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墻(Berliner Mauer),是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lǐng)土上建立的圍墻,目的是隔離東德和西德,從而阻隔東西柏林之間市民的往來。1961年8月12日凌晨1點,2萬多人的軍隊突然開到東西柏林邊境,立刻開始了修筑柏林墻的工程。1天之后,柏林墻宣告建立。在1979年到1980年間,柏林墻最終變成我們所熟悉的形式,一個現(xiàn)代的“長城”。第4代柏林墻由45000塊新式墻體構(gòu)成,高3.6米,寬1.2米,每塊重2750公斤,總造價為1615.5萬東德馬克。 1989年11月9日下午6點57分,民主德國宣布從即時起開啟邊境。柏林墻第一次被鑿開一條縫,將東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墻很快就被推倒。 決定啟用被稱為“界墻75”的第4代柏林墻的東德領(lǐng)導(dǎo)人并沒有想到,它會成為80年代西方繪畫藝術(shù)的一個亮點。雖然朝向東德一面的墻體因為禁令而保持著白色或灰色的初始狀態(tài),朝向西柏林的一面卻成了以特里·諾爾(Thierry Noir)和凱斯·哈靈(Keith Haring)為代表的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的天地。任何人都可以在柏林墻上繪畫,在1989年之后,它們中的許多成了商人手中待價而沽的珍貴紀念品。 值此柏林墻倒塌20周年之際,庫克群島特發(fā)行紀念銀幣一枚。該幣屬于“世界遺產(chǎn)”系列,為庫克群島法定貨幣。 正面圖案: 中央為伊麗莎白女王肖像,幣緣分別刊國名及發(fā)行年號。 背面圖案: 中央為鍍金的勃蘭登堡門圖案,下方為遍布繪畫作品的柏林墻,二者均采用3D工藝,即可通過手動調(diào)節(jié)使幣在平面與立體之間自由轉(zhuǎn)換。幣的上緣為“GERMAN·THE BERLIN WALL”(德國·柏林墻)字樣,下方刊面額。
材質(zhì)
|
質(zhì)量
|
成色
|
直徑
|
重量
|
發(fā)行量
|
面額
|
零售價
|
銀
|
精制
|
99.9%
|
55毫米
|
93.3克
|
1989枚
|
25庫克群島元
|
519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