜:見姚江宗
范 公:珌公之子。徙居新昌。
0029第123世
褒 公 浙江會稽陳村黃氏:惠子。
哀 公 浙江會稽陳村黃氏:惠子。
衰 公 浙江會稽陳村黃氏:惠子。
0030第124世
勝 公 浙江會稽陳村黃氏: 褒子。
0031第125世
振 公 字仲驤。“據(jù)聚斯堂譜和陡亹譜記載孝義黃氏傳至第四代,因黃振而名聲始大”。(摘自中華姓氏通史. 黃姓)勝子,宋嘉佑丁酉封衛(wèi)尉少卿。(981—1058)北宋前期人,地方鄉(xiāng)紳。宋濂在《諸曁孝義黃氏族譜序》中稱:“他樂善好施,仁及于鄉(xiāng),待之舉火者數(shù)十家”。其妻劉氏賢惠有德她曾“斥嫁資以規(guī)義田,均給嫻族?!?/FONT>生三子又十個孫子,皆步人仕途,官據(jù)要職,黃振以子孫為貴。被北宋政府贈封為“十三府君”。指以振為首的三代人。
(1033—1103)不幸中葉失火譜無存。后代各支補譜都不全,即墨黃氏有“妙譜出山陰”之說,其實山陰譜就是十三府君中,黃宋卿、黃舜卿、黃晉卿后裔發(fā)展后所創(chuàng)。
0032第126世
宋卿公 字公輔,真宗祥符時進士(1008—1075);北宋兵部員外郎。生三子庚、充、育。山陰軒亭、山陰陡亹、山陰新司等支派。
舜卿公 字醇翁,號贈君。生于北宋祥符七年卒于元祐六年(1014—1091)官贈正議大夫,生四子雍、彥、侃、革。創(chuàng)山陰西莊、山陰九墩等支派。
黃晉卿公 字仕浦,號徽君。官至承議郎。生三子鉥、鉞、永、
0033第127世
彥 公 舜卿次子。(1032——1103)字子實,行十六,封文安縣開國男。生子克敏。
0034第128世
克敏公 (彥子)官至閣門舍人,生子宗孟、宗荀、宗丙等數(shù)人。(1049--1128)
0035第129世
宗孟公 (克敏子)官任粵北韶州太守、中奉大夫。生一子叔溫。
宗荀公 (克敏子)(1067--1150)據(jù)《中華姓氏通史黃姓》黃宗荀生二子:長子黃叔俊,字興甫;次子黃叔潁。黃叔俊生數(shù)子:長子黃杞入嗣黃叔溫為后;次子黃梗自孝義徒居諸暨花園。黃宗荀的次子黃叔穎的后裔最為昌栄,譜載:黃叔潁生數(shù)子。
宗丙公 (克敏子)生一子叔昌。
0036第130世
叔俊公 (宗荀子)字興甫,又字從禮。
叔穎公 (宗荀子)(1086--1155)字從智,生數(shù)子槻、桷、允升等。
叔溫公 (宗孟子)字從信,號平莆。官任通議大夫生于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金兵進犯襄樊,轉攻棗陽城;淑溫厲兵拒守,堅決抭金,為國捐驅。
叔昌公 (宗丙子)號海門。舉家從孝義徒至,浙江會稽陳村發(fā)跡。黃叔昌,陳村的黃氏家譜說是黃津。從有關資料看從孝義遷陳村的有三人:黃叔昌是江夏三十六世、孝義九世;黃源和黃津同為江夏三十七世、孝義十世。黃叔昌是黃源和黃津的叔輩;而黃源和黃津,是同一個祖父的親堂兄弟。
0037第131世
槻 公 (叔穎子)官任慶元通判,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破城與部分家人失散。紹興年間(1131--1162) 改任蕭山提舉,卸職后留居蕭山埭上村竹塘。陡亹譜明確記載:“自孝義遷蕭山埭上村者提舉公槻”。黃槻為黃舜卿一派。生子,萬一、萬二、萬三。據(jù)中華姓氏通史黃姓。
桷 公 (叔穎子)宋靖康之亂(1126年),與兄同遷蕭山西施村。
《湖山黃氏宗譜》據(jù)十世孫鄞庠訓導黃元祥稱,“早譜,不幸中葉失火無存。”目前見到的系元祥遺譜,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十世孫鄞庠訓導黃元祥始修?!昂槲溟g修譜的黃元祥是從禮的后裔,自古窯遷居靈緒官莊村?!?
