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太素(賴布衣)葬法七十二,各有所宜,其審穴場之體段用法者,
凡四:
(1)大葬法。生氣闊大,令氣之乘亦大,故大其羅圈,冢堆也。
(2)小葬法。生氣小,葬法亦宜小。冢墓不出二尋、一丈之間。
(3)淺葬法。仰掌之脈,氣輕清,而靈光凝于土皮。鋤一、二遲土色佳。四、三尺下砂石矣。葬深,則骨黑。
(4)深葬法。平岡上,土皆松散。上壟上,土皆砂石。若失之淺,則白骨矣。江北土厚塵深。江南難土薄潮多,宜淺。
取四勢,而用法者凡二:
(1)厚葬法。藏平岡者,應厚墩以蓄聚天和也。平岡易招攝而難蓄聚。
(2)薄葬法。藏山谷者,宜薄堆以招攝天和也。山谷易蓄聚,而難招攝。審生氣之質(zhì)性而用法者凡十五:
(1)吞葬法。穴體微小,不宜打破,于微凸下,穿一小孔洞,將棺送入洞內(nèi),以厚土封固。洞口外作假塋。則其內(nèi),山靈之氣由外之明堂而凝,發(fā)福大而綿遠。
(2)吐葬法。有“橫吐”“直吐”“斜吐”之不同,俱以太陽脈之旺處分葬,而截其上,截之近太陰者,砌一空曠而下截,稍鋤尺許,結壙、置棺,與上空壙相連,則殺氣和,而生氣結矣。“斜吐葬法。”穴場窄小,直葬則上下難容,稍斜其棺,全棺俱入于生氣之中,法奇而理常。
(3)吃葬法。入首星辰大開陽面,卻橫身,俱靜而死,只有微微一點真靈之氣。不可脫,亦不可破。其法,將棺半入脈內(nèi),半安脈外,如人吃物,重則入,輕則脫矣。
(4)息葬法。息者,止也。于穴后大開平基,將粗重之體,裁成天輪形體,以作近身蓋氣。復鑿一深大之井,于蓋氣之下,而立穴空壙之前??蘸笥嗤粒韵⑵浯志簹?,亦急來緩受之意。
(5)閃葬法。龍真局備,然猶煞氣未盡,更以閃法。挨實處,作一空壙。而于無脈處,結井放棺。兩壙并立。稍開一尺,而合冢為一,逼身之煞自出,龍局之貴氣納矣。倘穴宜閃而不閃,雖貴難免于刑。閃與吐相似,吐以迎其吉,閃以避其兇也。二者俱劍脊龍,主損地師。當預定穴基而去,不可見破土,上升棺尤忌。aacvpdftq
(6)浮葬法。龍真局備,而結少陽厚重之穴。欲得陰吸之情,必引其上升之氣。故用浮法。深鑿金井,結空壙于底,置棺于空壙之上,地氣升與天氣接矣。出人秀穎,早登科第,勛垂竹帛。
(7)沉葬法。少陰之脈氣本深臟,必借天氣下降,而后陰得陽噓而交通。而沉法,深鑿金井,結壙于上,實以納地氣之升,虛以接天氣之降。生氣沖和,而富貴得矣。
(8)虛葬法。陽坪闊大,不能收拾。視其龍真穴真,作一大壙以鎮(zhèn)壓之,內(nèi)復作小壙以放棺。則地氣上騰,天氣下降矣。
(9)懸葬法。外局山交水會,視其穴上,則嵯峨陡峻,下則鼠尾槍頭。當用懸法,將鼠尾槍頭之石打去,以吉土培作平基,造石屋于其上。棺用銅練懸掛于中,六合俱懸空,而不著實。外堆土成墳,則陰煞僅侵石屋下角,而不及于棺,天陽之氣得納矣。蓋純陰之穴,純是砂石,天于則水從石縫中流出;水不浸棺,而煞出矣。懸與虛相似,虛用于穴之純陽,懸用與穴之純陰。虛以注氣,懸以避水也。
(10)通葬法。入穴生氣濁大,則獸滯而不靈動。主出人粗蠢,以法通之。大開羅圈,半圈放棺,半圈深鑿一洞以通其氣。棺在左通其右,在右通其左,甚則左右具通。更甚,則通其后。獸滯之氣,悉化矣。法與閃相似,閃以避其煞,通以行其氣。理與吐相似,吐用于氣之直,通用于氣之斜。
(11)從葬法。主居正位,而門下從之,則曰“從”。蓋生氣闊大,大造羅圈,正棺藏于的穴之處,左右背后多葬無嗣之棺,以從之。從棺得氣,正棺愈旺矣。
(12)鋤葬法。于山頂受穴處,大開其井,深數(shù)丈,至嫩石而止。將難朽之木,橫直層排,填平大井而結壙,置棺于其上,壅土成墳。山頂如舊,日久不朽,冢圈漸陷,四圍漸鋤去之。初葬,受天氣。葬久,受地氣。形喝“照天蠟燭”。朱子增祖母金斗穴,五星聚講處,深開其井,壓以巨石。是受地氣,后收天和之法,與此互發(fā)明。
(13)隧葬法。龍氣深厚,澗大,須開金井。深數(shù)十丈,造石屋于下,具兩石凳于上,理與通相似。通則淺而小,隧則深二大,法與懸略同。懸則幽于地上,隧則入于中。
(14)倒葬法。穴居當脊,必將腳后與兩旁棺底俱砌一空壙。以沖和其氣而倒收之也。
(15)泄葬法。龍脈飽旺、雄實,恐后多生瘟火、刑戳。須抽出棺木,以泄其氣。甚者,再抽一次,第三次乃葬真骨,始無兇禍,法將牛骨入壙中,初次黑如灰漆。二次加灰白色,三次漸有紅潤聲色,方可葬真骨。
審穴場生死而用法者,凡十一:
(1)沿葬法。倒地木星,形體固已嫩小,穴在夾堅、夾軟之處。正葬止一棺,沖和兩棺便有偏枯。乃將棺斜放,沿其氣而葬。出人清秀聰明,少年發(fā)達。茍失其法,難免瘋痼孤寡,僧道之患。
(2)頂葬法。倒地木星,鍬皮穴也。生氣在一縷線之中,就生氣鑿一長井,兩棺,一直而葬,下棺之頭,頂上棺之尾。須陽在下,而陰在上,陽作冢,而陰藏形。
(3)坡葬法。有一平岡大數(shù)百畝,小亦樹十畝,四圍俱是界水盤饒,此平坡穴也。當認掌心,窩中去浮土五六寸,磚砌封墳。過二三年后,地氣升足,然后擇日進棺。形喝“錦被藏珠”,蓋珠圓而走,遇凹則住也。
(4)佩葬法。入穴在龍中脊平分,當脊葬則受煞,故就中脊作準立圈。而置棺于兩側,將中脊空中而結空壙,合家成墳,以收堂局。主生社稷名臣,茍失其法,清峰不免矣。
(5)比葬法。有等窩穴,堂氣中正,生氣只得一邊,若正峰則犯冷,偏葬又堂局不合,棺內(nèi)又無生氣。比法將滿窩作圈,置棺于生氣處,于死氣砌一空壙,更深一尺,外則合家,以接堂氣,歪福極快,但富貴人俱主偏生。
(6)析葬法。窩穴兩邊界水從中走,或中有泉滲流,用析法將棺藏于兩旁,中槽掘一大溝,闊三尺、深五尺,直通出與橫池相接,而以粗砂和灰填實。復用石板蓋之,而結空壙于上,使陰煞從溝中滲出,則生氣旺矣。
(7)橫葬法。腰受氣之穴也,立體、吊息、勢峻,直葬則剛而足冷,孤橫放其棺,挾水倚龍。
(8)立葬法。此葬石壁穴之法,大貴之龍逆奔江湖之中,而開石難容。立足中與土縫,立其棺以葬之。形喝“橫壁飛峨”。
(9)并葬法。明堂、龍虎、來脈、朝局俱真,而無可立穴,遂將亂堆挖去,更開出一小明堂,與中堂相應,穴后將客土堆一大頂,兩腳抱穴,則參形雜勢之煞出,而金水清不淆矣。
(10)寄葬法。龍止氣蓄,結成石洞,入洞暖如燠,置棺洞內(nèi),以吉土封洞門,內(nèi)不作壙,外不作家,與寄居同。
(11)奇葬法。龍脈、明堂、界水、分合,件件合法,乃落穴之處是一水潭,名為天池穴,葬于潭水中,得氣,則水自干。
納星辰之秀,而用法者四:
(1)破葬法。穴不開口,穴確在中,用工打開,葬之收山者,必有佳土,收局者不計土色。此星辰含蓄于中,為重濁之質(zhì)所蔽,如玉韞石中,必用玉人雕琢也。
(2)速葬法。即速客之速,頑星穴拋在角,法宜小開金井,灰筑成墳,初年不宜放水,得氣之后,始可放水。
(3)載葬法。氣浮上面,勢成中聚,稍窟寸土,便犯低濕。故不動寸土,封土成墳,得法則發(fā)福大,而且久。
(4)肥葬法。穴基窄小,落頭細瘦,不足以配四應,當以肥法作之,厚重其落頭,廣增其穴基比。
葬局之法,凡五:
