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瓜與葫蘆瓜出自一宗,葫蘆瓜是它的一個變種,因此名稱相混。瓠瓜原產(chǎn)非洲,7000年前在我國即有栽培,與葫蘆瓜相近。
營養(yǎng)價值
瓠瓜和葫蘆瓜對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維持機體的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但與其他蔬菜相比,其營養(yǎng)價值較低。不過它們都含有一種干攏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chǎn)生干攏素,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發(fā)揮抗病毒和腫瘤和作用。因此,瓠瓜和葫蘆瓜一樣,宜于一般人食用。
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用法用量
1、瓠瓜和葫蘆瓜一樣,只能熟吃而不能生吃,且多在夏季食有。
2、瓠瓜的食用法同葫蘆相似,有炒、燴、做湯、制餡等,如瓠子餅、瓠子塞肉、瓠瓜燉腳爪、瓠瓜燉肥鴨、瓠瓜淡菜湯和焦炸嫩瓠子塊等。
食用功效
瓠瓜性平,味甘淡;入肺、脾、腎經(jīng);
具有利水消腫,止渴除煩,通淋散結(jié)的功效;
主治水腫腹水,煩熱口渴,瘡毒,黃疸,淋病,癰腫等病癥。
春天的油菜花開---西葫蘆雞蛋餅
簡介:
材料:
做法:
先把雞蛋攪勻,加一點鹽 西葫蘆切成細絲,越細越好 取適量面粉,把雞蛋和西葫蘆放進去,加適量鹽,加清水,攪拌均勻 不要太稀,基本上像糊糊狀,鍋里放上少量油,占滿整個鍋底,放入適量面糊,拿起鍋子,讓面糊滾成一個圓盤子,占滿這個鍋底 中火烤制兩邊金黃,西葫蘆的綠色也透落出來了,感覺像盛開的油菜花
小訣竅:
喜歡吃松軟的,可以雞蛋多一點 鍋上一定要有少量油,否則雞蛋多,就變成做蛋卷了,會很干 鹽,根據(jù)個人口味添加
西葫蘆炒雞蛋
材料:
主料:西葫蘆200克,雞蛋150克,調(diào)料:鹽4克,味精2克,大蔥10克,植物油30克
做法:
1.雞蛋打散加鹽、味精攪勻; 2.炒鍋熱油,雞蛋放入鍋內(nèi)炒熟待用; 3.鍋內(nèi)熱油,放入蔥花炒香,西葫蘆下鍋翻炒,加鹽調(diào)味; 4.西葫蘆炒熟時加入雞蛋翻勻出鍋。
小訣竅:
食物相克: 雞蛋: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jié){、茶同食。
懶人廚房-家常菜西葫蘆木耳炒雞蛋
材料:
做法:
1.西葫蘆洗凈切片,木耳泡發(fā)開,雞蛋打碎加少許鹽,黃酒 2.先炒雞蛋,炒至結(jié)塊盛出 3.再下油鍋炒西葫蘆和木耳,加少許水略煮,放入蝦皮 4.西葫蘆半熟時加鹽調(diào)味,再放入雞蛋混炒幾下,最后放點雞精就成了
清炒西葫蘆
材料:
做法:
1.西葫蘆買回來在清水里浸泡兩個小時以上(因為我做的時候皮是不刮掉的,所以多泡 會兒),用刷子洗干凈,切成絲. 2.大蒜3-4瓣拍碎切成蒜蓉. 3.起油鍋,小火爆香蒜末,下西葫蘆絲爆炒,加少量水稍煮,等西葫蘆軟了加點鹽,雞精就 可以出鍋了.
