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式 坐身圖說
前言 坐功圖式,在佛道兩家是一種最多最慣用的練功方式。一般坐勢有三種,曰天盤、人盤、地盤。天盤式是以兩腳交疊于兩大腿根部之上,腳心朝天,又名雙打膝。天盤式被認為是標(biāo)準(zhǔn)坐勢,佛門稱此坐勢為上兜率天(即欲界六天中第四天),能知足而生歡喜之心,入彌勒菩薩所。人盤式是以一腳抬于相反的大腿根部,腳心朝天,另一腳平放于下,也有墊起朝天腳的作用,因雙腳形成一上朝一下墊,類如“人”字,故名。又稱單打膝。此坐勢是坐天盤尚有困難,可以兩腳輪換天盤的過渡坐勢。地盤式即兩腳平地交疊盤坐,是初習(xí)練功人的坐式。上三種坐式是先由地盤始,待腿腳適宜再升人盤,最后階段升天盤。 但依仙學(xué)的傳統(tǒng)以及本質(zhì)內(nèi)涵而言,我們首先應(yīng)該知道,盤坐是人類從原始社會遺留下來的生活習(xí)慣。至今在北方燒炕的地方,人們?nèi)砸员P坐炕上為生活習(xí)慣。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有盤坐而且是天盤坐的習(xí)慣,那他一生保持這個習(xí)慣就不成問題。佛道練功者不過是沿襲了這種習(xí)慣,而且強化了這種坐式的練功內(nèi)涵。知此,當(dāng)知盤坐并不神秘。其次,盤坐的姿勢并不在于盤坐的形式,而在于經(jīng)絡(luò)通暢、氣脈流通、天人合一的效果。能達此效果,無論天盤、地盤、人盤,皆可行之;不能達此效果,無論天盤、地盤、人盤,行之有害無益。所以說,打坐練功是在特定環(huán)境條件和階段下選擇的一種練功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因為靜站之樁功和靜臥之睡功亦可達異曲同工之妙。相反,歷來佛道二門中亦多有不諳此理之士,枯坐空禪,坐相倒是滿正經(jīng),但由于越坐經(jīng)絡(luò)越不暢,越坐氣脈越不活,坐之久久,兩腿坐變了形,坐成了殘疾??芍?,力在坐心,功在活氣。非此不稱坐功也。 注:本式演示為散盤(地盤)坐式。 1、握固思神 散盤坐定后,雙手做環(huán)拱式;豎起脊梁,端正上體,下頦內(nèi)收,脖頸后靠,虛領(lǐng)頂勁;舌舐上腭,牙關(guān)扣閉,目光平視,心平氣和,任呼吸自然悠揚運行(見圖1)。 2、合掌跌跏 待身中覺有內(nèi)氣涌動,一而再,再而三,成呼之欲出之勢時,兩手分展上揚,合掌并于胸前(或指尖對照鼻尖)成獻杵勢(見圖2)。勢成后自然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神凝氣聚于五臟六腑。 注意:對呼吸可行“聽息”法。有意在而不著意。 3、雙手推門 坐式不變,雙掌行“出爪亮翅”勢,一如雙手推門(見圖3)。三推三收,呼吸三口。此式使氣會通百脈。 注意:“使氣會通百脈”是其目的和效果,并非強行使氣。 4、雙鳳朝陽 在上式三推三收完畢后,雙掌落位于臉旁肩胛兩側(cè)(見圖4),自然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以胸為中心,活潑流通,一團氤氳。 說明:此式兩掌排立,頭在中間,兩個大拇指好像兩個鳳頭,余四指如鳳尾,頭于中間似太陽,故名“雙鳳朝陽”。 5、伸肱理脈 坐姿不變,雙掌做“飛鷹展翅”狀,三展三收,呼吸三口(見圖5、6)。 此式作用在伸肱理氣,貫注百脈。 6、托天開胃 坐姿不變,雙掌平撐后向上舉托,如“雙手托塔”之狀(見圖7),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心胸舒展,胃氣開暢。 7、負重固腋 將托舉之雙掌以雙肘尖前旋使雙臂順直,然后緩緩下落,下落至頭頂上方時兩掌翻轉(zhuǎn)向內(nèi),與兩頰成順勢掌,落至與臉相照為定位(見圖8、9),猶如三峰峙立。兩肘緊夾兩腋,豎立之掌臂如負重物。勢成后自然呼吸三口。 8、右爪理肺 接前式做“龍?zhí)接易?#8221;勢(見圖10、11),勢成呼吸三口。 此式有調(diào)理肺氣之效。 9、左爪理肝 前式畢,兩臂翻轉(zhuǎn)接行“龍?zhí)阶笞?#8221;勢(見圖12),勢成呼吸三口。 此式有調(diào)理肝氣之效。 10、盤坐橫肱 前式畢,雙掌向上翻揚,向中下落,平端于頸下,與肩成“一”字狀;兩掌間距約一拳大小的位置(見圖13、14),勢成呼吸一口后,以肘帶臂向兩側(cè)盡力三撐(見圖15),撐擴胸吸氣,收時呼氣。 此式功在使氣回旋于四肢百骸。 11、叉掌平胸 在上式第三撐畢后,隨呼氣將兩掌叉指相合,平端于胸前,深勻綿長呼吸三口(見圖16)。 此式功在使氣凝聚于上焦而疏通調(diào)節(jié)上焦。 