(1)培葬法。山壟之穴,來龍入格,砂水會合,只入穴處渾是大水。須看水長、水落,于氣起處立樁,上蓋石板,板上培土,較水長更高數(shù)尺,砌墻安棺,壘土成墳。其水在樁下流出,其氣在樁上透入,俗呼“明珠出海”,作法驚人,非真仙不知,非有福之家不能用也。
(2)實葬法。龍真局備,結穴是空窩,此純陽無陰,氣不蓄聚,須將佳土堆成一泡,上具化生腦,下具唇氈,則氣聚而穴不空矣。
(3)架葬法。穴情低,而四勢高,宜架。四時水流不斷,而穴中濕更宜架。
(4)借葬法。龍虎砂水俱貴,而玄武峻瀉,無受穴處,故筑成闊大平基,而葬其上,借穴星以收堂局也。
(5)攢葬法。局甚佳,而聚處是一深窩,不可埋葬,須培一深高之基,造一石屋,門可啟閉,而棺閣其中,名為 卿堂。攢后人財大旺,加土成墳,頓生夾禍而絕。蹭,迫急也。
避水之法,
凡三:
(1)合葬法。有穴場,住水中,每月有氣沖透月宮。其法,將土筑起半月形,選上弦時之吉日葬之,將天上半月,合照水中,培起半月,共成一局。亦可大發(fā)。
(2)平葬法。有山水會合,而穴場住水中,四時氣透。將土培起,則氣便旁浮四散,故用平法??此魇瘔Γ源笫迳w墻上,前開一隙,令水仍然流出。
置棺石板之上,壘土成墳,立催富貴。
(3)漏葬法。地有兩脈相合,而穴居中者,形喝“玉箸鉗饅首”,若造墳于中,后面水 辦出可出,當于受穴處,造一溝。上蓋石板,然后砌墻成墳,則陰濕之煞消矣。aacvpdftq
出煞之法,
凡三:
(1)露葬法。穴場是石,深鑿亦無寸土,當將頑石帶去,以抖其煞。天雨,則水從石縫流出,所謂煞也。天陽照臨數(shù)年,然后煞消,而水自止,再用吉土培之。又數(shù)年,然后葬之。aacvpdftq
(2)屏葬法。大地龍局甚是可愛,穴場多煞石,須盡行屏去,以吉土培足,少待數(shù)年再葬,使煞氣不侵,生氣自旺。
(3)衣葬法。有龍穴甚佳,渾身是黑石,兇徒之產(chǎn),在所不免。衣法,以草蓋石上,鋪極細黃泥,經(jīng)雨,偏撒松子。數(shù)年后,若然青翠可愛,木蓮、蒲子亦可。
取龍虎而立法者,
凡九:
(1)鉆葬法。小巧陽窩,開深金井,筑土堅固,小起墳堆,以龍虎低故也。
(2)翼葬法。龍到頭結穴,借外山作龍虎,以關堂氣,只有兩肩無蓋,穴被風吹,生氣便散。將客土增起兩蟬翼砂,便得。
(3)壅葬法。龍格貴局勢,秀砂。自是入穴處,一片平石,無近身龍虎,又不容于裁。窩用客上,壅成小龍虎,以護穴。形喝“飛龍嘯天”。
(4)國葬法。平洋處,羅城固密,只無近身龍虎,又無近身界合,則周圍筑墻,以圍其氣。凡圍三匝,出入門路俱三。奇定法。
(5)凹葬法。結穴處,或左或右,有凹處,則賊風射人,須于凹處砌一空壙,與正穴相連,淺深同之,又于圈外,筑一小山,以蔽其凹,則房分均,而福力大。
(6)伏葬法。龍虎貴相讓,斗便不佳。可以人力伏之。有二法:一則創(chuàng)平之,一則聯(lián)為一,內(nèi)堂蓄水,從左右九曲放之。
(7)曲葬法。龍虎要曲。曲則有明堂,有交媾,財?shù)摲皆?。倘兩臂直出,極大之地,亦衣食維艱,離鄉(xiāng)得福。
(8)闔葬法。下砂不足,用人工補出,謂之闔闔,即陰吸之情也。
(9)辟葬法。上砂有余,用人工掘去,謂之辟辟;即陽噓之情也。
取穴前小明堂,而用法者,
凡九:
(10)注葬法。龍勢澗大,元辰交遠,立穴盡處,則氣薄。穴旺處,則龍氣不住。注法,于氣旺處立穴,前開一小明堂,或方,或圓,大倍于穴,較金井深一二尺,將穴雨旁,裁出蝦須水,以會之,復以薄石板,蓋其深堂,外視與金井低平,而石下注水流通,脈遇水止意也。
(2)隱葬法。龍脈到頭,氣旺已土,而余氣尚去。隱法,于氣深旺處立穴,放棺,不起墳。于受堂處,作一假墳,放水,立碑。亦生氣貫棺,不貫家。山水朝家,不朝尸之意。即內(nèi)接生氣,外受朝堂之旨耳。
(3)兜葬法。穴有傾瀉,則勢不止。主傷小口,而艱于衣食。法當于數(shù)丈前,堆一小案。兜之,可救其失。
(4)裁葬法。龍真穴的,砂有微疵,可以裁取。
(5)明葬法。明堂團聚,而不舒暢,則頑蠢瞽目,衣食艱難。法令于穴前水聚處,開一深池,則光明軒豁矣。然可用于正局,不可用于零局。
(6)制葬法。貫龍結穴,鋪出姻褥,成平地火星。當于前開一方池,引隨龍水會之。擇吉方出水,則尖利之砂可制伏矣。
(7)蓄葬法。外堂寬闊,內(nèi)堂又直出,終為美玉之暇。故筑壩蓄水,以聚其氣。
(8)清葬法。有等大地,入穴是一片牛皮,細審之,兩旁微分龍虎,中有微起脈氣。清其界水、明堂,則穴內(nèi)生氣自旺,形喝“蝶撲梨花。”
(9)潴葬法。一泓箭射,定是孤寒。宜掘一大池,酷之,則直射之煞,脫矣。
控制山川之法,
凡五:
(1)阻葬法。龍已結穴,而余氣復去,法當深鑿溝井,使山去之形有止蓄之意。形行則氣行,形止則氣止也。
(2)留葬法。龍有真穴,而去山不相回顧,則破其反面,堆其鉤腳,使去山有衛(wèi)我之情,而妻孥無拗別之病。
(3)挨葬法。有兇煞惡水,或種樹造亭臺挨之,即仙家避劫意。
(4)招葬法。有吉水,而不入口,則除去其阻,有秀砂而不顯出,則削去其障。常有近案丑,而遠朝秀,削其近丑,以招其遠秀。
(5)席葬法。席者,有其地而無幾,無座也。設幾、設座,客之來即主之迎矣。其受穴出,澗大彌漫,故于前開一小明堂,兩旁開蝦須水會之。其外原基,即作近身龍虎本案,富貴便得法。與注相似,注以止氣,席以邀局也。理與招相似,招則去濁迎清。席則作主迎客也。
大動龍神之法,凡二:
(1)開葬法。刀仞山巔,靈氣為草木蒙蔽,雖有佳地,葬之不發(fā)。開法,縱火焚烈,使陽光照臨,陰暗潛消,富貴自得。
(2)鑿葬法。卜地首嘗泉,真龍穴的,而近地無泉者,當于少祖跌峽受胎處,左右各開一池,則龍神靈動,葬之發(fā)福。
如金陵疏準,而王業(yè)肇基。吳山開六井,而人文躋盛。皆是天氣動于上,而人為應于下。惟神明之師,乃能以應天也。此非 憑空謬撰,只玄空捉定。
嘗見蔓之有瓜也,枝之有果也,其綿綿而累累者,本為保全其子實而廣大生生,非為供人食料也。而人之見之者,不食其蔓,不食其枝,偏獨食其瓜,食其果。是知,瓜果為至精美,至清新之品。山水之結穴亦然,當其未結之時,不知幾經(jīng)陰陽之交媾,始有此一種固結莫解之真氣,凝聚于其間。不能必其頻為結,亦不能禁其永不結也。天方寶貴,秘惜之不暇。夫豈為葬人計哉?而久之卜葬者,不葬其山,不葬其水,不葬其砂,獨葬其穴,是奪天地之精英,山川之靈秀,而以蔭先人者,蔭后人也。“魯頌”曰:“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吾為若人詠之矣。
宋淳熙時,民有兩造爭墓,其奪墓之人,因見旁有大地一穴,奪墓占山,預測志石,用火熏舊。陰下墓前,以為確據(jù),后宮啟墓勘驗,依石判斷其人訟勝,遂塋新冢。時朱子善于地理者也,一日登新冢,而評曰:“此地不發(fā),是無地理。此地若發(fā),是無地理。”未幾,奪墓占地之家,俱滅絕,此地理又不勝天理也。
二十四砂葬法夫觀龍觀其起,明穴明其止。起乃動而生,止乃靜而死。死處又尋生,是名曰生氣。故一察其微,乃盡其大旨。象一其物而取其事,順其情而取其理,推分合以定淺深,明饒減以存克制。倚撞蓋粘,體勢情意,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擔 傘
