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
(一)
【辨證】肺經(jīng)熱盛。
【治法】芳香清竅,祛風(fēng)散寒。
【方名】蒼耳子散加減。
【組成】白芷6克,薄荷6克,辛荑花10克,蒼耳子10克,黃芩10克,菊花10克,連翹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醫(yī)方集解》。
(二)
【辨證】肺胃蘊(yùn)熱,熱毒循經(jīng)上擾。
【治法】清肺瀉胃,解毒祛穢。
【方名】銀花湯。
【組成】銀花30克,蒲公英30克,黃芩12克,大青葉15克,魚腥草30克,蒼耳子15克,細(xì)辛4克,生石膏30克,白芷12克,辛荑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關(guān)思友方。
(三)
【辨證】脾肺腎虛。
【治法】益氣斂肺,辛散風(fēng)寒,消腫止痛,通利濕邪。
【方名】玉屏蒼耳湯。
【組成】北芪15克,白術(shù)15克,防風(fēng)15克,蒼耳子15克,辛荑花15克,白芷15克,杭菊15克,木通15克,五味子15克,桑螵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出處】王德鑒方。
(四)
【辨證】肺受風(fēng)寒,郁而化熱,熱移于腦。
【治法】疏風(fēng)清熱,通竅止痛。
【方名】蒼芩湯。
【組成】蒼耳子12克,黃芩18克,辛荑花10克,防風(fēng)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江西中醫(yī)藥》。
鼻前庭癤腫
【辨證】肺熱不宣,火毒凝結(jié)。
【治法】清肺經(jīng)熱,解毒消腫。
【方名】清熱解毒消腫湯。
【組成】連翹15克,公英15克,金銀花15克,野菊花9克,黃芩9克,瓜蔞3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趙炳南方。
鼻出血
(一)
【辨證】肝火上炎,熱傷陽絡(luò)。
【治法】清肝涼血。
【方名】止衄立效湯。
【組成】生地24克,生白芍15克,柏葉炭18克,犀角9克(另煎),仙鶴草9克,川軍炭6克,遼寧沙參12克,甘草6克,藕節(jié)12克。
【出處】邢子亨方。
(二)
【辨證】郁怒全國各地肝,肝火亢盛,木火刑金,損傷肺絡(luò),血溢鼻竅。
【治法】瀉肝涼營,清熱潤肺。
【方名】瀉肝潤肺止衄湯。
【組成】龍膽草10克,條黃芩10克,焦梔子10克,炙桑皮30克,白茅根30克,生地30克,粉丹皮10克,麥門冬12克,元參10克,草決明10克,仙鶴草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兒童酌情減量。
【出處】楊景海方。
(三)
【辨證】肺熱壅盛。
【治法】清肺瀉熱,涼血止血。
【方名】清金止衄湯。
【組成】桑白皮30克,黃芩10克,山梔炭10克,白茅根10克,茜草10克,側(cè)柏葉10克,紫草10克,當(dāng)歸10克,旱蓮草10克,懷牛膝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國醫(yī)藥學(xué)報(bào)》。
(四)
【辨證】胃火熾盛,血分蘊(yùn)熱,灼傷血絡(luò)。
【治法】清熱涼血,滋陰降火。
【方名】鎮(zhèn)衄湯。
【組成】生地黃30克,桑白皮30克,白茅根30克,黨參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高齊民方。
(五)
【辨證】肺胃熱盛,迫血妄行,溢于絡(luò)外。
【治法】清熱消瘀止血。
【方名】三黃止血湯。
【組成】大黃6克,黃芩12克,川連3克,山梔12克,黑梔12克,茅根30克,桑葉12克,地榆15克,茜草根15克,仙鶴草15克,銀花15克,黃柏10克,元參15克,水牛角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瘳靄邦方。
(六)
【辨證】火盛陽絡(luò),逼血上逆。
【治法】清熱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方名】四白湯。
【組成】白木槿花10克,生石膏30克,白豆腐250克,白砂糖30克。
【用法】先煎生石膏,再入白木槿白豆腐,文火煎至豆腐有小孔再入糖,喝湯吃豆腐。
【出處】《河北中醫(yī)》。
(七)
【辨證】肝、肺、胃之火上炎。
【治法】清火涼血止血。
【方名】清火止衄湯。
【組成】炒黃芩10克,山梔10克,丹皮10克,生地12克,赤芍10克,側(cè)柏葉10克,白茅根30克,水牛角(先煎)30克,炒牛膝6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四川中醫(yī)》。
(八)
【辨證】肺胃蘊(yùn)熱,熱灼傷陰,脈絡(luò)受損,迫血妄行。
【治法】養(yǎng)陰清熱,涼血止血。
【方名】加減犀角地黃湯。
【組成】犀角5克,生地黃2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白茅根20克,藕節(jié)15克,側(cè)柏15克,牛膝10克,條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肖子偉方。
