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作為家校聯系的平臺,家長會是學校常規(guī)工作之一。又到學期末,開一個怎樣的家長會這個老生常談的命題再次擺在學校教師的面前。是因循守舊開成“告狀會”、“成績發(fā)布會”、“家長培訓會”?還是老戲新唱,將這個傳統(tǒng)項目常演常新?杭州市下城區(qū)在對傳統(tǒng)家長會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之后,在區(qū)域內開始了尋求科學的、生本的、開放的家校溝通新途徑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統(tǒng)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城區(qū)樣本。從面目可憎到受家長、學生歡迎,希望家長會的這種改革創(chuàng)新對學校工作有所啟迪,并能引發(fā)關于教育創(chuàng)新的深層思考。
■本報記者 朱振岳 通訊員 劉粉莉 “可憎”的家長會 “開家長會聽老師訓話是家常便飯,還要豎著耳朵聽,認真做筆記。老師點名批評孩子,家長還得低聲下氣,一臉陪笑。家長會變成了告狀會、批斗會,真的是一種煎熬。”不少父母都與杭州市下城區(qū)這位學生家長有相似的苦惱。因為擔心參加孩子的家長會丟面子,常常是爸爸推給媽媽,媽媽推給外婆。 一位姓綦的媽媽說起有一次參加家長會的經歷:“老師居然拿出期末試卷給我們分析孩子是如何錯的,而且是一道道地分析,全班學生的家長都齊刷刷地坐在那里聽。天啊,老師分析一張期末試卷用了40多分鐘,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去開家長會的,還是去上數學課的。” 記者曾經在公共汽車上聽兩位家長交流一次家長會的情景:語文老師就怎樣教孩子背課文支了3招,科學老師就怎樣有效學習提出“8大管理”,數學老師讓我重新在數學海洋遨游了一遍……這些要是我都能教,還用讓孩子去學校嗎? 一個小學生告訴記者:“爸爸、媽媽去開家長會,我在家里等著他們回來,心里像揣著個小兔子,因為不知道老師會在這次家長會上告?zhèn)€狀還是表揚一下自己。班里有同學把家長會后的情況比喻為‘今夜有暴風雨’,因為有家長回家后會打罵孩子;還聽說,有學生因為怕老師談學習成績回家挨批評,就到市場上‘租用’一個爸爸到學校開家長會。” 耐人尋味的是,家長會不僅學生怕、家長怕,其實老師也有老師的“怕”。一位有多年班主任經驗的老教師說他有“三怕”:一怕家長只看成績排名,不管班主任對孩子的品行評價;二怕有的家長只會說一句話,“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就交給你們老師管吧,是打是罵我都沒有意見”;三怕家長問罪,他們會說某某老師教學水平不怎么樣,導致孩子沒學好。 為什么家長會的面目如此可憎?2010年上半年,杭州市下城區(qū)教育局德育研究室在區(qū)屬部分中小學就家長會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調查,發(fā)現盡管學校普遍重視家長會的組織工作,但家長和教師對目前家長會的滿意度都不高。這種不滿,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流程過于傳統(tǒng),創(chuàng)新不足。目前中小學最常見的家長會模式基本可以概括為:首先,由學校領導或專家統(tǒng)一進行電視或廣播講話;接著,各班班主任介紹學生在校學習、行為表現情況,并對班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及要求;然后,班級各相關任課教師根據需要分析學科情況;最后,有需求的家長留下來與教師進行個別交流。常態(tài)下,一次家長會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家長和教師均認為這樣的流程如果一成不變,不太容易激發(fā)大家的積極性,經常使用則容易使家長會程式化,甚至流于形式,影響效果。 二是意愿不夠對等,難達共識。教師希望通過召開家長會,讓所有家長都能比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教育要求,家長會上講的基本以共性情況為主,希望家長理解、支持、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而家長們則更希望在家長會上獲得個性的信息,或者多學到一些指導孩子學習、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的方法,掌握解決自己孩子問題的策略,如:孩子寫作業(yè)磨蹭怎么辦?如何科學輔導孩子學習?孩子的發(fā)展在班級和年級中處于什么位置?等等,也就是說家長們更多的是關注自己孩子個體的表現。于是,教師抱怨,自己付出很多精力組織的家長會,達不到期望的效果,認為很多家長是來應付的,沒有實質的行動;而不少家長則認為,家長會常常開,但每次從家長會上獲得真正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并不多。 三是交流過于單向,缺少互動。據記者了解,目前全國各地中小學組織家長會,從總體上講,學校、教師“一言堂”的現象依然十分突出,致使家長由主角變成了聽眾。有些家長會主要是由學校安排的、由教育專家主講的家庭教育理論培訓,家長缺少主動選擇的權利。結果,報告聽了很多,當時也很激動,但過后家長發(fā)現并不是自己需要的,或者說,真正適合自己孩子特點的有效方法并不多,讓家長對家長會很失望。調查中,大部分家長表示,希望在家長會上多開展一些互動交流。