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 為馬科動物驢的皮經(jīng)煎煮、濃縮制成的固體膠。以山東省東阿縣的產(chǎn)品最為著名。搗成碎塊或以蛤粉燙炒成珠用。【動物形態(tài)】家畜。體型比馬小,體重一般約200公斤。頭面部較馬短,耳長,眼圓,四肢短粗,體色以黑、栗、灰三色為主。 【性味歸經(jīng)】阿膠味甘,性平。主歸肺、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為補血之佳品,尤為適宜出血而兼見陰虛、血虛證者。阿膠既能補血,又能滋陰。止血用阿膠珠。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之為“圣藥”。與人參、鹿茸并稱“中藥三寶”。 ※用于治療血虛痿黃、眩暈、心悸等證。 ※用于治療虛勞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多種出血證。 ※用于治療陰虛心煩、失眠證。 ※用于治療虛勞喘咳或陰虛燥咳。 入湯劑,5~15g,烊化兌服。 使用注意:阿膠性質(zhì)黏膩,有礙消化,凡脾胃虛弱,納食不消及嘔吐泄瀉者均忌服。 安息香
【處方名】安息香、安悉香、安西香、酒安息香等,處方中寫安息香、安悉香、安西香為原藥粉碎入藥者。酒安息香為安息香加酒和水共煮成膏狀,然后曬干入藥者。 【功 效】開竅,辟穢,行氣活血。 【主 治】治卒中暴厥,心腹疼痛,產(chǎn)后血暈,小兒驚癎,風(fēng)痹腰痛。 【性味歸經(jīng)】辛苦,溫。①《唐本草》:“味辛苦,平,無毒。”②《本經(jīng)逢原》:“辛苦微甘,平,無毒。”③《玉楸藥解》:“味辛苦,性溫。”入心、肝、脾經(jīng)①《本草經(jīng)疏》:“入手少陰心經(jīng)。”②《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jīng)。”③《本草便讀》:“入心、脾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1~5分;或入丸、散。外用:燒煙熏。 【用藥忌宜】:陰虛火旺者慎服?!侗窘?jīng)逢原》:“凡氣虛少食,陰虛多火者禁用。” 【藥物配伍】:1、配香附,理氣行氣作用增強(qiáng),又可芳香化濁,使氣血行,郁閉解,而芳香開竅,可治療突然昏倒,牙關(guān)緊閉,不省人事,心腹猝痛等癥。2、配五靈脂,辛甘發(fā)散為陽,其行氣作用增強(qiáng),溫通活血,并兼開竅之功,可用于產(chǎn)后血暈,血脹等癥。 八角茴香 【別名】 大茴香、八角、八月珠。 【植物形態(tài)】 常綠喬木,高達(dá)20m。樹皮灰色至紅褐色。葉互生或螺旋狀排列,革質(zhì),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2cm,寬2-5cm,上面深綠色,光亮無毛,有透明油點,下面淡綠色,被疏毛?;▎紊谌~腋,有花梗;萼片3,黃綠色;花瓣6-9,淡紅至深紅色;雄蕊l5-19;心皮8-9;胚珠倒生。聚合果星芒狀。花期春、秋季,果期秋季至翌年春季。生長于陰濕、土壤疏松的山地。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地。 【采制】 秋、冬季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摘,置沸水中略燙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狀】 聚合果常由8個蓇葖果著生在中軸呈星狀。蓇葖果長l-2cm,寬3-5cm,高0.6-lcm;外表面紅棕色,有不規(guī)則皺紋,頂端呈鳥喙?fàn)睿蟼?cè)多開裂;果皮內(nèi)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澤;質(zhì)硬而脆,內(nèi)含種子l粒。果梗長3-4cm,彎曲,常脫落。種子扁卵圓形,長約6mm,紅棕色或黃棕色,光亮。氣芳香,味辛、甜。 【性味】 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溫陽散寒,理氣止痛。用于胃寒嘔吐、腰痛。用量3—9g。 白屈菜 【別名】 山黃連、小人血七、雄黃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30-1OOcm,有黃色乳汁。莖直立,多分枝,嫩綠色,被白粉,疏生柔毛。葉互生,1—2回羽狀全裂,基生葉全裂片5—8對,莖生葉全裂片2—4對,邊緣有不整齊缺刻,上面近無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shù)朵,傘狀排列;萼片2,早落;花瓣4,黃色,倒卵圓形;雄蕊多數(shù);子房線形,無毛。蒴果線狀圓柱形,成熟時由基部向上開 裂。種子多數(shù),卵球形,黃褐色,有光澤及網(wǎng)紋?;ㄆ?—8月,果期6—10月。 生于山坡、山谷林邊草地;有栽培。主產(chǎn)東北、華北。 【采制】 夏、秋季采割,陰干或鮮用。 【性味】 性涼,味苦;有小毒。入肺、心、腎三經(jīng)。 【功能主治】 鎮(zhèn)痛,止咳,平喘,消腫。用于胃痛、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用量1.5—6g 榧子
