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類型、分布和形成環(huán)境

 修一切 2011-09-13
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類型、分布和形成環(huán)境(2011-04-05 00:19:07)
標簽:

轉載

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類型、分布和形成環(huán)境
李文淵,《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9(4),2007:332-344

塊狀硫化物礦床廣義上包括火山噴流或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volcanogenic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簡稱VMS 礦床) 和沉積噴流礦床( Sedex礦床) ;狹義上僅指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鹕匠梢驂K狀硫化物礦床,也有稱火山巖為主巖的塊狀硫化物礦床(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簡稱VHMS 礦床) ,以往稱之為黃鐵礦型礦床。這類礦床產(chǎn)于海相火山巖系中,主要由鐵、銅、鉛、鋅等硫化物組成,并常伴有金、銀、鈷等多種有益元素,多表現(xiàn)為塊狀礦體和網(wǎng)脈狀礦體。塊狀硫化物礦床銅的工業(yè)意義僅次于斑巖型銅礦,其廣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造山帶的不同時代的海相火山巖系中。塊狀硫化物礦床中的銅礦與斑巖型銅礦、砂頁巖型銅礦,加上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是世界四大支柱型銅礦類型。在中國,塊狀硫化物礦床中銅的重要性按儲量排在巖漿型銅鎳硫化物礦床、斑巖型銅礦床、夕卡巖型銅和多金屬礦床、熱液脈型銅礦床之后,居第五位,但在西北地區(qū)僅次于巖漿型銅鎳硫化物礦床。
1  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類型劃分
塊狀硫化物礦床可按構造環(huán)境(圍巖巖性)和礦石組分來劃分。按構造環(huán)境劃分:塞浦路斯(Cyprus) 型、黑礦( Kuroko) 型、別子(Besshi) 型和諾蘭達(Noranada) 型礦床類型,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構造環(huán)境和地質(zhì)背景。塞浦路斯型礦床形成于增生板塊邊緣(洋中脊) ,以中生代大洋中脊拉斑玄武巖為含礦圍巖,主要為銅礦石組分;黑礦型礦床形成于匯聚板塊的邊緣,與年輕的火山弧或弧后盆地與硅鋁質(zhì)地殼深熔作用形成的鈣堿性、堿性長英質(zhì)巖漿有關,主要為鉛、鋅、銅礦石組分;別子型礦床則形成于新元古代或顯生宙弧前海槽或海溝的火山沉積巖系中,圍巖為沉積巖,主要為銅、鋅礦石組分;諾蘭達型礦床是一種古老的礦床,形成于匯聚板塊的邊緣,產(chǎn)于太古宙—古元古宙俯沖島弧的拉斑系列到鈣堿性系列的玄武安山巖到流紋巖中,以鋅、銅礦石組分為特征。
按礦石組分也可劃分為:銅群(包括鋅銅群和銅鋅群) 、鋅鉛銅群和鉛鋅群。前兩類屬于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鉛鋅群為沉積噴流礦床。故屬于VMS 的礦床只包括銅群和鋅鉛銅群兩類。這種劃分與現(xiàn)代海底熱液成礦作用的構造環(huán)境二分特征基本一致。
對于古代典型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分類總結是有意義的,但局限性也顯而易見。因為古代礦床的成礦構造環(huán)境是研究推斷出來的,比如塞浦路斯礦床就有弧后和洋中脊兩種環(huán)境認識,更重要的是并不總是存在構造環(huán)境與礦石組分良好的對應關系,而且往往后期熱液活動會改造礦石的初始成分,因此現(xiàn)存的礦石組分并不能完全代表礦床形成時的實際情形。通過實施深海鉆探計劃(DSDP) 和鉆探計劃(ODP) 查明,主要形成于4 種大地構造環(huán)境: ①大洋中脊(北緯21°處類型) ; ②洋內(nèi)弧后(Lau 海盆類型) ; ③陸緣弧后(沖繩海槽) ; ④陸內(nèi)裂谷(紅海亞特蘭蒂斯Ⅰ號海淵類型) 。其中第④類可看作是第①類的早期階段,是大洋盆地初期階段環(huán)境,類似的還有西Woodlark 盆地,也是洋盆擴張初期階段,擴張軸部延伸到了張裂的大陸殼中,礦床分布于擴張軸地段破火山口內(nèi),與玄武安山巖有關。對照古老造山帶中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分類研究和現(xiàn)代海底重要硫化物礦床的構造分布類型,大洋環(huán)境成礦的認識是一致的,而最值得探討的是弧后和島弧環(huán)境,這也是目前成礦環(huán)境認識中最有爭議的問題。島弧環(huán)境的現(xiàn)代海底成礦作用僅見于西太平洋小笠原島弧,總體上礦化較弱,尚未發(fā)現(xiàn)有一定規(guī)模的礦床,與古代礦床中多認為形成于島弧環(huán)境的認識顯著不同。不過近來愈來愈多的研究已表明,過去認識的島弧成礦環(huán)境并非與擠壓造弧階段的島弧鈣堿性中酸性火山巖有關,而是形成于島弧開裂斷陷階段的雙峰式巖石組合中,是島弧裂谷的產(chǎn)物,日本的黑礦和三江地區(qū)的呷村提供了這方面的實例。而島弧裂谷是一種特殊的弧后盆地,其進一步發(fā)育就形成了弧后盆地,只是弧后盆地的形成發(fā)育是一個過程,從幼年期到成熟期,巖石組合不同,成礦可能不同。幼年期可能形成鋅鉛銅礦床,成熟期擴張脊拉出的新洋殼出現(xiàn),發(fā)育典型的大洋中脊玄武巖,故形成銅鋅礦床。西南太平洋弧后盆地沖繩(Okinawa) 海槽和馬里亞納(Mariana) 海槽的成礦作用其實就是這種認識的現(xiàn)代例子。沖繩海槽發(fā)育在厚20 km 的陸殼基底上的弧后擴張盆地,是菲律賓大洋板塊向西俯沖致使琉球弧張裂的產(chǎn)物,尚屬于島弧裂谷階段的弧后擴張盆地,在深1200~1600 m 的弧后盆地內(nèi),發(fā)育雙峰式火山巖組合,由流紋巖(英安巖) 和玄武巖構成,成礦特征十分類似于日本的黑礦,硫化物丘為鋅鉛銅礦化特征;馬里亞納海槽則經(jīng)強烈擴張出現(xiàn)洋殼,東側為Pagan 島弧,西側為殘留弧,發(fā)育典型的大洋中脊玄武巖而非雙峰巖石組合, 水深1600 ~3700 m ,礦化類似于大洋中脊的情況,以銅鋅礦化為主。勞(Lau) 海盆類型礦化介于沖繩海槽和馬里亞納海槽之間,屬過渡類型。
