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讓自己對孩子有耐心?2011-09-14 09:29:25 作者:李志敏 來源: 瀏覽次數(shù):49 網(wǎng)友評論 0 條
經(jīng)常和媽媽們溝通,一位媽媽說,我對別人都很有耐心,但是一看見孩子做不好,就發(fā)脾氣,自己也知道不好,就是忍不住。還有一個媽媽說,我越發(fā)脾氣,孩子越不聽話,整天心情很糟糕。對照一下我自己,回想起按耐不住性子時對孩子河東獅吼的情景,也很慚愧,我也不是一個好媽媽。 但是,僅僅苦惱自己對待孩子沒有耐心,等到下一次碰到孩子不如自己的意,濤聲依舊。 所以行文,一則反省自己。一則給像我一樣的媽媽一點啟發(fā)。 怎么樣才能讓自己有耐心? (一)了解孩子的共性,有助于我們平和心態(tài)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我們成人尚有許多需要修正之處,又何以要求孩子去做一個 “完人”? 其實我們大致一總結(jié)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確實或多或少會有以下的共性,比如說:1-3歲,愛哭鬧、不好好吃飯、愛纏磨人、隨地大小便、亂涂亂畫;4-6歲:搞破壞、惡作劇、愛撒謊、欺負小孩子;7-9歲:多動、貪玩、闖禍、不愛學習、迷戀漫畫和游戲……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犯錯誤,其實大多時候是在嘗試生活,不等于全是父母教養(yǎng)的失誤,更不等于孩子的成長有問題。 歌德有這樣一句名言:“你失去了財富,你只失去了一點點;你失去了名譽,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什么都失去了。”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處處嚴加管教,使孩子變得唯唯喏喏,膽小怯行,該犯的錯誤沒有機會犯,到了不該犯錯的時候,卻用幼稚的行為去付出沉重的代價,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由此想來,如果孩子從來不犯錯誤,那我們倒需要擔心,孩子長大后究竟會對這個世界的深淺知道多少呢? 了解了這些,或許有助于平和我們面對孩子的錯誤時過于劍拔駑張的心弦。 (二)加強自我情緒管理,是教育理性化的前提 當我們面對孩子的錯誤,情緒即將失控時,為避免說出錯誤的話,做出錯誤的事,我們不妨按照專家的指導(dǎo),進行三步走: 第一步:暫時離開一會兒 孩子又惹我們生氣了,當我們想對著孩子大吼出來,當我們感覺自己的怒火快燃燒起來的時候,務(wù)請告訴自己,請自己離開一會兒,離開那個情緒現(xiàn)場,讓自己稍稍安靜一些。 第二步:做一下深呼吸 離開后,閉上眼睛,做一下深呼吸,通過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讓自己的情緒不再失控。 第三步: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為什么要生氣? 2、我生氣是否能解決問題? 3、如果不能解決問題,我應(yīng)該選擇什么方法來解決? 處于正常狀態(tài)下的情緒是教育理性化的前提,只有保證足夠的清醒、平和才能科學、妥善處理孩子的錯誤。唯愿這三步走下來,我們的心舟可以避過急風驟雨,駛向溫暖寬厚的港灣。 (三)讓孩子幫助我們 當心平氣和的時候告訴孩子自己的不足,讓孩子提醒我們,不要發(fā)脾氣,多一點耐心。當孩子一提醒,馬上我們的內(nèi)心就懸崖勒馬,慢慢就好了。 (四)讓孩子多懂道理 這是治本之舉。孩子懂得道理,按照道理去做事,自然我們就會省很多心。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多在孩子的心田里種下仁德、孝敬、善良、勤奮等品行的種子,他們到時候自然就會開花結(jié)果。 讓愛化作朵朵蓮花,知易行難,但是,知難而進方為唯一路徑。為了孩子,讓我們一起努力,熄滅內(nèi)心的嗔心煩惱之火,讓清涼溫和的泉水注進來,給孩子一片安寧祥和的家教凈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