《湖山黃氏宗譜》尊十三府君為始祖,“以一人來自東嘉,創(chuàng)業(yè)于古窯,蕃衍于官莊。甲第蜚英文獻大振,發(fā)解者六人,掌閣者一,見三副使之功?!弊治闹校罢崎w者”即南宋著名理學家黃震(二千五十八 ,譜諱汝震,字東發(fā),謚文潔)。副使之一系黃震之堂兄二千五十七,譜諱汝霞,字東亨。據(jù)黃溍<黃彥實墓志銘>黃震的祖父名叫黃世堯,父親名叫黃一鶚,贈奉議郎。《湖山黃氏宗譜》世堯父允升,允升父即叔穎公字從禮。
允升公 叔穎之子。(1136--1198)生二子:世堯、得一。
0038第132世
萬三公 (椝子) 慈谿黃氏開山始祖, 據(jù)中華姓氏通史黃姓P172黃萬三府君的后裔----慈谿黃氏后來頗為興旺, 曾產生過許多著名家族和杰出人物。其中,最著名的自然要推南宋晚期著名思想家學者兼官僚黃震家族。
世堯公 允升子。(1157——1223)
得一公 允升子。
0039第133世
一鶚公 世堯子。(1185——1258)贈奉議郎。生三子。震、
0040第134世
震 公 一鶚子。譜諱汝震,字東發(fā),謚文潔,生宋甯宗嘉定六年(1213年)癸酉五月十二日辰時,卒至(1281年)元辛巳正月十三日子時。享年六旬有九。娶趙氏,贈夫人;繼沈氏。葬鳴鶴鄉(xiāng)錢家岙。生三子。黃震生有三女,“長適前文林郎陳若;次許適前將仕郎袁襄;次尚幼”。
南宋末年,著名的學者黃震。黃震字東發(fā),人稱於越先生,是慈溪人,掌起鎮(zhèn)黃家村有座古臥床橋,就是黃震幼年讀書之處。黃震生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直至43歲才進士及第。他一生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正氣浩然。雖屢遭挫折,均堅貞不屈。因生長在慈溪古窯,止從祀本府與慈邑鄉(xiāng)賢祠。以毛詩中鄉(xiāng)舉,登宋理宗寶佑四年丙辰文天祥榜進士第。 “掌閣者”即南宋著名理學家黃震(二千五十八 ,譜諱汝震,字東發(fā),謚文潔)。副使之一系黃震之堂兄二千五十七,譜諱汝霞,字東亨。 年四十四,初調吳縣尉,歷升至直寶閣學士,再除提刑宗正少卿,因國事日蹙,棄官歸隱,筑室靈緒四都澤山之南,名曰湖山行館,榜所居為歸來廬。著書立言,號《日抄》百卷,又有《古今紀要》等書刊行于世。明嘉靖四年,入鎮(zhèn)海鄉(xiāng)賢祠。始自嘉靖五年春季,改筑湖山行館號湖山書院,前進士黃翔龍、國朝都御史張楷題詠,備載志書:“學宗考亭,道祖洙泗,天不祚宋,莫殫經濟,日抄諸書,師表百世,勿墜家風,是在后裔?!卞X塘黃士珣《觀芝階家藏宋槧寶佑四年登科錄詩》:“六百一人細尋繹,就中慈溪黃氏名?!庇确Q“日抄四部揭精要,手劬栗尾書溪藤。”
咸淳三年(1267),他因在擔任地方官時很有政聲,被擢升史館檢閱,參與寧宗、理宗兩朝《國史》、《實錄》的修纂,翌年七月輪對時,就因為直言不諱指出當時大弊為民窮、兵弱、財匱及士大夫無恥,還不顧宮中正在建內道場,建議停賣僧人及道士度牒,以致觸怒了度宗皇帝,被貶官三級,并下放到廣德軍做了一個通判。
他到廣德軍后,辦事仍舊十分認真。那里有座祠山廟,每年有數(shù)十萬人來此禱神,濫殺耕牛作為祭品,并時常發(fā)生爭斗,影響農業(yè)生產與村族之間的團結。在祭祀活動中,還有自戴桎梏,自行拷掠以求神靈保佑的陋俗。黃震見此情景,責令其中一個坦白自己的罪狀。那人說:“我沒犯罪?!秉S震厲聲斥道:“你肯定有許多罪孽,因為不敢對別人說,想以此來求得神靈的寬恕!”即下令當眾罰打,直到對方大喊“饒命”方才罷休。自此一來,淫祀惡俗頓時消除。不久,黃震因指責郡守賈蕃世的不法行為,被賈告到他的叔叔、當時權相賈似道那里,結果得了個“撓政”的罪名而被免了職。