很多家長還從自身實際出發(fā)提出了不少建議,希望家長會有類似頭腦風暴、焦點訪談、實話實說的板塊,讓家長有機會說說心里話,希望家長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甚至家長、學生、教師三方進行對話,探討一些具體的教育問題,尤其希望在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上尋求優(yōu)秀家長的經驗分享,以及教育專家、教師的專業(yè)指導。 四是內容過于局限,不夠全面。目前,與學科學習相關的內容仍然是家長會的重點。尤其是在中學,召開家長會的時間總是與考試進行銜接,使家長會儼然成了學生學習成績的通報會,教師依然是側重中考科目的講評,導致家長對于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所知不多,未能看到孩子成長的真實性和全面性。有位中學生家長的感受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這樣一種普遍情況:“隨著年級的升高,我的教育觀似乎在很無奈地發(fā)生著質的變化,由關注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逐漸走向只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現在開完家長會,我似乎只留下了與孩子考試成績相關的信息。其實,我也很想和老師談談教育孩子的方法。” 家長會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全社會都在關心教育,期望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營造一個搞好教育的環(huán)境,形成大教育觀,在此背景下,家長會更加顯示出其獨有的綜合功能。 改革創(chuàng)新家長會,讓家長會成為真正的溝通會、交流會、分析會,已成為廣大家長和老師的普遍訴求。 “新概念”家長會 通過對調研結果的細致分析,杭州市下城區(qū)教育局出臺了“關于推進家長會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意見”,開啟了“新概念”家長會的探索之旅。 近一年來,杭州市下城區(qū)各中小學、幼兒園通過教育論壇、優(yōu)質家長會視頻課例評比、說課比賽等形式,探討如何改變以往家長會教師“一言堂”的傳統(tǒng)模式,創(chuàng)造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四方互動的新形式,營造合作的大環(huán)境,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家長會上讓家長“有看的”、“有聽的”、“有想的”、“有做的”。努力使家長會充滿人文性、增強互動性、注重針對性、提升實效性,成為家校真誠溝通的橋梁。 杭州市東園小學五年級班主任周劍,直接將這學期期中的家長會改成了“班書”發(fā)布會。“我們班的‘班書’叫《螞蟻文集》,作者是全班學生,里面的文章出自他們的小練筆、隨筆、讀書筆記,是他們自認為最得意的作品。”周劍的真情介紹,讓原本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爸爸媽媽也得意起來。 周劍告訴記者:“現在的家長與孩子普遍缺乏溝通,這本‘班書’可以幫助家長讀懂孩子。”隨后,她將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寫在小喜報上,把孩子為班級作出的貢獻用感謝信的形式在家長會頒發(fā),讓家長和孩子都很激動。 單晨洋的媽媽參加完家長會后很是感慨:“從我兒子入學到現在,我參加了很多次家長會,還是第一次聽到老師的表揚。我知道我兒子并不優(yōu)秀,但周老師對他取得的微小進步都給予表揚,使我很感動,也幫我樹立了信心。” 杭州市德天實驗小學的班主任們更是想盡各種方法,讓學生親自向家長匯報自己在學校的進步。例如,用表演情景英語展示學生的會話能力,用趣味比賽展示學生的語文、數學運用能力,用各項小型比賽來展示學生的反應能力和體能,用現場科學實驗來展示學生的動手能力。 互動交流式是另一種類型的家長會。家長會召開前,各班都以一封信的形式把學生的在校情況寄給家長。根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聘請教育專家或有經驗的老師與家長們同堂互動,面對面解答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這種方式針對性強,每個家長都是帶著問題來,帶著笑容走,都能有所收獲。 在杭州市大成實驗學校,活躍著一批智慧家長。他們雖不是專業(yè)教師出身,卻藏有“十八般武藝”。毛爍涵的爸爸毛子雄就是其中一位。熱衷教育的毛子雄建立了家長QQ群,每當與孩子溝通、與老師溝通遇到困惑時,家長們就在群里開大會,交流彼此的經驗。 “發(fā)動家長積極參與也是需要學問的。”毛子雄說,傳統(tǒng)的家長會主角是教師,家長只是一個“聽客”?,F在學校為家長搭建平臺,教師放手讓“智慧家長”、“助教家長”尋找話題、組織活動,家長們自然就變得主動了,樂于參加這樣的家長會,也真正實現了家校溝通的效果。 圍繞孩子出現的問題,利用學校教師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家長會變臉為“教育門診”,每個“門診”按學科安排3至6名優(yōu)秀教師,以教研組為單位,側重探討、解決問題。 杭州市江心島小學每年8月都要舉辦一次個別化教育現場診斷會。兒童行為訓練專家、心理咨詢師、孩子的班主任、各任課老師和家長共同為一個孩子出現的學習問題和行為問題進行問診把脈。