【別名】香榧、玉榧、木榧、野極子。 【植物形態(tài) 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小枝近對生或近輪生。葉堅硬,螺旋狀著生,基部據(jù)曲呈兩列,線狀披針形,長1.2~2.5cm,寬2~4mm,先端驟尖如針,下面沿中脈兩側(cè)有黃白色狹氣孔帶。花單性異株,雄球花單生于葉腋,橢圓形,具柄;雌球花成對生于葉腋,通常只有1朵發(fā)育,基部有數(shù)對交互對生的苞片,胚珠1。種子橢圓形、倒卵形或卵形,假種皮肉質(zhì),熟時紫赤色,種皮堅硬。花期4~5月,果期次年8~9月。生于向陽山坡,或有栽培。產(chǎn)于浙江、江蘇、安徽、湖南、江西、福建。 【采制】秋季種子成熟時采收,除去肉質(zhì)假種皮,洗凈,曬干。 【性狀】種子卵圓形或長圓形,長2~3.5cm,直徑1.3~2cm。表面灰黃色或淡黃棕色,有縱皺紋,一端鈍圓,可見橢圓的咎臍,另端稍尖。內(nèi)種皮質(zhì)硬,厚約1mm。種仁表面皺縮,外胚乳灰褐色,膜質(zhì);內(nèi)胚乳黃白色,肥大,富油性。味微甜而澀。 【性味】性平,味甘。入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潤燥通便。用于鉤蟲、蛔蟲、絳蟲病,蟲積腹痛,小兒疳積,大便秘結(jié)。
|
|
知母 【別名】 蒜瓣子草、連母。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葉基生,線形,質(zhì)稍功,長20~70cm,寬0.3~0.6cm。花莖高40~60cm,散生鱗片狀小苞片;花2~6朵一簇,散生地花序軸上,花被片6,黃色或紫堇色;雄蕊3,與內(nèi)輪花被片對生。蒴果長卵形,具6縱棱?;ㄆ?~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地、干燥丘陵或草原地帶。主產(chǎn)河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土,曬干,習(xí)稱“毛知母”;除去外皮,曬干稱“知母肉”。 【性狀】 毛知母扁圓形長條狀,略彎曲,長3~5,直徑0.8~1.5cm。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一端殘留淡黃色葉基,上面有1縱溝,具緊密排列的環(huán)狀節(jié),節(jié)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cè)集向上方縱溝;下面隆起而略皺縮,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zhì)硬,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 【性味】 性寒,味苦、甘。歸肺、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生津潤燥。用于外感熱病、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用量6~12 。 郁李仁
【別名】 山梅子、小李仁。 【植物形態(tài)】 落葉灌木,高1-1.5m。樹皮灰褐色,小枝被柔毛。葉互生,長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 2.5-5cm,寬1-2cm,先端尖,邊緣有淺細(xì)鋸齒,下面沿主脈散生短柔毛;托葉線形,早落?;ㄅc葉同時開放,單生或2朵并生,花梗有稀疏短柔毛;萼片5,花后反折;花瓣 5,白色或粉扛色;雄蕊多數(shù);心皮1。核果近球形,直徑約1.5cm,熟時紅色,味酸甜。花期 4-5月,果期5-6月。 生于荒山坡或砂丘邊。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 【采制】 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及核殼,取出種子,干燥。 【性狀】 種子卵形,長5-8mm,直徑3-5mm。表面黃白色淺棕色,一端尖,另端鈍圓。尖端一側(cè)有線形種臍,圓端中央有深色合點,自合點處向上具多條縱向維管束脈紋。種皮薄,子葉乳白色,富油性。味微苦。 【性味】 性平,味辛、苦、甘。歸脾、大腸、小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潤燥滑腸,下氣,利水。用于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用量 3-9g。 [附注]同屬植物郁李 P.japonica Thunb.或毛櫻桃 P.tomentosa Thunb的種子亦作郁李仁入藥。 商路