由此可見,火山成因的塊狀硫化物礦床按成礦環(huán)境和主要容礦巖石類型總體可劃分為兩大類型:(1) 擴張中心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大洋中脊環(huán)境,弧后盆地拉張至成熟期出現(xiàn)洋殼時也類似于大洋中脊的環(huán)境,總之是洋殼的地質(zhì)背景,容礦巖石主要為大洋拉斑玄武巖,以銅或銅鋅礦化為成礦特點,一般統(tǒng)稱之為塞浦路斯型礦床,但并非指塞浦路斯的特魯斯礦床的具體成礦特征。(2) 島弧/ 陸緣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島弧裂谷或大陸裂谷環(huán)境,弧后盆地拉張的幼年期屬于這類環(huán)境,以不出現(xiàn)洋殼為特征,尚屬于陸殼背景,雙峰式火山巖為主要成礦圍巖,表現(xiàn)為鋅鉛銅礦化特征,島弧拉張環(huán)境形成的日本中新世黑礦礦床是最典型代表。
由于洋—陸構造轉換存在過渡環(huán)境,火山成因的塊狀硫化物礦床更多的應該是過渡類型,反映到單個礦床礦石組分上有很大變化,特別是與島弧/陸緣裂張環(huán)境有關的礦床。
2  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地質(zhì)分布
塊狀硫化物礦床的特點是品位富(含銅0.2 %-0.8%,最高可達10%以上,主要為塞浦路斯型礦床) 、伴生有益組分豐富,除主元素銅鋅鉛外,常有金銀硫、重晶石及硒銻鎘鈷和錫等,經(jīng)濟價值高。礦床規(guī)模以中小型為主,也有大型和超大型礦床產(chǎn)出??臻g上常呈帶(區(qū)) 成群分布,形成總體儲量可觀的礦田、礦帶。
火山成因的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成礦幾乎不受時代的限制,從全球范圍看,古代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可劃分為6 個成礦期:太古代、古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古近紀,顯然受全球構造演化差異的制約,不同構造單元的成礦時代有明顯不同。
1)  北美地臺、西澳皮爾巴拉和伊爾岡克拉通
北美地臺(加拿大地盾) 、西澳地臺的皮爾巴拉( Pilbara) 克拉通和伊爾岡( Yilgarn) 克拉通以太古代—古元古代為主的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其中,加拿大地盾成礦上顯示了鋅銅型特點,銀和金是主要伴生組分, 但金主要限于富銅的礦床中,火山巖的成分從玄武巖到流紋巖,認為與拉斑系列和鈣堿性系列均有關系,夾有燧石、含鐵建造、硅質(zhì)凝灰?guī)r和火山成因的雜砂巖等沉積巖,以加拿大地盾Keewatin 綠巖帶中諾蘭達(Noranda)等為代表,產(chǎn)有多個銅金屬儲量百萬噸以上的大型—超大型礦床。魯坦(Rut tan ,銅244萬噸,1.47%;鋅156萬噸,1.61 % ,古元古代) 、Flin flon(銅134.8萬噸,2.18 %; 鋅248萬噸,4.25 % ,古元古代) 、Geco(銅為103.2萬噸,1.86 %; 鋅174萬噸,3.45 % ,太古代) 、Kidd Creek(銅388萬噸,2.46 %; 鋅859萬噸,6.0%,形成于太古代) 、諾蘭達(Noranda ,銅244萬噸,2.14 %; 鋅156萬噸,1.37%;銀500噸,18g/t;金210噸,3.7g/t,太古代) 和Horne(銅123萬噸,2.18 % ,太古代) 。認為鋅銅型礦床是在地殼還很薄的時候形成的,與分異不良的原始地幔中火山巖漿活動有關;西澳的皮爾巴拉和伊爾岡克拉通顯示為鋅鉛銅型多金屬礦床和鋅銅型礦,成礦年齡3.46~2.7Ga ,塊狀硫化物礦床產(chǎn)于克拉通綠巖地體內(nèi),火山巖具有拉斑和鈣堿系列特征,火山成因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產(chǎn)于綠巖帶內(nèi)鎂鐵質(zhì)、長英質(zhì)火山巖中的中性、酸性火山巖和凝灰質(zhì)沉積巖中,認為是火山島弧內(nèi)或附近環(huán)境。含礦巖系中常伴生有燧石和含鐵燧石建造,表現(xiàn)為絹云母綠泥石蝕變帶和近側富鐵綠泥石、碳酸鹽蝕變巖筒的特點,礦床有良好的垂直分帶,塊狀礦體之下為浸染狀和網(wǎng)脈狀礦化,上部塊狀礦體富鋅,下部富銅,但主要為中小型礦床。值得一提的是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和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共存于花崗-綠巖地體中,構成明顯的成礦組合。
2) 東歐地臺西北地區(qū)波羅的地盾中部
東歐地臺西北地區(qū)波羅的地盾中部的芬蘭、瑞典大部分和挪威、俄羅斯鄰區(qū)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已知礦床以鋅銅型為主,部分為鋅鉛銅型多金屬礦床,含礦火山巖包括玄武巖- 安山巖- 英安巖建造,上覆有鎂鐵質(zhì)到中性的枕狀熔巖流,認為是原始島弧環(huán)境,火山巖之上有泥砂質(zhì)沉積巖,大部分礦床出現(xiàn)在長英質(zhì)火山巖的頂部或頂部附近,空間上構成兩個礦帶發(fā)育上百個規(guī)模不等的礦床,以芬蘭的奧托昆普和瑞典的謝累夫特為代表,已知大型礦床有瑞典的Aitik(銅120萬噸,0.4 %;銀1500噸,5g/t;金90噸,0.3g/t ,元古代) 、謝累夫特(鋅230萬噸,2.3 %; 銅80萬噸,0.8 %;鉛為20萬噸,0.7 %,元古代) 、Falun(銅53萬噸,1.5 %;鋅124萬噸,4.0%;鉛53萬噸,1.5 % ,古元古代) 和芬蘭的Vihanti(銅9.8萬噸,0.44 %; 鋅1455.8萬噸,8.1 %; 鉛7.5萬噸,0.25% ,古元古代) 、奧托昆普(銅98.1萬噸,3.51%;鋅17萬噸,0.54 %;鈷5萬噸,0.26%,古元古代,該礦床與中國的德爾尼銅鈷礦床很類似)。
3)3  東歐地臺西緣、北美地臺東緣和澳大利亞東緣的造山帶