來龍急氣脈直沖,中無乳氣,穴粘右邊側受,倚其后托,左臂長而明堂寬展,如人之擔傘勢也。宜淺開金井。若太深必傷,宜培加客土,填實于瑩,必主富貴綿遠。
正 葬
來龍三四節(jié)結穴,勢既不峻急,而纏護又齊整,坐下金魚環(huán)會,堂氣分明,宜并正穴,開井放棺,接取真氣,培高壘,向對中應為的,半紀之間,富貴雙全。
打 開
太陽頑金無紋浪,領打開深擴作窩,約取中堂金魚會處定穴,懸棺而葬,取中小溫潤氣,謂開金取水,發(fā)須遲而綿遠不敗。
懸 棺來龍脈急而無緩,有分有合,穴結深泥,打開實處而見實土,并內(nèi)用磚石結起巨擴,豎四石柱于擴內(nèi),懸棺而下。壙前相接金池,放三吉之水去,壘土成墳,以接生氣。
壘 墳
來龍有蓋有座,上急下緩,為之墜脈,所以平地生突,突中有石,不可用工,掘鑿似借外城,淺開金井,浮土正葬,壘土成墳,先富后貴之地也。
大小剜藍
來求有情,頭高而穴偏,或側臂頂頓起,圓金到頭,入手有鼠肉受穴,水星外應,有金水相生之義,為大剜偏受,一伏再頓,小金有迎堂顧祖之意,為小剜正受。此則不可開井太深,更宜高立墳城,恐來勢聳而壓零也。凡術者宜有裁度,用之可也。
馬鬣封
來龍高岡有窟,窟中有突,突頂正葬,須從穴前挖開,下面吞進,突下安穴,不可深開鉗擴,金骨淺安井內(nèi),否則卓棺為吉,葬后培墳,如舊土不動,馬鬣之封微露,不可用磚石結砌,侵損其突。
回龍顧祖
龍勢急硬。過頭峽,生 轉回,脈從回面結,顧祖迎堂,宗族皆轉,朝揖玄微,不必拘于真與不真。穴宜高遷,深開金井,謂之黃金登水墓登砂是也。
騎 龍
龍神盡處有突兀之結,案迫前砂,而穴露其氣不聚,后龍壘來,草蛇灰線,過脈分明,穴須退后高扦,取騎龍下,深井放棺,填補明堂,以全造化也。
拿 扯
來龍峻急,入穴須有情,而堂氣迫狹,外山外水,左右交結,橫觀外堂寬展,氣脈側受,穴用提起扦之,開井不淺不深,酌中裁剪,客土培就貼身,雌雄扯后拿前,葬過一紀,世出富豪特過之士也。
停 驛
來龍高岡脈緊,穴情似有似無,登高望龍,方明端的,巒頭須金水帳脫下,平中小結,入首有鋪茵停車駐馬之驛也。十字之中,深井金井,高砌墳城,依法裁剪,自有妙理。
斗 斧
真龍枕險,又無纏護,左右前后卻有鬼曜,翻身橫作,連山取水,以接生氣,情如斗斧,拱揖前朝,不許時師妄為測度。蓋出勢直來橫受,故知之難也。
擔 凹
來龍橫過,轉跌降脈,穴情有若蜂腰之勢,合天財兩頭金樣,后有正托樂,于仰掌中直扦開井,不用太深,吞棺三分之一,太深則反傷穴也。前關住堂氣不泄,發(fā)福永久。若砂水直去為兇,此天財相似也。
抱 兒
來龍上急下緩,雌雄交度,堂氣分明,應案秀出,龍虎面前迫逼,扦穴可上穿龍虎腰,下取交合水,橫抱如人抱兒之狀也。
吞 下
其來龍勢直落斜,擺屈掙受,穴法宜吞入開井,以聚真氣,后應其樂,前迎其朝,此乃大富不絕佳城也。穴情雖高,葬了前面再立一虎損,名吞下,須要有應托為吉。
吐 葬
來龍降勢,狀若草露流珠之情,為吐息,露珠侵損則真氣散矣,只可粘蹤,小開金井,低壘磚城。若水不流泥,前有秀應,必為巨富貴之地。
浮 葬
其來龍入手情勢低平,夾輔高出,穴中必有曲窠,藏其真氣,四水不拂,八風不吹。宜淺開金井,正放基棺。法不侍饒,用客土添培,厚筑其墓,使暖氣相接,真脈沖融,則富貴立至。
沉 葬
來龍情高護矮,降氣必然深入聚氣,朝應有情,關闌未甚周密,其穴打低平下夾輔方為是,法開井吞棺三分之f”;四旁筑實,可兔八風動搖之病,真為綿遠之地也。
牽 牛
土星行龍結穴,入首領起兩頂,左右之山伸出二臂,交度重聳,朝迎有情,兩般行度,淺深高低,依法宜開成方金井放棺,借取兩旁應樂,分肩合腳;如土牛之合牽也。陰陽妙理,人罕識之,一突情可兩穴,如麒麟頭上品字是也。
就 飽
來龍氣緩,雖結珠塊,坡穴大小不均,小面有牙爪,緊密不成局段,大邊飽滿,而有分合玄微,可就飽處而扦之,廣開金井,深入其棺,墳城小壘,稗補小邊,取堂氣坦夷,雖曰就飽而不飽也。
傷 饑
龍來過脈,節(jié)節(jié)分明,蓋下有金,金下有橫土,似上非上,中有彎凹或曲池,不淺不深,庸術狐疑必矣。茍有賓主相投,穴雖有病,葬亦有法:貼脊扦之,小井納棺,筑后培前,以補造化,雖曰傷饑而不饑也。
擅 穴
來龍情峻,堂淺坐下,去水撮腳,牽飛到此,多生疑竇。情勢可取,須別立法度,開鉗廣撞入,吞棺而下撞穴,蹲而視之,只見外堂寬展,外砂周密,避兇就兇,假也靈塋。
來龍直水木扦下,亦謂之玄武嘴,扦縱有正佐,切不可扦當頭盡脈,一扦則敗絕。其中停必有節(jié)木,須于肥厚處開井放棺,挑饒三分,自有生芽之意,仍須客土培實端正,則根本固而枝葉榮矣。
牽 弓
來龍頂欹轉凹側,尋肥突放送,取龍左右管彎環(huán)有如牽弓發(fā)箭之勢,中應分明,于鼠肉處開淺井放棺,有若靶搭正箭,力能遠發(fā),應居兩旁,棺頭必合,棺腳必分,借倚護弦之力,極為至理,務要前案彎如張弓方吉,反弓便兇。
廖禹十六葬法
廖禹十六葬法〔本文抄錄自【古今圖書集成】〕
總論
蓋粘倚撞脈之四穴、斬截吊墬息之四穴、正求架折窩之四穴、挨并斜插突之四穴,四四一十六葬法,大綱也。星體穴情既有主見,入手工夫自有定法,一法可配四法,四法總歸一法,天地人三穴該盡天地妙用,俗學以高下名之,誤矣。脈之四穴
蓋穴葬義
蓋耆蓋也,有如合盤之形,蓋之脈自坤而見于干,蓋之法自干而施于坤,姤合之大道存焉,天地之精蘊存焉,須是精求慎毋茍且。蓋小蓋大則傷其元氣,蓋大蓋小則泄其元氣,蓋上蓋下則脫其來氣,蓋下蓋上則失其止氣,蓋左蓋右或犯其剝氣,蓋右蓋左或受其冷氣,縱得龍穴之妙,必遭橫逆之禍。頂薄舍蓋云者,舍之不用,非令上取下,舍高就低之謂也。此以作穴言,彼以審穴言,意義自別。
粘穴葬義
粘者沾也,如沾恩寵之義,粘之脈自來而止于止,粘之法自止而止于盡,施承之大道攸存,化工之生物將著,法理未精,夭淵懸隔。粘上粘下則脫其來氣,粘下粘上則失其止氣,粘左粘右則左死而右亦傷,粘右粘左則右傷而左亦亡,縱得砂水之美,終叨玷辱之危。下薄莫粘云者,棄之不用,非棄上桿下之謂也。粘之真,雖下臨長江大河,無礙工巧,豈有下薄莫用粘之理乎。
倚穴葬義
倚者依也,如倚居之義。倚之脈自上而臨于下,倚之穴自傍而依于正,傍棲之形既成,變化之義自著,切不可騎脈而扦,亦不可脫穴而葬。倚左倚右則失正而就于偏,倚右倚左則犯剛而投于燥。倚上倚下謂之脫脈,始見隆而終受孤單;倚下倚上謂之中殺,初見合而終必散離。固知有左右之穴,終是失倚依之正,縱得局面之奇,必見衰凌之患,本其挨法相似,挨法施于突之平,倚法用于脈之直,非上智其孰知之。
撞穴葬義
撞者抵也,如鬪斧之義。撞之脈自傍而就于正,撞之穴從正而就于傍,傍來之脈既專,專一之情可見,切不可過脈而扦,亦不可離脈而撞。撞上而失之下,則氣從下散。撞下而失之上,則氣因上浮。撞深而失之淺,則生氣虛行。撞淺而失之深,則生氣枉泄,縱得來脈之真,終失止脈之吉,亦與斜插相似,但斜插施于突之直,撞法施于脈之斜,一毫千里之遠,江河幾席之間,不可不察。
蓋粘倚撞四大作用也,包羅萬象統(tǒng)率萬物。蓋似天穴、粘似地穴、倚撞似人穴,統(tǒng)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異也。大抵天地人,大綱也。蓋粘倚撞,大領也。綱領既知,則萬目斯舉,往欽哉。