【別名】 山蘿卜、水蘿卜、當(dāng)陸。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約達(dá)1.5m。葉互生,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2~25cm,寬5~10cm;葉柄長3cm??偁罨ㄐ蝽斏蚺c葉對生;花被片5,卵形;雄蕊8;心皮8~10,離生。果穗直立,分果漿果狀,扁球形,紫黑色,具宿存花被?;ㄆ?~7月,果期8~9月。 生于水邊、林下、路旁、田野。主產(chǎn)河南、湖北、安徽、陜西。 【采制】 春、秋季挖根,洗凈,切片,曬干。醋炙用。 【性狀】 本品為橫切或縱切的不規(guī)則塊片。處皮灰黃色或灰棕色。橫切片彎曲不平,邊緣皺縮,直徑2~8cm,切 面淺黃棕色或黃白色,木部隆起,形成數(shù)個突起的同心性環(huán)輪??v切片彎曲或卷曲,長5~8cm,寬1~2cm,木部呈平行條狀突起。質(zhì)硬。氣微,味稍甜,久嚼麻舌。 【性味】 性寒,味苦;有毒。入脾、膀胱經(jīng)?!独坠谥扑幮越狻罚?“入脾、膀胱、小腸三經(jīng)。” 【功能主治】 逐水消腫,通利二便,解毒散結(jié)。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外治癰腫瘡毒。用量3~9g。 拳參
【別名】 紫參、山蝦、草河車、倒根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85cm。根莖粗壯,皺折而拳卷,外皮紫褐色。莖單一,直立,具縱溝紋。基生葉有長柄,葉片披針形或狹卵形,先端狹長,基部圓鈍或截形,沿葉柄下延成狹翅,邊緣外卷;莖上部葉近于無柄;托葉鞘筒狀。膜質(zhì),穗狀花序頂生,小花密集;苞片卵形,膜質(zhì),淡棕色;花被粉紅或白色,5片;雄蕊8,較花被稍長;子房上位,花柱3。瘦果橢圓形,有3棱,包于宿存的花被內(nèi),稍有光澤。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生于陰濕山坡、草叢或林間草甸中。主產(chǎn)華北、西北及山東、江蘇、湖北。 【采制】 春、秋季挖取根莖,除去須根、洗凈、曬干。 【性狀】 根莖扁圓柱形,彎曲成蝦米狀,長4-l5cm,直徑1-2.5cm。表面紫褐色或紫黑色,密具環(huán)狀節(jié)痕、并有多數(shù)點狀根痕。質(zhì)硬脆,斷面淺棕色至棕紅色,有35-50個黃白色維管束細(xì)點排成斷續(xù)環(huán)狀。氣微,味苦澀。 【性味】 性微寒,味苦、澀。 歸肺、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用于腸炎、痢疾、肝炎、痔瘡出血;外治口腔炎、咽喉炎。用量1.5-9g。 遠(yuǎn)志
【別名】 細(xì)葉遠(yuǎn)志、小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莖由基部叢生、斜生或直立。葉互生,線形至狹線形,先端尖,基部漸狹成短柄,全緣,總狀花序有稀疏的花,花綠白色帶紫,左右對稱;萼片5,外輪3片小,內(nèi)輪2片,花瓣狀;花瓣3,下部合生,中央花瓣較大,龍骨狀,頂端有流蘇狀附屬物;雄蕊 8,花絲愈合成鞘狀,近上端分離;子房上位,柱頭2裂,不等長。蒴果扁卵圓形,翅寬0.1cm以上。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于山坡草叢、路旁或河岸。主產(chǎn)山西、陜西、河北、河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去泥土,曬干。 【性狀】 根圓柱形,稍彎曲,長3~10cm,直徑0.3~0.7cm。表面灰黃棕色,有較密并深陷的縱橫皺紋及橫裂紋。質(zhì)脆,斷面木部黃白色,易與皮部剝離。氣微,味苦、辛、澀,有刺喉感。 【性味】 性溫,味苦、辛、澀。 歸心、腎、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用于驚悸健忘、多夢失眠、咳痰不爽、痰濕癰腫。用量3~9g。 [附注] 同屬植物卵葉遠(yuǎn)志P.sibirica L.的根同作遠(yuǎn)志入藥。另加工時將根的木部除去,成筒狀,稱“遠(yuǎn)志筒”或“遠(yuǎn)志肉”。 柴胡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45~70cm。莖叢生或單生,上部多分枝。基生葉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早枯;中部葉倒披針形或?qū)捑€狀披針形,長3~11cm,寬0.6~1.6cm,有7~9條縱脈,下面具粉霜。