東歐地臺西緣的斯堪的納維亞加里東造山帶位于挪威大部和瑞典西部,延長超過2000 km ,寬250 km。由一個中元古代波羅的地盾的結晶巖原地塊和4 個外來推覆體組成,外來推覆體主要由寒武- 志留系組成,以寒武—奧陶紀火山巖和碎屑沉積巖為主,有少量前寒武紀雜巖,與中國的北祁連造山帶十分類似,也是中志留世—早泥盆世的造山運動引起了構造地層單元的變形和變質(zhì),代表了古大西洋閉合的碰撞活動。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產(chǎn)于寒武—奧陶紀火山巖和碎屑沉積巖構成的外來推覆體中,認為至少可以劃分為6 個礦床群,產(chǎn)出環(huán)境復雜,按巖性主要為雙峰式火山巖和蛇綠巖兩種。雙峰式火山巖如Trondheim礦區(qū)、挪威的 Grong、瑞典的Vasterbotten礦區(qū)、瑞典Seekenjkk礦區(qū)、挪威Sulitjelma礦區(qū)和挪威Rana 礦區(qū),礦床賦存于晚前寒武—中晚奧陶世玄武巖中,或中奧陶世安山質(zhì)火山巖中,下伏為長英質(zhì)熔巖流和角礫巖中,礦床銅鋅金屬儲量均小于20萬噸,礦石品位Cu 2.4%~1%、Zn 1.2 %~0.21%、Au 0.3g/t。挪威的Hardanger礦區(qū)則產(chǎn)于蛇綠巖中。
北美地臺東緣的阿巴拉契亞是全球著名的加里東造山帶之一,沿北美大西洋岸分布,北起加拿大的紐芬蘭島,經(jīng)新不倫瑞克進入美國,長達3 000多千米。阿巴拉契亞造山帶分為東西2個主要構造單元,東部由蛇綠巖雜巖和島弧(或弧后盆地)火山巖組成,蛇綠巖下部為超鎂鐵巖和輝長巖侵入體組成,上部由兩厚層狀枕狀熔巖和沉積巖組成,塊狀硫化物礦床產(chǎn)于侵入體與火山巖之間;西部由發(fā)育在陸殼上的奧陶紀或奧陶—志留紀島弧或裂谷火山- 沉積巖組成,硫化物礦化產(chǎn)于下部石英雜砂巖長英質(zhì)火山巖中,上部為泥質(zhì)巖和鎂鐵質(zhì)火山巖。塊狀硫化物礦床的產(chǎn)出整體表現(xiàn)為成群產(chǎn)出、分段集中的特點,大體可劃分為北段和南段兩部分。礦床成群產(chǎn)出以北段最為顯著,該段主要位于加拿大境內(nèi),包括紐芬蘭島、新不倫瑞克和魁北克南東等3 個集中區(qū)和美國緬因州部分地區(qū),發(fā)育有規(guī)模不同的工業(yè)礦床100 余個。南段延入美國境內(nèi),已發(fā)現(xiàn)不同規(guī)模礦床50 個,大多數(shù)礦床與北段不同,產(chǎn)于前寒武紀原巖,為含基性火山巖夾層沉積巖的片麻巖和片巖中。阿巴拉契亞造山帶的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成礦階段大致可劃分為寒武紀—早奧陶世、中奧陶世和晚奧陶早志留世3 個階段,與北祁連造山帶的塊狀硫化物成礦階段十分相似。礦床規(guī)模大中小均有,但在一個礦集區(qū)內(nèi),往往有1~2 處大型或超大型礦床存在。鋅鉛銅型礦床受火山機構或中心式火山作用的控制十分明顯,礦床圍繞火山中心成群分布,大多數(shù)礦床產(chǎn)于沉積巖與上覆火山巖的過渡帶,容礦巖石既可以是長英質(zhì)火山巖,也可以是局部分布的沉積巖組成。一些重要礦床上不常存在含鐵建造,上盤含鐵建造覆有長英質(zhì)火山巖或鎂鐵質(zhì)火山巖,礦床垂直分帶表現(xiàn)為底部富銅,頂部富鉛、鋅,這與祁連山白銀廠礦田的情形十分類似,反映了極其相似的成礦環(huán)境和組合。阿巴拉契亞造山帶以與蛇綠巖有關的紐芬蘭島礦集區(qū)最為著名。該島位于造山帶北端,島內(nèi)已發(fā)現(xiàn)約100 個礦床,均為中小型,并以小而富為特征。大多數(shù)礦床分布在北部的Not re Dame 灣沿岸,賦存于島灣(Bay of Islands) 蛇綠巖中,盡管該成礦集中區(qū)單個礦床規(guī)模并不大,但整個礦區(qū)累加則有大的規(guī)模,這對北祁連雪泉式塞浦路斯型礦床的找礦具有指示意義。在島內(nèi)中部奧陶紀火山巖帶內(nèi)已鑒別出不屬于蛇綠巖有關的鋅鉛銅型礦化類型。島內(nèi)可劃出8 個蛇綠巖雜巖帶,基本層序為下部超鎂鐵雜巖,向上平行排列的輝綠巖巖墻和厚度很小的輝長巖,之上為兩層枕狀玄武巖,含礦層位在巖墻之上的下玄武巖的接觸帶中,下玄武巖厚4000 m 左右,含少量互層的硅質(zhì)板巖和泥質(zhì)板巖。主要礦床有Tilt Cove 和Bett Cove ,小型礦床規(guī)模, 銅金屬儲量僅8.3萬噸,2 %~10 %) ,含礦蛇綠巖自下而上為:超基性巖、輝長巖、層狀巖墻群、枕狀熔巖和火山碎屑巖,熔巖中發(fā)育枕狀角礫巖、沉凝灰?guī)r及紅色碧玉巖,礦體在枕狀熔巖和枕狀角礫巖中。礦體呈陡傾透鏡狀,硫同位素組成δ(34 S) 5.5~17.2‰之間變化。島內(nèi)有一處Buchans礦床為鋅鉛銅型礦床特征,礦床為大型規(guī)模(銅為37.4萬噸,1.57 %;鋅108萬噸,6 %;鉛23.4萬噸,1.3 %) ,為奧陶紀—早志留世火山活動產(chǎn)物,由英安- 安山質(zhì)熔巖、長英質(zhì)粉砂巖和火山角礫巖組成,容礦巖石為互層長英質(zhì)粉砂巖和火山角礫巖上覆英安巖和凝灰質(zhì)角礫巖。礦體由塊狀礦石和角礫狀礦石構成脈石礦物發(fā)育重晶石、方解石和螢石。區(qū)域成礦上礦床集中分布,盡管成礦類型多樣,但在不同成礦區(qū)段往往以出現(xiàn)某一特色的礦床類型為主,有時也亦可發(fā)育另一組礦床,反映了成礦構造環(huán)境對礦床類型的控制作用。比如紐芬蘭島就主要發(fā)育與蛇綠巖有關的銅型或銅鋅型礦床為特征,新不倫瑞克則多為鋅鉛銅型,后者成礦與消減帶之上的島弧或弧后火山作用有關。
澳大利亞東緣早古生代造山帶展布于澳洲東海岸,主要由鈣堿性火山巖帶組成,其中產(chǎn)多個大中型早古生代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為中—晚寒武世島弧火山作用的產(chǎn)物,中心火山雜巖由長石斑晶熔巖和安山- 流紋質(zhì)火山碎屑巖組成,礦床產(chǎn)于中央火山雜巖內(nèi)和安山質(zhì)、玄武質(zhì)火山巖為主的上部,可分為兩種成礦類型:富銅、低鉛、鋅、銀和金浸染狀- 塊狀礦床(以Mt. Lyell 為典型) ;富鉛、鋅、銅、銀和金高品位多金屬層狀塊狀硫化物礦床(以Rosebery 為代表) 。羅斯伯里礦床形成于寒武紀,礦床產(chǎn)于厚層流紋巖- 英安質(zhì)火山巖的底部,含礦巖石為粉砂巖、板巖和凝灰?guī)r,銅7萬噸,0.83 %;鋅120萬噸,19 %,鉛38.5萬噸,5.56% ,與白銀廠的小鐵山類似; 萊爾山礦床也形成于寒武紀,產(chǎn)于復雜的火山巖系中,由15 個礦體組成,金屬儲量為39.7萬噸,1.46%。區(qū)域成礦總體以寒武—奧陶紀為主要成礦期,但可延至二疊紀,礦床圍巖以流紋巖為主,同時夾有少量安山巖、英安巖、玄武巖和沉積巖等。
4)  伊比利亞、烏拉爾和阿爾泰造山帶
