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bs./?28086【來源】為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龍葵一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 莖直立或下部偃臥,有棱角,沿棱角稀被細毛。 葉互生;卵形,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漸狹小至葉柄,先端尖或長尖;葉大小相差很大,通常長4~7厘米,寬3~5厘米,大者長可達13厘米,寬至7厘米;葉緣具波狀疏鋸齒,每邊約3~4齒,齒寬約5毫米,長約3~4毫米;葉柄長15~35毫米,大葉的柄長可達5厘米。 傘狀聚傘花序側(cè)生,花柄下垂,每花序有4~10花,花白色;萼圓筒形,外疏被細毛,裂片5,卵狀三角形;花冠無毛,裂片輪狀伸展,5片,呈長方卵形;雄蕊5,著生花冠筒口,花絲分離,內(nèi)面有細柔毛;雌蕊1,子房2室,球形,花柱下半部密生長柔毛,柱頭圓形。 漿果球狀,有光澤,成熟時紅色或黑色。 種子扁圓形。 花期6~7月。 生于路旁或田野中。 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龍葵根)、種子(龍葵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學成份】含龍葵堿(solanigrine)、澳茄胺(oslasodine)、龍葵定堿(solanigridine)、皂甙、維生素C、樹脂。 【性味】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無毒。 ②《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③《綱目》:苦微甘,滑,寒,無毒。 ④《貴州草藥》:性平,味辛,苦。 【功用主治-龍葵的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 用于瘡癰腫毒、皮膚濕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氣管炎、白帶過多、前列腺炎、痢疾。 ①《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②《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 和土杵,敷之。 ③《本草圖經(jīng)》: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 ④《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拔毒。 ⑤《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癱癢痛,祛皮膚風。 ⑥《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癥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 疔,可攻能散。 葉:洗瘡。 ⑦《綱目》:苗:消熱散血。 ⑧《現(xiàn)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選方】①治疔腫:老鴉眼睛草,擂碎,酒服。 (《普濟方》) ②治癰無頭:搗龍葵敷之。 (《經(jīng)驗方》) ③治一切發(fā)背癰疽惡瘡:蝦蟇全個,同老鴉眼睛藤葉搗敷。 (《袖珍方》) ④治瘰疬:山海椒、桃樹皮各等分研末調(diào)麻油敷患處。 (《貴州草藥》) ⑤治天庖濕瘡:龍葵苗葉搗敷之。 (《綱目》) ⑧治跌打扭筋腫痛:鮮龍葵葉一握,連須蔥白七個。 切碎,加灑釀糟適量,同搗爛敷患處,一日換一、二次。 (《江西民間草藥》) ⑦治吐血不上:人參一分,天茄子苗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散。 每服二錢匕,新水調(diào)下,不拘時。 (《圣濟總錄》人參散) ⑧治血崩不止:山海椒-兩,佛指甲五錢。 煎水服。 (《貴州草藥》) ⑨治痢疾:龍葵葉八錢至一兩(鮮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錢。 水煎服。 (《江西民間草藥》) ⑩治急性腎炎,浮腫,小便少:鮮龍葵、鮮芫花各五錢,木通二錢。 水煎服。 (《河北中藥手冊》)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慢性氣管炎龍葵全草(干)1兩,桔梗3錢,甘草1錢,為一日量。 制成糖衣片,每日3次分服,10天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5~7天。 治療969例,總有效率為87.5%,顯效率為56.14%。 據(jù)觀察,單純型比喘息型效果好;止咳,祛痰的療效比平喘和消炎好,在10天內(nèi)有75%的病例發(fā)生療效。 據(jù)X線和痰細胞觀察,肺紋增粗、柱狀上皮細胞和炎癥細胞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減少,提示病變組織有修復的可能。 此外,亦有用龍葵果制成酊劑,日服3次,每次10~20毫升,10日為一療程。 治療52例,103個療程后近期控制47例。 ②治療癌病鮮龍葵全草2兩(干品1兩),鮮半枝蓮4兩(干品2兩),紫草5錢,每日2次煎服。 治療惡性葡萄胎4例,均獲治愈;配合手術(shù)切除、化療、放射治療子宮絨毛膜癌、卵巢癌腫、肝癌等多例,亦取得不同程度效果。 此外,以單味龍葵2~3兩煎服,還治愈纖維肉瘤1例,隨訪1年無復發(fā)。 ③用于止癢取龍葵全草(除根)鮮品2兩(干品1兩),加水800毫升,煎15~20分鐘。 每日1劑,上、下午兩次分服。 按皮膚病的病程長短,服藥7~25天不等。 觀察50例擴散性濕疹,全部患者皆具有廣泛性皮膚損害,瘙癢劇烈,曾使用鈣劑及普魯卡因靜注、口服非那根或苯海拉明,均只起暫時安靜作用;改服龍葵后,患者皮膚水腫逐漸消退,癢感減輕。 計有顯著止癢效果者7例,服藥后可維持3~4小時不癢,小便稍增多,晚上睡眠好;有止癢效果者25例,服藥后瘙癢可減輕2~3小時,睡眠較好;稍有止癢效果者10例,服后癢稍減輕;無效8例。 實踐證明,本品具消腫、止癢和微弱興奮作用,為一種非鎮(zhèn)靜性止癢劑,不宜夜晚投藥。 對于白天精神不佳、晚間失眠、皮損廣泛、具有皮膚水腫且瘙癢的病例,療效較好。 其止癢作用屬非特異性的,與鎮(zhèn)痛劑的作用相類似,只能起對癥治療作用,因此,須針對病因,予以綜合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