復(fù)傘形花序的總花梗細(xì)長;總苞片無或2~3,狹披針形;傘幅4~7;小總苞片5;花梗5~10;花鮮黃色。雙懸果寬橢圓形,長約3mm,寬約2mm,棱狹翅狀。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于向陽山坡、路邊或草叢中。主產(chǎn)河北、河南、遼寧、湖北、陜西。 【采制】 春、秋季采挖根,曬干,生用或醋制用。 【性狀】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常有分枝,長8~22cm,直徑0.3~1.2cm。表面淡棕色,近根頭部有橫皺紋,漸至下部有不規(guī)則縱皺紋,并有細(xì)小支根痕。根頭部殘留莖基及葉柄。質(zhì)較堅韌,斷面皮部淡棕色,木部淡黃色。微芳香,味淡。 【性味】 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 疏散退熱,升陽舒肝。用于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郁氣滯、胸脅脹痛、脫肛、子宮脫垂、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量3~9g。 長春花 【別名】 雁來紅、日日新。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高30-70cm,幼枝綠色或紅褐色,全株無毛。葉對生,倒卵狀矩圓形,長3—4cm,寬1.5—2.5cm,全緣或微波狀,先端常圓而具短尖頭,基部狹窄成短柄。聚傘花序有花2—3朵;萼5裂;花冠粉紅色或紫紅色,高腳碟狀,裂片5,左旋;雄蕊5,著生于花冠筒中部以上;花盤為2片舌狀腺體組成,與心皮互生。蓇葖果2,圓柱形,長2—3cm?;ㄆ?—9月。 廣西、廣東、云南有野生。有栽培。 【采制】 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 【性味】 性涼,味微苦。入肝、腎二經(jīng)。 【功能主治】 涼血降壓,鎮(zhèn)靜安神。用于高血壓、火燙傷、惡性淋巴瘤、絨毛膜上皮癌、單核細(xì)胞性白血病。用量6—15g?;蛱崛∥镏瞥勺⑸湟骸?nbsp;
草豆蔻 【別名】 草扣仁、偶子。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3m。葉2列,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30-55cm,寬6—10cm,先端漸尖并有1短尖頭,邊緣被毛;葉柄短;葉鞘膜質(zhì),抱莖??偁罨ㄐ蝽斏?,花序軸長達(dá)30cm,被長硬毛;小苞片寬橢圓形;萼筒狀,花冠白色,筒長約8mm,內(nèi)被長柔毛,裂片矩圓形,長約1cm,具緣毛。蒴果圓球 形,直徑約3.5cm,外被密粗毛,熟時金黃色,具宿萼。種子多數(shù)?;ㄆ?—6月,果期5—8月。 生于林緣、灌叢或山坡草叢中。主產(chǎn)廣東、臺灣、海南、廣西。 【采制】 8—9月果實由綠變黃時采收,曬至八九成干,除去果皮,將種子團(tuán)曬干。 【性狀】 種子團(tuán)類圓球形,直徑1.5—2.7cm,表面褐色,中間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團(tuán)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22—100粒,粘連緊密;略光滑,不易散落。種子呈卵圓狀多面體,長3—5mm,直徑約3mm,外被淡棕色膜質(zhì)假種皮,種脊為1條縱溝,一端有種臍;質(zhì)硬,將種子沿種脊縱剖兩瓣,表面觀呈斜心形;胚乳灰白色。氣香,味辛,微苦。 【性味】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燥濕健脾,溫胃止嘔。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用量3—6g。
大薊
【別名】 將軍草、??诖獭ⅠR刺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O.5—1m。根簇生,圓錐形,肉質(zhì),表面棕褐色。莖直立,有細(xì)縱紋,基部有白色絲狀毛?;~叢生,有柄,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30cm,羽狀深裂,邊緣齒狀,齒端具針刺,上面疏生白色絲狀毛,下面脈上有長毛;莖生葉互生,基部心形抱莖。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鐘狀,外被蛛絲狀毛;總苞片4—6層,披針形,外層較短;花兩性,管狀,紫色;花藥頂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長橢圓形,冠毛多層,羽狀,暗灰色?;ㄆ?