伊比利亞晚古生代造山帶位于比利牛斯半島西南,從西班牙Sevilla到葡萄牙西部邊界,長230 km ,寬25~40 km ,礦帶位居伊比利亞地塊的南部,形成于陸殼基底上的拉張作用環(huán)境,與礦化有關的火山作用局限于早石炭世。含礦火山巖以酸性火山巖為主,基性火山巖為次,主要由下部酸性火山巖系、中部過渡巖系(酸性凝灰?guī)r、黑色硅質(zhì)頁巖、含錳碧玉巖和雜砂巖) 和上部次要酸性火山巖系組成,酸性火山巖系主要為石英角斑巖及少量英安巖。晚古生代的碰撞造山作用使其火山弧拼貼到了伊比利亞地塊之上。礦化主要在過渡巖系的底部,直接位于下伏的酸性火山巖之上,黑色頁巖中也見有礦化。已發(fā)現(xiàn)300個不同規(guī)模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大型以上規(guī)模的有60 個,西班牙的Rio Tinto、La Zarza礦床和葡萄牙的Neves Corve礦床為超大型規(guī)模。礦床多屬鋅鉛銅型,具日本黑礦的基本特征,部分礦床有塞浦路斯型礦床特征顯示,應屬于邊緣盆地擴張中心和海底火山弧兩者的中間類型,礦化與海底爆發(fā)式酸性火山作用關系密切,多形成于噴發(fā)旋回的最后階段,且限于噴發(fā)中心的附近,直接產(chǎn)于火山碎屑巖之上,礦石以黃鐵礦礦石為主,Cu + Pb + Zn為2 %~4 %。其中里奧廷托是世界上最大的塊狀硫化物礦田,由Cerro Colorado、Alf redo、San Antonio和San Dionisio 4 個礦床組成,探明鋅120萬噸,0.24 %;銅1020萬噸,0.7 %以上;鉛50萬噸,1%。礦床由兩個近東西走向的背斜組成,核部出露含礦酸性火山巖,翼部巖石有含放射蟲玻屑凝灰?guī)r、砂巖和晶屑凝灰?guī)r等,夾有放射蟲碧玉巖。礦體產(chǎn)于酸性火山巖和上覆含細?;鹕剿樾紟r泥質(zhì)頁巖的接觸帶,礦層附近常發(fā)育含鐵碧玉巖。
烏拉爾晚古生代造山帶分布于東歐板塊與哈薩克斯坦板塊之間,屬于兩板塊的縫合帶,西烏拉爾構造帶和中央隆起屬于東歐板塊,東烏拉爾屬哈薩克斯坦板塊,已知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產(chǎn)于東烏拉爾構造單元。東烏拉爾基底為大洋型地殼,后轉換為過渡殼,早期主要為大范圍的玄武質(zhì)巖漿活動,為蛇綠巖組成,而后形成島弧型巖漿組合和大陸沉積巖系。烏拉爾塊狀硫化物礦床為大洋島弧形成前或形成期的產(chǎn)物,按島弧演化的不同階段,形成不同的含礦火山巖組合,包括大洋階段未分異的玄武巖組合,島弧期前形成的雙峰式火山巖組合和連續(xù)分異的玄武巖- 安山巖- 英安巖- 流紋巖組合等,后一組合是含礦主要母巖。主要含礦構造是層火山和破火山口洼地。值得一提的是,塊狀硫化物礦床集中在烏拉爾南中段,而北段則分布有與超鎂鐵巖有關的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的特點。礦床類型以鋅銅型為主,一般不含鉛,也有鋅鉛銅型礦床。礦床成群成帶分布,但規(guī)模多屬中、小型,12 個礦床中有4 個大型礦床:杰格佳爾斯克銅儲量為140萬噸,1.5 %;卡拉巴什銅為57.3萬噸,1.4 %;鋅31萬噸,0.75 %、烏恰林斯克銅儲量為200萬噸,1.2 %;鋅為400萬噸,2.8-3.7%和布雷阿瓦銅儲量為45萬噸,2.5 %;鋅385萬噸;金45噸,1.5g/t。
阿爾泰造山帶位于俄羅斯、蒙古境內(nèi),并延入中國境內(nèi),是西伯利亞板塊最南部晚古生代造山帶的西段,介于哈薩克斯坦板塊之間,是陸殼基底上經(jīng)拉張而成的晚古生代造山帶。其中晚古生代早期(早泥盆—早石炭世) 的裂谷階段雙峰式火山巖系形成塊狀硫化物礦床,賦礦火山巖系為鉀- 鈉系列,以酸性火山巖為主,占火山巖的80 %,基性火山巖及其凝灰?guī)r為次,主要為鋅銅型礦床特征,礦床規(guī)模較小,可能是后期花崗巖侵吞所致。中國的阿舍勒礦床即產(chǎn)于該造山帶中。
5)  西太平洋島弧、北美科迪勒拉和阿爾卑斯造山帶
西太平洋島弧造山帶,包括日本、琉球、中國臺灣島向南經(jīng)菲律賓群島轉向東南延入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地處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結合帶,為太平洋板塊向北西方向運動并俯沖的結果。島弧帶內(nèi)分布有兩條近平行的蛇綠巖帶,內(nèi)帶分布于日本本州和四國、中國臺灣島、菲律賓呂宋三描禮士山等中生代褶皺帶的晚古生代—中生代蛇綠巖帶,外帶分布于日本本州紀伊半島、中國臺灣臺東山脈、呂宋馬德里山、棉蘭老島等新生代褶皺帶的中生代蛇綠巖帶。相應的還存在兩條鈣堿性巖漿巖帶,內(nèi)帶分布于日本紀伊山脈和中國東南沿海,形成于晚中生代或老第三紀,外帶則見于島弧區(qū), 形成于新第三紀及第四紀。其中新生代的鈣堿性巖漿巖帶外帶,在日本和琉球發(fā)育大量的中新世—上新世鈣堿性火山巖,構成著名的本州綠色凝灰?guī)r區(qū), 產(chǎn)典型的日本黑礦型塊狀硫化物礦床;菲律賓島弧的形成時代要早于日本和琉球,是在前中生代陸殼基底拉張基礎上,與歐亞板塊之間,第三紀由于菲律賓板塊向歐亞板塊之下俯沖形成了島弧鈣堿性火山巖組合,在中新世又有重要的火山活動并一直延至第四紀,其塊狀硫化物礦床除與島弧鈣堿性火山巖有關外,還有中生代與蛇綠巖有關的含銅黃鐵礦型礦床存在。因此,產(chǎn)于島弧的主要塊狀硫化物礦床集中分布于日本和菲律賓, 中國臺灣僅見小型礦床。在菲律賓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與斑巖型銅型礦床共存。島弧帶經(jīng)歷了復雜的多階段演化,晚古生代古亞洲大陸裂解, 形成陸緣裂谷并發(fā)育海底基性火山作用,表現(xiàn)為火山- 沉積巖系,產(chǎn)出別子型礦床;中新世早、中期太平洋板塊向下俯沖造成中基性火山噴發(fā),由玄武巖向安山巖成分演化,中期發(fā)生強烈的酸性火山作用,形成黑礦型礦床。概括起來,帶內(nèi)存在兩類礦化:一類是與與裂谷環(huán)境基性火山巖有關的別子型層狀塊狀硫化物礦床,礦石組分為鋅銅型或銅型,以日本三波川帶別子礦床為典型代表,形成于晚古生代;另一類則是成熟島弧安山質(zhì)火山作用有關的黑礦型塊狀硫化物礦床,礦石組分為鋅鉛銅型特征,主要形成于中新世。黑礦型礦床集中分布于日本東北部綠色凝灰?guī)r區(qū)和北海道西南部,該區(qū)為中新世日本島弧的弧后海槽,共有100 多個礦床,但主要集中于北鹿、雄物川和會津等地區(qū)。北鹿最為重要,已知礦床金屬儲量的85 %在該地區(qū),北鹿盆地被認為是裂谷地塹中的火山- 沉積盆地,盆地中分布有鈣堿性安山- 流紋質(zhì)凝灰?guī)r、凝灰角礫巖和安山- 英安質(zhì)、流紋質(zhì)熔巖以及碎屑沉積巖等組成。多數(shù)礦床產(chǎn)于穩(wěn)定的長英質(zhì)碎屑巖層之上,礦床下盤出現(xiàn)白色的流紋巖穹窿和伴生的角礫巖。北鹿地區(qū)主要由小板礦田、花岡礦田組成,整個北鹿的銅金屬儲量為204萬噸,2 %;鋅510萬噸,5 %; 鉛153萬噸,1. 5 %。三波川帶位于日本的西南部,代表性礦床有別子、佐佐連、大久喜等,其中別子礦床銅金屬儲量為85萬噸,2.6 %。另外,位于日本東北部的日立礦田亦屬別子型,銅金屬儲量為40.4萬噸,2.6 %;鋅10.8萬噸,0.65%。