12、合掌下按 上式畢,將疊掌從胸前緩緩下按,隨下按緩緩呼氣(見圖17),勢成后深勻綿長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貫注下焦而疏通調(diào)節(jié)下焦。 13、平掌前推 接前式,將雙手叉掌打開,于腹前向兩側(cè)平旋內(nèi)收,收至兩脅處陰掌翻為陽掌,兩掌平端盡力向前推出(見圖18、19),勢成后呼吸三口。 14、兩掌分排 接前式,兩掌翻轉(zhuǎn)向下再向外向兩邊揮臂分排(如圖20),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調(diào)理中焦之氣。 注意:分排時以兩掌根與腕部著力,勢成有力撐兩邊之勢。 15、扣掌背按 接前式,兩掌背于身后,十指交叉,手心朝上,盡力下頂,身體上挺(見圖21),做勢時稍憋氣一口,勢成后松氣,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由中焦又降至下焦。 16、叉掌前推 接前式,松開背后扣掌,挨身向身前平舉,舉與肩平時十指交叉成空心扣掌,然后以掌背用力向前推撐(如圖22),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由下焦翻上中焦。 17、翻掌前推 前式畢,將扣掌翻轉(zhuǎn),掌心朝外,仍以掌背用力向前推撐(見圖23),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貫滿中焦。 18、排掌理中 前式畢,將翻掌打開,兩掌隨揮臂向兩邊分排,如推兩扇重門(見圖24),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散注于中焦。 19、陰掌刺空 前式畢,兩掌向腹前回旋而下,遂貼腹胸如同兩支利劍直插而上,以腕著力盡力向上伸撐(見圖25),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由中焦沖運上焦。 20、叉掌頂天 接前式,將兩陰掌內(nèi)旋相照,十指交叉,以扣掌盡力伸撐(見圖26),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輕清之氣升浮于上焦。 21、叉掌前推 接前式,將托舉之叉掌向前下放,落于肩平,以掌背盡力前推(見圖27),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純陽之氣歸結(jié)中焦。 22、翻掌前推 前式畢,將叉掌收退胸前,遂翻掌向外,向前盡力推頂(見圖28),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團聚充盈于中焦。 注意:勿論站坐之功,推掌時不能挺胸凹背,保持中正坐勢。 23、兩掌分排 接前式,松開推掌,兩掌隨揮臂向左右盡力分排(見圖29),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純陽之氣散注于中焦。 24、叉掌背撐 此式與第十五勢“扣掌背按”同(見圖30)。 25、左摘星斗 前式畢,右手握拳背于身后(叉腰亦可),左手向左上方揮揚,與左腿成直線,舉目仰望左手背(見圖31),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勢功在引氣左升。 26、左背拔力 接前式,將左舉之手臂下落,手于額前向頭右邊繞至左耳后變掌為拳,如同握住身后背著的刀柄;而右手則如握著刀鞘的下部,兩手握定后,左手作用力拔刀勢,右手則作捋鞘勢,兩手反向用力一撐(見圖32),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勢功在引氣左升后復(fù)導(dǎo)氣右旋。 27、左弓打蛋 接前式,左拳松開變掌,以虎口為領(lǐng)成側(cè)掌向右一揮,復(fù)轉(zhuǎn)掌向左側(cè)推撐;右拳同時松開成爪向胸前回旋,與左掌形成握弓和捏彈狀,隨左拳向左推出,右爪變握拳向右回拉。兩手成反向用力(見圖33),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挽氣和肝。 28、右摘星斗 與25式“左摘星斗”要領(lǐng)同,惟姿勢相反(見圖34)。 此式功在引氣右升。 29、右背拔刀 與26式“左背拔刀”要領(lǐng)同,惟姿勢相反(見圖35)。 此式功在導(dǎo)氣左旋。 說明:易筋內(nèi)功運身十大式,功在全面疏通人體經(jīng)脈。如后升前降者,功在運行子午周天;如此左升右旋,右升左旋者,功在輪轉(zhuǎn)運行天盤清輕之氣,和中益上。