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qū)德育心理研究室主任 侯瑋
挫折,就是俗話中所說的“碰釘子”?!缎睦韺W大辭典》對挫折是這樣解釋的:“挫折是個體在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個人動機不能實現(xiàn)、需要不能滿足的情緒狀態(tài)。”挫折是人生路上經(jīng)常會遇見的。所謂“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挫折是一種客觀事實;但是因為遭受挫折而引發(fā)了不同的感受則是每個人心理的主觀體驗。也就是說,同樣都是遭受挫折,但是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采取不同的行動,造成不同的結(jié)果。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能量,一個面對挫折、打擊能夠自己調(diào)適、奮起,不斷積極地尋找幸福的內(nèi)心的能量。否則,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后會因不適應激烈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挫折教育不僅包括吃苦教育,還包括生存教育、心理教育,旨在提高孩子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核心是培養(yǎng)孩子一種內(nèi)在的自信和樂觀。因此,可以說,挫折教育關(guān)乎孩子的終生幸福。那么,讓我們來一起探討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具體辦法吧!今天時間有限,我只講講開展挫折教育的6個細節(jié)。 以下所舉的例子都是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 幼兒園操場上,正在等著接孩子的家長們在聊天。一位父親向大家訴說他的苦惱:兒子越來越難帶了,想到什么就得馬上得到。昨天晚上,非要去看大象,怎么哄都不行,害得全家人半夜開車帶他出去,看到動物園的門確實關(guān)著才撅著嘴回來。爸爸媽媽今天上班都沒精打采的。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小孩子的問題歸根結(jié)底都是大人造成的。這位苦惱的父親如果不改變教養(yǎng)方式,更大的苦惱還在后面。 細節(jié)一、延遲滿足,增強孩子的自控力,讓孩子的幸福感延長 美國心理學家瓦特米伽爾曾對斯坦福大學幼兒園的孩子們進行過著名的糖果試驗——延遲滿足試驗。那些4歲的孩子們面臨著兩種選擇:一個大哥哥要去辦點事,如果你不愿等,立刻可以拿到糖,但只能拿一塊;如果等到他回來,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研究者經(jīng)過追蹤觀察發(fā)現(xiàn),那些耐心等待的兒童中學畢業(yè)后,在社會適應能力、自信、處理、人際關(guān)系、面對挫折、迎接挑戰(zhàn)、不輕言放棄等心理品質(zhì)方面,遠遠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兒童。 人類欲望的滿足,可以分為幾種: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好的教育總是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是愚蠢的行為,“超量滿足”則是浪費的舉動。 許多家長總是處在給孩子“即時滿足”的狀態(tài)。在心理上認為孩子小,現(xiàn)在生活又優(yōu)越,有需要一定要滿足他。我碰到的那位苦惱的父親就犯了總是“即時滿足”孩子的錯誤。經(jīng)常的即時滿足,對孩子是無益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即時滿足”的后果是:孩子性格急躁、缺乏耐心、驕橫跋扈,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無終。孩子很難感受到幸福,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孩子不會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會覺得這是應該的。 事實上,那些一時沖動犯罪的人,往往都是不能克制自己瞬間膨脹的欲望。