—8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產(chǎn)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 【采制】 夏、秋季剖取地上部分,曬干或鮮用。 【性味】 性涼,味甘、苦。歸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用量9—15g。[附注] 根亦入藥,功效同地上部分。 白英 【別名】 白毛藤、毛風(fēng)藤、毛葫蘆、毛秀才。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莖及葉密生有節(jié)長柔毛。葉互生,多為琴形,長3.5—5.5cm,寬2.5—4cm,先端漸尖,基部全緣或有3—5深裂,中裂片卵形,較大,兩面均被長柔毛;葉柄長約3cm。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生;花藍(lán)色或白色,花萼5淺裂;花冠5深裂,自基部向外反折;雄蕊5,花藥頂孔裂;子房2室。漿果圓球形,成熟后紅色?;ㄆ?—9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或路旁。產(chǎn)于江蘇、山東、福建、江西、廣東、四川。 【采制】 夏、秋季采收,曬干。 【性味】 性寒,味甘;有小毒。入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fēng)利濕,化瘀。用于濕熱黃疸、風(fēng)熱頭痛、白帶過多、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用量9—30g。 半邊蓮 【別名】 急解索、半邊花、細(xì)米草、蛇舌草。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小草本,高約10cm,有乳汁。莖纖細(xì),稍具2條縱棱,近基部匍匐,節(jié)著地生根。葉互生,狹披針形至線形,長O.7—2cm,寬3—7cm,全緣或疏生細(xì)齒;具短柄或近無柄。花單生葉腋,花梗長2—3cm;花萼筒喇叭形,先端5裂;花冠淡紅色或淡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長8—10mm,均偏向一側(cè);雄蕊5,聚藥,花絲基部分離;子房下位,2室。蒴果倒圓錐形。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橢圓形,褐色?;ㄆ?—8月,果期8-10月。 生于水田邊、溝旁、路邊等濕處。產(chǎn)于華東、華南、西南、中南各地。 【采制】 夏季采收,除去泥沙,洗凈,曬干。 【性味】 性平,味辛。歸心,小腸,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用于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用量9—15g。 天麻
【別名】 明天麻、白龍草、赤箭根。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共生植物。莖單一,高30~150cm,黃褐色。葉鱗片狀,膜質(zhì),下部鞘狀抱莖??偁罨ㄐ蝽斏?,長5~30cm;苞片披針形;花淡綠黃色或橙紅色,萼片與花瓣合生成壺狀,口部偏斜,頂端5裂;唇瓣白色,先端3裂;子房倒卵形。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種子呈粉末狀?;ㄆ?~7月,果期7~8月。 生于濕潤的林下,現(xiàn)多栽培。須與白蘑科密環(huán)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ex Fr.) Karst.共生。主產(chǎn)四川、云南、貴州、湖北、陜西。 【采制】 冬至以后采挖者稱“冬麻”,立夏以前采挖者稱“春麻”。挖出根莖,擦去外皮,蒸透,60℃以下烘干。 【性狀】 塊莖長橢圓形,稍扁縮彎曲,長3~15cm,寬1.5~6cm,厚0.5~2cm。表面黃白色至淡黃棕色,略透明,多不規(guī)則縱皺紋,有由潛伏芽排列成的多輪橫環(huán)紋,有時可見棕黑色菌索;頂端有殘留莖基,或為紅棕色鸚哥嘴狀頂芽,末端有圓臍形疤痕。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角質(zhì)樣。味甘。 【性味】 性平,味甘。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 平肝息風(fēng)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fēng)、癲癇抽搐、破傷風(fēng)癥。用量3~9g。 威靈仙 【別名】 鐵腳威靈仙、鐵掃帚、青龍須。 【植物形態(tài)】 藤本。