其間,教師針對這名學生的特點及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現場專家適時點撥、引領,使教師、家長從中受到啟發(fā)。 三年級班主任金依老師組織的主題為“馬虎要不得——如何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家長會,在組織集體學習、討論后,邀請任課老師坐診,針對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面對面地為家長出謀劃策。 杭州市勝藍實驗學校的袁云芳老師針對家庭教育中父親缺失的現狀,召開了題為“老爸陪我長大”的父職教育家長會,引導“爸爸家長”有效開展家庭教育。王硯琛爸爸參加完家長會后,寫下這樣的感言:“這次家長會,讓我感受到爸爸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學校老師及家長互動的交流形式特別有創(chuàng)意,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寶貴經驗。” 杭州啟正中學的董唯佳老師在期中考試后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家長“匯”。董老師回憶道:“期中考試過后,班里學生的成績開始明顯呈現兩級分化,女生很優(yōu)秀,男生很傻很天真,而且男生在班級事務參與度上明顯不夠。在與家長溝通交流后,一個大膽的家長會計劃形成了:全班學生和家長一起驅車前往桐廬拓展基地,先用‘旅途1小時’召開‘車載家長會’,交流每個人的想法,然后用‘穿越電網’、‘高空抓杠’等拓展活動,激發(fā)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自我挑戰(zhàn)的精神。”董唯佳說,這是他第一次采用這種形式召開家長會,不僅讓家長了解了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更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優(yōu)勢與不足。這種親情體驗式的家長會很受歡迎。 傳統(tǒng)的家長會之所以讓很多家長望而生畏,因為它總擺脫不了秋后算賬式的“批判大會”,或成績排名式的“應試大會”……改革創(chuàng)新后的家長會,不再將著眼點只盯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上,而開始關注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長。 較之傳統(tǒng)的家長會,杭州市下城區(qū)的新概念家長會實現了四項轉變。 由“終結性”走向“過程性”。家長會的時間選擇與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過程有機結合,根據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分階段組織。注重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家校之間的交流溝通,家校雙方共同尋找問題,共謀良策,及時化解影響孩子成長的矛盾和問題,做到防微杜漸,即時調控。 由“被動型”走向“主動型”。在家長會上,讓家長回歸主體地位,給家長預留發(fā)表意見的時間,提高家長會的吸引力,激發(fā)家長主動參與的意愿;家長可以與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同伴進行互動交流,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發(fā)表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建議等;注重和諧氣氛的營造,讓家長增進對孩子成長和學校教育的了解。 由“單視角”走向“多維度”。家長會的議題涵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多個方面,不僅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了解孩子的社區(qū)服務、社會實踐等多方面情況;同時也讓家長了解教育改革的信息、學校教育發(fā)展的思路等內容,將家長凝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中。 由“單一型”走向“多元化”。家長會可以打破原有的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為主題的單一形式,不斷豐富家長會的內涵與外延,把家長會打造成集思廣益、弘揚集體智慧、實現家庭教育資源共享的一個平臺??梢匝埣议L來校召開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聽證會、選課走班指導會、專家報告會、研究性學習成果鑒定會、畢業(yè)典禮等,也可以邀請家長參加學生的主題班會、匯報演出等,讓家長與孩子攜手,在活動中共同體驗,在體驗中增進感悟,既拓寬家校溝通的平臺,也促進家長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杭州市教育局家長學??傂=虅臻L、浙江省特級教師韓似萍認為,杭州市下城區(qū)從形式和內容上改變了傳統(tǒng)家長會的單向模式,是實現學生、家長、教師“三贏”的有益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