涼拌西葫蘆
材料:
做法:
1.西葫蘆切條、過開水、過冷水、然后加點蒜沫、糖、醋、鹽、香油、丁點兒味精就好了。
西葫蘆燴番茄
材料:
做法:
步驟1:蒜切末,西葫蘆去瓤切片,番茄切塊 步驟2:鍋中加水,水開倒入西葫蘆加鹽焯一下水,然后裝盤備用 步驟3:熱鍋倒入油,加入蒜末煸炒爆香 ,然后加入番茄翻炒(番茄一定要用熟透的,那樣能炒出紅油來)炒出來使這個樣子滴 步驟4:倒入西葫蘆,,加入一點鹽,少許白糖翻炒幾下即可
瓠子塞肉
材料:
主料:豬肉150克,瓠子400克,淀粉15克,蔥花少許,姜末少許,精鹽,醬油,料酒適量
做法:
1.瓠子洗凈去皮,兩端切去少許,切成1寸2分長的段,挖去籽備用。 2.豬肉洗凈切碎,剁成肉末,加入淀粉、精鹽、醬油等調(diào)味品拌成餡,將瓠子心內(nèi)抹上淀粉,把肉餡塞入,兩頭用淀粉按平,放入鍋內(nèi),加開水適量(淹沒瓠子一半即可),再加精鹽、醬油等,燒開后,用文火燜燒,瓠子發(fā)軟,肉餡熟時即成。
瓠瓜燉雞
瓠瓜燉雞
簡介:
這是一款家鄉(xiāng)菜,同樣的方法可以燉鴨、豬肉、排骨等。瓠瓜,俗稱戶子。
材料:
做法:
1.雞肉切大塊飛水。 2.姜切大片,蔥扎成蔥結(jié)。 3.瓠瓜切大塊。 4.飛水洗凈后的雞塊入鍋加水、蔥姜、鹽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燉約半小時左右加瓠瓜(我煮的時間有些長,雞肉已經(jīng)很爛了,不太好看),開鍋后再煮四五分鐘,加胡椒粉、雞精調(diào)味即可。
西葫蘆燜燒肉
簡介:
廣東人的酒席,頭盤很喜歡上紅燒乳豬,好的餐廳,那乳豬烤的豬皮爽脆,甘香可口,令人垂延欲滴。吃完后,主人家一般請客人將未消滅的乳豬打包回家,拿那豬頭來煮個粥,好吃。那天去喝喜酒,就打包了些紅燒乳豬回來,豬頭就煮了粥,還有些豬肉,拿來炒西葫蘆,兩者味道相溶,豬油滲透入菜中,味道香濃,好吃。
材料:
做法:
1.乳豬肉切塊,西葫蘆切片。 2.起油鍋,爆香蒜頭,下西葫蘆煸炒。 3.待西葫蘆稍微變色,加入乳豬一起翻炒一會兒。 4.加入生抽、糖調(diào)味,溜點水稍微燜一下。 5.出鍋了,好香。
西葫蘆炒臘味
簡介:
今天我來湊熱鬧,看到絲絲的臘肉,俺也上一個。臘味至今家里還有,放在冰箱的冷凍室,有時拿出來嘗嘗,不錯。
材料:
西葫蘆1根,臘肉適量,臘腸適量,生抽適量,鹽適量,蒜適量
做法:
1.將西葫蘆洗凈切片,臘味切片。 2.起油鍋,爆香蒜頭,下臘味煸炒。 3.待臘味炒的有些通透后,加入西葫蘆一起炒。 4.西湖蘆快熟的時候,加點水,加鹽、生抽調(diào)味稍燜 長瓠、扁蒲、瓠瓜、蒲瓜、大黃瓜、葫蘆、葫蘆瓜、夜開花、長瓜、付子瓜。
油吃香菇西葫蘆
油吃香菇西葫蘆
簡介:
材料:
主料:西葫蘆香菇,胡蘿卜,松子,蔥,姜鹽,白糖,雞精,胡椒粉,香油
做法:
1、將西葫蘆切成條,用鹽腌一下,香菇、胡蘿卜切成條備用; 2、坐鍋點火倒入油,下蔥姜末、胡蘿卜炒香后再放入香菇、西葫蘆翻炒均勻,燜2分鐘,加入松仁,調(diào)味淋香油出鍋即可。
羊排燉葫蘆干
材料:
羊排850克,葫蘆干300克,胡蘿卜塊15克,大棗10克,香菜葉2克。調(diào)料鹽15克,雞粉10克,味精8克,料酒10克,自制鹵湯1千克,高湯2千克。
做法:
1、羊排切成5厘米長的段,葫蘆干放入溫水中浸泡1小時后撈出瀝水。 2、鍋里加入自制鹵湯燒開,放入羊排大火燒開后小火煮40分鐘至八分熟時撈出。 3、鍋里加高湯燒開,放入羊排、葫蘆干、胡蘿卜塊、大棗、鹽、雞粉、料酒,中火煮15分鐘后加入味精出鍋,放香菜葉點綴即可。
小訣竅:
特點 湯清味香,香醇可口。 備注 自制鹵湯的制法:原料:清水5千克,香料包(八角5克,桂皮、花椒、良姜各3克,香葉、草果、丁香、肉蔻各2克),蔥、姜、干紅椒各5克,色拉油20克,鹽20克,料酒15克。 制作:鍋里加色拉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蔥、姜、干紅椒小火煸炒出香,放入清水、香料包、鹽、料酒大火燒開改小火滾30分鐘即可。
【分類】葫蘆科(cucurbieaceae),葫蘆屬。 為本屬植物葫蘆的變種。
[俗名]長瓠、扁蒲、瓠瓜。
[性味]性寒,味甘。
[功效]清熱,解暑,止渴,除煩,利水。
[宜食]適宜各種類型的水腫,諸如心臟性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適宜夏季煩熱口渴,或熱病口干之時食用。
《群芳譜》:“瓠子,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為日常食用。”《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忌食]夏令吃瓠子,諸所無忌。
《千金·食治》:“扁鵲云,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瓠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瓠子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軟毛;卷須有分枝。 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至腎狀卵圓形,長10~40厘米,寬與長略相等,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短尖或鈍圓,邊緣具短齒,基部心形;葉柄長5~30厘米,頂端具腺齒2枚。 花單生,夕開早萎;雄花具長柄,較葉柄為長;雌花柄較短。 花萼長2~3厘米,萼漏斗狀,5裂,裂齒狹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廣卵形或倒卵形,長3~4厘米,寬2~3厘米,邊緣皺曲。 