咸淳七年(1271),黃震任撫州知州。撫州“襟領江湖,控帶閩粵”。當時撫州正值饑荒,百姓流離失所,一片凄涼。米商富家卻乘機囤積糧食,抬高糧價,大發(fā)其財。黃震單車疾馳,先不入州署,就在驛舍里處理起公務來,四處張貼“閉糶者籍,強糴者斬”的告示,當即把米價壓了下來。接著,又親自煮粥賑濟災民,并獎勵有功于賑濟的人員,很快穩(wěn)定了局面。在撫州,黃震還辦了二件大事:一是有一批因結關拒捕而入獄已28年的囚犯,活著的已僅半數(shù),因此事關系到尚書省,一直無人敢作主結案。黃震經過調查,指出結關并非作亂,況且已經過多次大赦,果敢地將他們全部釋放了。二是撫州原設有‘慈幼局’,當初是為收養(yǎng)棄嬰而設的,久而久之,名存實亡。黃震提出與其棄后收養(yǎng),不如保于末棄。于是改進舊法,凡將分娩而實在貧窮的家庭,可以申請官養(yǎng);被遺棄的嬰兒,允許他人收養(yǎng),官方給予補助。這樣一來,救活了許多嬰兒。
1275年三月,黃震從江西提點刑獄,調任浙東提舉。當時,鳴鶴、石堰一帶鹽民因不堪官吏盤剝而舉行大規(guī)模暴動,遭到鎮(zhèn)壓后大批逃亡。黃震受命處置,他深入鹽場,反復調查,知道完全是官逼民反。便一方面如實向朝廷反映情況,一方面著手多方招集逃難的鹽民,并如數(shù)發(fā)還官府歷年所欠的曬鹽本錢61.3萬余貫,由此而把一場‘千里震驚’的風波平息了下來。
《宋史.黃震傳》稱其‘決滯獄,清民訟,赫然如神明’;‘居官恒未明視事,事至立決。自奉儉薄,人有急難,則周之不少吝?!?/SPAN>
南宋王朝覆滅后,黃震隱居于‘澤山行館’。專心整理自己的著作。他的哲學思想雖以朱熹為宗,但并不墨守成規(guī),而自有創(chuàng)見,并有系統(tǒng)論述,形成‘東發(fā)學派’。他主張理是‘四時行,百物生’的‘自然之準則’;釋‘道’為日用之常行之理,斥道家高談‘人心’、‘道心’之玄虛。其子黃夢干、黃叔雅、黃叔英均重經史考辨,將東發(fā)學派思想傳播至閩浙一帶。黃震的《東發(fā)日鈔》是一部滿含睿語哲理的讀書筆記,對古書辨?zhèn)沃铝χ辽睿瑸闁|發(fā)學派的代表作。另著有《古今紀要》、《古今紀要逸編》、《戊辰修史傳》、《讀書一得》、《禮記集解》、《春秋集解》等多種。
黃震的墓志,詳細記述了黃震的生平事跡。 張偉教授所著《黃震與東發(fā)學派》寫道:為躲避元軍,黃震四處遷徙,最后隱居于鄞縣寶幢山下。目睹山河沉淪,江山易主,他悲不自禁,不到元朝政府去作官。因重民族氣節(jié),惟求速死以報國。五年后,終因憂憤過度,疾終于先祖墓側精舍。子孫遵其遺囑,將其歸葬于慈溪縣鳴鶴鄉(xiāng)錢奧。“湖山書院又名湖山精舍。元世祖至元年間,為祀黃震建。至正間毀,黃震五世孫黃禮之復建,并刻日抄遺書藏于院中。
0041第135世
夢幹公 震公長子,(1241——1315)官贈將士郎、以儒學為業(yè)。配林氏,生一子:正孫。
叔雅公 震公次子,字仲正(1267——1320)世居慶元府慈溪縣鳴鶴鄉(xiāng),傳父學,高潔不仕。配司農寺鄭大澤之女;生有二子:正倫、正倩。
叔英公 震公幼子。(1273——1327)字彥實、號戇庵。叔英元朝學官。少負異才,經史百氏無不成誦,尤邃于經術。素以躬行為本。官歷任晉陵、宣城、 蕪湖三縣儒學教諭,曾為和靖、采石兩書院山長。自幼極為聰穎,于經史百家書籍無所不讀,且能過目成誦。文章俊拔偉麗,奔放不羈。以家學教授于閩越,受業(yè)其門者,皆卓然有立。著有《戇庵雜著》、《贛庵暇筆》等。娶妻岑氏,續(xù)娶王氏。生一子祖德,還有二女,分適岑、吳。