科迪勒拉造山帶沿美洲西海岸北起阿留申群島,經(jīng)阿拉斯加、加拿大和美國,延至加勒比海,向南與南美科迪勒拉帶相連。由于多次板塊俯沖,科迪勒拉形成了極其復雜的成礦背景,但總體為典型的洋- 陸碰撞的活動大陸邊緣構造環(huán)境。在阿拉斯加地區(qū),礦床規(guī)模普遍為小型,由兩種類型組成:白堊紀鎂鐵質(zhì)火山巖為主的類型,鋅銅型礦化產(chǎn)于沉積巖中,與別子型礦床類似;三疊紀長英質(zhì)火山巖為主的組合,鋅鉛銅型礦化產(chǎn)于玻屑凝灰?guī)r中。
加拿大礦床主要分布于侏羅紀、晚三疊世和部分古生代的安山- 英安質(zhì)熔巖及火山碎屑巖中,已發(fā)現(xiàn)Windy Crggy超大型礦床和3 個大型礦床。另外,靠近陸內(nèi)有以沉積巖為容礦巖石的重要鉛鋅成礦帶,產(chǎn)有Sullivan世界級礦床。
美國境內(nèi)由于后期的破壞,保存下來的礦床規(guī)模不大,主要是發(fā)育于古元古代基底巖系中的鋅銅型礦床,其中R Jerome礦床為特例,形成出露在古生界中的中元古代火山巖中,長英質(zhì)火山碎屑巖,銅金屬儲量為163萬噸,8.5 %; 銀1363t,71 g/t;鋅75萬噸,2%~7%。加拿大的溫迪克拉基礦床是1981年發(fā)現(xiàn)的超大型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礦石組分以銅為主,伴生有鈷銀鋅和金。銅金屬儲量達500萬噸1.52 %; 鈷27萬噸,0.08 % ,認為屬于塞浦路斯型礦床。
阿爾卑斯造山帶橫越歐亞大陸南部,從西歐比利牛斯,經(jīng)阿爾卑斯、高加索、土耳其至伊朗北部,長達數(shù)千千米,向東與喜馬拉雅相接。在該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地處歐洲板塊與非洲板塊的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型塊狀硫化物礦床,按礦帶劃分稱之為Troodos礦帶。它是華力西造山之后,三疊紀又開始張裂,侏羅紀發(fā)育洋殼,形成擴張洋脊,發(fā)生塊狀硫化物礦化造就了塞浦路斯型礦床的形成,第三紀中期發(fā)生擠壓造山?,F(xiàn)代地中海是上新世隨大西洋的張裂海水注入而形成。特羅多斯礦帶,已發(fā)現(xiàn)25 個礦床和65 處礦點,單個礦床多為小型,少數(shù)達中型,最大的avrovouni礦床,礦石量大于1500萬噸,全礦帶銅金屬儲量90萬噸,2.5 %。另尚有土耳其礦帶、高加索礦帶和西喀爾巴阡(捷克斯洛伐克) 礦帶、東南喀爾巴阡(羅馬尼亞) 礦帶以及巴爾干(保加利亞) 礦帶等。
6)中國大陸地塊和造山帶
迄今中國已發(fā)現(xiàn)33 處VHMS 礦床,形成時代自太古宙至三疊紀。累計該類型礦床金屬儲量銅803.8萬噸,鋅632.7萬噸、鉛401.4萬噸,可見是重要的銅多金屬資源來源。
祁連山早古生代造山帶是中國最主要的火山巖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分布地區(qū),其次是三江地區(qū)的中新生代造山帶中,其他地區(qū)分布零星。中國大陸自北向南可分為天山—興安嶺、塔里木—華北、河西—華南、西藏—云南和喜馬拉雅5個構造巖漿帶,這種構造巖漿帶的劃分是粗略的,不能反映中國大陸構造演化及其所表現(xiàn)的巖漿作用特點,但仍大致能看出,處于塔里木—華北構造巖漿帶中的祁連山古生代(主要為早古生代) 火山巖帶和河西—華南構造巖漿帶中的三江中生代火山巖帶是V HMS 礦床的重要分布地區(qū)。此外,處于天山—興安嶺構造巖漿帶,即延入中國境內(nèi)的阿爾泰晚古生代火山巖帶中產(chǎn)有阿舍勒大型VHMS 礦床。處于塔里木—華北構造巖漿帶東端的紅透山大型礦床,是中國目前確認的諾蘭達型VHMS 礦床,以鋅銅礦石組分為特征。該類礦床一般認為產(chǎn)于太古宙—古元古代俯沖島弧的拉斑系列到鈣堿性系列火山巖中,由于紅透山礦床所在華北古陸太古宙—古元古代構造環(huán)境重塑的復雜性,礦床形成環(huán)境的認識還知之甚少。
中國已知V HMS 礦床主要分布于顯生宙造山帶中,主要是造山帶形成前陸殼和過渡殼構造裂解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多已遭受后期造山作用的改造,礦床的定位和形態(tài)已發(fā)生很大變化。洋殼環(huán)境殘存巖石(蛇綠巖) 為容礦巖石發(fā)現(xiàn)的塞浦路斯型V HMS礦床很少,目前確認的有北祁連中奧陶世的雪泉(石居里溝) 礦床, 是有重要找礦潛力的VHMS 礦床類型。
3  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成礦演化及形成環(huán)境
全球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地質(zhì)分布存在著鮮明的演化特征。太古代綠巖中變質(zhì)火山巖主要形成鋅銅型塊狀硫化物礦床,且礦床規(guī)模巨大,如加拿大地盾的諾蘭達和基德克里克等超大型礦床的表現(xiàn),中國的紅透山大型礦床可能亦屬此列。進入古元古代鋅鉛銅型礦床開始出現(xiàn),但礦床規(guī)模減小,中元古代基本沒有有規(guī)模的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形成,到新元古代開始以鋅鉛銅型礦床為主要特色,發(fā)展到顯生宙早古生代,又開始出現(xiàn)鋅銅型礦床,但這類鋅銅型礦床與太古代形成的鋅銅型礦床不同,主要與洋殼有關,礦床規(guī)模普遍不大。
進入晚古生代以后,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再度出現(xiàn),比如西班牙的里奧廷托超大型礦床,仍是鋅鉛銅型和鋅銅型礦床并存,表明了洋殼、島弧/ 陸殼拉張環(huán)境的火山作用均有塊狀硫化物礦床產(chǎn)出。