息之四穴
斬穴葬義
斬者斷也,斬截其生氣,生氣見于息之橫,高不可侵頂暈,薄也;低不可近足底,寒也。是以斬上恐失下,斬下恐失上,斬中心恐失左右,斬左右恐失中心,細觀息象明白,次觀穴情的當,然后以斬法施之,則上下左右自成體段。然息體也,體之微。斬用也,用之廣。若不細察,遽爾投棺,則生氣受傷,子母遭挫,縱得包藏之,固終非可久之道,且息象用斬,其息必小,小則難以投其大,斬施于息,其瑩必大,大則難以容于小。
截穴葬義
截者剖也,剖辟其生氣,生氣露于息之直,高若侵頂謂之剖首,低若站麓謂之剖足,是亦截上恐遺于下,截下恐遺于上,偏左而截失之右手,偏右而截失之左肢,呵氣而成謂之一息。一息既成,貼于穴體,穴體微茫,切勿輕舉。斬之息多土意,截之息多木意。橫土用斬,截盡生意;直木用截,接盡生氛,勢不相侔,作用迥異,若不細玩,遽爾輕投,則體用兩傷,生氣破泄,大抵脈息之穴,不可雙葬,正謂寧失之小,毋失之大。
吊穴葬義
吊者懸也,懸提其生氣。生氣奔于息之下,上不可過高,恐漏其氣;下不可過低,恐脫其脈。生氣半在息體之足,半在息體之襯,一陰既盛,一陽復生,氣交感而成形,形既完而成穴,左右自無可混,上下最宜參究。吊與粘相似,粘乃吊之垂,吊乃粘之起。吊與墬相似,吊者墬之半,墬者吊之全,因材器用之道,量職官人之義,須當此處辨之。
墬穴葬義
墬者落也,墬落其滴露,生氣既完,如果脫蒂,墬高則就其偏枯,墬下則入于偏駁,墜上墜下,來而不來,墬下墬上,止所非止,是以上不可頂脈而扦,下不可離脈而就。頂不離弦,來意專一;足不離褥,生意直墬。設若怠心一乘,則必失其本體。大抵與粘穴相似,粘乃墜之全,墜乃粘之半,息體豐肥,褥弦出轉,穴星軒昂,出口吐脈,盡是吐落之情,并依墬落之法,脫上則退其剛硬之枯、開唇則舒其呼吸之氣。高不如吊,低不如粘,若不細用心思,則首受殺伐、足履卑污,左右雖有纏綿,本主自難抵敵。
斬截吊墜四大作法,闡揚蘊奧,昭示精詳。吊似天穴、墬似地穴,斬截似人穴,統(tǒng)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井人,辨異也。大抵天地人,大經(jīng)也。斬截吊墬,大法也。經(jīng)法既明,則得手應心尚慎哉。
窩之四穴
正穴葬義
正者整也,整肅其身體,收斂其心志也。窩象既小,生氣初凝,過于大,未免傷其元神之真,入于深豈不壞其細嫩之體。傷其元神則氣不足,壞其細嫩則體不完,亦有上下之誤,豈無左右之偏,陰陽妙合,歸于中正之天,剛柔相濟,止于中正之地,見陰正于陽,見陽正于陰,見顯正于微,見柔正于剛,顯者發(fā)之過,剛者弱之強,三分損益,一理推行,斯義得之一。有云:正當作止。其義亦通。
求穴葬義
求者度也,度量其大之止,追求其止之真。窩象既大,生氣彌漫,過于大則生氣流而不專,過于小則生氣游而不息,流而不專則度之末真,游而不息則求之未切,雖見窩象明白,下后百無一發(fā),是能求之于穴不能求之于求,或能求之于求不能求之于穴,求上求下而上之不能度,求下求上而求之不能量,求得于左忽又求失于右,求全于右倏焉求失于左,亦有高低之分,豈無淺深之誤。一真吐露,六義勻停。一見了然,五行自著,自然高不容下,低不必上矣。
架穴葬義
架者加也,加棺于木,故名曰架。窩象深下,下藏陰殺,上而畏風,故氣聚于下;下而畏濕,故氣薄于上。下上受敵,故氣凝于中。失之于上,難免暴敗之禍;失之于下,必遭陰消之患,必度其受氣之源,以定其止聚之基。須先用木以滲其暴敗之情,然后加棺以顓其滋溢之氣。水性就下,下之陰殺見木,即消陰殺薄上。上之暴氣,遇凰而散,其中之生氣愈見蕃盛,脈續(xù)不窮。若執(zhí)夫窩不葬心之說,是未明夫通變之權,但要如深淺之法,務必度土石之宜架左當虛其右,必左來脈而將右為界限也。架后當空其前,必后脈至而取前為界限也。架之高,高不可三分;架之低,低不可三分,察土石以定來脈,審變化以定高低,塋前水道不妨直出。
折穴葬義
折者裁也,以斤斷木,故名曰折。窩象既淺,四顧茫然,殺乘風旺,氣隨風散。風旺則殺愈高,氣散則殺益熾,故生氣之避殺氣,猶君子之避小人,默聚于一穴,至難折析也。立于上要砂水均應,立于下必龍虎勻朝,誠如坦坡之象,分明游布之勢,須審其出彼入此之真機,預定其叅前倚后之定向。折中其上下,分扒其左右,而折之意詳矣!是法深不過五、淺不失三,前后無容于遺,左右須詳其誤。正于架相似,而架則正之深;折于求相似,而折則求之闊,同中之異,異中之同,少有懈怠,則施于甲者施于乙,用于丙者用于丁,定不見福。
正求架折四大作法,開示蘊奧,剖露天機。求似天穴、折似地穴、正架似人穴,統(tǒng)同也。似夭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異也。大抵天地人,大節(jié)也。正求架折,大目也。節(jié)目既審,則隨施隨應,勉之哉。
突之四穴
挨穴葬義
扶者傍也,傍就其生氣,故名曰挨。突象既彰,陰脈微現(xiàn),求其上來處,又急底于下止處,又緩乘其中,猶恐傷頂跨,其脊切慮難騎,渺茫無際,恍惚無棲。無棲則捉摸莫定,無際則居止無依,故步其微突之脈,折其曲直之宗而挨之。庶上不投其急而暴殺已和,下不受其寒而陰氣旋復不乘,中而斷其來不貼脊而絕其去。傍挨生生之氣,爰直化化之原。挨與倚相似,而挨則倚之切;倚與挨各別,而倚則挨之寬??砂ぬ幦绶N之方芽,龍之將蟄,當挨處形如轉皮,氣如仰掌,陰脈易見,陽脈難明,細觀分穴之文,吉兇有如立見。
并穴葬義
并者合也,合并其生氨,故名曰并。突象兩彰,陰脈垂現(xiàn),如浮鷗傍母之形,若嘉栗吐華之勢。投其左則情意不專,投其右則生氣不固。生意不固,直亡陽之殺;情意不專,直陰駁之禍。或兩脈顯其短長,或二突露其大小,相依不散,理勢通同,故乘其短而小者穴之,合其大而長者并之,則理氣合一而不散,元辰完而不傷,此義似覺易明,吾言無事疊瑣。
斜穴葬義
斜者切也,斜切其生氣,故名之以斜。凡見突顯之脈,直下棺體,切莫受首。挨其弦則脈落不到,就其頂則脈勢專強。不到之處謂之退落,專強之中謂之剛雄。剛雄陽中之陽,偏陽不生也。退落陰中之陰,偏陰不成也。故斜而切之,斜則不直受其暴氣,切則不疎遠其真情,兇可去而吉可得,禍患遠而福氣滋,可斜處兩金,擔木一線,穿珠當斜處,陰見于陽,陽見于陰,陰陽迭運,急緩相濟,而斜穴之名義立矣。
插穴葬義
插者下也,下插其生氨,故名之以插。凡見突脈之斜,須詳作穴之義,迎其來則去處牽扯,就其止則來處悠長,故乘其過續(xù)之中而插之以枯朽之骨,庶來氣磅礴,源源不絕,轉氣茂盛,浩浩難盡,鬼福及人自有效驗。可插處脈見活動如橫拋之勢,當插處穴情昭著似直撞之形。橫拋之勢則力愈健,直撞之形則情益專,愈健而愈見功效,益專而益見悠遠,而插法之理致盡矣。
挨并斜插四大作法,罄盡底蘊,開示良知。挨似天穴、并似地穴、斜插似人穴,統(tǒng)同也。似天非天、似地非地、似人非人,辨異也。大抵天地人大本也,挨并斜插大原也,本原既立,則輒行輒效,往欽哉。
