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春節(jié),乘車外出、鞭炮爆炸等因素造成的傷害又成了潛在的危險,而輸血,尤其是“熊貓血”人群的輸血,更引人關注。在日照,這一群體的數量有多大呢?在這群0.3%的稀有一族中,平時又有哪些活動呢?連日來,記者走入這一群體,聽他們講述背后的“江湖”。 半夜接到電話獻400ml救命血 在漢族人群中,RH陰性血所占比例極少,約占0.3%,屬于像國寶“熊貓”一樣的珍稀人群,因此,他們被稱為“熊貓血”。 這是前不久發(fā)生在日照的一個故事。 2010年10月份的一個夜晚,家住莒縣陵陽鎮(zhèn)的劉永軍突然接到了一個求救電話,電話那頭的人聲音非常急促:“是老劉嗎?我是市中心血站的,有一名婦女失血過多,她是RH陰性B型血,請您幫忙獻血救援。” 放下電話,二話沒說,劉永軍一路小跑,到了鎮(zhèn)住地的街上,攔了一輛出租車,就往市血站飛奔。 看著自己的400毫升鮮血慢慢地流入血袋中,他知道,為了幫助這個雖然素不相識,卻和他有相同血型的人,他也算盡了最大的一分力。 就在前幾天,記者再次與劉永軍取得聯系,電話中,劉永軍平靜地說:“這沒什么,都是很平常的事。” “這是很平常的事。”幾乎是每個志愿者的口頭禪。 在冊不足百人定期組織聚會 在日照市中心血站業(yè)務科任科長的手機里,有十幾個經常獻血的稀有血型志愿者,“他們的性格都特別爽快,接觸幾次,就會成為朋友。” 根據市中心血站的統(tǒng)計,目前日照通過無償獻血等方式查出來的稀有血型人群約有三四百人,不過,目前登記在冊并能聯系上的人群,卻不足100人。 每到畢業(yè)季節(jié),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員都忙著統(tǒng)計志愿者的流失情況,因為在冊者中不少是在校大學生。 此外,由于通訊方式的改變,每年也會造成一些流失。“看到人員出現流失,我們也感覺有些束手無策,畢竟,這個群體太特殊了,一旦出現危險,也只有他們內部的互相幫助才能解決困難。” 為了及時聯絡這一人群,市中心血站都會定期組織聚會活動,一起爬山,一起看海,一起郊游,“目的只有一個,他們之間的聯系密切了,感情自然就會更加親密。”市中心血站辦公室主任張佃新感慨。 血液不僅屬自己更屬于這個群體 劉永軍的真實身份,是莒縣陵陽鎮(zhèn)衛(wèi)生院的副院長。劉永軍說,1996年,他第一次獻血時,就知道了自己的特殊血型,“當時,全市登記在冊的,大概只有6個人,所以,每次接到血站的電話,我都會義不容辭。” 于是,從1996年至今,他先后5次獻血,獻血量達到1200ml,“知道自己的血型珍稀,我們自己也會特別注意愛惜自己的身體。” 一名女性“熊貓血”志愿者小慧(化名)告訴記者,前年的時候,她打算要個孩子,不過,由于自己血型特殊,新生兒發(fā)生溶血癥的幾率非常高,心里就一直 有些擔心,她的老公知道后,特意在網上發(fā)帖求助。一些稀有血型獻血者得知消息后,紛紛給她留言,“你就放心要孩子吧,有我們這些"移動血庫"的存在,你還 怕什么?” “互助”這個詞,在她的腦海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于是,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她都會定期地獻血兩次。 “這種突然獻血的次數多了,我就會感覺到,原來,我們的血液不僅僅屬于我們自己,更屬于這一個群體,有時候,幫助別人,就是為了更好地幫助自己。”劉永軍頗為感慨地告訴記者。 正確認識“熊貓血”隊伍就能不斷擴大 令人稍感頭疼的是,目前在冊登記的稀有血型無償獻血志愿者中,大部分群體是大學生,“流動性頻繁,聯系方式變更也很頻繁,所以,經常就出現了流失。”血站的工作人員表示。 當然,也有一些“熊貓血”志愿者存在著誤區(qū):得知自己的血型珍稀之后,有的人就開始排斥無償獻血,有時候即使接到求助電話,也會想盡各種理由推辭,所以,血站的工作人員也會很無奈。 血站的任科長說,其實,這個群體成員之間,更應該隨時保持聯系,就像兄弟姐妹那樣,“畢竟,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備血很困難。” 在采訪中,血站的工作人員和許多“熊貓血”志愿者都表示,期待著大家都能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去,期待著“熊貓血”的隊伍能夠不斷壯大發(fā)展,也期待著“熊貓血”這個群體的“江湖”,更加充滿著豪情和江湖義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