(元朝起之1276年)
0042第136世
正孫公 夢幹之子。(1264——1345)字長儒。南宋滅亡,絕意仕進,潛心家學,學者所尊,號尚綱翁。配臺州知府陳著之女陳潤,生二子黃玠、黃瑋;一女。
正倫公 叔雅之子,生昱
正倩公 叔雅之子,生昉
祖德公 叔英之子,生嘉薈。
這期間,方國珍當上漕運萬戶的時候,人馬已經有數(shù)萬之中,占據(jù)的地方也有寧波,溫州,臺州等地,這點東南幾乎是他的地盤。
方國珍被迫率余部投降。給朱元璋寫了信,大意是:我聽說天的寬容,沒有什么是它覆蓋不到的,地的寬大,沒有什么是它不收留的。我蒙您的恩德已經很久了,之所以不敢自殺,是因為想說說我心里的話。我是個庸才,起身于海盜,沒有父兄的幫助,沒有皇帝提拔。當您軍隊抵達婺州的時候,臣就派兒子去侍奉您,那時,我就看到有今天了。臣子孫愚昧,冒犯了您的天威,勞您派兵遠征,都是我的錯。我想自己捆起來到您那請罪,唯恐玷污了您的刀斧,不過如果這樣的話,可能使天下不了解我得罪過,反而會誤解您不能容人了。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方國珍被任命為資善大夫、廣西左丞相,但不得實官,僅食祿而已,賜第南京。結果,方國珍鼓起勇氣來應天(南京),不僅沒有被殺,而且有官做,以‘廣西行省左丞’的名義,留在應天領俸祿,不做事,又活了好幾年,才壽終正寢。兒子方關,被任為‘虎賁衛(wèi)千戶所鎮(zhèn)撫’;長子方禮,被任為‘廣洋衛(wèi)指揮僉事’。
方國珍的謀士也跟隨他進入明朝政府為官。將余部和臺州府縣官吏全部遷徙安徽滁州屯田。主張投降的丘楠則受到朱元璋的賞識。那個時候,方國珍屬下的謀士大多被流徙到滁州,只有丘楠被授予韶州知府的官職。詹鼎是起草了方國珍謝罪書的謀士,他是寧海人,有才學,后來投靠方國珍,做到方國珍的都事,后來被任命為上虞縣令。由于詹鼎治理有方,在當?shù)亓粝潞芎玫拿?。方國珍投降后,詹鼎到南京,寫了一篇萬言書,在朱元璋出游的時候獻上。朱元璋立馬閱讀,覺得他非常有才,就讓時任丞相的楊憲負責給他任命官職。但楊憲忌賢妒能,不予任用。楊憲后來被殺,詹鼎才被任命為留守經歷這樣的小官,后來升遷到刑部郎中。可在他還沒有發(fā)揮他的才能的時候,卻因為胡惟庸案受到牽連而被殺害。
方國珍當時有兵士眾多,史書稱:‘帶甲者二十余萬’,后來方國珍向海上發(fā)展,公元1355年又占領舟山島,造戰(zhàn)船數(shù)千艘,通過販賣海鹽,富甲一方!黃氏家族為方國珍管理鹽政?!洞认h志》中有黃純裕傳,說是黃玠之子,‘震五世孫’。至正二十四年(1364),‘舉為龍頭場管司,精于鹽政’。他在浙東為百姓做了三個方面的好事:一為興辦學堂,二為修筑塘堤,三為建造橋梁。寧波的府學和黃巖的羽山書院都是在他命令建造的。臺州一帶水災不斷。方國珍占領之后,讓臨海地區(qū)滄海變桑田。方國珍占領寧波后,針對上虞縣海堤年久失修,水淹成災的情況,他帶謀臣親自沿江察看,用石塊砌成海堤,使受災的地方也成為一片沃土。其他的利民之事,也舉不勝數(shù)。
方國珍能對轄區(qū)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有才能的謀士也肯投效在他的麾下,說明他有過人之處。洪武元年,方國珍投降時,所在島嶼的居民都慰留他,希望他不要走。朱元璋聽說這件事后,非常感動的說:“方國珍未必是不得人心啊”!
