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別名
氣柑、朱欒、文旦、柚子 樟(附:樟腦)別名
香樟、樟木、烏樟、油樟、香通、方樟 紫云英別名 苕子菜、沙蒺藜、紅花草、翹搖 來源 為豆科黃芪屬植物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以根、全草、種子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主根細(xì)長,多支根,小根多根瘤。莖直立或匍匐。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有細(xì)長葉柄,小葉3-6對(duì),各對(duì)間疏離,小葉片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先端微凹或近圓形,基部寬楔形,兩面有白色長毛。秋季開紫紅色花,總狀花序緊密,呈半圓形,總花梗長達(dá)15厘米,小花梗極短,花萼鐘狀,萼齒三角形,有長毛,花冠蝶形,旗瓣常紫紅色,翼瓣白色,雄蕊2體,子房有短柄。莢果長方條形,微彎,長1-2厘米,帶黑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田坎、草地或栽培。分布于陜西、河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并廣泛栽培。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微辛、微甘、平。祛風(fēng)明目,健脾益氣,解毒止痛。 主治用法 根:肝炎,營養(yǎng)性浮腫,白帶,月經(jīng)不調(diào)。全草:急性結(jié)膜炎,神經(jīng)痛,帶狀皰疹,瘡癤癰腫,痔瘡。鮮根用量60-90克,全草用量15-30克,種子用量6-10克。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或干草研粉調(diào)敷患處。 參考配方
附注:紫云英的種子在江蘇、浙江、江西作草蒺藜入藥,四川作沙蒺藜入藥。
茯苓別名 白茯苓、赤茯苓、云苓 來源 為多孔菌科臥孔屬植物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以菌核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寄生或腐寄生,菌核埋在土內(nèi),有特殊臭氣,鮮時(shí)質(zhì)軟,干后堅(jiān)硬,球形、扁球形、長圓形或長橢圓形或稍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重1-2斤至數(shù)十斤不等,表面粗糙,呈瘤狀皺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內(nèi)部粉質(zhì),由無數(shù)菌絲組成,白色稍帶粉紅,子實(shí)體平伏,生長于菌核表面成一薄層,幼時(shí)白色,老時(shí)變淺褐色,菌管單層,孔多為角形,孔緣漸變齒狀。 生境與分布 多寄生于赤松或馬尾松的根部,深入地下20-30厘米,松林附近常有生長。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 7月至次年3月采集。地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松林附近地面有裂隙,敲打發(fā)出空響,附近地面有白色菌絲,且松根皮內(nèi)有黃白色漿汁流出,用鐵質(zhì)試探器插進(jìn)地面,若發(fā)現(xiàn)土中有芋塊狀物,或試探器頂端有茯苓末,即證明下面有茯苓生長。挖出后洗凈,墊草蓋嚴(yán),使其“發(fā)汗”,反復(fù)多次,至皮色變褐色呈現(xiàn)皺紋,內(nèi)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剝下外皮叫茯苓皮,棕紅色或淡紅色部分切成片狀或小方塊,稱赤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稱白茯苓。白茯苓中心穿有細(xì)松木心者為茯神。 藥理作用 1.茯苓浸劑腹腔注射,對(duì)正常兔有利尿作用,茯苓的利尿作用與其所含鉀鹽有關(guān)。2.乙醇提取物有使兔血糖先升高后降低的作用。3.茯神煎劑對(duì)小鼠有鎮(zhèn)靜作用,茯苓的鎮(zhèn)靜作用次于茯神。4.茯苓對(duì)大白鼠試驗(yàn)性潰瘍有預(yù)防效果。5.茯苓浸劑、酊劑有抑制離體蛙心的作用。 性味功能 甘、淡、平。白茯苓:利水滲濕,健脾補(bǔ)中,寧心安神。赤茯苓:分利濕熱。茯苓皮:利水消腫。 主治用法 白茯苓:脾虛濕盛,小便不利,食少脘悶,痰飲咳嗽,心悸失眠。赤茯苓:濕熱泄瀉,小便不利。茯苓皮:水腫,小便不利。用量:6-15克。 參考配方 1.脾虛濕盛,小便不利: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各12克,桂枝6克,水煎服。 2.脾虛食少脘悶:(茯苓飲)茯苓15克,白術(shù)、黨參各10克,枳實(shí)、陳皮、生姜各6克,水煎服。 3.食道癌:茯苓45克,厚樸12克,蘇梗20克,枳殼15克,赭石30克,橄欖25克,硼砂3克,橘紅10克,清半夏30克,生姜10克,水煎服。治療過程中可加海藻25克,昆布20克,白礬3克。 4.心神不安,健忘,心悸,失眠:茯苓、酸棗仁、五味子各10克,遠(yuǎn)志6克,水煎服。