相反,那些事業(yè)有成的人,往往能夠把一個個小的欲望累積起來,成為不斷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為了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一定多練練他的忍耐力。 在現(xiàn)實社會中,情感智力在一個人事業(yè)成功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等待是情感智力較高的人控制自己的能力,適時的學會等待,有時可以使人把握更好的時機。“延遲滿足”可以從小鍛煉孩子的這種能力,從小給孩子一點點挫折感,讓他學會等待,從而讓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懂得珍惜,長大后,這種品質(zhì)也會在他的生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那么應該如何進行延遲滿足訓練呢? “大象可以去看,但必須等到周末。” “你要的這雙鞋我會買給你的,但要等一等,到你期末考試結(jié)束后再說吧!” “媽媽知道你餓了,但爸爸還沒回家呢。咱們等爸爸下班回來一起吃。” 進行延遲滿足訓練時的注意事項: 1.在拒絕孩子的同時要講清原因,并要盡量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抱一抱、親一親,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解釋一下延遲的原因,比如“我們確實很抱歉,今天動物園已經(jīng)關(guān)門了。寶貝,別傷心了。周末一定去好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非常愛他,對他的要求很重視。 2.父母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能答應孩子周末去看大象,結(jié)果又不去了,這樣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守信用。 3.拒絕的語氣要堅決,讓孩子感受到?jīng)]有商量的余地。尤其是初次使用延遲滿足時,孩子也許會哭鬧,也許會噘嘴,也許會滿臉失望,甚至我的兒子會眼淚汪汪地看著我,懇求我…… 對哭鬧的孩子,父母要想辦法分散他的注意力,但一定不要中途妥協(xié),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哭鬧是不起作用的。大人可以在孩子哭鬧時假裝聽不見,該做什么做什么,孩子看沒人理他,自會覺得沒趣而停止哭鬧的。 對待孩子的淚眼要硬起心腸。 4.對嬌慣得比較厲害的孩子,最初最好讓他等待的時間短一點,逐漸延長等待期,讓訓練的難度逐漸加大,孩子比較好接受。 孩子做得好時,要給予表揚,比如親一親,獎勵一塊棒棒糖等等。 5. 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延時滿足,父母要對寶寶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斷,決定哪個能馬上滿足,哪個需要再等等,哪個根本就不能滿足。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 6. 能否成功地實現(xiàn)延遲滿足,全體家庭成員的團結(jié)一致至關(guān)重要。如果爸爸媽媽決定延遲滿足,爺爺奶奶卻狠不下心,孩子會察言觀色,鉆我們的空子。教育就不會起作用。 結(jié)論:讓您孩子的愿望不那么容易地得到滿足,他會更珍惜他所擁有的一切;會更好地體諒家長;會更長久地感到幸福;會更好地培養(yǎng)自己的忍耐力;也就更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 否 則,我們只會培養(yǎng)出一個小霸王。這個小霸王走出家門,就會覺得事事不順心、人人不順眼。長久地活在不快樂當中。 細節(jié)二、吃點小虧,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寬厚待人 一個女學生,個子很高,視力也不錯,排座位時被老師分配到最后一排,覺得不理想,想坐在前面,聽講更清楚,得到老師的幫助更方便。家長為此找老師協(xié)商,老師雖然很為難,但最終還是同意將其調(diào)換座位。事情雖然解決了,但女孩兒還是為此感到悶悶不樂,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公平。 班里的值日分小組完成,組長因為她個子高所以分配她擦黑板,她又眼淚汪汪地要求媽媽去學校找老師,因為她覺得粉筆灰很討厭,不愿意擦黑板。