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腎氣丸及其類方的來源、發(fā)展與組方區(qū)別
一、“金匱腎氣丸”的來源
《金匱要略》(東漢著名醫(yī)學家、醫(yī)圣張仲景所著)“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第五”篇中的“崔氏八味丸”和“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篇中的“腎氣丸”都是同一處方:
干地黃(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澤瀉、丹皮、茯苓(各三兩),桂枝(一兩),附子(一枚炮)。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腎氣丸”在《金匱要略》中應用有五:
一、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
二、治虛勞腰痛小便不利;
三、治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
四、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
五、治婦女轉胞不得溺,以胞系了戾,但利小便則愈。
《金匱要略》中該方僅有“崔氏八味丸”與“腎氣丸”兩個名稱,而“金匱腎氣丸”的命名是后人加上去的。但這就是古方金匱腎氣丸的原方。
二、“八味丸”的來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宋·陳師文等撰,成書于1110年)“卷之五·治諸虛(附骨蒸)”對《金匱要略》腎氣丸作了改動,將桂枝改為肉桂,干地黃改為熟地黃,加大肉桂及制附子的用量,提高了整方的溫補功效,用于腎氣虛乏,取名“八味丸”:
八味丸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 飲食。又治香港腳上沖,少腹不仁,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拘急,或男子消渴,小便反多;婦人轉胞,小便不通,並宜服之。
牡丹皮、白茯苓、澤瀉(各三兩),熟乾地黃(八兩),山茱萸、山藥(各四兩),附子(炮)。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久服壯元陽,益精髓,活血駐顏,強志輕身。
由于《局方》八味丸溫補腎氣功效顯著,而原方又出自《金匱要略》,所以后世習慣將其稱之為“金匱腎氣丸”;又因為《局方》八味丸比六味地黃丸多了肉桂、制附子兩味藥(共八味),所以后世又習稱其為“桂附地黃丸”、“八味地黃丸”。后世也有稱其為“陽八味”的。
三、“六味地黃丸”的來源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諸方》(宋代太醫(yī)錢乙著,成書于1119年)針對小兒“腎無實,必主虛”的病理特點,去掉金匱腎氣丸中附子、肉桂兩味藥,將剩下的六味藥組方取名為“地黃丸”,治療小兒腎虛:
地黃丸
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刮白:熟地黃八錢,山萸肉、干山藥各四錢,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錢。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招姆?,溫水化下三丸。
在宋代以后的醫(yī)學典籍中,六味地黃丸應用極為廣泛,遍布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等各科雜癥,現(xiàn)主要用于腎陰虛證。因為“地黃丸”是從“金匱腎氣丸”(八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減味化成,所以叫“六味地黃丸”,也有叫“錢氏六味丸”的。
四、“濟生腎氣丸”的化裁
《嚴氏濟生方》(簡稱《濟生方》,南宋嚴用和著,成書于1253年)在“金匱腎氣丸”基礎上化裁:加入川牛膝(去蘆,酒浸)、車前子(酒蒸),山藥炒用,名為“加味腎氣丸”:
加味腎氣丸 治腎虛腰重腳重,小便不利。
附子(炮,二兩),白茯苓(去皮)、澤瀉、山茱萸(取肉)、山藥(炒)、車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一兩,官桂(不見火)、川牛膝(去蘆,酒浸)、熟地黃各半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font>
“加味腎氣丸”后世習稱為“濟生腎氣丸”。也稱“牛車腎氣丸”。
五、現(xiàn)代“金匱腎氣丸”的藥典資料
金匱腎氣丸 中藥部頒 第20冊
拼音名:Jinkui Shenqi Wan
英文名:
書頁號:Z20-191
標準編號:WS3—B—3892—98
批準文號:
【處方】地黃 108g、山藥 27g、山茱萸(酒炙) 27g、茯苓 78g、牡丹皮 27g、澤瀉 27g、桂枝 27g、附子(炙) 4.5g、牛膝(去頭) 27g、車前子(鹽炙)27g
【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35~50g與適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font>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酸、微甘、苦。
【鑒別】取本品10g,研細,加乙醚15ml,浸泡12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huán)己烷一醋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斑點。
【檢查】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Ⅰ A)。
功能與主治】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用法與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4~5g(20~25粒),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婦忌服。忌房欲、氣惱。忌食生冷食物。
【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6g
【貯藏】密封。
從組方上可以看出,現(xiàn)代的“金匱腎氣丸”相當于古方的“濟生腎氣丸”(牛車腎氣丸)。
六、現(xiàn)代“八味地黃丸”的藥典資料
桂附地黃丸(濃縮丸) 中藥部頒 第8冊
拼音名:Guifu Dihuang Wan
英文名:
書頁號:Z8-135
標準編號:WS3-B-1600-93
【處方】 肉桂 20g,附子(制) 20g,熟地黃 160g,牡丹皮 60g,山茱萸(制) 80g,山藥 80g,茯苓 60g,澤瀉60g。
【制法】 以上八味,澤瀉、茯苓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時,第二次 2小時,合并濾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清膏;熟地黃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時,第二次 2小時,第三次 1小時,合并煎液,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清膏;山茱萸及牡丹皮 40g照流浸膏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17頁),以70%乙醇為溶劑,浸漬24小時后,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0~1.35(20℃)的清膏,剩余的牡丹皮及其余山藥等三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各清膏混勻,制成濃縮丸,干燥,打光,即得。
【性狀】 本品為黑棕色的濃縮丸;氣微香,味酸、澀。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存在于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shù)個排列成行。石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壁一邊菲薄。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粘液細胞中,長80~240 μm ,針晶直徑 2~8 μm 。糊化淀粉粒團塊類白色。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 8頁)。
【含量測定】 取本品 5丸,精密稱定,置 500ml燒瓶中,加氯化鈉 10g ,乙醇 5ml,用水蒸氣餾,收集餾出液約 250ml,移入 25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照分光光度法(附錄51頁),在 274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丹皮酚(C9H10O3) 的吸收系數(shù)(E 1cm)為 862計算,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按丹皮酚(C9H10O3) 計算,不得少于0.10%。
【功能與主治】 溫補腎陽。用于腎陽不足,腰膝酸冷,肢體乳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規(guī)格】 每 8丸相當于原生藥3g。
【貯藏】 密封。
由組方可見,現(xiàn)代的“桂附地黃丸”相當于《局方》的“桂附地黃丸”,而非《金匱要略》的“金匱腎氣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