草豆蔻別名 草蔻、草蔻仁、假麻樹、偶子、草果、豆蔻 來源 為姜科山姜屬植物草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以種子團(tuán)、花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叢生,高1-2米。根狀莖粗壯,棕紅色。葉排為二列,有短柄,葉片窄橢圓形或披針形,長30-55厘米,寬2-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光滑或生微毛,下面生疏毛或無毛,葉鞘膜質(zhì),開放,抱莖,葉舌密生毛。4-6月開花,總狀花序頂生,總梗長達(dá)30厘米,密生黃白色長硬毛,花疏生,有花梗,長3-5毫米,密生長硬毛,花有苞片,閉合狀緊包于花蕾,故子房在早期不外露,苞片外面密生粗毛,白色,內(nèi)面稍帶紫紅色斑點(diǎn)。蒴果球形,不開裂,直徑約3.5厘米,外面密生粗毛,熟時(shí)黃色,頂端有宿存花萼。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叢或灌木林邊緣。分布于臺(tái)灣、廣東、海南地區(qū)。 采集加工 夏、秋煎果熟時(shí)采收,曬至八、九成干,去果皮,取出種子團(tuán),曬干。 性味功能 辛、溫。祛寒燥濕,溫胃止嘔。 主治用法 溫中,心腹痛,調(diào)中補(bǔ)胃,健脾消食,胃寒脹痛,反胃吐酸,食欲不振,寒濕吐瀉,消酒毒,殺魚肉毒。用量:3-6克。 參考配方 1.胃弱嘔逆,不食:草豆蔻仁2枚,高良姜15克,水一盞,煮取汁,入生姜汁半合,和白面,用羊肉湯煮熟,空心食之。 2.霍亂煩渴:草豆蔻、黃連各5克,黑豆50粒,生姜3片,水煎服。 3.虛瘧自汗不止:草豆蔻1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xì),入平胃散6克,水煎服。 4.心腹脹滿,短氣:草豆蔻30克,去皮為末,以木瓜生姜湯調(diào)服5克。 5.脾寒瘧疾:寒多熱少,或單寒不熱,或大便泄而小便多,不能食,用草豆蔻仁、熟附子各8克,生姜7片,棗肉2枚,水3盞煎1盞,溫服。 6.赤白帶下:連皮草豆蔻1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焦黃,同面共研細(xì),每米湯服6克,日2服。 7.香口辟臭:豆蔻、細(xì)辛為末,含之。 8.脾痛脹滿:草豆蔻仁2個(gè),酒煎服汁。 蓮子(附:蓮心、石蓮子、蓮房、蓮須、荷葉、荷梗、荷花、藕、藕節(jié))別名 蓮肉、蓮米 來源 為睡蓮科蓮屬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以干燥種子入藥,取出蓮心則為蓮肉。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肥大而多節(jié),白色,中有孔洞,俗稱蓮藕。節(jié)上生葉,高出水面,葉柄生于葉背中央,圓柱形,長而多刺。葉片大,圓形,全緣或稍呈波狀,粉綠色。夏季開大花,單生于花梗頂端,復(fù)瓣,紅色、粉紅色或白色,芳香,雄蕊多數(shù),心皮多數(shù),埋藏于膨大的花托內(nèi),子房橢圓形。花后結(jié)蓮蓬,倒錐形,頂部平,有小孔20-30個(gè),每孔內(nèi)有果實(shí)一枚,稱為蓮子。 生境與分布 生于水澤、池塘、湖泊中。全國南北各省區(qū)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 9-10月間果實(shí)成熟時(shí)剪下蓮蓬,剝出果實(shí),趁鮮用快刀劃開,剝?nèi)て窀伞?/span> 性味功能 甘、澀、平。健脾止瀉,養(yǎng)心益腎。 主治用法 脾虛腹瀉,便溏,遺精,白帶。用量6-12克。 參考配方 脾虛腹瀉:蓮子、茯苓、補(bǔ)骨脂、六曲各10克,山藥15克,水煎服。
蓮心 為蓮子中間的綠色胚。 藥理作用 1.水煎劑對(duì)麻醉貓有降壓作用。2.所含蓮心堿對(duì)麻醉動(dòng)物有顯著降壓作用,主要是釋放組織胺,使外周血管擴(kuò)張,與神經(jīng)因素也有關(guān)。3.蓮心所含生物堿有顯著的強(qiáng)心作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心火,降血壓。治熱病口渴,心煩失眠,高血壓病,用量1.5-3克。 參考配方 1.心煩不眠:蓮心3克,炒酸棗仁12克,夜交藤15克,茯神12克,水煎服。2.高血壓?。荷徯?0克,遠(yuǎn)志6克,酸棗仁12克,水煎服。 石蓮子 為蓮的老熟果實(shí)。又名甜石蓮、帶皮蓮子。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健脾止瀉。治慢性痢疾,食欲不振,用量5-10克。 蓮房 為蓮的干燥花托,即蓮蓬。 藥理作用 蓮房對(duì)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苦、澀、溫。消瘀止血。治產(chǎn)后淤血腹痛,崩漏帶下,便血,尿血,產(chǎn)后包衣不下,用量10-15克。 參考配方 功能性子宮出血、尿血:蓮房炭、荊芥炭、牡丹皮各10克,小薊12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 蓮須 為蓮的干燥雄蕊。6-8月荷花初開時(shí)采收,陰干或蓋上白紙曬干,不宜烈日久曬。 性味功能 甘、澀、溫。固腎,澀精。治遺精,滑精,白帶,尿頻,遺尿,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遺精:蓮須、金櫻子各10克,水煎服。 荷葉 為蓮的葉片和殘存的葉柄基部。如剪取葉片中央一塊及葉柄基部,則為荷蒂。 性味功能 微苦、平。升清降濁,清暑解熱,炒炭止血。治中暑,腸炎,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用量6-12克。 參考配方 1.傷暑:①鮮荷葉、鮮蘆根各30克,扁豆花6克,水煎服。②荷葉、青蒿各10克,甘草3克,滑石15克,水煎服。2.吐血:荷葉炭20克,研細(xì)粉,每服6克,每日3次。 