小組長為她調(diào)換了工作。事情雖然解決了,但女孩兒又為此感到悶悶不樂,覺得同學對自己不公平。 要評三好生了,同學們都不愿意投她的票,爸爸、媽媽、姑姑、姨、舅舅……十幾個人找校長理論。女孩兒更傷心了,覺得全世界都對她不公平…… 我想請大家思考一下,拋開別的不談,這個女孩兒的內(nèi)心是快樂多還是不快樂多呢? 愿望滿足了會快樂。但是滿足不了的情況更多。為了實現(xiàn)快樂人生,我們應該教育孩子肯于吃點虧。 當然,如果確實需要照顧,可以向老師提出。但更多的時候,個體的愿望很難在集體中被一一滿足。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用平常心來對待了。像那個總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公平的小姑娘,總是處在不快樂中,是很可憐的。家長要改變觀念,讓她吃點苦——吃點虧。只要無關(guān)大局,家長不必出面替孩子“出頭”。 例子:小A的眼鏡被同學小B弄壞了。怎么辦?小B賠。但如果是在大家踢足球的過程中被小B踢的球碰壞的呢?小A、小B都在踢球,對方是無意的,自己也沒保護好,責任均等,各付一半。如果小B家不太寬裕呢? 老話講吃虧是福。為什么?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原則之一就是交換性原則:得到和付出平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斤斤計較、喜歡占小便宜的人令人不快;而寬宏大度、不太在意吃點小虧的人容易受人歡迎,能結(jié)交更多的朋友)受歡迎是資源。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是成就事業(yè)、快樂生活的保障。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嘛! 像眼鏡事件,最初,小A的媽媽堅持要小B賠,不顧老師的阻攔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宣布“眼鏡是最高檔的,2000多塊呢!不賠絕對不罷休!”老師反復地做了工作。小B的媽媽勉強同意把賠償額降到了1000塊。我聽了這件事以后心情特別沉重。 沉重的原因之一:中國人一向講究“溫良恭儉讓”??墒乾F(xiàn)在的人們怎么了?大家都知道,體育運動本身帶有對抗性。在體育活動的時候,雙方發(fā)生碰撞導致身體、物品(手表、眼鏡)發(fā)生損傷是難免的。損失的承擔一般視情節(jié),由雙方共同承擔。小A、小B在踢球,小B不是故意傷害小A的,小A也有躲閃不及的過失。小A媽媽最初讓小B家長全額賠付是不恰當?shù)?。即便是賠1000也還是太多。因為眼鏡已經(jīng)舊了,要扣除磨損使用的部分。老師把小B的家庭比較貧困這種情況進行了通報,小A的家長應該考慮這一點,適當降低所賠額度。但是小A的媽媽最終也沒有把1000塊錢的賠償額降低。 沉重的原因之二:小A有可能失去友誼。這件事本身并不大。但是,小A媽媽的厲害全班同學都見到了。從那以后,所有的同學都對小A敬而遠之。小A孤獨的身影只能徘徊在球場邊。 同學們還給小A起了一個外號叫“1000塊”。 友誼有多重要?對一個孩子來說,友誼就是他的空氣。幼小的時候,親子關(guān)系最重要,孩子最聽家長的話;從小學中高年級起就逐漸被同伴關(guān)系所取代,孩子變得主要和同伴交流。缺乏友誼的孩子無法健康成長。有的孩子可能就是因為在學校里沒朋友而不愿意去上學。 班主任老師為了讓大家重新接納小A,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收效不大。 從理論上講,小A的家長違背了人際關(guān)系的交換性原則,不依不饒,連累了小A。使得大家因為懼怕惹麻煩,而疏遠了小A。還是班主任老師有耐心,反復和家長溝通,安排小A做了很多為班集體服務(wù)的工作,帶著小A一塊兒和同學們玩。前后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使得同學們接納了小A,不再叫他的外號了。 沉重的原因之三:很多家長不知道,你要想害一個人,就放一顆計較的種子在他的心里。這顆種子會開出埋怨、嫉妒、憤怒等等丑陋的花朵。放一顆計較的種子實際上就是為孩子安了一顆不快樂的心。而一些家長往往認為替孩子出頭,找回損失,甚至占點小便宜,是為孩子好。 今年九月,北京市全面進入新課程改革。在新課改方案中,高中階段,研究性學習的學分高達15分,語、數(shù)、外各科各占10分。合作、互助是完成研究性學習的基本要求。很難想象,一個斤斤計較的孩子會有誰愿意跟他結(jié)成小組。 不僅眼前的學習需要我們講求合作,未來事業(yè)的開拓同樣需要團隊的建設(shè)。這里有一個衡量標準的問題,失去的是一時的金錢、小便宜,得到的會是什么?