(九)
【辨證】血熱壅盛,迫血妄行。
【治法】涼血活血止血。
【方名】安血飲。
【組成】白茅根20-30克,龍骨15-25克,牡蠣15-25克,生三七粉(吞服)3-5克,白芨粉10-15克,生在大黃6-10克,藕節(jié)炭(或藕汁)20-30克。
【用法】冷水浸泡半小時(shí),煮沸20分鐘即可服用,藥汁宜稍涼服用,每日1劑。
【出處】《上海中醫(yī)藥雜志》。
鼻咽癌
(一)
【辨證】陰液虧損,邪毒未盡。
【治法】滋陰清熱,益氣利咽。
【方名】二參三子方。
【組成】元參30克,北沙參30克,麥冬15克,知母12克,石斛25克,黃芪25克,白術(shù)25克,女貞子15克,紫草25克,卷柏15克,蒼耳子15克,山豆根10克,辛夷15克,白芷5克,淮山藥10克,石菖蒲10克,菟絲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民慶等:《腫瘤良方大全》。
(二)
【辨證】氣血兩虛,血瘀毒凝。
【治法】補(bǔ)益氣血,和營解毒,軟堅(jiān)散結(jié)。
【方名】加減八珍湯。
【組成】黃芪30克,黨參30克,淮山藥30克,半枝蓮30克,牡蠣30克,茯苓15克,當(dāng)歸15克,大小薊15克,赤芍15克,淡海藻15克,淡昆布15克,白術(shù)10克,陳皮10克,地龍10克,仙鶴草20克,元參2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民慶等:《腫瘤良方大全》。
(三)
【辨證】毒熱型。
【治法】清熱解毒。
【方名】白英菊花飲。
【組成】白英30克,野菊花30克,臭牡丹30克,三顆針15克,苦參15克,白頭翁15克,七葉一枝花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腫瘤的診斷與防治》。
(四)
【辨證】氣血雙虧。
【治法】補(bǔ)腎固本。
【方名】芪補(bǔ)湯。
【組成】生黃芪60克,紅人參10克(黨參30克),仙茅15克,仙靈脾15克,補(bǔ)骨脂30克,骨碎補(bǔ)15克,焦杜仲20克,枸杞子20克,女貞子30克,料姜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醫(yī)癌瘤證治學(xué)》。
酒渣鼻
(一)
【辨證】素體陰虛,肺胃積熱。
【治法】養(yǎng)陰清熱通腑。
【方名】加味養(yǎng)陰清熱湯。
【組成】玄參12克,生地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黃芩9克,生石膏12克,制大黃9克,側(cè)柏葉12克,生山楂12克,桑白皮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顧伯華方。
(二)
【辨證】肝熱化火,血熱郁阻。
【治法】涼血清熱,疏肺理氣,活血通絡(luò)。
【方名】涼血疏肝湯。
【組成】生地60克,梔子20克,黃連9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丹參9克,黃芩9克,大黃6克,香附12克,玫瑰花9克,紅花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元文方。
(三)
【辨證】血熱瘀阻。
【治法】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方名】涼血四物湯。
【組成】當(dāng)歸3克,生地3克,川芎3克,赤芍3克,黃芩3克,赤茯苓3克,陳皮3克,紅花3克,生甘草3克,生姜3片,五靈脂6克(研末)。
【用法】先煎前10味,藥煎好后,加酒1杯,再調(diào)五靈脂末,熱服。
【出處】李元文方。
慢性鼻竇炎
【辨證】風(fēng)寒伏郁化熱,肺熱不宣,重蒸清竅。
【治法】發(fā)表散風(fēng),清熱解毒,宣肺通竅。
【方名】鼻炎丸。
【組成】柴胡10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蔓荊子10克,防風(fēng)10克,芥穗10克,黃芩10克,桔梗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枳殼10克,牛角100克,細(xì)辛5克,龍膽草5克,辛荑15克。
【用法】共為細(xì)末為密丸,每丸熏3.5克,日服2-3次,每次1-2丸,孕婦慎服。
【出處】《中醫(yī)雜志》。
萎縮性鼻炎
(一)
【辨證】肺陰虛不榮于鼻。
【治法】養(yǎng)肺潤燥。
【方名】黑參丸。
【組成】玄參,生地,寸冬各等份。
【用法】共為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1丸,鼻內(nèi)點(diǎn)麻油加蜜清汁,每日3次。
【出處】齊強(qiáng)方。
(二)
【辨證】肺腎陰虛,邪毒侵犯,耗傷陰津。
【治法】養(yǎng)陰潤燥,活血化瘀。
【方名】滋陰湯。
【組成】玄參10克,麥冬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知母10克,木蝴蝶10克,黃芩10克,杷葉10克,石斛10克,當(dāng)歸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