中新生代是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一個大的發(fā)展時期,可與太古代相比擬,只是形成的范圍更寬闊了,太平洋兩岸及阿爾卑斯造山帶都是形成塊狀硫化物礦床的重要地區(qū),在北美西岸形成有世界上最大的溫迪克拉基超大型礦床??梢?從全球角度講,太古代和中新生代是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最主要形成期,其次是晚古生代,這是由全球大陸形成演化和殼幔作用的節(jié)奏強度決定的。但中國已有的發(fā)現(xiàn),以白銀廠為代表的祁連山早古生代的V HMS 礦床最為重要,與全球的發(fā)現(xiàn)有顯著差異??梢?中國大陸太古代、中新生代和晚古生代火山巖系中,還應進一步加強V HMS 礦床的成礦研究和找礦勘查工作。
太古代陸殼很薄,硅鋁層不發(fā)育,尚未形成鉛的富集,幔源巖漿很容易沖破陸殼形成火山,即使重熔了陸殼亦并沒有多的鉛加入,由于殼幔延化劇烈易形成鋅銅型塊狀硫化物礦床,中國華北陸塊的遼寧紅透山礦床可看作一個響應。中元古代沒有成型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出現(xiàn)是一個令人費解的問題,是火山作用不發(fā)育,但Columbia 超大陸的裂解事件,應該有大規(guī)模火成巖省發(fā)育。沒有形成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原因可能還是火山作用發(fā)育于陸上的緣故,形成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必要條件除了火山作用,還應有海底的環(huán)境,才可形成水巖交換反應產(chǎn)生成礦熱液系統(tǒng)。
新元古伴隨Rodinia 超大陸的裂解,與早古生帶形成拉張洋盆和消減匯聚應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地殼的連續(xù)拉張既有海水的進入,又有各種類型火山作用在加里東造山帶中造山前的發(fā)育,因此形成了各種構造環(huán)境鋅鉛銅型和鋅銅型礦床并存的特點,但由于早古生代或者更早新元古代所形成的與洋殼有關的蛇綠巖難以保存完整,所以與洋殼有關的鋅銅型(應為銅黃鐵礦型) 礦床不十分發(fā)育,但有重要礦床存在,例如阿巴拉契亞加里東造山帶的加拿大紐芬蘭和中國北祁連加里東造山帶的雪泉(石居里溝) 等礦床。
晚古生代由于烏拉爾洋、古特提斯洋和古亞洲洋的大規(guī)模擴張、消減閉合作用,在大洋、島弧、弧后盆地和閉合后的殼幔均衡作用再次拉張環(huán)境形成了各種類型的鋅鉛銅型和鋅銅型礦床,并有西班牙里奧廷托、葡萄牙內(nèi)維斯- 科爾沃和“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等大型超大型礦床發(fā)現(xiàn),形成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成礦史上的又一強成礦期,中國新疆北部阿爾泰的阿舍勒大型塊狀硫化物礦床即是這一成礦時期的產(chǎn)物。
中新生代是大陸飄移、大洋重新格局一個最顯著的時期。中生代太平洋、古地中海(特提斯海) 的強烈擴張和相應的大陸邊緣消減活動,在洋、島、盆不同環(huán)境形成了重要的塊狀硫化物礦床,并且表現(xiàn)為古地中海(阿爾卑斯) 古太平洋東岸(科迪勒拉)中生代強烈礦化,形成與洋殼有關的大型超大型鋅銅型礦床(迪克拉基、塞浦路斯) ,太平洋東岸島弧帶主要是與新生代第三紀島弧裂解有關的大型及規(guī)模不等的鋅鉛銅型礦床的形成(黑礦) ,中國三江的三疊紀呷村鋅鉛銅型礦床應屬于古地中海(特提斯) 東延喜馬拉雅與古太平洋對接處特殊環(huán)境的成礦實例。
通過全球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分布與形成演化分析,不難看出礦床礦石組分的鉛是一個關鍵性的指示元素。鉛在地殼中的豐度為12ppm, 而上地幔、下地幔分別為2.1ppm和0.1ppm,塊狀硫化物礦床中鉛要得以富集,地殼的供給是主要的。因此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從巖漿火山為主要成礦金屬元素來源認識出發(fā),巖漿中有無地殼物質(zhì)的加入,可能是重要的控制因素,洋殼環(huán)境形成的塞浦路斯型礦床可以肯定鉛含量很低,島弧和陸內(nèi)拉張環(huán)境火山作用相關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一般應含鉛,但主要還是與部分熔融巖漿來源的位置或在作用過程中有無地殼物質(zhì)的大量卷入關系密切,因此也有鉛低的礦床,這樣的實例很多。由于鋅與銅的地球化學習性基本一致,礦床中其含量的變化因素很多。由此來看,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礦石組分可劃分為鋅銅型和鋅鉛銅型,銅黃鐵礦型(銅型) 其實可視為鋅銅型的端元例子,是幾乎沒有鋅達到工業(yè)品位的鋅銅型。正確的類型劃分應為銅鋅型和銅鉛鋅型兩大類,在兩大類中,可能表現(xiàn)為端元的銅型和鋅型。
值得指出的是,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分布北半球明顯發(fā)育,南半球發(fā)現(xiàn)稀少,是南半球該類礦床確實不發(fā)育呢,還是勘查程度不夠? 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北半球發(fā)育的各構造環(huán)境或時代的礦床,南半球都有發(fā)現(xiàn)的實例,特別是非洲和南美地臺,應該有進一步發(fā)現(xiàn)的前景。
與火山作用有關的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成礦環(huán)境一直是礦床成因認識中關注的問題之一。已認識到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形成于板塊邊緣,礦床形成時應處于一種張性應力狀態(tài)的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多伴隨著高滲透性的斷裂帶,為成礦流體循環(huán)提供了一種適宜的空間位置,地質(zhì)歷史上保存下來的塞浦路斯型礦床往往是弧后盆地擴張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真正大洋都已消失殆盡,而黑礦所在的島弧背景主要是一種島弧裂谷的環(huán)境,是島弧裂解向形成弧后盆地過程中的產(chǎn)物?,F(xiàn)代海底調(diào)查結果似乎顯出塊狀硫化物礦床形成的環(huán)境非常廣泛,Hezig et al 將其劃分為大洋中脊(太平洋北21°附近礦床) 、洋內(nèi)弧后(Mariana 海槽礦床) 、陸內(nèi)弧后Okinawa 海槽礦床) 和陸內(nèi)裂谷(紅海海淵礦床) 等4 種環(huán)境。這一認識基礎是,火山樣式的差別是由地殼中大規(guī)模構造演化引起的,3 種礦石類型在整個地質(zhì)時代中和造山發(fā)展過程中既是典型礦床的成礦特征,又可作為示蹤其指示環(huán)境變化的重要標志。