荷梗 為蓮的葉柄。 性味功能 微苦、平。清暑,寬中理氣。治中暑頭暈,胸悶,氣滯,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中暑煩渴:荷梗、香薷、扁豆花各10克,蓮心3克,綠豆衣12克,水煎服。 荷花 為蓮的大花蕾。6-7月間采含苞待放的大花蕾或?qū)㈤_放的花,陰干。 性味功能 苦、甘、溫。祛濕,止血。治跌損嘔吐,天皰瘡,用量3-5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藕 為蓮的根狀莖。秋、冬采挖,多生用。 性味功能 甘、寒。涼血散淤,止渴除煩。治熱病口渴,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用量0.5-1斤。分?jǐn)?shù)次生吃,或搗汁去渣分服,或煎濃汁服。 參考配方 胃出血:鮮藕汁、鮮蘿卜汁各20-30毫升,調(diào)勻服下,每日2次,連服數(shù)日。 藕節(jié) 為蓮的根狀莖節(jié)部。 性味功能 甘、澀、平。消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尿血,血痢,功能性子宮出血。用量10-15克,或鮮品30-60克。
蓮房 蓮子 蓮心 糯米團(tuán)別名 糯米草、糯米藤、糯米條、紅石薯、生扯攏、蔓苧麻、烏蛇草、小粘藥 來源 蕁麻科蔓苧麻屬植物糯米團(tuán)Memorialis hirta (Blume) Wedd.,以根或莖、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呈蔓生狀。根圓錐形,肉質(zhì),表面棕褐色,有乳汁。莖直立或傾斜,或下部臥地而頂部上伸,嫩枝帶紫色,通常有剛毛。單葉對(duì)生,無柄或有短柄,有膜質(zhì)卵形托葉,葉片卵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2厘米,先端鈍尖或漸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全緣,主脈3出,側(cè)脈與主脈垂直生長,呈格狀網(wǎng)脈,脈網(wǎng)在下面顯著,背面脈上及上面均有平臥短剛毛。秋季開花,花小黃綠色,簇生葉腋,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被3-5,急內(nèi)彎,背部有橫折,形成一環(huán)狀體,環(huán)上生有長短不齊的剛毛,雄蕊5,與花被對(duì)生,雌花花被管狀,2-4裂,子房包圍其中,僅露花柱。瘦果光滑,縱肋突起,棕色,頂端黑色,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 生境與分布 生于濕潤、肥沃和陽光充足的土坎、矮草叢中或石縫中。分布于陜西、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各省區(qū)。 采集加工 秋季采根,莖、葉隨時(shí)可采。 性味功能 淡、平。健脾消食,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用法 消化不良,食積胃痛,白帶,外用治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疔瘡癤腫,乳腺炎,跌打腫痛,外傷出血。用量30-6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 1.小兒腹瀉:糯米團(tuán)根、飛來鶴各15克,刺梨根12克,積雪草、馬蘭、焦米各10克,青木香、藿香各3克,水煎服。 2.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鮮糯米團(tuán)根適量,加食鹽少量同搗爛,敷患處,4-6小時(shí)換藥一次。 3.癤腫:糯米團(tuán)鮮全草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 4.外傷出血:糯米團(tuán)鮮全草搗爛敷患處。 5.食積胃痛:糯米團(tuán)鮮全草60-90克,水煎服。 6.白帶:糯米團(tuán)根30-60克,豬瘦肉125克,酒、水各半同燉,服湯食肉。每日一劑。 7.毒蛇咬傷:糯米團(tuán)根、杠板歸各適量,水煎外洗,另用鮮糯米團(tuán)根適量,搗爛外敷。
白扁豆(附:扁豆衣、扁豆花)別名 火鐮扁豆、峨眉豆、扁豆子、茶豆 來源 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以種子入藥。以開白花植株的種子為佳。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纏繞藤本,長達(dá)6米。莖近光滑。葉為三出復(fù)葉,葉柄長4-12厘米,托葉細(xì)小,三角狀卵形,長約3毫米,中央的小葉柄較長,兩側(cè)的較短,小托葉條狀披針形,均被毛,小葉片廣寬卵形,長5-9厘米,寬4-8厘米,先端尖,基部廣楔形或截形,全緣,兩面均疏被短柔毛,沿葉脈處毛較多,主脈三出。7-8月開花,總狀花序腋生,通常2-4朵聚生在一處,總花梗長6-17厘米,小花梗長約3毫米,花萼筒狀,沿萼齒邊緣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近白色,雄蕊10,二體,子房條形,被柔毛,基部有腺體,花柱與子房呈直角狀彎曲,沿內(nèi)側(cè)密被白色長柔毛,柱頭頭狀,疏生白色短毛。莢果扁平略彎曲,長5-8厘米,寬1-3厘米,頂上有向下彎曲的喙,邊緣粗糙。種子2-5粒,白色,長方狀扁圓形。通常長9-12毫米,直徑7-9毫米。干燥品表面黃白色,平滑,略有光澤,一則邊緣有白色隆起的種柄,長7-10毫米,剝?nèi)ズ罂梢姲枷莸姆N臍。 生境與分布 栽培品,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以安徽、陜西、山西、河南、湖南產(chǎn)量較大。 采集加工 9-10月種子成熟時(shí)摘下莢果,剝出種子,曬干。 性味功能 甘、微溫。和胃化濕,健脾止瀉。 主治用法 脾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白帶。用量6-12克。 參考配方 1.小兒腹瀉:白扁豆10克,煨肉豆蔻、蓮子各6克,木香5克,姜黃連2克,甘草3克。共研細(xì)粉,每服1-1.5克,每日3次。 2.夏季傷暑,煩躁口渴,腹?jié)M吐瀉:白扁豆(炒)120克,藿香葉60克,共研細(xì)末,每服6克,冷開水沖服。如有小腿轉(zhuǎn)筋(小腿腓腸肌痙攣)加木瓜30克,水煎服。