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害怕方國珍的舊部東山再起,派靖海侯吳禎,將方在臺、溫、慶元三府原先軍士、船戶共約十一萬多人,逐一登記造冊,收編入伍,分發(fā)各衛(wèi)戍邊服役,有了子孫后代也不得返鄉(xiāng)。雖然這些子弟兵除少數(shù)仍在海上為盜外,大多已轉業(yè)為民,安居在各地。
0043第137世
元祥公《湖山黃氏宗譜》鄞庠訓導黃元祥稱,“早譜,不幸中葉失火無存?!蹦壳斑z譜,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十世孫鄞庠訓導黃元祥始修。
玠 公 正孫子,字孟成、又字伯成;承繼家學,文章名于一時,晩年卜居湖州弁山,著有《弁山小隱吟錄》;號弁山小隱。(1287--1362)生四子:曾、傳、純裕、紹。
瑋 公 (正孫子)
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命令天下:凡是陜西、河南、山東、北京、鳳陽,淮安、揚州、盧州等地的田地,允許農民自行開墾。為使墾荒政策奏效,還制定了法律和相應措施,較妥善地解決了土地所有權以及勞力、耕牛、種子、農具等一系列生產資料問題,并將法規(guī)、獎懲辦法詔示天下。主要是:
第一,明令號召開墾荒地。為了有效地調動農民開荒積極性,多開生荒,擴大耕地,特明文規(guī)定,誰開的荒地就歸誰所有,不論原來有無業(yè)主,一律歸開荒者長期享有,并聲明永不起科。
第二,廣招無籍流民墾荒??v使有了土地而無勞力,開荒仍是一句空話。因此,嚴令各級地方政府,大力招收無籍流民前來墾荒,給特許優(yōu)惠,對所需之耕牛、種子和農具等必需的生產資料,官方給予解決。
第三,號召四方流民回家。號召以往離家出走的人員回家,各歸田里,不論其過去出走出于何種原因,一律不予追究。如果回家后,無地或少地者,政府按其人丁多少,撥給附近的荒地。
第四,統(tǒng)一制訂獎懲政策。目的在于獎勵多開荒,變生荒為熟荒,變熟荒為良田。依據(jù)各地實際情況確定賞罰標準,多墾荒多獎勵;對一些墾荒面積達不到規(guī)定標準的人則給予一定的處罰。
于是,出現(xiàn)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據(jù)《客家黃姓史略》記載,江西吉安一帶的農民移到湖南,并規(guī)定新墾地區(qū)允許插標占地;蘇州、松江、嘉興、湖州、杭州等地的農民移到臨濠,第一批遷出的無地農民就有4000多戶;上述地區(qū)的不少黃姓先民,便跟隨移民大軍遷到新的落居地開基創(chuàng)業(yè)。
0044第138世
曾 公(玠 子)字原僧,生俊民、景仁、景春、景仕。
傳 公(玠 子)字野得,號蕓已,著有《蕓已集》即墨黃氏尊得公為始祖。(1323--1403)傳公生升、端、裳。
純裕公(玠 子)生子定、楊。
紹 公(玠 子)
傳公生升、端、裳。光緒《慈溪縣志》卷二十五‘列傳二’中有黃純裕傳,說是黃玠之子,‘震五世孫’。至正二十四年,‘舉為龍頭場管司,精于鹽政’。考家譜,當為黃傳,字野得,號蕓已,著有《蕓已集》?!洞认h志》黃氏人物傳有宋黃得一附玄孫黃楊,黃震,黃翔鳳附黃翔龍,黃夢干,黃叔英,黃叔雅;元黃叔英附子黃祖德,黃玠,黃純裕附子黃定,黃楊...
鳳陽府地處淮河流域,地形復雜,河流湖泊眾多,加之復雜多變的氣候,極易造成水災、旱災、蝗災等自然災害,其中尤以水、旱災為最。鳳陽府頻繁發(fā)生的自然災害導致當?shù)厝丝诖罅刻油?、土地荒?/SPAN>,百姓心理恐慌,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的局面。有一說傳公帶升、楊、定、端、先移到臨濠,淮河發(fā)大水農田全淹。部分家族人去了河南。又經青州到即墨。原僧帶仁、春、仕到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