總之,讓孩子適當?shù)爻渣c小虧,引導孩子多替別人想想,學著寬厚待人,孩子就會贏得擁有很多真正的朋友,擁有快樂的人生。
細節(jié)三、被人欺負了,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使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學校不是無菌室。被人欺負是難免的。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受到欺負,心理上會產(chǎn)生挫敗感。有的孩子會很沮喪,認為自己倒霉、沒有用,把不良情緒淤積在心理;有的孩子自傷、自殘,把怒氣發(fā)在自己身上;有的會以暴易暴,自己或是召集一些朋友“教訓”一下對方。無論何種方式,都會引發(fā)不良后果。挫折教育絕不是讓孩子忍氣吞聲。被人欺負是個挫折,家長要幫助孩子度過心理危機。 這個時候父母的職責: 3C策略: Control(調(diào)整):調(diào)整孩子的心態(tài)。讓孩子認識到困境不等于絕境??梢杂猩眢w的親熱、語言的寬慰。一定不要挖苦:你怎么這么笨,他怎么不欺負別人??!不要指責:一定是你招惹別人了,自找的吧!不要不理不睬:孩子哪有不受欺負的!不要替孩子出頭:誰打的你,告訴我,我去找他(或找他爸)! 可以說:“你很難過吧!我理解你。我很高興你能告訴我這件事,說明你信任我。來,讓我們想想怎么對付這種事。” Challenge(挑戰(zhàn)):應看到孩子遇到了心理挑戰(zhàn)。要和孩子一起研究應對的策略。比如教會孩子面對欺負他的人做到: 警告“我警告你啊,別再這么做了!”; 拒絕“我不干!”、“我不去!” 求助:告訴老師、家長。 在家里,最好由爸爸模擬欺負孩子的人,讓孩子大聲地看著爸爸的眼睛說出“我警告你啊,別再這么做了!”;“我不干!”、“我不去!”這些話。 Commitment(承諾):通過承諾的方式讓孩子看到生活更為廣大的目的和意義。比如:“雖然你這次受了欺負,但爸爸媽媽覺得你處理得很得當。你沒有打還過去,克制了自己的沖動。理智地向父母和老師求助。我們認為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父母尤其是父親,要做孩子的靠山;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要用明確的語言和行動告訴孩子“不用怕,我們在你身后”。
當然,我們給孩子最靈驗的護身符是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因此,有必要交給孩子一些自護的方法: 98年,軍事博物館有個禁毒展覽。我當時工作的學校去軍事博物館非常方便,所以全校同學乘公共汽車或騎自行車去。結(jié)果,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是,有四個初一男生就在長安街上被一個小青年帶到住處,書包被搶劫。當時,小青年讓四個男生給他錢,學生們說沒有,小青年就讓他們跟自己回家。學生們就乖乖地跟著走。從六部口一直走到東單,二十多分鐘的路途。其間,學生們經(jīng)過警廳,周圍還有很多行人,但學生們均未報警。還好,最后只是損失了幾個書包。 大家可以想一想,哪些孩子容易受人欺負? 現(xiàn)在,學校去哪兒都要租車,既增加了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又使得學生無法鍛煉自己。所以老師們常說孩子越來越笨了,我還要說防備孩子越來越窩囊了。 因此,法國思想家盧梭的一段話對我們很有啟發(fā),他說:“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會孩子怎樣保護自己。教他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打擊。”