扁豆衣 又稱扁豆殼,性味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白扁豆基本相同,能健脾利水,但無壅滯之弊。 扁豆花 7-8月采未全開的花,迅速曬干或烘干。鮮用時(shí)隨時(shí)采用。性味甘、平,解暑化濕,止瀉,止帶。用量3-10克,鮮品加倍。 山藥 別名 薯蕷、懷山藥、淮山、白山藥 來源 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D.batatas Decne.],以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纏繞藤本。根狀莖短,根直生,肉質(zhì)肥厚,呈圓柱狀棍棒形,長可達(dá)1米,直徑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多數(shù)須根,質(zhì)脆,斷面白色帶粘性。莖細(xì)長,通常帶紫色,有棱線,光滑無毛。葉對(duì)生或三葉輪生,葉腋長生珠芽名“零余子”,俗稱“山藥豆”。葉片形狀多變化,三角狀卵形至三角狀寬卵形,長3.5-7厘米,葉脈7-9條自葉基發(fā)出。6-8月開花,花雌雄異株,極小,黃綠色,均呈穗狀花序,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垂?;ㄈ榘咨ū?片,雄花有6個(gè)雄蕊,雌花花柱3,柱頭2歧。蒴果有3棱,呈翅狀,種子扁圓形,有寬翅。 野山藥莖葉不帶紫色,花序軸呈螺絲狀彎曲,功效類同。 生境與分布 栽培或野生于山地向陽處。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主產(chǎn)于河南、山西、陜西、河北等省區(qū)。 采集季節(jié) 秋季采挖,洗凈,刮去外皮,趁鮮切片曬干或烤干。 性味功能 甘、平。健脾止瀉,補(bǔ)肺益腎。 主治用法 脾虛久瀉,慢性腸炎,肺虛喘咳,慢性腎炎,糖尿病,遺精,遺尿,白帶。用量:10-20克。 參考配方 1.脾虛久瀉:山藥、黨參各12克,白術(shù)、茯苓各10克,六曲6克,水煎服。 2.脾胃虛損、病后體虛:山藥30-60克,燉豬肉食用。 3.小兒腹瀉(水瀉):山藥、白術(shù)各10克,滑石粉、車前子各3克,甘草1.5克,水煎服。 4.消化不良、遺精、遺尿:山藥12克,黨參10克,白術(shù)、益智仁各6克,水煎服。 5.肝腎虛弱,喘嗽,遺精,遺尿,小便頻數(shù):山藥15克,熟地12克,山茱萸6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 6.糖尿?。孩偕剿?、天花粉、沙參各15克,知母、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②山藥15克,覆盆子、花粉、麥 冬各10克,水煎服。③消渴體瘦,多飲多尿時(shí),山藥15克,麥冬、花粉、知母各10克,水煎服。 7.脾胃虛弱,神倦無力,食少便溏,久痢不愈:和糯米煮粥當(dāng)早餐食用,或配黨參、炒白術(shù)各10克,水煎服。 8.體虛白帶:山藥12克,炒白術(shù)、車前子、海螵蛸各10克,炒茜草5克,水煎服。 9.慢性腸炎,食少便溏,腹脹:山藥15克,蒼術(shù)10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
香附別名 莎草、香附子、雷公頭、三棱草、香頭草、回頭青、雀頭香、田頭草 來源 為莎草科莎草屬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以塊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5-50厘米。根狀莖匍匐而長,其末端有灰黑色、橢圓形、具有香氣的塊莖(即香附子),有時(shí)數(shù)個(gè)連生。莖單一,直立,上部三棱形,無毛,葉基部叢生,3行排列,葉片窄條形,長15-40厘米,寬約2-6毫米,基部抱莖,全緣,具平行脈。夏秋開花,花序形如小穗,在莖頂排成傘形,基部有葉狀總苞2-4片,小穗條形,稍扁平,茶褐色,花兩性,無花被,雄蕊5,子房橢圓形,柱頭3裂呈絲狀。堅(jiān)果三棱形,灰褐色。 生境與分布 為常見田間雜草,喜生于耕地、曠野、路旁和草地上。分布于全國各地。 采集加工 春、秋兩季挖塊根。用火燎去須根,開水稍煮,曬干。 藥理作用 1. 5%香附流浸膏對(duì)豚鼠、家兔、貓、狗等動(dòng)物離體子宮均有抑制收縮、弛緩肌緊張的作用。2.其乙醇提取物有明顯提高小白鼠痛閾的作用。3.有健胃,祛除消化道積氣的作用。 性味功能 辛、微苦、甘、平。疏肝理氣,調(diào)經(jīng)止痛。 主治用法 胃腹脹痛,兩脅疼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量6-12克。 參考配方 1.胃寒痛:香附30克,高良姜15克,共研細(xì)末,每服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 2.