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叉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lǐng)夜叉八大將,護(hù)眾生界。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guān)其來源,說法不一。據(jù)《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shí)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tài)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shí)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shí)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闥婆 是香神或樂神。原為婆羅門教崇拜的群神,據(jù)稱是侍奉帝釋天而司奏伎樂之神。乾闥婆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態(tài)豐滿,飄帶飛揚(yáng),凌空飄蕩,極為優(yōu)美。在古印度神話中,他們屬于半神,熟諳并揭示上天的奧秘和圣理,被視為太陽光焰的化身。相傳,他們?yōu)樘焐駛渲铺K摩酒。(乾闥婆在神話中就是帝釋天的樂師,而且與蘇摩極有淵源) 阿修羅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jīng)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欲,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丑惡的怪物。據(jù)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斗不休。因?yàn)槭桥c天神對立的最高惡魔,被逐出天界,居于彌盧山洞窟中,曾多次與天神惡戰(zhàn),但皆處于劣勢。 迦樓羅金翅鳥。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眾鳥之王。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 緊那羅 歌神。據(jù)《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 摩喉羅迦 大蟒神 蘇摩古印度神話中的酒神,蘇摩"原為一種蔓草,取其莖在水中浸泡后以石榨取黃汁,經(jīng)羊毛篩過濾,再以水稀釋,加入牛乳、麥粉攪勻,發(fā)酵后釀成蘇摩酒。印度神話中常以此酒祭神。在《梨俱吠陀》中稱蘇摩酒為天神之甘露,可賦予飲用者超自然之力或永生之力。在史詩中,蘇摩掌管祭祀、苦行、星座、藥草,是該四項(xiàng)的保護(hù)神。 帝釋天帝釋天又稱"帝釋"、"天帝釋",梵文音譯為"釋迦提桓因陀羅"。其中,"釋迦"的意思是"能",是其姓;"提桓"意為"天";"因陀羅"意為"帝";合起來即是"能天帝"、"天帝"。帝釋原為古印度吠陀神話中的一位大神。吠陀神話是印度上古神話,主要保存于印度最古老的文獻(xiàn)《梨俱吠陀》中。帝釋是《梨俱吠陀》中的主神,稱他統(tǒng)治一切,被尊為"世界大王"。但是,吠陀神祗被佛教吸收之后,身份和神性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多成了佛教護(hù)法神,地位比原來低了許多。帝釋成為佛教護(hù)法神之后,被安排作了忉利天(即三十三天)之主,居住在須彌山頂之善見城。須彌山本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是一座巨大無比的金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日月星辰賴以轉(zhuǎn)動(dòng)的軸心。此說法亦為佛教所沿用。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的居所,四方又各有八天,共三十三天。山頂上有座天宮“善見",即帝釋所居。須彌山的四面山腰為四天王天,住著四大天王,周圍又有七香海、七金山,再外環(huán)繞著咸海,咸海四周即四大部洲。帝釋天當(dāng)上欲界忉利天眾神之王,王宮的設(shè)備自然極其富麗堂皇,他身邊的侍女也多不勝數(shù)。帝釋天是天上和人間的道德維護(hù)者。如果天神違犯天規(guī),他便予以懲罰;要是人間出現(xiàn)暴君,他也會(huì)去除暴安良。在佛教神話中,帝釋天最重要的職責(zé)是保護(hù)佛祖、佛法和出家人。其形象頭戴寶冠,身上裝飾種種瓔珞,手持杖或杵。在中國寺廟里,帝釋多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 吉祥天吉祥天女,即大功德天。本為婆羅門教、印度教所信奉之神。后被佛教吸收為護(hù)法神。梵文音譯"摩訶室利","摩訶"意為"大","室利"有二義:功德和吉祥。合起來即"大功德"、"大吉祥"。吉祥天女是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吉祥女神、幸福女神。佛教傳說她是毗沙門天王之妹,因毗沙門兼任婆羅門的財(cái)神,所以她也是財(cái)富女神。又稱她功德圓滿,并有大功德于眾,故還是位大功德神。吉祥天女長得十分漂亮,所以又是一位美麗女神。有的印度神話說她是在天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shí),坐于蓮上手持蓮花出世,所以又?quot;乳海之女"的名字。有的神話則把她說成是三大神之一"救世者"毗濕奴的夫人。吉祥天女在中國寺廟中,形象端莊美麗,后妃裝束,兩只手(或四只手),一手持蓮花,一手灑金錢,有兩只白象伴護(hù),這是吉祥的象征。她的坐騎除蓮花之外,還有金翅鳥和貓頭鷹。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恐怕是佛教國家里名氣最大的神將,他們四位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佛教吸取印度古代神話傳說和古印度教中關(guān)于"天"的種種說法,提出"三界說"。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皆在三界?quot;輪回"不已。三界中欲界為最低一界,人類社會(huì)居此界,地獄、餓鬼、畜生居此界,諸天神亦居此界。不過,天神住在此界天上,天有六重,即"六欲天",第一重叫"四天王天",離人世最近。這里就是四大天王的住處。佛經(jīng)說,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須彌山山腰,那里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山峰,稱須彌四寶山,"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瑪瑙。天王各居一山。"四天王的任務(wù)是各護(hù)一方世界,即佛教所說的須彌山四方的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故四大天王又稱"護(hù)世四天王"。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quot;多羅吒"是梵文的音譯,意譯"持國","持國"的意思就是慈悲為懷,保護(hù)眾生。他是主樂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既然同為樂神,那么乾闥婆王是持國天也就不奇怪了)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毗琉璃"是梵文的音譯,意譯"增長"。"增長"指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hù)持佛法。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一龍。"毗留博叉"意譯"廣目",即能以凈天眼隨時(shí)觀察世界,護(hù)持人民。他為群龍領(lǐng)袖,故手持一龍(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意譯即"多聞",比喻福、德之名聞?dòng)谒姆?。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保護(hù)人民財(cái)富。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他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財(cái)天,在印度古神話中既是北方的守護(hù)神,又是財(cái)富之神,故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 羅剎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暴惡"、"可畏"。原是印度神話中的惡魔,乃是人類之?dāng)?。羅剎性情暴戾,喜歡在夜間活動(dòng),時(shí)常出沒于墳地。常會(huì)化作種種形象,殘害人命。羅剎有男女之分,男羅剎膚色黝黑、朱發(fā)、綠眼,一副鬼相;女羅剎,又名羅剎女,則是絕色美女。據(jù)傳說,羅剎和夜叉一起生于大梵天之足。(所以和夜叉是兄弟吧) 多摩羅 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據(jù)《羅摩衍那》所述,為達(dá)剎波舍波提的16個(gè)女兒之一,仙人迦葉波娶她為妻,生有5女。 |
|