怎么教育孩子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呢?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僅舉幾個具體的技能訓練: 比如:獨自在家,有人敲門,孩子最好一聲不吭,而不是說什么“我爸爸很快就回來”這些話,因為一旦搭訕上,孩子的心眼斗不過壞蛋; 讓孩子獨自在家,可以從短時間10分鐘到長時間幾個小時,逐漸訓練。囑咐好用電、用火、關(guān)窗、關(guān)門等事項。 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意識:能放遠眼光、肯硬起心腸。 細節(jié)四、開展挫折教育要自然而然、長期堅持 讓孩子吃苦,不是說今天回家一本正經(jīng)地對孩子說:今天,我要讓你嘗嘗吃苦的味道。平時缺乏吃苦訓練,嬌生慣養(yǎng),卻專門花一筆錢去參加“吃苦夏令營”是無效果的事。其實,不用花錢,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鍛煉機會: 我兒子5、6歲的時候燒水、灌暖壺讓姥姥看到了,擔心得心驚肉跳。但是,我們?nèi)胰俗疃鄷芍劬?,看著他,做出隨時上前搶救的準備,卻不會上去幫他做。所以,我的兒子在生活上特別能干。現(xiàn)在他12歲,我們大家都很放心他。幾年的擔心與鍛煉可以換來一生的安全。 有一次看電視,播報了一個掉到井蓋里的孩子,摔得耳朵里、鼻子里全是血,深度昏迷。家長懊悔地哭喊:“都怪我,天天都接他,就今天遲到了!”據(jù)同學講,原來,孩子看家長沒來,就和小朋友一塊兒回家,光顧著說笑了,沒看腳底下……這是一個很讓人痛心的事情。 雖然事出偶然,但也有必然。因為家長天天接送,這個孩子不會自己走路;唯一的一次自己走,就出了事??蓱z天下父母心,家長永遠埋怨自己對孩子照顧得不夠。但是殘忍一點說,正是這種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給孩子留下了終身的“殘疾”,能力的殘疾,心理的殘疾。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不僅會驕橫跋扈還會充滿自卑,不自信。抗挫折能力差。容易想不開,出現(xiàn)心理危機。 我不反對接孩子,但我們可以走在孩子后面。從最初的語言提醒到漸漸地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繞過井蓋、地溝……,孩子一定會在我們的目光中越走越穩(wěn)的,直到學會獨立飛翔。 新聞沒有追蹤報道,不知道那個小男孩怎么樣了,我衷心地希望他恢復健康。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鍛煉孩子呢? 1、承擔家務(wù),設(shè)立一個固定的崗位,教會孩子負責任。 不必強求勞動時間,但一定要有崗位,有職責、有檢查。 比如:讓孩飯前擺碗筷、飯后收拾桌子。每天不過10分鐘,但卻能練出責任心、練出孝心。 具有責任感的孩子就像一臺永動機,自身就會不斷尋求進步,家長就徹底解放了,沒有孝心的孩子要么不會好好學習、要么學好了也不會匯報父母。在電視里經(jīng)??吹竭@樣的新聞:老人一生辛苦培養(yǎng)出幾個子女,如今年邁體弱,卻無一人肯照顧自己。為此,告到法庭的也不鮮見。 老人很可憐。但是,作為教師,我不得不遺憾地說: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老人恐怕有做得太多的地方和不夠的地方。做得太多的地方是照顧得多、自己犧牲的多;不夠的地方是對孩子鍛煉的不夠,孝心培養(yǎng)得不夠。這不能不說是人生的最大悲劇。 有的家長,尤其是孩子上了初三、高三的家長,什么都不讓孩子做,讓孩子“一心一意地學習”。在我看來,這樣的做法,害處很多: “孩子會加重心理負擔”; “有的孩子會產(chǎn)生唯我獨尊的思想,認為家長伺候我是應當?shù)?,談不上一點兒孝心”; 其實,越到大考的時候,家長越要沉住氣,平時安排的家務(wù)勞動一樣也不要少,讓孩子覺得大考沒什么,不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不足以影響日常生活。而且,干干家務(wù)勞動,還休息休息腦子,勞逸結(jié)合呢!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孩子的孝心、責任心。多劃算呀! 2、不給孩子送遺漏物品,讓孩子麻煩一次,獲益一生 曾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的黃思路,自理能力特別強。她的媽媽說過這樣一件事:“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黃思路去參加排練忘帶磁帶了。孩子特別著急,打電話給我要我?guī)退瓦^去。我當時正休假在家,完全有時間去送磁帶,但沒有同意。我讓她和老師協(xié)商,先排練別的節(jié)目,自己回來取。事實上,我讓她多跑了一趟,但從那以后,她記住了這個教訓。” “愛孩子,那是連母雞也會做的事。”這句話意味深長。母愛不僅意味著無私,而且意味著理智。黃思路的媽媽的確是一位理智的母親。 當然,也有例外:如果是老師要求家長送作業(yè)或卷子,我們應該送去。但是送了之后,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情表示感謝。 