脅痛、腹脹:香附、烏藥、延胡索各10克,柴胡6克,炒萊菔子10克,水煎服。 3.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香附、益母草各12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水煎服。 4.神經(jīng)性胃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痛、脅脹:①香附子6-10克,水煎服。②香附子60克,烏藥30克,生甘草15克,同研末,每服6克,每日2-3次。 5.疝氣:香附子10克,何首烏葉、桔子樹葉各6克,水煎服。 6.感冒:香附子、紫蘇、蔥白、生姜各10克,陳皮3克,水煎服。 7.跌打損傷:香附子搗爛外敷。 8.感冒風(fēng)寒,胸腹脹悶:香附子10克,紫蘇葉、陳皮、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 9.月經(jīng)不調(diào),乳房腫痛:香附子120克,研末,每服6克,米湯送服,每日2次。
韭菜別名 扁菜、韭 來源 百合科蔥屬植物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b. Ex Spreng.,以種子和葉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類蔥蒜的香氣,鱗莖圓柱狀,生于根狀莖上,3-4個(gè)聚生,鱗被灰色纖維狀。葉基生,4-5片一束,扁平,窄條形,長15-30厘米,寬2-4毫米。夏季開白色花,從葉腋間生出花葶,長30-50厘米,基部具少數(shù)葉,傘形花序頂生,有花20-40朵,苞片1-2片,花梗較花長,花被基部稍合生,裂片6,窄卵形,長4-6毫米,脈常淡褐色或淡綠色,雄蕊6,花絲比花被稍短,中部以下擴(kuò)大。蒴果倒心形,有3鈍狀淺裂,基部有下反、凋萎的宿存花被。 生境與分布 生于田園,分布于全國各省區(qū),均為栽培品。 采集加工 全草四季可采,鮮用,秋季采集果實(shí),曬干,搓出種子,去雜質(zhì),曬干。 性味功能 辛、甘、溫。全草:健胃,提神,止汗固精。種子:補(bǔ)腎助陽,固精。 主治用法 全草:噎膈反胃,自汗盜汗,外用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種子:陽痿遺精,遺尿尿頻,白帶過多。全草適量做菜吃,或搗汁服一匙,種子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1.腎虛遺精,腰膝無力:韭菜籽、菟絲子、沙苑子、枸杞子各10克,補(bǔ)骨脂6克,水煎服。 2.噎膈反胃(包括食道癌、胃癌、咽下困難、食入即吐、胸脘隱痛):韭菜洗凈搗汁,每次一匙,和入牛乳半斤,煮沸后,乘溫緩緩咽下,一日數(shù)次。 3.新生兒硬皮病:韭菜、米酒各60克,將韭菜切碎炒熱,加米酒拌勻,紗布包好擦患部,每次擦10-15分鐘,每日一次,3-7日為一療程。 4.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韭菜或根,搗爛敷患處。 5.產(chǎn)后血暈,昏厥不省人事:韭菜一把,醋一大碗。韭菜切碎后放入大茶壺中,醋煮沸后倒入茶壺內(nèi),用壺口對(duì)患者鼻孔薰鼻,促使患者蘇醒。 6.四肢肌肉、關(guān)節(jié)扭傷,或挫傷后無骨折,或皮膚損傷局部腫痛甚至紫青者:韭菜適量,搗爛敷患處,日一次。 7.陰虛盜汗:韭菜根60克,水煎服。 陳皮(附:橘核、橘絡(luò)、橘葉、青皮)別名 橘皮 來源 為蕓香科柑橘屬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 Blanco.,以果皮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常綠小喬木,高約3米。小枝柔弱,通常有刺。葉互生,葉柄細(xì)長,翅不明顯,葉革質(zhì),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5-8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有鈍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稍突起。春季開黃白色花,單身或簇生葉腋,芳香。萼片5,花瓣5,雄蕊18-24,花絲常3-5枚合生,子房9-15室,柑果扁圓形或圓形,直徑5-7厘米,橙黃色或淡紅色,果皮疏松,肉瓤極易分離。種子卵形,白黃色,先端有短嘴狀突起。 生境與分布 栽培。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廣泛栽培。 采集加工 10-11月采果,剝皮。 藥理作用 1.對(duì)于心臟、血管的作用:橘皮煎劑及醇提取液對(duì)蛙心有興奮作用,劑量過大反而抑制。2.對(duì)血壓的影響:靜脈注射于狗或兔,血壓迅速上升,經(jīng)反復(fù)用藥,無耐受性產(chǎn)生。3.橙皮甙有降膽固醇作用。4.對(duì)麻醉狗的胃運(yùn)動(dòng)和兔活體胃運(yùn)動(dòng),均有抑制現(xiàn)象。5.能使狗腎容量減少,腎血管收縮,有抑尿作用。6.橙皮甙能減輕凍傷癥狀。 性味功能 苦、辛、溫。理氣健胃,燥濕化痰。 主治用法 胃腹脹滿,嘔吐呃逆,咳嗽痰多。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1.咳嗽痰多:陳皮、半夏、茯苓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嘔吐呃逆:陳皮、竹茹各10克,生姜、甘草各6克,大棗5枚,水煎服。 3.急性乳腺炎:陳皮30克,連翹、柴胡各10克,金銀花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桔核:苦、平。理氣止痛。治乳腺炎、疝痛、睪丸腫痛。用量3-10克。治睪丸腫痛:橘核、海藻、川楝子各10克,桃仁、木通各6克,木香12克,水煎服。 橘絡(luò):苦、平。通絡(luò)、化痰。治咳嗽痰多,胸脅作痛。用量3-6克。 橘葉:苦、平。行氣,解郁,散結(jié)。治乳腺炎,脅痛。用量3-10克。 青皮:為自行落地的幼嫩果實(shí),沸水燙后,切開,去瓤,曬干。苦、辛、溫。破氣散結(jié),舒肝止痛,消食化滯。治胸腹脹悶,脅肋疼痛,乳腺炎,疝痛。用量6-10克。治食積、腹痛脹滿:青皮、山楂、六麯、麥芽各10克,草果6克,水煎服。治氣滯胃痛:青皮、烏藥各等量,研細(xì)粉,每服5克,每日2次。
