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郵驛及其驛站封 一、云南驛道的發(fā)展史
云南的郵驛始于春秋舊中國時期,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為蜀郡太守,其后父子修筑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同時還在敘州(宜賓)開鑿棧道,修筑了通往云南滇東北大關、昭通的驛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在全國下令修筑“馳道”,在西南群山峻嶺中繼續(xù)開鑿棧道,并在原棧道的基礎上加寬,向前伸展,艱苦地修通了北起敘州,南抵云南建寧(曲靖)的棧道,這些棧道因寬五尺而名曰“秦五尺道”,這是云南有史記載的最古老的驛道,這些驛道既運輸物資促商貿(mào)繁榮商業(yè),又是郵驛古道。 公元前202年,劉邦先后滅秦擊敗項羽后,建國西漢,西漢早期在云南的郵驛,基本沿用秦朝的五尺道,后在此基礎上加寬到一丈。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入滇,在滇池旁設益州郡(晉寧),后向大理、永昌(保山)進發(fā),同時修通了驛道。 這樣在漢武帝時,在云南修通道路有二條:其一從敘州到建寧,此道史書稱西南夷道,又稱夜郎道。其二從益州到大理,再到永昌,此道稱博南山道。這條道后經(jīng)騰越(騰沖)到緬甸后。又分兩條路:一條從緬甸北部到印度,再經(jīng)波斯到歐洲;另一條經(jīng)騰越到緬甸南部出海到西方。 此處還有兩條道只到云南的邊境,一條以四川峨邊縣進入大涼山,再跨越西寧河到西寧(西昌)。另一條從巴符關(合江)到夜郎后)又從東邊夷道縣西進到云南邊境,稱夷道,古稱靈光道。 后經(jīng)歷了東漢、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這些道路變化不大。但到公元751年和公元754年曾在大理發(fā)生兩次規(guī)模較大的戰(zhàn)爭,即天寶戰(zhàn)爭。由于軍事、通訊的需要,對博南山道進行過修整,后云南先后建立了南詔國、大理國。 以后又經(jīng)過了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到元朝憲宗二年蒙哥派遣他的弟弟忽必烈率十萬精兵經(jīng)甘肅、四川遠征云南,次年兵入大理,討平大理國,建立云南行省。同樣由于戰(zhàn)爭的需要,沿途又一次對道路大肆擴建修整,并保持與中央的暢通,沿途均建驛站。 到明清兩朝云南的驛道基本定型,以昆明為中心,向四周擴展。 南路:昆明、呈貢、晉寧、昆陽、玉溪、通海、蒙自、蠻耗到越南。 東路:昆明、大板橋、楊林、易隆、馬龍、沾益,平彝到貴州。 東北路:昆明、嵩明、尋甸、東川、昭通、老雅灘到四川。 西路:昆明、安寧、祿豐、楚雄、云縣、大理、保山、騰越到緬甸。 西北路:大理、麗江、中甸、阿墩子到西康(今屬西藏)。 北路:昆明、富民、武定、元謀后渡金沙江到四川。 二、清代云南的郵驛機構 春秋舊中國時代的郵亭一般歸亭長、督郵之類的鄉(xiāng)官管理,歷代經(jīng)過改進,到元朝才成為驛站這一較完整的制度。對驛站最大的改革就是建立固定的地方,喂養(yǎng)一定的馬匹,作短途接力轉送。明清兩代的驛站,都源于元人,計站名稱各地不同,有些地方五里稱亭,十里稱塘,明代的軍報稱塘報。而云南則多稱鋪,昆明市內(nèi)的石橋鋪,兩郊的黑林鋪、東郊的金馬鋪東南路的十里鋪都是原來驛站的名稱。 驛站的設置,人員的多少視路途環(huán)境的情況,交通的簡繁而定,一般在四五十里到百里不等。馬在定額內(nèi)分站馬、櫪馬、備馬。站馬帶好鞍韉等待使用,櫪馬是在槽的馬,備馬是作為預備的馬。 清代中央的郵驛機構由兵部車駕司主管,交通發(fā)達的省區(qū)由專管驛傳的驛傳道管理,云南由于交通不發(fā)達沒有專職驛傳道,由臬臺兼管,其頭銜是云南接察使司兼管全省郵驛事務。