3、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學著做 書包自己背 有很多家長,尤其是祖父母,接孩子放學的時候往往第一句話是“快把書包給我,累了吧!”這里有一個不良暗示:上學=累。孩子會形成一種不好的聯(lián)想,會不知不覺中對學校的生活產(chǎn)生厭倦或恐懼。還有,孩子的書包的確很重,家長擔心不利于孩子的發(fā)育。但實際上,背一會兒書包的損害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嚴重。倒是孩子當甩手掌柜的這種情形,造成的后果的確很嚴重。 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讓孩子自己把書包里的東西精簡一下;或是有車的家長讓孩子自己把書包背到車上,到家后再從車上背到家里;騎車接送的家長讓孩子自己把書包放到自行車上,到家后自己把書包背回家;有的家長讓孩子拖一個拉桿箱也算一種解決之道,不過已定要讓孩子自己拉著。 我堅持讓兒子自己背著書包走路上下學。兒子并未因每天背會兒書包而不長個或是駝背。 房間自己收拾 我們有時會等不及孩子收拾房間就自己替孩子做了,邊做邊想:孩子還??;學習又緊張;下次吧,下次讓他收拾。結(jié)果,有的孩子都上大學了,還不會或是不愿意干,父母再送孩子上大學,幫著報到、交費、鋪床鋪……孩子依然站在一旁看著。 其實,對小孩子來說,有一種嘗試新鮮事務(wù)的天性。放手讓他們感,哪怕事后再偷偷地干一遍,也會對孩子的好奇心培養(yǎng)、責任感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大有好處。 曾有報道,北大每年都有不適應新生生活而退學的學生。不適應最主要表現(xiàn)在生活的自理能力差方面。 其實,家長替孩子解決了一個困難,對孩子沒有任何成長上的意義,今后遇到同樣情況,困難依然會難倒您的孩子。只有我們充當導演的角色,讓孩子走上前臺,親自操練一下,才能保證這個困難永遠都不再會困擾孩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我們是在教育孩子,而不是僅僅像母雞一樣在護著孩子。 4、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獨立思考 亮亮喜歡打乒乓球,可是他的爸爸喜歡踢足球。亮亮只要一提打乒乓球的事,就會遭到爸爸的批評:“打小球沒出息,踢足球多好!”每當爸爸強拉著亮亮踢足球的時候,亮亮就皺著眉頭,愁眉苦臉地跟在爸爸后面。 其實,有很多事情,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家長大可不必強求孩子。否則自己生氣,孩子也不高興,實屬費力不討好。讓一個從來沒自己拿過主意的人走入紛繁復雜的社會,是一件多么危險的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做長輩的生命有限,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我們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他身上的本事。保護自己的能力。
細節(jié)五、鼓勵孩子勇敢地接受失敗、自我激勵,給孩子終生的心理能量 遇到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不同的情緒反應對應不同的心理能量。我們要讓孩子堅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 勇敢地接受失敗 斌斌是個好強的孩子,上小學期成績時,總是班里的第一名。但是,進入初中后,優(yōu)秀的孩子越來越多。在一次期中考試時,斌斌的排名是班級第三,這讓斌斌非常不好受,他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斌斌的媽媽也不理解兒子,反而說:“以前都是第一名,這次考了個第三,退步太大了!”為此讓斌斌一下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失敗。當孩子遭遇失敗時,父母不要對孩子講: “看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么搞的?” “你又忘了應該怎么做了,真是豬腦子?” “早知如此,不如當初不生你!” “你根本就不是學習的料!“ 小孩子原本沒有自我認識,他心里的自我形象來自于外界尤其是重要他人(比如父母、老師)的評價。