芫荽別名 胡荽、香菜、香荽、延荽 來源 為傘形科芫荽屬植物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以全草及成熟果實(shí)入藥。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有強(qiáng)烈香氣。根細(xì)長,有多數(shù)側(cè)根。莖直立,中空,有分枝。葉互生,基生葉及莖下部葉有長柄,具鞘,抱莖,葉片為數(shù)回羽狀復(fù)葉或三出葉,葉片寬卵狀楔形,深裂,上部葉條形,細(xì)裂。夏季開白色或淡紅色小花,為頂生復(fù)傘花序,無總苞,傘梗數(shù)條,小花梗短,密集成團(tuán),花萼5裂,花瓣5,邊花花瓣不等大,雄蕊5,子房下位,2室,雙懸果近球形,光滑有棱。 生境與分布 全國各地栽培。 采集加工 全草春、夏可采,夏季采果實(shí)。 性味功能 辛、溫。發(fā)表透疹,健胃。 主治用法 全草:麻疹不透,感冒無汗。果: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用量:均為3-10克。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參考配方 1.麻疹不透:①芫荽、蟬蛻各6克,薄荷2.5克,水煎服,外用鮮芫荽30-60克,搗爛搓前胸和后背。②鮮芫荽10-15克,水煎服,或加浮萍10克,水煎服。③芫荽、椿樹芽各15克,水煎服。 2.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芫荽子6克,陳皮、六曲各10克,生姜3片,水煎服。 3.胸膈滿悶:芫荽子研末,每次3克,開水吞服。
砂仁別名 春砂仁 來源 為姜科豆蔻屬植物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以成熟果實(shí)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約1.5米。地下根狀莖圓柱形,橫走,有節(jié),節(jié)上生有筒狀的膜質(zhì)鱗片,棕色,在根狀莖上生出分枝。莖直立,無分枝。葉排生為二列,無柄,葉片窄長圓形或條狀披針形,長14-60厘米,寬2-8厘米,先端漸尖呈尾狀或急尖,基部漸狹,全緣,上面光滑,下面有微毛,葉鞘開放,抱莖。葉舌短小,長約1-2毫米,邊緣有疏短毛,淡棕色。3-6月間開花,花葶從根狀莖上生出,其上有細(xì)柔毛,并復(fù)以鱗片葉,穗狀花序球形,花萼管狀,長約1.6厘米,先端3淺裂,裂片近于三角狀,花冠管細(xì)長,長約1.8厘米,花冠3裂,裂片長圓形,白色,長1.2厘米,寬約5毫米,先端兜狀,唇瓣倒卵狀呈匙形,白色,并稍帶黃色且有紅色斑點(diǎn),先端有不整齊缺刻,基部具爪,側(cè)生退花雄蕊呈細(xì)小乳狀突起,雄蕊1,藥隔附屬物3裂,子房下位,球形,有細(xì)毛。6-9月結(jié)果,蒴果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5-2厘米,直徑1-1.5厘米,熟時(shí)紅棕色,有肉刺突起。種子多數(shù),芳香。 生境與分布 栽培或生于山谷林下陰濕處。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區(qū)。 采集加工 秋季果熟時(shí)剪下果穗,鐵篩中烘至半干,趁熱噴冷水一次,令其驟然收縮,使果皮與種子緊密結(jié)合,干后備用。剝?nèi)シN子團(tuán)的果皮稱砂仁殼,亦供藥用。 性味功能 辛、溫。行氣寬中,健胃消食。 主治用法 胃腹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dòng)不安。用量:3-6克。 參考配方 1.脾虛食欲不振,腹痛泄瀉,咳嗽痰多:砂仁、木香、陳皮、甘草各3克,法半夏、黨參、白術(shù)、茯苓各6克,水煎服。 2.胃腹脹痛,食積不化:砂仁5克,木香3克,枳實(shí)6克,白術(shù)10克,水煎服。
注:砂仁殼與花性味功能大致與砂仁相同,唯氣味較淡薄,功效亦較差。 小茴香別名 茴香、香絲菜 來源 為傘形科小茴香屬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以成熟果實(shí)入藥,根、葉和全草也可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株表面有粉霜,具強(qiáng)烈香氣。莖直立,上部分枝?;~叢生,有長柄,莖生葉互生,葉柄基部擴(kuò)大呈鞘狀抱莖,3-4回羽狀復(fù)葉,最終小葉片線形。夏季開金黃色小花,為頂生或側(cè)生的復(fù)傘形花序,無總苞和小總苞,傘幅5-25,長2-7厘米不等,花梗5-30,長4-10毫米?;▋尚裕帻X缺,花瓣5,上部向內(nèi)卷曲,微凹,雄蕊5,子房下位,2室。雙懸果卵狀長圓形,長4-8毫米,分果常稍彎曲,具5棱,具特異芳香氣。 生境與分布 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采集季節(jié) 秋季采收成熟果實(shí)。