最近,Schandl and Gorton討論了高場強元素對VHMS 礦床構造背景的判別,利用各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Th/ Ta 、Th/ Hf 、Th/ Yb 和Ta/ Yb 比率可幫助確定成礦的火山作用是發(fā)生于洋弧、活動大陸邊緣還是板內(nèi)火山巖帶的構造環(huán)境。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學特征可以示蹤VHMS 礦床形成的構造環(huán)境,例如島弧環(huán)境的黑礦和San Nicolas 的流紋巖,與非島弧裂谷環(huán)境形成的Kidd Creek 流紋巖質(zhì)量分數(shù)相比, Th/ Ta 、Th/ Nb 和La/ Yb 比率明顯要高?;鹕綆r的La/ Yb 比率認為可以反映結晶分離的程度和巖漿源的深度,因為高壓條件下殘留的石榴石將會降低熔融體中重稀土元素的含量,導致陡傾的稀土元素模式,而Th/ Ta 比率則認為可以示蹤消減板片加入巖漿形成的狀況以及消減沉積巖石的再循環(huán),或弧形成過程中地殼硅鋁質(zhì)組分拼入的情況。Th/ Ta 質(zhì)量分數(shù)比率低的范圍為板內(nèi)火山帶的特點,活動大陸邊緣升高為6~20 ,洋弧最高為20~75 。Gorton and Schandl 的Th/ Yb-Ta/ Yb 圖解判別認為中生代日本的黑礦主要落入活動大陸邊緣(ACM) 環(huán)境,加拿大地盾大部分太古代的銅鋅型礦床,以諾蘭達(Norandda) 為代表主要落入板內(nèi)環(huán)境。
加拿大地盾諾蘭達(Norandda) 火山雜巖由7~9 km 的雙峰式火山巖堆積組成,火山雜巖核部存在復合相的同火山侵入體,已發(fā)現(xiàn)有19 個塊狀硫化物礦床,礦床形成于15×20 km 大的陷落火山口內(nèi),在2697.9~2697.7 Ma 有限時段內(nèi)發(fā)育5 次流紋巖旋回,其流紋巖地球化學數(shù)據(jù)顯示與其他太古代VMS 礦床類似, 主要表現(xiàn)為較低的Th/Ta為2.2~5.1 。值得指出的是諾蘭達(Norandda) 西約200 km 的Kidd CreekVMS 礦床,含礦的流紋巖流和角礫巖位于科馬提巖和玄武質(zhì)科馬提巖流的頂部,研究認為,科馬提巖、流紋巖火山作用是地幔柱派生裂谷和古老弧組合在緩慢擴張裂谷盆地過程中部分熔融的產(chǎn)物。
產(chǎn)于綠色凝灰?guī)r區(qū)的中生代日本黑礦,認為形成于衰退的島弧裂谷環(huán)境。綠色凝灰?guī)r區(qū)由島弧內(nèi)部長約1500 km 的火山巖帶組成,黑礦地區(qū)的火山巖演化包括安山質(zhì)火山作用、海平面小于3500 m 之下的沉降帶和一系列玄武質(zhì)裂隙式噴發(fā)和微量長英質(zhì)火山巖。沉降帶主要由長英質(zhì)火山中心的噴發(fā)堆積而成,發(fā)育幾個陷落火山口(直徑4~8 km) 。礦床均產(chǎn)于這些陷落火山口水深小于1000 m 的“邊緣凹陷”中,賦礦巖石為鎂鐵長英質(zhì)火山巖和凝灰?guī)r,并密切與塊狀流紋質(zhì)熔巖穹隆相關。黑礦的長英質(zhì)火山巖多投點于活動大陸邊緣,Th/Ta相對較高,為(7.0~17.5)。
Large R R. Australian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 Features , Styles , and Genetic Models[J ] . Economic Geology , 1992 , 87 : 510-741.
Sawkins F J .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s in Relation to Geotectonics[J ] . Geolog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 , 1976 , ( SpecPager 14) : 221-240.
Hezig P M , Hanningtong M D. Polymetallic Massive Sulfides at the Modern Seafloor : A Review[J ] . Ore Geological Review , 1995 , 10 : 95-115.
Binns R A , Scott S P , Bogdanov Y A. Hhydrot hermal Oxide and Gold-Rich Sulfide Deposit s of Franklin Seamount ,Western Woodlark Basin , Papua New Guinea[J ]. Economic Geology , 1993 , 88 : 2122-2153.
Urabe T , Yuasa M, Nakao S , et al. Hydrothermal Sulfide from a Submarine Caldera in the Shhichito Iwojima Ridge , Northwestern Pacific[J ] . Marine Geology , 1987 , 74 : 295-299.
Urabe T , Marumo K. A New Model for Kuroko2Type Deposit s of J apan[J ] . Episodes , 1991 , 4 (3) : 246-251.
Wilson M. Igneous Petrogenesis [M] . London : Unwin Hyman , 1989.
Halbach P , Nakamura K, Washsner M, et al. Probable Modern Analogue of Kuroko-Type Deposits in the Okinawa Trough Back Arc Basin[J ] . Nature , 1989 , 338 : 496-499.
