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zhì)增生癥 - 【收藏】
老中醫(yī)經(jīng)驗
王之術(shù)醫(yī)案
高××,男,47歲,科技人員i初診日期:1976年12月8日。主訴:腰痛27年,嚴(yán)重時臥床不起,病情反復(fù),曾經(jīng)按摩、針灸、西藥等各種治療,始終未愈。
檢查:腰僵如板,活動全限,骶棘肌兩旁相當(dāng)于腰4、5椎處均有明顯壓痛點,右側(cè)腰5椎有放射性壓痛點,直腿抬高右30°、左45°,拉西克氏征右(+)左(-),坶背伸力等強(qiáng),腰椎x線片:腰4、5椎體前后緣均有增生性改變,腰5椎右緣較著,生理曲線消失。
印象:腰椎增生性脊椎炎。證系肝腎虧虛,督脈拘急,治宜培補肝腎,益督榮筋。
處方:白芍30克,木瓜15克,雞血藤15克,杜仲12克,威靈仙15克,懷牛膝12克,甘草12克。
共服20劑痊愈,隨訪2年未復(fù)發(fā)。
按:王之術(shù)老醫(yī)師以白芍木瓜湯治療骨質(zhì)增生,全方具有補肝腎、柔筋脈、活血化瘀、軟堅、緩急止痛作用。其中主用白芍,據(jù)有關(guān)記載,白芍具有鎮(zhèn)痛、驅(qū)瘀血、滋陰補腎及軟堅作用,是為主藥,重用30克;且佐杜仲、牛膝滋補肝腎,以顧其本;雞血藤補血活血驅(qū)瘀;威靈仙舒筋活絡(luò),軟化骨刺,諸藥合參而奏效。
- 骨質(zhì)增生癥 - 【收藏】
專方治療
(1)靈仙五物湯(散)
組成:靈仙3O克,苦參10克,山甲10克,香附10克,透骨草10克。
用法:①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②藥渣加水1500毫升,煎至800毫升,局部熏洗熱敷浸泡;③將上藥共研細(xì)末,過60目篩,1次10~20克,每日2次;沖服;④外用,將藥粉適量用白酒(或醋)調(diào)成糊狀敷于局部,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間隔5天再行第二療程。
療效:共治療368例,痊愈128例,顯效121例,有效112例,
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8.1%。
(2)軟骨丹
組成:熟地40克,鹿角膠40克,龜版40克,當(dāng)歸3o克,川芎30克,紅花30克,麻黃30克,桂枝30克,防風(fēng)30克,炙馬錢子10克,蜈蚣10克,地鱉蟲10克,炙川烏5克,炙草烏5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1月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575例,痊愈355例,顯效103例,有效94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96%。
(3)骨剃丸
組成:熟地、骨碎補、炙馬錢子、雞血藤、肉蓯蓉各60克,三七、凈乳香、沒藥、川芎各30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
療效:治療317例,顯效21例,有效259例,無效8例,療效不明29例,總有效率為88.3%。
(4)骨仙膏(外用)
組成:制川烏、草烏各250克,制乳香、沒藥各100克,全蝎60克,蜈蚣60條,蟅蟲120克,威靈仙180克,水蛭60克,細(xì)辛50克等。
用法:將上藥研極細(xì)末,用生姜汁拌成稠糊狀,并置鍋內(nèi)蒸15分鐘,取出稍等片刻敷貼于穴位上,以膠布固定,再紅外線照射20分鐘,每日1次,6次為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879例,顯效101例,有效720例,無效58例,總有效率為93.4%。
(5)藥枕(外用)
組成:白附子、細(xì)辛、川芎、白芷、菊花、薄荷、桑葉、艾葉、夏枯草、冰片、磁石等20多味。
用法:做成長40厘米、直徑13厘米的長圓形頸椎保健枕,替代睡枕,把藥枕置于頸項下,于耳下肩上,頭懸空距床面2~3厘米,頭面后仰,形成頭和軀干對抗?fàn)坷?,每日早晚?次,每次臥枕30分鐘。
- 骨質(zhì)增生癥 - 【收藏】
分型治療
(1)肝腎陰虛
治法:養(yǎng)陰清熱,滋補肝腎。
處方:生熟地黃各20克,山萸肉8克,淮山藥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知母10克,黃柏8克,白芍12克,威靈仙12克,制馬錢子末0.3克(沖服)。
加減: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乳香、沒藥;活動不便者加木瓜、桑枝、牛膝、秦艽;兼虛熱者加青蒿、鱉甲;兼濕熱者加土茯苓、海桐皮;頸椎病者加葛根;胸椎病者加姜黃;腰椎病者加杜仲;足跟痛者加牛膝(下同)。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知柏八味丸、一貫煎、滋陰逐痹湯。
(2)肝腎陽虛
治法:溫補肝腎,祛寒除濕。
處方:熟附塊12克,桂枝8克,黨參12克,黃芪20克,淮山藥10克,骨碎補15克,狗脊10克,淫羊藿10克,川草烏各8克,鹿角片12克,制馬錢子末0.3克(沖服)。
加減:兼風(fēng)濕活動加五加皮、羌活、獨活、尋骨風(fēng);兼陰虛加沙參、五味子;肢冷怯寒、脈遲加細(xì)辛、麻黃;骨節(jié)酸痛加秦艽、威靈仙;兼血瘀證加川芎、丹參;兼氣血虧虛加雞血藤、當(dāng)歸。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桂附八味丸、右歸丸、溫陽蠲痹湯。
(3)氣血瘀阻
治法:理氣止痛,活血祛痹。
處方:當(dāng)歸12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羌活8克,秦艽8克,桂枝8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牛膝10克,五靈脂15克,地龍6克,雞血藤12克。
加減:局部刺痛明顯加地鱉蟲、穿山甲;腰以上痛加姜黃;腰以下痛加茜草;痛劇不止加乳香、沒藥、川草烏;兼陽虛加炙芪、黨參;兼陰虛加枸杞、自芍;兼脈絡(luò)痹阻加路路通、威靈仙;關(guān)節(jié)不利加木瓜、桑枝。
常用成方: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
(4)寒濕痹痛.
治法:祛風(fēng)散寒,滲濕蠲痹。
處方:獨活10克,桑寄生15克,秦艽10克,防風(fēng)8克,細(xì)辛4克,當(dāng)歸12克,赤白芍各12克,川芎12克,生地2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黨參10克,桂枝8克,茯苓12克。
加減:關(guān)節(jié)活動不利者加鹿銜草、宣木瓜;疼痛明顯者加川草烏、制乳沒;夾有痰濕者加膽南星、萆薢;久痹不愈者加蜈蚣、烏梢蛇。
常用成方:獨活寄生湯、桂枝湯加味。
療效:按中醫(yī)辨證論治予以分型治療的患者共有386例,臨床治愈309例,顯效27例,有效27例,無效23例,總有效率為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