全草和葉夏秋可采。根四季可采。 藥理作用 對(duì)于豚鼠的實(shí)驗(yàn)性結(jié)核治療,茴香醛可增強(qiáng)小量鏈霉素的效力。 性味功能 辛、溫。行氣止痛,健胃散寒。 主治用法 胃寒痛,小腹冷痛,痛經(jīng),疝痛,睪丸鞘膜積液,血吸蟲病。用量3-10克。 參考配方 1.胃寒痛:小茴香、干姜、木香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疝痛:①小茴香、巴戟天各10克,桔核6克,水煎服。②小茴香子6克,虎刺根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③寒疝、小腹作痛:小茴香5克,桔核、炒山楂各10克,研細(xì)末,用黃酒吞服,嚴(yán)重的可配吳茱萸2.5克,木香6克,延胡索10克,水煎服。 3.早、中期血吸蟲?。盒≤钕阊谐杉?xì)粉,制成水丸,亦可用小茴香部分用乙醇滲漉,部分研成細(xì)粉,制成浸膏片,日服3次,每次服相當(dāng)于生藥4.5-13.4克。飯后溫開水送下。15-20日為一療程。部分病人服藥后有胃腸道反應(yīng),但能自行消失。孕婦忌服。 4.胃痛、疝痛:茴香蟲(寄生在茴香植株上的幼蟲,性味甘、平),焙干研末,成人每服3條,酒或溫開水送下。 5.胃痛、腹痛:小茴香子、良姜、烏藥根各6克,炒香附子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6.痛經(jīng):小茴香5克,當(dāng)歸、炒芍藥、制香附、延胡索各10克,水煎服。
太子參別名 孩兒參、雙披七、異葉假繁縷 來源 為石竹科假繁縷屬植物孩兒參Pseudostelli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以塊根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0厘米。地下有肉質(zhì)直生紡錘形塊根,四周疏生須根。莖單一,不分枝,下部帶紫色,近方形,上部綠色,圓柱形,有明顯膨大的節(jié),光滑無毛。單葉對(duì)生,莖下部的葉最小,倒披針形,先端尖,基部漸窄成柄,全緣,向上漸大,莖頂?shù)娜~最大,通常兩對(duì)密接成4葉輪生狀,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9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窄成柄,邊緣略成波狀。初夏開花,腋生,花二形,近地面的花小,為閉鎖花,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邊緣白色而成薄膜質(zhì),無花瓣,莖頂上的花較大而開放,花梗細(xì)長,紫綠色,有毛,花時(shí)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綠色,背面及邊緣有長毛,花瓣5,白色,頂端成淺齒狀2裂或鈍,蒴果近球形。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巖石縫中。分布于東北及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 采集季節(jié) 秋季采挖,去掉莖葉,洗凈,煮透,曬干。 性味功能 甘、苦、微寒。滋養(yǎng)強(qiáng)壯,補(bǔ)氣生津,健胃。 主治用法 肺虛咳嗽,心悸,口渴,食欲不振,肝炎,神經(jīng)衰弱,小兒病后體弱無力,自汗,盜汗。用量6-15克。 參考配方 1.急、慢性肝炎:孩兒參、玉米須各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2.病后或慢性身體虛弱,胃口不好,大便?。汉簠?2克,白術(shù)、茯苓各10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
高良姜別名 風(fēng)姜、小良姜 來源 為姜科山姜屬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以根狀莖、果實(shí)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地下根狀莖橫走,圓柱形,莖粗1-1.5厘米,棕紅色或紫紅色,多節(jié),節(jié)處有環(huán)形鱗片,節(jié)上生根,芳香。莖叢生,直立。葉二列,無葉柄,葉片窄條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 1-3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基部漸尖,全緣或具微疏鈍齒,兩面光滑無毛,葉鞘抱莖,葉舌膜質(zhì),長可達(dá)3厘米,呈棕色。4-10月間開花,圓錐花序頂生,直立,花極密集,花序軸紅棕色,被短毛,花梗極短,有膜質(zhì)棕色的小花苞,花淡紅色。蒴果肉質(zhì),不裂,球形,直徑約1.2厘米,有短毛,熟時(shí)橘紅色。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灌木叢中,或人工栽培。分布于廣東、海南、臺(tái)灣、云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夏末秋初挖取4-6年生的根狀莖。 性味功能 辛、溫。溫中,散寒,止痛。 主治用法 暴冷,胃腹冷痛,急性胃腸炎,止痢,解酒毒,消宿食,健脾胃,外用治汗斑。用量3-1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搽患處。 參考配方 1.胃寒氣滯作痛:高良姜、制香附各60克,共研細(xì)粉,水泛為丸,每服3克,每日3次。 