下一級的郵驛就由糧儲道兼管,道以下為州縣官管理,具體經(jīng)辦由書吏、鄉(xiāng)約、保正之類的小官辦理。一般的公文也就由縣前鋪開始逐站遞出,然后又把發(fā)入的文書捎回。但是云南總督對北京的奏折,以及北京對云南下達的命令和指示——上諭,是由總督衙門直接辦理,其辦理這一專管業(yè)務的機關叫賚奏廳,設在督轅對面(在今昆明云瑞小公園的西南角)。如遇奏折發(fā)出,由差使一人站立轅門,高呼“賚奏”二字,賚奏廳官吏馬上入衙領命,奏折用黃綢包袱包扎,到北京后由通政司開拆。這種奏折,有時不直接交驛站辦理,而由總督衙門常設巡捕承辦。根據(jù)秦報的內(nèi)容及緊急程度,從常差的日行二百里——八百里不等,三百里以上者就只有經(jīng)常坐在馬上,因為驛站制度規(guī)定換馬不換人。五百里以上者從發(fā)站日起用帛將人縛住后,作活扣纏于馬上,日夜不停的奔跑,為防止賚奏人疲乏,行恣為背負奏折,手持堂鑼一面,不時敲擊開道,驛站聞聲即將站馬備好,茶飯端出。緊急特差即以好飯好菜伺候。 此外,云南還有一特殊情況,為其他省驛站所無。封建科舉考試時每三年闔省舉行鄉(xiāng)試,高中者將到北京去再試。因云南遠離北京幾千里,特照顧進京應試者使用驛站馬匹,由學臺報請總督,頒發(fā)一塊火牌,用牌牽馬進京趕考。 云南在清史上發(fā)生過吳三桂的“三藩之亂”,清康熙帝曾下令設立傳送軍事情報的急遞通信組織“筆帖式”,每400里設一員。日傳千里,這些組織于康熙二十年后撤消。 清初,云南設巡撫,康熙三年(1664)貴州并入云南駐貴陽,二十二年移駐云南,雍正五年(1727)云貴總督兼轄廣西,十二年停轄廣西,乾隆元年(1736)設云南總督,二十年復改云貴總督,光緒年間裁。清代云南省領府14,直隸廳6,直隸州3,廳12,州26,縣41,土府1,土州3,土司18。以上云南驛道的發(fā)展和清代云南的郵驛機構,在一些史書中均介紹過,筆者只是概括重復綜述一下。 三、清代云南的驛站封探討 筆者收集云南的驛站封僅有十年的歷史,共收集到十多個,下面挑選其中的幾個介紹分析如下: 其一是一件同治十年(1871)十一月初一由云南府(昆明)巡撫府遞送蘭翎補用千總楊大受的公文封,封面左上蓋有“沿鋪飛遞”字樣,有二個官印,封背有云南巡撫部院封幾個大字加二個官印。 此封是目前筆者收集和見到的云南最早的驛站封(因個人見識有限,可能還有更早的)?!把劁侊w遞”說明是一般的緊急公文封,由于云南的驛站多稱鋪,所以就蓋沿鋪飛遞的字樣。同時此封也是上級(巡撫)對下級發(fā)放的公文封。 其二是一件同治十二年(1873)八月廿九日由云南府巡撫府遞送蘭翎六品頂戴盡先板把總楊文英的公文封,封面有二個官印,封背有云南巡撫部院封幾個大字加二個官印。 此封是巡撫部院發(fā)放的公文封。 其三是一件光緒十六年四月廿九日由云南府全省營務處遞送綏靖左哨哨長補用都司張映寬的公文封,封面有一個官印,右下有“限日行三百里”幾個字,封背有云南全省營務處封幾個大字加二個官印。 此封是一個限行里數(shù)的緊急公文封。 其四是一件光緒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由云南府布政使司遞送云南分巡臨安開廣道的公文封,封面僅有年月日及一個官印,封背右邊有“欽命云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裕”蓋印黑字,左邊為云南分巡臨安開廣道幾個毛筆字,中有二個大官印。 此封是另一種格式的公文封。 其五是一件光緒二十六年二月十九日由云南府云南團防保甲總局遞送東路波羅堡后龍寺村館師楊懋清的公文封,封面有一個官印,印旁加蓋“云南府代行代拆”幾個紅字,右下留有“快驛飛遞”幾個字。封背是云南團防保甲局封幾個大字和二個官印。 此封是云南團防保甲總局請云南的驛站代遞的公文封。 其六是一件光緒三十年九月廿日由云南省城布政司遞送浪穹縣的公文封,封面有一個官印,左下有“火速飛遞”幾個字。封背是云南布政使司封幾個大字和二個官印。 其七是一件宣統(tǒng)三年三月初七由云南省城云貴總督府遞送游擊銜補用都司喬良才詢公文封,封面蓋有一個官印,封背是欽命云貴總督兼管云南巡撫封幾個大字和二個官印。 