地理由于一元,本于五行,根于太極,判于陰陽,是生兩儀。脈息窩突,是生四象,十六作用倍于八卦,每一法變四,四四一十六,終六爻之義,共八八六十四法,分配八八六十四卦,八八六十四卦不出乾坤姤復之中,八八六十四法不出脈息窩突之外,仍有拋接輟迎等穴,自可以類推之。
葬法倒杖· 《撼龍經(jīng)》
脈緩者,用蓋法:當揭高放棺,以蓋覆為義;脈急者,用粘法:當就低放棺,以粘綴為義;脈直者,用倚法:當挨偏放棺,以倚靠為義;脈不急不緩而橫者,用撞法:當取直放棺,以沖撞為義。已上四法,高山陽龍用之。
息之緩而短者,用斬法:當近頂放棺,以斬破為義;息之不緩不急而長者,用截法:當對腰放棺,以裁截為義;息之低者,用墜法:當湊腳臨頭放棺,以墜墮為義。已上四法,高山陰龍用之。
窟之狹者,用正法:當中心放棺,以中正為義;窟之闊者,用求法:當迎氣放棺,以求索為義;窟之深者,用架法:當抽氣放棺,四角立石,以架閣為義;窟之淺者,用折法:當量脈放棺,淺深中半,以比折為義。已上四法,平地陽龍用之。
中國古籍全錄
突之單者,用挨法:當靠實放棺,以挨拶為義;突之雙者,用并法:當取短放棺,以兼并為義;突之正者,用斜法:當閃仄放棺,以斜仄為義;突之偏者,用插法:當撥正放棺,以栽插為義。已上四法,平地陰龍用之。
蓋者,蓋也,有如合盆之形。蓋之脈自坤而見于干,蓋之法自干而施于坤,垢復之妙存焉,天地之精見焉。頂薄則舍之,切勿疏略,慎毋茍且。蓋小蓋大,則傷其元氣;蓋大蓋小,則閉其生氣;蓋上蓋下,則脫其來氣;蓋下蓋上,則失其止氣;
蓋左蓋右,或犯其剝氣;蓋右蓋左,或受其冷氣,縱得龍穴之妙,必遭橫來之禍。頂薄舍蓋云者,舍之不用,非舍上就下、舍高就卑之謂也。此以作穴言,彼以審穴言,意義自別,穴法不殊,略有差池,難致效驗。
粘者,沾也。如沾恩寵之義。粘之脈自來而止于止,粘之法自止而止于盡。施承之道,攸存化生之意,將著下薄莫粘焉。理法少差,天淵懸隔。粘上粘下,則脫其來氣;粘下粘上,則犯其暴氣;粘右粘左,則失其正氣;粘左粘右,或投其死氣,縱得砂水之美,終是或承之羞。下薄莫粘云者,棄之不用,非棄低取高、棄下取上之謂也。茍粘之真的,雖下臨長江大河,亦為無礙。工巧豈有下薄棄粘之理乎?
倚者,依也,如依居之義。倚之脈自上而沖于下,倚之法自偏而傍于正。傍棲之形既成,變化之道自現(xiàn)。倚左倚右,或受冷;倚右倚左,或犯剛;倚上倚下,謂之脫脈;倚下倚上,謂之沖殺,縱得局面之奇,必見衰凌之患。本與挨法相似,但挨法施于突之平,倚法用于脈之直,天精天粹之機,至密至微之理,非上智其誰能知?
撞者,抵也,如抵觸之義。撞之脈自斜而就于正,撞之法自正而就于斜。斜來之脈既專,專一之情可見。撞上撞下,則氣從上止;撞下
談葬法
昔日鴻源集團劉鐵球的墳墓,最近應其家屬的要求重新開棺,赫然發(fā)現(xiàn)當年的他居然系以銅棺下葬,乃至于尸骨未腐,形成了所謂的「蔭尸」,劉家的孤兒寡母咸認為此乃造成其家道中衰的最大原因,一度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
蔭尸的產(chǎn)生和氣候、土壤、人為因素都有很大的關系,干冷的天候、燥熱的土質(zhì),死后注入人體的防腐劑和埋葬用的棺木,都會使人的尸骨因為和空氣隔絕而延遲腐化的時間,此外,葬的穴位、方法和尸骨的保存也有很大的關聯(lián),穴為龍之落脈處,故凡龍好必結穴,惟真龍結穴多先拋偽穴,而后出奇蹤,有些風水師認為勢已聚氣,其實龍脈已偷偷的溜走,有時眼見龍脈已到,但氣早已在中途被劫,所以點穴是一門非常專業(yè)的技術,像是北海崖壁的懸棺,一些泉水底所謂的「暖水穴」,這些奇特的葬法都能夠蔽蔭子孫。
尋得真穴不稀奇,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裁穴,也就是俗稱的“做風水”,風水上有所謂高處藏風、低莫失蹤、橫取其直、虛取其實、肉中取骨、突中取窟、瘦中取肉、斷取其繼、急取其緩、長取其短、曲中取直、無中取有、凹取其凸、高取其低…下面列舉幾種裁穴的方法:
(一)駕法:有穴在高山水窩,卻是石窟,四時水出不斷,常以駕法作之,其法打一石板,約大于石窟,而置棺于石窟之上,然后迭土成墳,不可再用石砌,則可催富貴。
(二)培法:石龍無土而穴情明白,砂水秀異,取吉土迭墳,以培法作之,其法以吉土筑底,厚則一尺、少則五寸,然后砌壙以起圓墳,則發(fā)福綿綿。
(三)鑿法:有來龍真正,證丘明白,然葬后生禍,開穴又有泥水,此龍氣太旺之故,當以鑿法作之,其法在少祖跌脈之處,在脈之左右各開一塘,則穴無水,葬亦無兇,而發(fā)福久。aacvpdftq
(四)泄法:有龍脈飽旺雄實,葬后恐生瘟火,當以泄法作之,其葬法一年之后,擇吉日抽出棺以泄其氣,甚者復擇吉日抽第二次,則永無禍危。
(五)吞法:星體微小,不宜打破,則以吞法作之,其法于結穴處,穿鑿其下成一小洞,將棺送入封土,外造一假墳,內(nèi)凝山靈外食堂秀,則發(fā)福綿遠。
所謂“入土為安”,吃到了好的龍脈,確實會對后代子孫產(chǎn)生良性的共鳴,話說回來,只要我們對先人存有一顆謙卑及恭敬的心,飲水思源、以身作則,子孫們自然也會上行下效、天助自助,如此一來怎么個葬法或葬在那兒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你說是嗎?
六、穴訣十一首
穴訣小序
由龍而峽而主星而收脈,為穴之來也。由穴而小明堂而真砂而真水而真合襟而真止氣,為穴之止也。推而至于左右之侍衛(wèi)、龍虎、朝案、內(nèi)堂外堂之備,亦莫非為穴而設。是之穴真則來止具真,穴偽則來止具偽,其來其止總為穴中之用也。是穴也者,正宜鉆骨探髓而深研之。不可于皮膚間搔癢而去不止。穴必老7包老陽;老陽生少陰;少陰配少陽。四象不全,斷難結穴。老陰者,天輪與蟬翼也;老陽者,收脈與陽坦也;少陰者,脈頭人字也;暈心即穴也。少陽者,小明堂也;卓頂、掛眉、展肩、撐角、披肋、天輪、影蓋,上分之要語也。無此則來不明矣。蟬翼、牛角、蝦須、蟹眼、環(huán)繞、依稀、脈(原字缺筆者加)情、兩夾,下合之要語也,無此則止不明矣。鋪氈、鱉裙、玉尺、屏帶、金磚、一字、敕玉、一塊,媾納之要語也,無此則氣不止矣。必具足乃成穴。
*主星之下老陰頭,稍變少陰生少陽;
*少陽乃是唇堂口,二少中間即暈心。
注:主星或豎或眠,其來斜則斜寫個字,其來正則正寫個字,要皆以分龍虎處為主頂也。頂上是化生腦,腦則額,亦即分陰陽也。而大八字在平分矣,額下稍平處是老陽,老陽生下硬塊即脈頸開人字處也,是為少陰。而小八字在此分矣。少陰必開口吐唇是為少陽,而小明堂即在此也。少陰少陽中間結構(媾)處乃是暈心即穴心也。暈心者乃后天一太極也,先天一太極而生陰陽,合陰陽,后天一太極者始一而二。而一者穴之微如此可不盡心乎!入穴先觀其鱉,無鱉然后觀穴。首看天空殺,次看水合腮,穴前無余氣,乃是氣盡,一發(fā)便衰。陽凡頂穴亦是小結。穴前有撐口太闊,似乎散氣,然必穴星雄大配合適可乃真。至于穴小唇大無配為失配。有穴大唇大,似乎配合,然終不結穴者,其唇下之水必不止聚?;蚓圩缶塾遥渑詩A之砂,非硬直必臃腫,其旁夾之水痕非深埒,必邊闊邊狹,種種偽態(tài)唯人不察耳!
