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彩紫砂壺紫砂器
在明朝末年,宜興紫砂壺大量被出口至歐洲大陸,并被外國商人命名為“中國的紅色瓷器”。紫砂之家的專家介紹到,準確的講,紫砂并不是瓷器,它是一種更接近陶的器物。江蘇省宜興市是中國紫砂壺的故鄉(xiāng),早在400多年前的明朝中葉,宜興的紫砂壺已經(jīng)出名。便利的交通使當年的紫砂壺,被傳播到了東南亞及歐洲各國。
紫砂之家的專家又介紹到,也是由于紫砂壺的出名,宜興的壺藝大師們,從幕后走到了前臺。第一位因紫砂壺藝而出名的大家是供春。據(jù)明朝宜興縣志記載,供春是明朝萬歷年間宜興的一個書童。他隨主人在寺廟中讀書時,領悟到了制壺的真諦。供春把銀杏樹的樹纓作為壺表面的裝飾,用一把茶勺挖空壺身,樸拙古雅供春壺,一直成為后世收藏家爭先收購的珍品。周澍的《臺陽百詠》中說道:“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shù)十年,則值金一笏。”
中國的清代是一個追求藝術完美的時代。這種時代的藝術審美也烙印于紫砂壺。此時出現(xiàn)了加彩裝飾的紫砂壺,這些紫砂壺富貴華麗,再現(xiàn)了清代精細繁密的裝飾特征。紫砂之家商城中出售的民國紫砂加彩開光四季花卉福字壺就是延續(xù)了清代的細膩繁密、精致華貴的風格。但是紫砂壺藝也一直保留著清晰典雅與富麗奢華風格的共存,這種風格一直延續(xù)至今。
據(jù)紫砂之家專家介紹,紫砂加彩,是紫砂與釉上彩工藝的結合,始創(chuàng)于清圣祖康熙末年,流行于乾隆年間。這類加彩紫砂壺,是精工細作而成的,為了使本色紫砂器繪上釉彩,進行了二次燒制。從事描繪彩釉的能工巧匠們用各種色彩的釉料,描繪人物、山水、花卉以及書法等各種圖案,使壺的彩釉裝飾得雍容華貴,艷麗多彩。這時的紫砂已不是一件實用品,它已經(jīng)成為宮廷顯示國力昌盛的標志,也是貴族們展示自己身份、地位象征的器物。
|
|
來自: 網(wǎng)事如清風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