其八是一件緊急公文封,封面右邊是巡調署云南昭通鎮(zhèn)標督右營督辦江防管帶巡防隊第二營的條蓋,中間為收信人:云南宣威電報局委員韓大老爺。收信人右邊為:損遲延如違查究不貸”。左邊為“沿途便差不分夜雨星速飛遞”。封背是空白。這是另一種格式的緊急公文封。 四、分析討論 1.云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歷史上是古滇國,從春秋舊中國和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才逐漸與內(nèi)陸建立了商貿(mào)和郵驛關系。 從漢武帝開始,已正式成為漢朝的疆土。但由于山高皇帝遠,統(tǒng)治者勢力顧及不到時,云南又成為國中國,從唐朝始先后建立南詔國、大理國,在清朝還發(fā)生吳三桂叛亂。這些都是由于特殊的歷史背景,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多民族自強獨立性所造成。所以歷代統(tǒng)治者對云南多用大捧加安撫的政策,對委派到云南的官員比較重視能力及對其的監(jiān)視。到清朝三藩之亂后,更是如此。 2.現(xiàn)在筆者收集到的這些驛站封,是清末最后三個皇帝統(tǒng)治時期,云南省境內(nèi)官員互寄的驛站封。致于云南省與北京中央統(tǒng)治集團互寄的驛站封實物,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 3.從這些驛站封中可以看出,驛站封印制書寫格式不統(tǒng)一,各級官吏各行其是。 各種驛站封寄遞用語的不相同,如 “沿鋪飛遞”、“限日行三百里”、“快驛飛遞”、“火速飛遞”、“損遲延如違查究不貸”、“沿途便差不分夜雨星速飛遞”等。其實這些都是馬封,不騎馬飛遞,誰能在云南高原的群山峻嶺中飛跑得長久,寄遞用語五花八門的原因,筆者分析這是清代云南各級官員自三藩之亂后調動頻繁,而且來自全國各地,相互監(jiān)督,難形成一個新的反叛勢力。官員根據(jù)自己原住地用語寫印寄遞用語所致。 4.皇帝老爺搭委派云南總督、巡撫、布政史等大員時,也派駐大員進行監(jiān)視,這些官員軍隊在監(jiān)視云南地方官的同時,也是一支保衛(wèi)邊疆的力量。這些官員軍隊都是獨立的,直接對北京負責。 5.1881年法國侵犯越南北方,威脅滇桂邊疆,應越政府的請求,清軍于年底開進越南北圻,由于當時電報未通,奏折往返須五十余日。為使滇桂駐軍與北京的通訊聯(lián)絡通早,1883年左宗棠主持修建從鎮(zhèn)江→南京→漢口→成都→重慶,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大干線。但在云南境內(nèi)由于滇道之難,環(huán)境復雜,僅在宣威(1887年)、云南府(1886年)、蒙自(1886年)建立電報局。北京下達的指令,可用電報下發(fā)到重慶,再由驛站飛遞到敘府→昭通→宣威,宣威電報局用電報發(fā)送到云南府或蒙自,這樣能節(jié)省不少時間。 6.本文后部分是根據(jù)自己有限的收藏,用實物映證部分云南郵驛的歷史和清末云南郵驛實存的情況,光緒二十三年(1897)大清國家郵政局成立,同年一月十九日云南蒙自也成立大清郵政總政,但云南的郵驛機構仍然存在,直到清王朝氣數(shù)全盡后,云南的郵驛才隨之消亡。 7.本文的這些驛站封凸現(xiàn)出來的這些信息,只是云南郵驛史的一斑,云南邊陲的郵驛史還待進一步發(fā)掘、研究、整理。 參考資料 云南文史資料選輯 中國政協(xié)云南省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62年。 云南省志卷三十五郵電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中國近代郵電史,人民郵電出版社,1984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