*氣來上起隱隆隆,下開窩靨穴居中;
*陰配陽兮從位置,稍乖法度失雌雄。
注:上起隱隆陰也,開窩開靨陽也,陰在上而陽在下,穴自居中也,若乖法度陽在上而陰在下,便失雌雄之義,斷無此穴法。曰:陽來陰受,陰來陽作,此特論主星窩鉗乳突耳,非論穴也,不可困惑之。龍脈上陰而下陽也,星脈亦然、穴脈亦然。至于窩體多是陽,體間有陰脈陰脈滴下多分,是體必無上陰下陽。法曰:窩結認弦棱。弦棱者何?入穴老陽鞭也。穴中又有如湯中浮酥乃可。窩穴要外認弦棱,此篇是漏隔,乃由上棱至內(nèi)認暈心也。故此批明,恐日后難聯(lián)明之故也。認穴暈否無弦棱,穴暈則斷無結,夫窩穴要玄棱。蓋有弦棱故也。然后有陰管陽也。窩結認弦棱固也。首要下有托,兩夾為兩肩,展窩不深。窩要陽,無托則不止。下闊曰散漫。肩肋曰逼殺。窩深曰漏槽。窩穴之脈多是從側滴下。窩體肩聳有托乃真。正落斜落皆可。窩穴,上起弦棱顯露如( )耳者死,其脈必難下故也。為陽坦引脈望弦棱為救,若陰滴下脈,旁窩夾四固無疑矣。窩鉗穴,必以展肩為主,肩協(xié)則夾死,必要窩鉗淺。淺舒陽,深則囚,砂粗逼死;突穴必要身份團結,不可散漫;突乳如仰起螺殼,背后不見天白,兩旁有肋衣繞抱不露,左右陽,凡為真;立體乳穴要起頂,掛眉、披肋;眠體乳穴:身短體伏,如人俯伏之象,必如腿高頭低有勢注于穴來,亦要起頂,掛眉披肋;凡乳突穴,首要折水腰攬脈為主,否則死。中垂乳,兩邊抱之,似乎有結,然細觀其乳,非純陰之尖利即純陽之散漫,非兩肩之逼狹即兩砂之覆掌;非兩肋之邊闊邊狹即肋坑之邊淺邊深;非元唇之散流即肋坑之直流;種種偽態(tài),似有而實無也。乳忌硬乳,窩忌深窩。
*玄玄穴法細推詳,必取少陰配少陽;
*若是老陰陽不化,全無生育發(fā)災殃。
注:穴法玄玄不特,上陰下陽已也。又要少陰乎配少陽,蓋少陰少陽有生育之功,而后可結穴。若老陰老陽已居二極之地,不化不生,首不明而誤扦之,必兇也。
*老陽生下少陰頭,展肩起額聚陽流;
*陽極陰生名動處,老陰臃腫不同儔。
注:此承上言少陰之形也,小陰生于穴上隆隆起乳,老陰在上曰起額,旁列蟬翼曰展肩,而少陰在中間,后有老陰之陽平,旁有肩痕之陽坦。自上觀下,假然一動而非,若老陰之臃腫,全無陽變,所以儔類不同也。
*檐口少陽穴下氤,陰砂掬抱夾回墳;
*陰極陽生名聚處,老陽坦散不同論。
注:此承上言,少陽之形也。少陽生于穴下隱隱生窩,旁有陰砂夾之,前有止氣托之,掬抱回墳。從下觀上陰極陽生,死然一聚而非,若老陽之坦散,并無陰夾,故不可同日而語也。
*定穴從星法甚多,愚從兩字略無訛;
*動聚處為拿穴法,不象時師下手摩。
注:此總言少陰少陽之動聚而拿穴而得其體矣。不似時師依五行卦例為法多端,一若下手摩之而不可得。若從動聚兩字拿穴,其法簡捷而無差也。
*少陰陽夾是生陰,少陽陰夾是生陽;
*若是孤陰陽不變,名為死氣枉悲佚。
注:此承上言,少陰有陽夾為生陰,少陽有陰夾而為生陽。若老陰臃腫而無陽變只是孤陰,老陽坦散而無陰變只是孤陽,便是死陰死陽。若不明而誤扦之亦是徒增悲傷耳。故穴棄老而從少者亦棄死而從生之義也。凡窩、鉗、乳、突要本體生動有嫩砂抱穴方結。否則兇也。
*生陰脈至俯而就,生陽氣止仰而承;
*俯就仰承情意結,名為交媾血包精。
注:陰陽生死既識,而陰陽交媾又當辨之,交媾處從脈至氣止觀之。生陰之頭俯而就陽脈至也,生陽之唇仰而承陰氣止也。俯就仰承,情戀親結交感者,交媾精者媾水是陽精、火是陰血。精得血疑,血得精結。精血相函而孕育之功從出也。易曰:天地氤氳(煙氣很盛)萬物化生。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化生即化形也。化生之道穴中之奧道從可知矣。
*精血交融義最玄,陰陽總是一圈圓;
*混沌渾然名太極,無心成化妙難言。
注:此言交媾之融也。交媾既融,融成一圈。如暈名太極,如混沌未開如同然一物,初不知其孰為陰孰為陽。止觀熔融一暈而已。粗心人見之似無,細心人見之似有。乍見之無,詳見之有。既見之有,再看之又無。其渾渾無跡如此,所以無心可以成化,故造物生生之道,原是因任自然。斷非早設。誠心,物現(xiàn)應之而自足其渾然不鑿之象。豈非萬古不息也哉!