如果孩子經(jīng)常處在這些話語的反復“暗示”下,往往會接受這種錯誤判斷,從而將這些錯誤判斷作為自我評價的一個部分,長此下去,必定形成怯懦、自卑、害怕挑戰(zhàn)的心理,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當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過低時,就會失去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動力,如果遭到失敗,有可能會一蹶不振,最終可能會一事無成。 所以父母應該鼓勵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幫助孩子是具體分析失敗的原因,并幫助孩子從失敗中走出來,繼續(xù)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困難。 在《請給孩子松綁》一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當陳元的父親得知陳元與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失之交臂時,他能體會到女兒的傷痛。陳元經(jīng)歷了奧賽的層層選拔,卻在距國際奧賽僅一步之遙的地方失去了機會,這對一個只有16歲的、涉世未深的女孩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陳元的父親不能給孩子找借口,他要讓孩子勇敢地面對失敗,并接受它。父親給陳元寫了一封短信,壓在陳元的書桌上。 “女兒: 你雖然沒有進入國家隊,這是否遺憾,但你從中得到的經(jīng)歷、鍛煉、啟迪,以及你所認識的社會、認識的人,遠比你進入國家隊的意義要豐富得多、寶貴得多,這是你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你會經(jīng)得起挫折、委屈,你會因此而奮起,而去攀登你人生的又一個高峰。 記得你上小學時,從瀏正街小學轉(zhuǎn)到修業(yè)小學,在瀏正街所受的委屈,那段經(jīng)歷,激勵你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奮發(fā)努力,可以說,那是你人生的一筆財富。同樣,在中國科大的這段經(jīng)歷,更會激勵你在即將開始的在大學生涯中拼搏進取,因為你經(jīng)受了挫折,你已經(jīng)懂事了! 爸爸” 不管孩子在成過程中遇到的是暫時的失敗還是逆境,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失敗未必是成功之母。”失敗就是失敗,如果孩子在失敗后很隨意地搖搖頭、聳聳肩,只對失敗抱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那么他的前面很可能還是失敗。 如果孩子跌倒了爬起來,再跌倒再爬起來,而結(jié)果是看不到盡頭的失敗,那么縱使他屢敗屢戰(zhàn),也并不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正如溫瑞安先生所言:“躍倒一次、兩次,你還可以再爬起來,但如果躍倒了一百次以后呢?即使你有勇氣爬起來,相信你的勇氣已經(jīng)消失殆盡,你的脊梁再也不能挺直。” 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或走進死胡同時,父母要與孩了一起共同向困難挑戰(zhàn),父母不僅要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挑戰(zhàn),還應該提醒孩子“你錯了”,并進一步啟發(fā)孩子“為什么會錯”,與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鼓勵孩子怎樣才能少犯相同的錯誤。這樣,孩了才能一步步找到問題的答案。 父母要教育孩子:既然失敗無法避免,就要有勇氣面對這一切。對那些擔心失敗的孩子,應鼓勵他們對著鏡子說:“我盡了最大的努力!”無論結(jié)果如何,只要努力去做了,也是一種成功。 多給自己積極的、正面的心理暗示: 德國人力資源開發(fā)專家斯普林格在其所著的《激勵的神話》一書中寫道:“強烈的自我激勵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在1972年墨西哥奧運馬拉松比賽中,出現(xiàn)了一個非常感人的場面:一位黑人選手在左膝蓋受傷的情況下,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跑完了全程。