雄花雄蕊3枚,花藥結(jié)合,一藥具1室,另二藥各具2室;雌花子房橢圓形,有絨毛,花柱短,柱頭3枚,各2裂。 果實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圓棒形,嫩時略柔軟,綠色,老熟后,外皮變硬,呈白色或黃色。 種子多數(shù),白色,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平截或有2角。 花期6月。 果期7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瓠子子)、老熟的干燥果皮(蒲種殼)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1、【古地名】瓠子,今河南濮陽西南。
2、植物 【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hispisa (thund.) hara
【分類】葫蘆科(cucurbieaceae),葫蘆屬。 為本屬植物葫蘆的變種。
[俗名]長瓠、扁蒲、瓠瓜。
[性味]性寒,味甘。
[功效]清熱,解暑,止渴,除煩,利水。
[宜食]適宜各種類型的水腫,諸如心臟性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適宜夏季煩熱口渴,或熱病口干之時食用。
《群芳譜》:“瓠子,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為日常食用。”《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忌食]夏令吃瓠子,諸所無忌。
《千金·食治》:“扁鵲云,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瓠子 (《唐本草》) 【異名】甘瓠(《詩經(jīng)》),甜瓠(《千金·食治》),凈街棰(《清異錄》),龍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長瓠(《綱目》),扁蒲(《群芳譜》)。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瓠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瓠子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軟毛;卷須有分枝。 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至腎狀卵圓形,長10~40厘米,寬與長略相等,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短尖或鈍圓,邊緣具短齒,基部心形;葉柄長5~30厘米,頂端具腺齒2枚。 花單生,夕開早萎;雄花具長柄,較葉柄為長;雌花柄較短。 花萼長2~3厘米,萼漏斗狀,5裂,裂齒狹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廣卵形或倒卵形,長3~4厘米,寬2~3厘米,邊緣皺曲。 雄花雄蕊3枚,花藥結(jié)合,一藥具1室,另二藥各具2室;雌花子房橢圓形,有絨毛,花柱短,柱頭3枚,各2裂。 果實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圓棒形,嫩時略柔軟,綠色,老熟后,外皮變硬,呈白色或黃色。 種子多數(shù),白色,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平截或有2角。 花期6月。 果期7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瓠子子)、老熟的干燥果皮(蒲種殼)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夏季采收。 【性味】甘,寒。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無毒。 ②《唐本草》:甘,冷,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微毒。 【功用主治-瓠子的功效】利水,清熱,止渴,除煩。 治水腫腹脹,煩熱口渴,瘡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熱。 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2~4兩;或燒存性研末。 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宜忌】《千金·食治》:扁鵲云,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選方】①治小兒初生周身無皮:用瓠燒灰,調(diào)油搽之。 ②治左癱右瘓:瓠子燒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腳疼痛:瓠子烤熱包之。 ④治諸瘡膿血流潰,楊梅結(jié)毒,橫痃魚口:瓠子用蕎面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 (選方出《滇南本草》)
|