25~30式原均名“摘星換斗”,意為從上焦改造人體乾坤。 30、右弓打蛋 此式與27式“左弓打蛋”要領(lǐng)相同,惟姿勢相反(見圖36)。 此式功在挽氣潤肺。 31、陰掌伸臂 接前式,放下開弓打蛋手勢,兩手以陰掌(掌心朝下)往兩邊揮臂如“一”字狀,盡力一伸(見圖32),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通利中焦關(guān)竅。 32、雙手托天 接前式,兩掌上揚,盡力上伸,成“托塔頂天”之狀(見圖38),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通達上焦關(guān)竅。 33、按掌下氣 接前式,挨身放下托舉之掌,復(fù)將兩掌疊放于腹下丹田處(見圖39),平心靜氣,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由通達上焦轉(zhuǎn)而通達下焦。 34、雙手再托 前式畢,兩臂復(fù)舉,兩掌相交向上虛托,以掌盡力上撐(見圖40),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復(fù)由下焦通達上焦。 35、陽掌伸臂 接前式,虛托雙臂分向兩邊下放,變陽掌“一”字展臂,以肘窩、肩根盡力向兩邊一撐(見圖41),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復(fù)由上焦通達中焦。 36、合掌護丹 接前式,兩掌收于腹下丹田處,手掐太極訣(見圖42),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由中焦通達下焦關(guān)竅。 37、陰掌伸臂 此式與31式“陰掌伸臂”同(見圖43),功在使氣由下焦通達中焦。 38、收抱腹前 接前式,兩手掐太極訣收抱腹前(見圖44),然后將身上抬,復(fù)將身落坐,緩緩而行。抬身吸氣,坐身呼氣,三抬三坐,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三焦之氣各歸其位。 39、下手通關(guān) 接前式,松開掐訣手成陰掌(掌背朝外)于腹前十字交叉,然后向左右肩兩側(cè)盡力分開(見圖45)。 說明:此式為過渡動作,功在使氣斜開周身關(guān)竅,僅隨動作自然呼吸。 40、陰掌伸臂 接前式過渡動作,陰掌伸臂一字展開,兩陰掌盡力向兩邊一排(見圖46),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橫開周身關(guān)竅。 41、屈肱抱肩 接前式,兩臂向前收回,兩手屈肱抱肩,并有沉坐之意(見圖47),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使氣通透周身關(guān)竅。 42、陽掌伸臂 接前式,將抱肩之兩掌保持原交叉勢下放胸前變?yōu)殛栒疲缓箨栒谱冚p握拳(或仍以陽掌)向各自兩邊盡力一排(見圖48),呼吸一口,復(fù)將兩臂向兩邊盡力一撐,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橫向通達舒展周身關(guān)竅。 43、屈肱抱肩 此式與41式同(見圖49),左右臂放上放下均可。 44、陰掌伸臂 此式與37式同(見圖50)。 45、握拳伸臂 接前式,將陰掌變緊緊握拳盡力向兩邊一撐(見圖51),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關(guān)閉周身關(guān)竅。 46、拳腰舒氣 接前式,將兩拳向胸前旋落而下,抵放于兩肋下胯骨處(見圖52),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關(guān)閉周身關(guān)竅。 47、叉腰舒氣 接前式,將兩拳打開,改為拇指朝前,其余四指在后的叉腰姿勢(見圖53),勢成后呼吸三口。 此式功在關(guān)閉周身關(guān)竅。 48、收抱腹前 接前式,兩手掐太極訣攏放于腹下丹田處(見圖54),呼吸三口,以定神氣。 49、環(huán)拱正立 接前式,兩手端臂做環(huán)拱勢(見圖55),配合呼吸,導(dǎo)氣沿督任二脈后升前降,吸升呼降,行三遍。然后行自然呼吸不拘時間。待覺需要收功下座,即兩手搓摩使微熱,撫摩面部若干遍,待周身氣靜,腦目清醒,即可收功下座(見圖56)。 注意:若下座時腿腳麻木,可慢慢開展,先摩擦足心,再按摩腳面、腿部,待正常方可下座起身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