當他以達終點時,其他選手早已回去休息了,對他來說,跑不跑到終點,都已經(jīng)沒有名次了,但是,他還是堅持跑完了全程。當全他跑到終點時,一位記者部他:“是什么力量讓你堅持跑完全程的?”他回答:“我只是不斷地告誡自己,一定要跑完!”這位選手積極的自我激勵精神贏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另一個例子是這樣的: 1991年,一個名叫坎貝爾的女子徒步穿越非洲,不但戰(zhàn)勝了森林和沙漠,而且通過了400公里的曠地。當有人問她為什么能完成這令人難以想象的壯舉時,她回答說:“因為我說過‘能’。”當問她對誰說過這句話時,她的回答是:“對自己說過。”父母可以從早到晚告訴孩子,父母是多么為他們驕傲,但是,孩子不能總是依賴父母和老師的贊許,還要依靠自己內(nèi)心的動力前進。因此,父母要及時指出孩子做出的正確的事情,然后提醒孩子自己鼓勵自己。 一個善于自我激勵的人,總是能夠發(fā)揮自身的潛能,創(chuàng)造出超越自己能力的神話;而一個不會自我激勵的人,就算擁有良好的天賦,也無法開發(fā)出自己的潛力,甚至會走上絕路。 對孩子來說,通過自我激勵可以提高自我形象,從而使自己能夠擁有良好的心態(tài);而良好的心態(tài)反過來又會使孩子充滿信心,不斷激勵自己。孩子學會激勵自己,可以讓他獲得前進的動力,也可以讓他在面對挫折時有一顆能夠重新崛起的心。而不善于自我激勵的孩子。往往就容易陷入悲觀絕望的境地。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尼爾斯·玻爾的父親為了激勵兒子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和良子的行為,常常給兒子提供一些有意思的激勵方法。有一次,小玻爾幫助鄰居修好了自行車,父親專門擺了一桌“慶功宴”以示激勵。 還有一次,玻爾與父親爭論關(guān)于水的張力問題。這對身為物理學家的父親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父親的講解并不能使玻爾信服,為了激勵孩子自己探索的精神,父親與兒子達馬了一項協(xié)議,即由兒子去父親的實驗室做實驗,讓實驗的結(jié)果來說明問題。在這項協(xié)議中,父親要求玻爾自己動手制作儀器,而玻爾則要求父親擔任儀器制作和實驗的顧問。結(jié)果,玻爾的實驗成功地證實了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 自我激勵可以用各種方法進行,比如:對自己進行正面暗示,多說“我能行”,少說“也許會出現(xiàn)意外”等;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記錄《成功日記》,把每天的點滴成功或進步記錄下來,可以很好地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細節(jié)六、開展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項 設(shè)置挫折要注意孩子的承受力。適當?shù)拇煺劭梢杂幸嬗诤⒆拥某砷L,但一個太大的挫折足以壓垮一個人。當然每個孩子的承受力都不一樣。當您看到孩子長時間蔫頭耷腦的時候,就表明孩子承受的壓力過大了。 一致性是重要的教育原則:要和全家的大人達成一致。不要媽媽說東爸爸說西?;蚴歉改概c祖父母不一致。孩子很會察言觀色。他們會找到我們這條戰(zhàn)線上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發(fā)動攻擊的。因此,有必要讓全家所有的大人都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一致。 最需要達成的共識就是:擁有過分幸福的童年的孩子大多無法擁有幸福的成年!什么是幸福?心理學家認為幸福是根據(jù)主體自定的標準對自己生活狀況的整體評估,即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簡稱SWB)。 可見,是否感到幸福才是“幸福”的真諦。 怎么才能感到幸福?我們需要一顆能感受到幸福的心:這顆心要寬容、要自信、要懂得感恩…… 數(shù)百年前,法國的思想家盧梭就說過: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會孩子怎樣保護自己,教他經(jīng)受得住命運的打擊。祝愿我們所有的孩子能長出雄鷹的翅膀,振臂飛翔!總之,對待別人的欺負,既不忍氣吞聲,又不得理不饒人。還要學會保護自己,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