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軍隊序列(1912—1926)
1912年9月15曰,袁世凱以大總統(tǒng)名義發(fā)布命令:“惟自客歲軍興以來,各省軍隊或沿襲舊稱,或便宜編制,殊于統(tǒng)一軍政之旨不相符合。應(yīng)即通行各省凡沿用鎮(zhèn)、協(xié)、標、隊名稱之軍隊,查照新有軍隊名稱一律更改,籍免紛歧。” 改鎮(zhèn)為師的編制及名稱如下: 前清編制(官稱):鎮(zhèn)(統(tǒng)制)、協(xié)(統(tǒng)領(lǐng))、標(統(tǒng)帶)、巡防營(管帶)、隊(隊官)分別對應(yīng)改為新訂編制(官稱):師(師長)、旅(旅長)、團(團長)、營(營長)、連(連長)。 隨后在公布的《陸軍平時編制條例》,對陸軍部隊的基干單位——師一級的編制進行了調(diào)整。按此條例,陸軍每師步軍二旅,騎、炮兵各一團,工、輜各一營編成。其中步兵每旅轄二團,每團以四連編成之三營,并機關(guān)槍一連組成;騎兵團分為甲乙兩種,甲種四連編成,乙種三連編成,視駐地之情形而定;炮兵團以三連編成之三營組成,各連均為六尊;工兵營及輜重營均由三連編成;機關(guān)槍連的士兵不另征集,而由所屬團內(nèi)士兵輪流教練。
袁世凱北京政府軍序列
一、陸軍師(1912年) 1、陸軍第一師(由原清未陸軍第一鎮(zhèn)改編,駐保定、張垣及多倫、歸化一帶。)
師長 何宗蓮陸軍中將
參謀長 董式延 2、陸軍第二師(由原清未陸軍第二鎮(zhèn)改編,,駐保定、遷安及盧龍一帶。)
師長 王占元陸軍中將
參謀長 何佩瑢 3、陸軍第三師(由原清未陸軍第三鎮(zhèn)改編,駐南苑一帶。)
師長 曹 琨陸軍中將
參謀長 蕭耀南 4、陸軍第四師(由原清未陸軍第四鎮(zhèn)改編,駐天津小站一帶。)
師長 楊善德陸軍中將
參謀長 唐國謨 5、陸軍第五師(由原清未陸軍第五鎮(zhèn)改編,駐山東青州、濰縣一帶。)
師長 靳云鵬陸軍中將
參謀長 孫揖先 6、陸軍第六師(由原清未陸軍第六鎮(zhèn)改編,駐南苑一帶。)
師長 李 純陸軍中將
參謀長 丁效蘭 7、陸軍第七師(由原清未河南民軍改編,駐河南一帶。)
師長 雷震春陸軍中將
參謀長 趙景清 8、陸軍第八師
師長 李長泰陸軍中將
9、陸軍第十師
師長 盧永祥陸軍中將
11、陸軍第十一師
師長 張永成
12、陸軍第十二師
師長 陳光遠
13、陸軍第十四師(由原清未新軍第十鎮(zhèn)改編)
師長 許崇智
參謀長 余定華。 14、陸軍第十六師(由原清未禁衛(wèi)軍改編)
師長 王烴楨
參謀長 李竟成 15、陸軍第十九師(由原清未江北陸軍第十三協(xié)等改編,駐江蘇鎮(zhèn)江一帶。)
師長 劉之潔
參謀長 趙福海 16、陸軍第二十師(由原清未陸軍第二十鎮(zhèn)改編,駐遼陽、新民、錦縣一帶。)
師長 張紹曾陸軍中將(范國璋)
參謀長 夏鴻均 12、陸軍第二十三師(由原清未陸軍第二十三鎮(zhèn)改編)
師長 孟恩遠
參謀長 高士儐 除以上十余個陸軍師外,湖北、浙江、江蘇等地方陸軍師亦在袁的控制之下;當時還沒有陸軍混成旅的編制,系因為民國初年尚未形成規(guī)模。另有一部分軍隊如定武軍、安武軍、毅軍等雖未列入統(tǒng)一編制,但仍由與北洋軍閥有各種淵源的張勛、倪*沖、姜桂題等人統(tǒng)率。據(jù)當時軍政部統(tǒng)計資料,民國元年全國軍隊為96萬人。
二、陸軍混成旅
1、第一陸軍混成旅
旅長 施從濱
2、第二陸軍混成旅
旅長 楮恩榮
3、第三陸軍混成旅
旅長 張敬堯
4、第四陸軍混成旅
旅長 伍祥禎
5、第五陸軍混成旅
旅長 劉 詢
6、第六陸軍混成旅
旅長 何豐林
7、第七陸軍混成旅
旅長 唐天喜
8、第八陸軍混成旅
旅長 徐占鳳
9、第九陸軍混成旅
旅長 丁效蘭
10、第十陸軍混成旅
旅長 臧致平
11、第十一陸軍混成旅
旅長 王 琪
12、第十二陸軍混成旅
旅長 黃國梁
13、第十三陸軍混成旅
旅長 李炳之
14、第十四陸軍混成旅
旅長 臧致平(兼)
15、第十五陸軍混成旅
旅長 賈德耀
16、第十六陸軍混成旅
旅長 馮玉祥
參考資料:
《中國革命史學習參考手冊》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室編:《北洋時期中央軍隊序列及職官表》
來新夏主編:《北洋陸軍史料(1912——1916)》
《北洋軍閥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