*交融之極是如何,暈心微坦地無多;
*不息生機為一敕,名曰天心細琢磨。
注:此極言所融之暈心即穴也。暈曰太極,心曰天心。為地無多。微微一敕,形如螺靨。暈是螺紋,心是靨心。紋故有敕而心則敕中之尤敕者也。穴法之精妙細微如此,豈可謂謂從事哉!穴暈曰靈光,微微陰突是,所謂如湯中浮酥。遠觀者必有。穴無靈光者必死。陽落一抹不敕頸掛眉者死。陰落臃腫不折水腰者必死。仰起蜆(軟體動物,殼的表面有輪狀紋)殼狀,穴之至言者也。首看其勢落,次看其撐膊,三看其斂角,四看其仰托。
五星曰穴宅,四勢曰穴座,輪暈為穴,主慧目能參破。五星者金木水火土也;四勢者窩鉗乳突也;輪暈者交媾所融之暈也。故五星如人所居之宅;四勢如人所坐之座;此二者皆非住穴之主也。住穴之主者輪暈也。惟道眼始能參破。言暈心者,概之也。穴中園暈,遠遠望之,墳之左、右,背、面,后自有微微彎起之意,使水不侵穴者為真暈。有一種蠻脈、斜脈,似乎無來,非穴暈真、金魚水、蟬翼砂現(xiàn),斷無結也。
*宅座皆有異,惟主一般同;
*若問猶有別,隱顯各分蹤。
注:承上言,宅有五星,座有四勢。終有異,不同者求其同而不異。可為穴法之要者,惟輪暈之主而已亦。若問猶有別乎?曰:有乳突穴之暈小而隱。窩鉗之暈大而顯。具氣盛之暈大而顯,氣弱之暈小而隱。所不同者,只在大小顯隱之間,而就無不同也,暈無不同。此善覓穴者,惟在善覓暈而已矣。凡穴皆有暈,無暈不結穴也。必有暈然后有陰管陽也。穴暈氣小,小至二丈為則;穴暈氣大,大至五丈為則。不及二丈與過于五丈者,違其范圍非暈也。穴極弱小如人之未成丁,不可葬也。
玄龍經(jīng)論七十二葬法
其審穴場之體段用法者,凡四:
一、大葬法:生氣闊大,靈氣之乘亦大,故大其羅圈,冢堆也。
二、小葬法:生氣小,葬法亦宜小,冢墓不出二尋、一丈之間。
三、淺葬法:仰掌之脈,氣輕清,而靈光凝于土皮,鋤一、二尺,土色佳,四 、三尺下砂石矣。葬深,則骨黑。
四、深葬法:平岡上土皆松散,山壟上土皆砂石,若失之淺,則白骨枯矣。江北土厚塵浮,宜深。江南土薄潮多,宜淺。
取四勢而用法者,凡二:
一、厚葬法:藏平岡者,應厚墩以蓄聚天和也,平岡易招攝而難蓄聚。
二、薄葬法:藏山谷者,宜薄堆以招攝天和也,山谷易蓄聚而難招攝。
審生氣之質(zhì)性而用法者,凡十五:
一、吞葬法:穴體微小不宜打破,于微凸下穿一小孔洞,將棺送入洞內(nèi),以厚土封固,洞口外作假塋,則其內(nèi)山靈之氣由外之明堂而凝,發(fā)福大而綿遠。
二、土葬法:有「橫吐」、「直吐」、「斜吐」之不同,俱以太陽脈之旺處分葬而截其上,截之近太陰者,砌一空壙而下截,稍鋤少許,結壙置棺,與上空壙相連,則殺氣合而生氣結矣!「斜吐葬法」穴場窄小,直葬則上下難容,稍斜其棺,全棺俱入于生氣之中,法奇而理常。
三、銜葬法:入首星辰大開陽面,卻橫深俱靜而死,只有微微一點真靈之氣,不可脫亦不可破。其法將棺半入脈內(nèi),半安脈外,如人銜物,重則入,輕則脫矣。
四、息葬法:息者止也,于穴后大開平基,將粗重之體裁成天輪形樣,以作近身蓋氣,復鑿一深大之井于蓋氣之下,而立穴于空壙之前,空后余土,以息其粗峻之惡氣,亦急來緩受之意。 v
五、閃葬法:龍真局備,然猶煞氣未盡,更以閃法。挨實處作一空壙,而于無脈處結井放棺,兩壙并立,稍開一尺,而合冢為一,逼身之煞自出,龍局之貴氣納矣!躺穴宜閃而不閃,雖貴而難免于刑。閃與吐相似,吐以迎其吉,閃以避其兇也。二者俱劍脊龍,主損地師,當預定穴基而去,不可見破土,上升棺尤忌。
六、浮葬法:龍真局備,而結少陽厚重之穴,欲得陰吸之情,必引其上升之氣,故用浮法。深鑿金井,結空壙于底,置棺于空壙之上,地氣升與天氣接矣!出人秀穎,早登科第,勛垂竹帛。
七、沈葬法:少陰之氣本深藏,必借天氣下降,而后陰得陽噓而交通。而沈法深鑿金井,結壙置棺,再加空曠于上,實以納地氣之升,虛以接天氣之降,生氣沖和,而富貴得矣!
八、虛葬法:陽坪潤大,不能收拾。視其龍真穴真,作一大壙以鎮(zhèn)壓之,內(nèi)復作小擴以放棺。則地氣上騰,天氣下降矣。
九、懸葬法:外局山交水會,視其穴上,則磋峨陡峻,下則鼠尾鎗頭,當用懸法,將鼠尾鎗頭之石打去,以吉土培作平基,造石屋于其上,棺用銅練懸掛于中,六合俱懸空而不看實。外堆土成墳,則陰煞僅侵石屋下腳,而不及于棺,天陽之氣得納矣。蓋純陰之穴,純是砂石,天雨則水從石縫中流出,水不浸棺 ,而煞出矣。懸與虛相似,虛用于穴之純陽,懸用于穴之純陰。虛以注氣,懸以避水也。
十、通葬法:入穴生氣濁大,則呆滯而不靈動。主出人粗蠢,以法通之。大開羅圈,半圈放棺,半圈深鑿一洞以通其氣。棺在左通其右,在右通其左,甚則左右俱通。更甚,則通其后。呆滯之氣悉化矣。法與閃相似,閃以避其煞,通以行其氣。理與吐相似,吐用于氣之直,通用于氣之斜
十一、從葬法:主居正位,而門下從之,則曰「從」。蓋生氣闊大,大造羅圈 ,正棺藏于的穴之處,左右背后多葬無嗣之棺以從之。從棺得氣,正棺愈旺矣
十二、鋤葬法:于山頂受穴處,大開其井,深數(shù)丈,至嫩石而止。將難朽之木 橫直層排,填平大井而結壙,置棺于其上,壅土成墳。山頂如舊,日久木朽,冢圈漸陷,四圍漸鋤去之。初葬。受天氣。葬久,受地氣。形喝「照天蠟燭」 。朱子曾祖母葬金斗穴,五星聚講處,深開其井,壓以巨石。是先受地氣,后收天和之法,與此互發(fā)明。
十三、隧葬法:龍氣深厚,闊大,須開金井。深數(shù)十丈,造石屋于下,具兩石櫈。棺置于上,理與通相似。通則淺而小,隧則深而大,法與懸略同。懸則幽于地上,隧則入于地中。
十四、倒葬法:穴居當脊,必將腳后與兩旁棺底俱砌一空壙,以沖合其氣而倒收之也。
十五、泄葬法:龍脈飽旺、雄實,恐葬后多生瘟火、刑戮。須抽出棺木,以泄其氣。甚者,再抽一次,第三次乃葬真骨,始無兇禍。法將牛骨入壙中,初次黑如灰漆,二次加灰白色,三次漸有紅潤色,方可葬真骨
審穴場生死而用法者,凡十一:
一、沿葬法:倒地木星,形體固已嫩小,穴在夾堅、夾軟之處。正葬止一棺,沖和兩棺便有偏枯。乃將棺斜放,沿其氣而葬。出人清秀聰明,少年發(fā)達。茍失其法,難免瘋痼孤寡,僧道之患。
二、頂葬法:倒地木星,鍬皮穴也。生氣在一縷線之中,就生氣鑿一長井,兩棺,一直而葬,下棺之頭,頂上棺之尾。須陽在下,而陰在上。陽作冢,而陰藏形。
三、坡葬法:有一平岡大數(shù)百畝,小亦數(shù)十畝,四圍俱是界水盤繞,此平坡穴也。當認掌心,窩中去浮土五六寸,磚砌封墳。過二三年后,地氣升足,然后擇日進棺。形喝「錦被藏珠」,蓋珠圓而走,遇凹則住也。
四、佩葬法:入穴在龍中脊平分,當脊葬則受煞,故就中脊作準立圈。而置棺于圈之兩翮,將中脊空中而結空壙,合冢成墳,以收堂局。主生社稷名臣,茍失其法,清鋒不免矣。
五、比葬法:有等窩穴,堂氣中正,生氣只得一邊,若正葬則犯冷,偏葬又堂局不合,棺內(nèi)又無生氣。比法將滿窩作圈,置棺于生氣處,于死氣處砌一空壙,更深一尺,外則合冢,以接堂氣,發(fā)福極快,但富貴人俱主偏生。
六、析葬法。窩穴兩邊界水從中走,或中有泉滲流,用析法將棺藏于兩旁,中槽掘一大溝,闊三尺、深五尺,直通出與橫池相接,而以粗砂和灰填實。復用石版蓋之,而結空壙于上,使陰煞從溝中滲出,則生氣旺矣。
七、橫葬法:腰受氣之穴也,立體、吊息、勢峻,直葬則首剛而足冷,故橫放其棺,挾水倚龍。
八、立葬法:此葬石壁穴之法,大貴之龍逆奔江湖之中,而開石難容,立足中有土縫,立其棺以葬之。形喝「橫壁飛蛾」。
九、并葬法:明堂、龍虎、來脈、朝局俱真,而無可立穴,遂將亂堆挖去,更開出一小明堂,與中堂相應,穴后將客土堆一大頂,兩腳抱穴,則參形雜勢之煞出,而金水之清不淆矣。
十、寄葬法:龍止氣蓄,結成石洞,入洞暖如火懊,置棺洞內(nèi),以吉土封洞門,內(nèi)不作壙,外不作家,與寄居同。
十一、奇葬法:龍脈、明堂、界水、分合,件件合法,乃落穴之處是一水潭,名為天池穴,葬于潭水中,得氣,則水自干 ?