Fouquet Y, Stackelberge U , Charlou J L , et al . Metallogenesis in Back-Arc Environments: t he Low Basin Example[J ] . Economic Geology , 1993 , 88 : 2154-2181.
Sharpe R , Gemmell J B . The Archean Cu-Zn Magnetite-Rich Gossan Hill Volcanic-Hosted Massie Sulfide Deposit ,Western Aust ralia : Genesis of A Multistage Hydrothermal System[J ] . Economic Geology , 2002 , 97 (3) : 517-539.
Barley M E. A Review of Archean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fide and Sulfide Mineralization in Western Australia [ J ] .Economic Geology , 1992 , 87 : 855-873.
Yakubchuk A S. Architect ure and Mineral Deposit Settings of the Altaid Orogenic Collage : A Revised Mode[J ] .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2004 , 23 : 761-779.
Stoltz A J , Large R R. Evaluation of the Source Control on Precious Metal Grades in Volcanic-Hoste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s from  Western Tasmania [ J ] . Economic Geology ,1992 , 87 : 720-738.
Stanton R L. Magmatic Evolution and t he Ore Type-Lava Type Affiliations of Volcanic Exhalative Ores[J ] . Australasian Institul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 Proceeding , 1990 ,15 : 101-107.
Krvtsov A I. Ore2Forming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 of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on Ancient and Modern[J ] .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 1987 , 29 (11/ 12) : 1425-1437.
Schandl E S , Gorton M P. Application of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to Discriminate Tectonic Settings in VMS Environment s[ J ] . Economic Geology , 2002 , 97 ( 3) : 629-642.
Ohmoto H. Formation of Volcanic-Associated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the Kuroko Perspective [J] . Ore Geologica Review , 1996 , 10 : 135-177.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九九视频通过这里有精品| 亚洲中文在线男人的天堂| 日韩综合国产欧美一区| 少妇特黄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套内射免费精品|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综合| 东北女人的逼操的舒服吗| 冬爱琴音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91在线播放在线播放观看|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视频| 手机在线观看亚洲中文字幕| 91日韩欧美国产视频| 激情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青偷人人妻潘金莲|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 人妻露脸一区二区三区| 大香蕉网国产在线观看av| 2019年国产最新视频| 黄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国产精品高清|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 少妇丰满a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的另类视频| 日本三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欧美黑人暴力猛交精品| 亚洲做性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免费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人妻| 亚洲天堂有码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99午夜福利视频| 天堂av一区一区一区| 最好看的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精品人妻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潮|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