2.胸脅脹痛:高良姜、厚樸、當(dāng)歸各10克,桂心3克,生姜6克,水煎服。 3.忽然惡心,吐清水:口含高良姜一片,咽津,少時(shí)即愈。 4.霍亂腹痛:高良姜30克銼細(xì),水3大盞,煎至2盞半,去渣,入梗米1合,煮粥食之便止。 5.霍亂嘔甚:高良姜6克銼細(xì),大棗1枚,水煎冷服,立定。 6.養(yǎng)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高良姜、干姜等分,炮,研末,面糊丸梧子大,每食后桔皮湯下15丸。孕婦勿服。 7.脾虛寒瘧,寒多熱少,飲食不思:①麻油炒高良姜、炮干姜各30克,為末,每服15克,用豬膽汁調(diào)成膏,臨發(fā)時(shí)熱酒調(diào)服。或以膽汁和丸,酒下亦佳。②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15克,炮甲珠10克,為末,每服6克,豬腎煮酒下。(大抵寒發(fā)于膽,用豬膽引二姜入膽,去寒而燥脾胃,一寒一熱,陰陽相制,所以作效也) 8.赤眼痛:以管吹高良姜末入鼻取嚏,即散。 9.風(fēng)牙腫痛:高良姜2寸,焙全蝎1枚,為末摻之,吐涎,以鹽湯嗽口。
紅豆蔻別名 大良姜、山姜 來源 為姜科山姜屬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 (L.) Willd.,以根狀莖、果實(shí)入藥。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而橫走,塊狀,淡棕紅色,有多數(shù)環(huán)節(jié),稍有香氣。莖直立,高1-2米。葉排生為二列,具細(xì)短柄,葉鞘長而抱莖,葉片長圓形至長披針形,長30-60厘米,寬7-15厘米,兩面無毛,有光澤,葉舌短而圓,生毛。夏、秋季開花,圓錐花序頂生,長15-30厘米,花多數(shù),直立,花序軸密被短柔毛,有多數(shù)雙叉分枝,每分枝基部有長圓狀披針形的苞片一枚,長約1-2毫米,花綠白色稍帶淡紅色條紋,子房外露。果短圓形,熟后橙紅色,直徑約9毫米,頂端有宿存花萼。種子多數(shù),黑色,有香辣味。 生境與分布 生于山野溝谷陰濕林下或灌木叢和草叢中。分布于廣西、廣東、臺(tái)灣、云南等省區(qū)。 采集加工 9-10月間,果實(shí)近成熟時(shí)采收,曬干備用。 藥理作用 1.紅豆蔻揮發(fā)油對(duì)皮膚和粘膜有刺激性,內(nèi)服有祛風(fēng)作用,并有微弱的抗菌和抗原蟲的作用。2.揮發(fā)油給大白鼠和豚鼠腹腔注射,表現(xiàn)為中樞抑制作用。3.本品石油醚提取物給家兔灌胃有較好的去痰作用。噴霧時(shí)對(duì)家蠅有殺死作用。 性味功能 辛、溫。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用法 胃寒疼痛,嘔吐,泄瀉,消化不良,腹部脹痛,噎膈反胃,虛瘧寒脹,燥濕散寒,解酒毒,消瘴霧毒氣,胃藥常用之。用量3-6克。肺、脾素有伏火不宜用。 參考配方 風(fēng)寒牙痛:紅豆蔻為末,隨左右用少許嗅鼻,并摻牙中取涎。 注:1.根據(jù)《本草綱目》記載,大高良姜和高良姜的子均為紅豆蔻,根均為高良姜。 2.大高良姜的根狀莖也作高良姜用,但氣與味不如高良姜濃厚,質(zhì)量較遜。
八角茴香別名 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 來源 為木蘭科八角屬植物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 f.,以果實(shí)入藥。 形態(tài)特征 長綠喬木,高達(dá)20米,樹皮灰色至紅褐色,有不規(guī)則裂紋,枝密集,成水平伸展。單葉互生,葉柄粗壯,長約1厘米,葉片革質(zhì),橢圓狀倒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窄楔形,全緣,上面有光澤和透明的油點(diǎn),下面疏生柔毛。春季花單生于葉腋,花被片7-12,數(shù)輪,復(fù)瓦狀排列,內(nèi)輪粉紅色至深紅色,雄蕊11-20個(gè),排成1-2輪,心皮8-9個(gè),離生,輪狀排列。果梗粗壯,長3-4厘米,鉤形彎曲。聚合果放射星芒狀,直徑約3.5厘米,紅褐色,蓇葖頂端鈍成鳥嘴狀。每一蓇葖含種子一粒,種子成扁卵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光澤。氣佳適,味香甜。 生境與分布 生于溫暖濕潤的山谷中。分布于福建、廣西、廣東、貴州、云南等地。多為人工栽培。 采集季節(jié) 秋季采收。 藥理作用 抑菌實(shí)驗(yàn):八角茴香的乙醇提取物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xiàng)U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及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較強(qiáng)的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 辛、溫。溫中理氣,健胃止嘔。 主治用法 嘔吐,腹脹,腹痛,疝氣痛。用3-6克。 參考配方 注:同屬植物中有些品種的果實(shí)具有毒性,誤食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應(yīng)加注意和區(qū)別。有毒的果實(shí)蓇葖果發(fā)育不規(guī)則,體形較小,果皮外表頗縮皺,每一蓇葖的頂端較尖銳,呈向上彎曲鳥嘴狀,果梗平直。臭如樹膠狀,味不佳適而苦。有毒物質(zhì)為莽草毒素,莽草晶毒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