納星辰之秀而用法者,凡四:
一、破葬法:穴不開口,穴確在中。用工打開,葬之收山者,必有佳土,收局者不計土色。此星辰含蓄于中,為重濁之質(zhì)所蔽,如玉(韋+昷)石中,必用玉人雕琢也。
二、速葬法:即速客之速,頑星穴拋在角,法宜小開金井,灰筑成墳,初年不宜放水,得氣之后,始可放水。
三、載葬法:氣浮土面,勢成中聚,稍窟寸土,便犯低濕。故不動寸土,封土成墳,得法則發(fā)福大,而且久。
四、肥葬法:穴基窄小,落頭細瘦,不足以配四應,當以肥法作之,厚重其落頭,廣增其穴基也。
葬局之法,凡五:
一、培葬法。山壟之穴,來龍入格,砂水會合,只入穴處渾是大水。須看水長、水落,于氣起處立樁,上蓋石版,版上培土,較水長更高數(shù)尺,砌壙安棺,壘土成墳。其水在樁下流出,其氣在樁上透入,俗呼「明珠出?!?,作法驚人,非真仙不知,非有福之家不能用也。
二、實葬法:龍真局備,結穴是空窩,此純陽無陰,氣不蓄聚,須將佳土堆成一泡,上具化生腦,下具唇氈,則氣聚而穴不空矣。
三、架葬法:穴情低,而四勢高,宜架。四時水流不斷,而穴中濕更宜架。
四、借葬法:龍虎砂水俱貴,而玄武峻瀉,無受穴處,故筑成闊大平基,而葬其上,借穴星以收堂局也。
五、攢葬法:局甚佳,而聚處是一深窩,不可埋葬,須培一深高之基,造一石屋,門可啟閉,而棺閣其中,名為(足+卽)堂。攢后人財大旺,加土成墳,頓生災禍而絕。(足+卽),音即:迫急也。
避水之法,凡三:
一、合葬法:有穴場,住水中,每月有氣沖透月宮。其法,將土筑起半月形,選上弦時之吉日葬之。將天上半月,合照水中,培起半月,共成一局。亦可大發(fā)。
二、平葬法:有山水會合,而穴場住水中,四時氣透。將土培起,則氣便旁浮四散,故用平法??此魇瘔Γ源笫嫔w墻上,前開一隙,令水仍然流出。置棺石版之上,壘土成墳,立催富貴。
三、漏葬法:地有兩脈相合,而穴居中者,形喝「玉箸箝饅首」,若造墳于中,后面水無處可出,當于受穴處,造一溝。上蓋石版,然后砌壙成墳,則陰濕之煞消矣。
出煞之法,凡三:
一、露葬法:穴場是石,深鑿亦無寸土,當將頑石打去,以抖其煞。天雨,則水從石縫流出,所謂煞也。天陽照臨數(shù)年,然后煞消,而水自止,再用吉土培之。又數(shù)年,然后葬之。
二、屏葬法:大地龍局甚是可愛,穴場多煞石,須盡行屏去,以吉土培足,少待數(shù)年再葬,使煞氣不侵,生氣自旺。
三、衣葬法:有龍穴甚佳,渾身是黑石,兇徒之產(chǎn)在所不免。衣法,以草蓋石上,鋪極細黃泥,經(jīng)雨,徧撒松子。數(shù)年后,蒼然青翠可愛,木蓮、蒲于亦可。
取龍虎而立法者,凡九:
一、鉆葬法:小巧陽窩,開深金井,筑土堅固,小起墳堆,以龍虎低故也。
二、翼葬法:龍到頭結穴,借外山作龍虎,以關堂氣,只有兩肩無蓋,穴被風吹,生氣便散。將客土增起兩蟬翼砂,便得。
三、壅葬法:龍格貴局勢,秀砂,水交。只是入穴處,一片平石,無近身龍虎,又不容于裁。窩用客土,壅成小龍虎,以護穴。形喝「飛龍嘯天」。
四、圍葬法:平洋處,羅城固密,只無近身龍虎,又無近身界合,則周圍筑墻,以圍其氣。凡圍三匝,出入門路俱三。奇定法。
五、凹葬法:結穴處,或左或右,有凹處則賊風射入,須于凹處砌一空壙,與正穴相連,淺深同之,又于圈外,筑一小山,以蔽其凹,則房分均而福力大。
六、伏葬法:龍虎貴相讓,斗便不佳,可以人力伏之。有二法:一則削平之,一則聯(lián)為一,內(nèi)堂蓄水,從左右九曲放之。
七、曲葬法:龍虎要曲,曲則有明堂,有交媾,財?shù)摲皆?。倘兩臂直出,極大之地,亦衣食維艱,離鄉(xiāng)得福。
八、闔葬法:下砂不足,用人工補出,謂之闔闔,即陰吸之情也。
九、辟葬法:上砂有余,用人工掘去,謂之辟辟,即陽噓之情也。
取穴前小明堂而用法者,凡九:
一、注葬法:龍勢闊大,元辰交遠,立穴盡處,則氣薄。穴旺處,則龍氣不住 。注法,于氣旺處立穴,前開一小明堂?;蚍?,或員,大倍于穴,較金井深一二尺,將穴兩旁裁出蝦須水以會之。復以薄石版蓋其深堂,外視與金井底平。而石下注水流通,脈遇水止意也。
二、隱葬法:龍脈到頭,氣旺已止,而余氣尚去。隱法,于氣旺處立穴,放棺不起墳。于受堂處作一假墳,放水、立碑。亦生氣貫棺不貫冢。山水朝冢不朝尸之意。即內(nèi)接生氣,外受朝堂之旨耳。
三、兜葬法:穴有傾瀉,則勢不止。主傷小口,而艱于衣食。法當于數(shù)丈前,堆一小案,兜之,可救其失。
四、裁葬法:龍真穴的,砂有微疵,可以裁取。
五、明葬法:明堂團聚而不舒暢,則頑蠢瞽目,衣食艱難。法當于穴前水聚處開一深池,則光明軒豁矣。然可用于正局,不可用于零局。
六、制葬法:貴龍結穴,鋪出裀褥,成平地火星。當于穴前開一方池,引隨龍水會之,擇吉方出水,則尖利之砂可制伏矣。
七、蓄葬法:外堂寬闊,內(nèi)堂又直出,終為美玉之瑕。故筑壩蓄水,以聚其氣。
八、清葬法:有等大地,入穴是一片牛皮,細審之,兩旁微分龍虎,中有微起脈氣。清其界水、明堂,則穴內(nèi)生氣自旺。形喝「蝶撲梨花」。
九、潴葬法。一渱箭射,定是孤寒。宜掘一大池潴之。則直射之煞脫矣。
控制山川之法,凡五:
一、阻葬法:龍已結穴,而余氣復去,法當深鑿溝井,使山去之形有止蓄之意 。形行則氣行,形止則氣止也。
二、留葬法:龍有真穴,而去山不相回顧,則破其反面,堆其鉤腳,使去山有衛(wèi)我之情,而妻孥無拗別之病。
三、揜葬法:有兇煞惡水,或種樹造亭臺搶之,即仙家避劫意。
四、招葬法:有吉水,而不入口,則除去其阻。有秀砂而不顯出,則削去其障
。常有近案丑而遠朝秀,削其近丑以招其遠秀。
五、席葬法.。席者,有其地而無幾,無座也。設兀、設座,客之來即主之迎矣。其受穴處,闊大彌漫,故于穴前開一小明堂,兩旁開蝦須水會之。其外原基,即作近身龍虎本案,富貴便得法。與注粗似,注以止氣,席以邀局也。理與招相似,招則去濁迎清。席則作主迎客也。
打動龍神之法,凡二:
一、開葬法:萬仞山巔,靈氣為草木蒙蔽,雖有佳地,葬之不發(fā)。開法,縱火焚烈,使陽光照臨,陰暗潛消,富貴自得。
二、鑿葬法:卜地首嘗泉,龍真穴的,而近地無泉者,當于少祖跌峽受胎處,左右各開一池,則龍神靈動,葬之發(fā)福。
如金陵疏淮,而王業(yè)肇基。吳山開六井,而人文躋盛。皆是天氣動于上,而人為應于下。惟神明之師,乃能以人應天也。此非憑空謬撰,只玄空提定。 嘗見蔓之有瓜也,枝之有果也,其綿綿而累累者,本為保全其子實而廣大生生,非為供人食料也。而人之見之者,不食其蔓,不食其枝,偏獨食其瓜,食其果。是知瓜果為至精美、至清新之品也。山水之結穴亦然,當其末結之時,不知幾經(jīng)陰陽之交媾,始有此一種固結莫解之真氣,凝聚于其間。不能必其頻為結,亦不能禁其永不結也。天方寶貴,秘惜之不暇。夫豈為葬人計哉?而人之卜葬者,不葬其山,不葬其水,不葬其砂,獨葬其穴,是奪天地之精英,山川之靈秀,而以蔭先人者,蔭后人也。「魯頌」曰:「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吾為若人詠之矣。
宋淳熙時,民有兩造爭墓,其奪墓之人,因見旁有大地一穴,奪墓占山,預泐志石,用火熏舊,陰下墓前,以為確據(jù),后官啟墓勘驗,依石判斷其人訟勝,遂塋新冢。時朱子善于地理者也,一日登新冢而評曰:「此地不發(fā)是無地理。此地若發(fā)是無天理?!刮磶?,奪墓占地之家俱滅絕,此地理又不勝天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