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jié):讓孩子學會感恩(圖)!
2011-05-31 19:17:16 歸檔在 家長學校 | 瀏覽 650 次 | 評論 0 條
孩子的心靈是一塊靈異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作為父母,一定要擔當起自己的教育責任,在孩子心底播種善的種子,讓孩子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guān)愛、支持和援助時,懂得給予回報;教育孩子將他人恩惠銘記在心,增強責任感,懂得憐憫,懂得尊重,懂得負責,與人為善。 兒童節(jié):讓孩子學會感恩 文/柯云路 近日收到一封讀者來信,很直白地表達了對父母的嫌棄。 女孩自述來自農(nóng)村,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南方一個中等城市。與北京、上海這類大都市不同,小一點的地方人際關(guān)系反而愈加稠密,家庭背景對年輕人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出身卑微的女孩在陌生環(huán)境里奮斗了幾年,既找不到對口工作,也談不到理想對象,看著城里年輕人輕易從父母那里得到的住房和托親戚找到的好工作,心里有說不出的羨慕。她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討厭農(nóng)民,看到城里的民工就有種想躲開的沖動。但是一想到父母或許現(xiàn)在就在某個工地上干著民工的活兒,又覺得對不起他們?!迸⒈г垢改浮凹葲]文化也沒本事”,在她的人生中很難幫得上忙,比如介紹一個好一點工作,遇到困惑或委屈時給予及時的開導和疏解。女孩說現(xiàn)在的一切都是自己摸索奮斗所得,而父母只管養(yǎng)育管不了其他,讓她這個本該“和人家一樣富養(yǎng)”的女孩在這個社會混得何其艱難。 女孩說她現(xiàn)在都不愿意給家里打電話,“媽媽每次接到電話就問,有什么高興的事說給她聽。可是我哪有那么多高興事啊。我的工資除去房租、水電、生活費,根本就攢不下多少,我怎能高興得起來?”她說自己很煩躁,已經(jīng)兩個月沒打電話回去了,也不知道跟父母說些什么。 出身底層的外鄉(xiāng)青年羨慕城里有錢人家的子弟,這樣的故事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都有表現(xiàn),按說也沒什么不正常。但女孩能如此坦率地表達她對貧窮生身父母的嫌棄,還真的很少遇到。以一種社會現(xiàn)象來看,這在當下有足夠的土壤。去年以來多家電視臺推出征婚節(jié)目,不少女孩就直截了當?shù)乇磉_了對金錢的重視,所謂“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車上笑”。 女孩的父母無疑是令人同情的,據(jù)女孩信中所說,至今為了謀生還在城市打工,“在烈日下干著一般城里人不屑的最臟最累的體力勞動”。這個群體對于中國經(jīng)濟繁榮的貢獻有目共睹,除了通常在社會上遭遇的身份歧視,更可悲的是他們中的某些人竟會受到子女歧視。 中國諺語說:“兒不嫌母丑”。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無論父母是否富貴,是否美貌,子女都絕不嫌棄。 然而,在社會急劇轉(zhuǎn)型的當下,各種價值觀激烈碰撞,金錢在許多時候成為唯一的成功標志時,“兒不嫌母丑”就不一定了, “母不嫌兒丑”倒成為普遍現(xiàn)象。許多農(nóng)民如同這個女孩父母一樣,含辛茹苦甚至不惜舉債將孩子送進城里讀書,只為他們能有好的前程。且不論子女遇到何種困境,面臨怎樣的挫折,父母都能不離不棄地加以援手。然而,我們卻常常聽到一些悲涼的故事,許多父母最終受到子女嫌棄。 兒為什么會嫌母丑,肯定是社會和文化出了毛病。 比如社會分配的不公,城鄉(xiāng)差別的擴大,傳統(tǒng)價值觀的破解。 我在回信中告訴女孩,你羨慕那些出身富貴的子弟有官場背景或錢財鋪路,似乎比你的人生更為順暢;但你一定也要知道,人生是一個漫長的跋涉過程,起點或許并不公平,但正直善良的人們終會獲得命運的青睞,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 此外,人的一生會面對許多選擇,但有一個是不能選擇的,那就是父母。父母在十分艱難的條件下將你送進大學讀書,只希望在電話中聽一聽讓人高興的好消息。這樣的父母,不僅不該抱怨,而且該永遠感恩不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