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正散
《楊氏家藏方》
[組成] 1~3、白附子 白僵蠶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3g),熱酒調下,不拘時候(現(xiàn)代用法:共為細末,每次服3g,日服2-3次,溫酒送服;亦可作湯劑,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祛風化痰,通絡止痙。
[主治] 風中頭面經絡。
口眼喁斜,或面肌抽動,舌淡紅,苔白。
[方解] 牽正散所治之證,為風痰阻于頭面經絡所致。
足陽明之脈夾口環(huán)唇,布于頭面;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陽明內蓄痰濁,太陽外中于風,風邪引動內蓄之痰濁,風痰阻于頭面經絡,經隧不利,筋肉失養(yǎng),則弛緩不用;無邪之處,氣血運行通暢,筋肉相對而急,緩者為急者牽引,故口眼喁斜。
治宜祛風,化痰,通絡。
君藥白附子辛溫燥烈,入陽明經走頭面,祛風化痰,尤其善散頭面之風。
臣藥全蝎、僵蠶均能祛風止痙,全蝎長于通絡,僵蠶能化痰,合用既助君藥祛風化痰,又通絡止痙。
佐使藥酒,用熱酒調服,助宣通血脈,并引藥入絡,直達病所。
牽正散藥雖三味,合而用之,力專而效著。風邪得散,痰濁得化,經絡通暢,則喁斜之口眼得以復正,是名“牽正”。
[運用]
1.辨證要點 牽正散是治療風痰阻于頭面經絡之常用方。臨床應用以卒然口眼喁斜,舌淡苔白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初起風邪重,加羌活、防風、白芷等以辛散風邪;
病久不愈,酌加蜈蚣、地龍、天麻、桃仁、紅花等搜風化瘀通絡。
3.現(xiàn)代運用 牽正散常用于顏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偏頭痛等屬于風痰阻絡者。
4.使用注意 若屬氣虛血瘀,或肝風內動之口眼喁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方中白附子和全蝎有一定的毒性,用量宜慎。
[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楊氏家藏方》卷1:“治口眼喁斜。”
2.方論選錄 張秉成《成方便讀》卷2:“夫中風口眼喁斜一證,《金匱》有言‘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僻不遂’數(shù)語,尤注謂其受邪之處,經脈不用而緩,無邪之處,正氣獨治而急。是以左喁者,邪反在右;右喁者,邪反在左也。然足陽明之脈,夾口環(huán)唇;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足少陽之脈,起于目外眥。則中風一證,無不皆自三陽而來,然二氣貫于一身,不必分左血右氣。但左右者,陰陽之道路,緣人之稟賦各有所偏,于是左右不能兩協(xié)其平,偏弊相仍,外邪乘襲而病作矣。此方所治口眼喁斜無他證者,其為風邪在經而無表里之證可知。故以全蝎色青善走者,獨入肝經,風氣通于肝,為搜風之主藥;白附之辛散,能治頭面之風;僵蠶之清虛,能解絡中之風。三者皆治風之專藥。用酒調服,以行其經。所謂同氣相求,衰之以屬也。”
[臨床報道]
以本方加鱔魚500g(剪去尾部,放入砂鍋中,加清水500ml,讓其游動20分鐘后,加入牽正散),水煎服,每日1劑,并配合用鱔魚血于臨睡前涂于患側面頰、額頭等處,治療面癱98例。
結果:痊愈97例(自覺癥狀消失,外觀正常),好轉1例(自覺癥狀好轉,外觀輕度口角不對稱),一般治療4-5天即愈。[王成文.牽正散加鱔魚血治療面癱98例臨床觀察。中國民間療法 199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