【性味】甘,寒。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無毒。 ②《唐本草》:甘,冷,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微毒。 【功用主治-瓠子的功效】利水,清熱,止渴,除煩。 治水腫腹脹,煩熱口渴,瘡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熱。 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 滇南本草》:中藥材瓠子煎湯,治啞瘴;治棒瘡跌打,搽之;與生姜同撮,治咽喉腫疼。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2~4兩;或燒存性研末。 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宜忌】《千金·食治》:扁鵲云,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選方】①治小兒初生周身無皮:用瓠燒灰,調(diào)油搽之。 ②治左癱右瘓:瓠子燒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腳疼痛:瓠子烤熱包之。 ④治諸瘡膿血流潰,楊梅結(jié)毒,橫痃魚口:瓠子用蕎面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 (選方出《滇南本草》)
1、【古地名】瓠子,今河南濮陽西南。
2、植物 【學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hispisa (thund.) hara
【分類】葫蘆科(cucurbieaceae),葫蘆屬。 為本屬植物葫蘆的變種。
[俗名]長瓠、扁蒲、瓠瓜。
[性味]性寒,味甘。
[功效]清熱,解暑,止渴,除煩,利水。
[宜食]適宜各種類型的水腫,諸如心臟性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適宜夏季煩熱口渴,或熱病口干之時食用。
《群芳譜》:“瓠子,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為日常食用。”《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忌食]夏令吃瓠子,諸所無忌。
《千金·食治》:“扁鵲云,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瓠子 (《唐本草》) 【異名】甘瓠(《詩經(jīng)》),甜瓠(《千金·食治》),凈街棰(《清異錄》),龍蜜瓜、天瓜(《滇南本草)),長瓠(《綱目》),扁蒲(《群芳譜》)。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瓠子的果實。 【植物形態(tài)】瓠子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軟毛;卷須有分枝。 葉互生,葉片心狀卵圓形至腎狀卵圓形,長10~40厘米,寬與長略相等,稍有角裂或3淺裂,先端短尖或鈍圓,邊緣具短齒,基部心形;葉柄長5~30厘米,頂端具腺齒2枚。 花單生,夕開早萎;雄花具長柄,較葉柄為長;雌花柄較短。 花萼長2~3厘米,萼漏斗狀,5裂,裂齒狹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廣卵形或倒卵形,長3~4厘米,寬2~3厘米,邊緣皺曲。 雄花雄蕊3枚,花藥結(jié)合,一藥具1室,另二藥各具2室;雌花子房橢圓形,有絨毛,花柱短,柱頭3枚,各2裂。 果實倒卵狀長橢圓形或長圓棒形,嫩時略柔軟,綠色,老熟后,外皮變硬,呈白色或黃色。 種子多數(shù),白色,倒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平截或有2角。 花期6月。 果期7月。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瓠子子)、老熟的干燥果皮(蒲種殼)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夏季采收。 【性味】甘,寒。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無毒。 ②《唐本草》:甘,冷,無毒。 ③《日華子本草》:微毒。 【功用主治-瓠子的功效】利水,清熱,止渴,除煩。 治水腫腹脹,煩熱口渴,瘡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惡瘡,鼻口中肉爛痛。 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熱。 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腸,潤澤肌膚。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者2~4兩;或燒存性研末。 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宜忌】《千金·食治》:扁鵲云,患腳氣虛脹者,不得食之。 【選方】①治小兒初生周身無皮:用瓠燒灰,調(diào)油搽之。 ②治左癱右瘓:瓠子燒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腳疼痛:瓠子烤熱包之。 ④治諸瘡膿血流潰,楊梅結(jié)毒,橫痃魚口:瓠子用蕎面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 (選方出《滇南本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