莖葉干后變黑色。羽狀復(fù)葉對生,小葉3~5,狹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3~7cm,寬1.5~3.6cm,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上面沿脈有毛;葉柄長4.5~6.5cm。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被片4,白色,外面邊緣密生白色短柔毛。瘦果狹卵形而扁,疏生柔毛?;ㄆ?~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山谷或灌叢中。主產(chǎn)安徽、江蘇、浙江。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狀】 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長1.5~10cm,直徑0.3~1.5cm,表面淡棕黃色,頂端殘留莖基,兩側(cè)及下方不多數(shù)細(xì)長根。根圓柱形,略彎曲,長7~25cm,直徑0.1~0.3cm,表面棕黑色,有時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質(zhì)硬脆,斷面木部類方形。味微苦。 【性味】 性溫,味辛、咸。歸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通絡(luò)止痛。用于風(fēng)寒痹痛、四肢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哽咽喉。用量6~9g。 徐長卿
【別名】 寥刁竹、竹葉細(xì)辛。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m。莖不分枝,無毛或被微毛。葉對生,紙質(zhì),披針形至線形,兩端急尖,兩面無毛或上面具疏柔毛,葉緣反卷有睫毛。圓錐花序近頂腋生,長達(dá)7cm,有花10余朵;花萼內(nèi)面有或無腺體;花冠黃綠色,近輻射狀;副花冠裂片5,頂端鈍;子房橢圓形,柱頭五角形,頂端略突起。蓇葖果單生,披針狀,長約6cm。種子長圓形,長約3mm,頂端具白絹質(zhì)毛,長1cm?;ㄆ?~7月,果期8~10月。 生于陽坡草叢中。主產(chǎn)江蘇、浙江、安徽、山東。 【采制】 夏、秋季采挖,晾干或曬干。 【性狀】 根莖不規(guī)則柱形,有盤節(jié),長1~3cm,直徑2~4mm;上端有莖痕,四周生多數(shù)須根。根圓柱形,長5~18cm,直徑1~1.5mm;表面淡棕色或棕色,具微細(xì)縱皺紋。質(zhì)堅實,折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細(xì)小,棕色氣特異,味微辛,有麻舌感。 【性味】 性溫,味辛;有毒。 入肝、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鎮(zhèn)靜止痛,祛濕解毒。用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痛、頭痛、牙痛、跌打損傷、頭暈、皮膚濕疹、蛇蟲咬傷。用量3~12g。 木防己
【別名】 廣防已、土防已、土木香、白木香。 【植物形態(tài)】 纏繞性木質(zhì)藤本。根為不整齊的圓柱形,外皮黃褐色。小枝有縱線紋和柔毛。葉互生,卵形或?qū)捖研位蚵褷铋L圓形,長4~14cm,寬2.5~6cm,先端形多變化,基部圓形、楔形或呈心形,兩面被短柔毛;葉柄短,被毛?;▎涡援愔?。聚傘花序排成圓錐狀;萼片6,2輪;花瓣6,淡黃色,2輪;雄花具雄蕊6,對瓣著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心皮6個。核果近球形,藍(lán)黑色,有白粉?;ㄆ?~8月,果期8~9月。 生于丘陵、山坡、路邊、灌叢及疏林中。主產(chǎn)華東、中南、 西南。 【采制】 全年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性狀】 根呈不規(guī)則的圓柱形,直徑約1.5cm。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顯的縱溝及少數(shù)橫皺紋。質(zhì)堅硬,斷面黃白色,有放射狀紋理。味苦。 【性味】 性寒,味苦、辛。歸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止痛,行水清腫,解毒,降血壓。用于風(fēng)濕痹痛、神經(jīng)痛、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外治跌打損傷、蛇咬傷。用量6~1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